韩后茶蕊适合什么年龄:谁知道〈昆虫记〉的简介,作者,以及哪里可以看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3:49:00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 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参考资料:http://www.douban.com/subject/1135970/

法布尔获过无数次奖,在这里点出来对这些昆虫毫无意义,但如果我们看了这些书,那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一套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

如果你的小孩对蟑螂很感兴趣,你要如何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而不用去抓你家里养的那些恶心的“小强”?

如果你家里多了一只蟋蟀,你如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向孩子解释它是如何唱歌的??

如果你小孩对蟋蟀的构造很感兴趣,你又如何以文学的优美去将它们描述清楚???

如果他又问又问又再问,那你干脆把这套书丢给他,我估计他看完后,这辈子都不会再问你有关昆虫的问题,相反他却会考你:“萤火虫吃什么?”

确实,萤火虫吃什么?以前总以为它们跟仙女一样是吃花露水长大的,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它竟也如此残忍……

昆虫记(法布尔经典著作一套10本)
【作者】 法布尔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特殊说明】 一套十本
【定价】138元

【开本】 32 【页数】260
【版数】 2001年1月第一版
【ISBN号】7-5360-3359-1

内容简介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

《昆虫记》书摘:

……萤火虫怎么吃它的猎物呢?是真的吃吗?也就是说,把蜗牛切成小块,割成细片,然后加以咀嚼吗?我想不是这样。我从来没见过我的笼中物的嘴巴上有任何固体食物的痕迹。

……不一会儿,客人们三三两两跑来了,同真正的拥有者丝毫没有争吵地欢宴一堂。让它们饱餐两天后,我把蜗牛壳孔朝下翻转过来。那些宾客吃饱肚子走开了。只剩下这一点点儿残渣了……

昆虫绕着粪环转了两三圈。它没有发现究竟什么原因粪球不动,于是它又走到粪球后面,重新推起来,粪球还是不动弹。……这样一个推不动粪球的问题,圣甲虫肯定是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

……它们那像小扇子似的触角张得大大的,闭合起来,又打开,又张大,又打开,不断颤动,流露出强烈的焦虑。接着一种天才的念头打消了这些困惑。“谁知道粪球底下会有什么东西呢?”于是它们从底部对粪球进行探测,经过稍稍搜索,大头针被发现了,它们随即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就在那儿。

……还剩下最后一个办法,不过这办法很不方便使劲。昆虫时而用这种驾车姿势,时而用另一种,也就是说或者头朝下或者头朝上,用后腿或者用前腿推着。如果大头针不是太长,粪球终于落到了地上,于是,它们把被铁桩戳破的粪球马马虎虎地修补一下,立即重新开始运输。

昆虫只想头一拱,这围墙就会塌下来让它进去的。可是它遇到的不是活动的材料,而是还没有翻动过的坚实的土地。土地的坚硬使它警觉起来…它又回到它已经探测、打扫了不下二十次的那地点,再进行探测、打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坚韧不拔的膜翅目昆虫始终在那已不存在的大门口所在地寻找着。

当它见到幼虫时会是什么情况呢?……

那表皮娇嫩的幼虫,刚刚从温暖潮湿的地下骤然来到酷热的阳光下,可母亲却不管它。对于它来说,这就跟散乱在地上的小砾石、土块、干泥巴等随便碰到的东西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值得注意。这位费尽力气要去它婴儿的摇篮跟前的母亲,这位温情而忠实的母亲,目前需要的是入口的门,它已经习以为常的门,是这门而不是别的任何东西…在它眼前,幼虫正极端痛苦地挣扎着,而这幼虫正是母亲忐忑不安的最终目标啊…在动物所具有的感情中,母爱是最强烈、最能激发才智的,看到做母亲的这样冥顽不灵,我的惊奇难以言表。
……它推拥幼虫,把幼虫踢翻,撵走。对于一块妨碍它工作的大卵石,它也是这么对待的。受到这样粗暴的对待,幼虫想自卫。我曾看到它抓住母亲的一只腿,它咬它的食物双翅目昆虫的腿时也就是用的这种办法。争斗是激烈的,但凶狠的大颚终于松开了,惊慌失措的母亲扑着翅膀,发出尖锐的叽叽声逃走了。这种儿子咬母亲或许试图吃母亲的有悖伦常的场面是少有的。
……至于幼虫,它被母亲摔到哪儿,就在那儿挣扎着,扭动着。它会这么死去,而不会得到母亲的任何救助。母亲因为没有找到惯常走的通道,已经不认得它了。我们如果第二天再到那儿去,便会看到它在沟的尽头,被太阳烤成了干炙并已经成为小蝇的食物,而它自己原先则是把蝇作为食物的……

法布尔小传

法布尔(Jean-Henri Fabre,1823~1915年),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47年,来到阿雅克修中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了他人生选择的两位学者,他从此打定主意,教学之余潜心研究昆虫。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达尔文也给了他很高的赞誉,在《物种起源》中称法布尔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写在《昆虫记》边上的话

今天我翻阅着《昆虫记》,被眼前的景象打动了:那样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45年前,我还是个中学生,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公园的树荫下读一本书,那就是法国人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书里所写的蜣螂滚粪球的情形,令我觉得比侦探故事还精彩……
法布尔这样写绿蝇:“它那金属一般的、通常是金绿色的光泽可以和最美丽的鞘翅目昆虫金匠花金龟、吉丁和叶甲虫媲美。当我们看到这么贵重的衣服穿在清理腐烂物的清洁工身上时,着实有几分惊讶。”他把我们一般人最厌恶、恨不能见而杀之的绿蝇写得如花似玉,而且强调它们在大自然中清理腐烂物的不可轻视的正面作用,甚至还以表现母爱与幼婴般的笔调来描写绿蝇产卵与蛆虫的成长。

.《昆虫记》

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
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
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这是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19世纪末,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捧出一部《昆虫记》,世界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没有哪个昆虫学家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文学修养,没有哪个文学家有法布尔那么高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
在法国十八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人们常说文学需要激情,科学需要冷静,但法布尔却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实和真诚
讴歌生命的诗篇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
在中国,二三十年代?指20世纪--编者注?就曾经出版过多种法布尔的《昆虫记》的节译本,引发了当时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鲁迅曾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希望"科学家肯放低手眼,再看看文艺书"。周作人则对《昆虫记》更推崇一些,他说,读这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90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书市上几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编本都大受欢迎。

法布尔在其学术生涯中,始终面对两个方面的强大势力作战,一是传统中蒙昧的俗见与陋闻,二是所谓"科学"的僵硬与专制。对于俗见陋闻来说,法布尔的"科学观察"与"系统研究"无疑是照亮幽晦的一片光明。达尔文赞誉他为"罕见的观察家",他是当之无愧的。
本世纪末,"生态危机"险象环生,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便成了全世界日益高涨的呼声。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对照当下蓬勃开展的生态运动,法布尔称得上是一位"先知"。在这样的情势下,《昆虫记》的生态学意义自然就更加凸显出来。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老人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和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昆虫记》不是法布尔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与小说,也绝不是另一个星球!他们是最基本的事实.这里的每一个生命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许多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当翻开《昆虫记》的时候,时刻被感动着.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我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这是一本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分享的书,黄昏的时候,在树下坐着,和孩子一起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在孩子的眼里,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奇幻的世界.体会和孩子一起长大的快乐吧.

作者简介

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

法布尔4岁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以减轻家庭衣食负担。天真的孩子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法布尔长到7岁时,父母接他回家,送他进了村里的小学。小学未读完,法布尔随全家迁到本省的罗德茨市去住。此时法布尔10岁,父母安排他去了罗德茨中学读书。然而,在法布尔的整个中学阶段,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致使学业无法正常进行。

然而,勤奋好学的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那年,他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而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此后,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地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凭借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人们公认他个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1870年,法布尔辞去教师的工作。以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才华越发显露出来。

1875年,经过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f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请法布尔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消息传出,舆论为之震动。"了不起"、"最杰出"。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伙,荣誉桂冠一个个飞向老人。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1915年11月的一大,91岁的法布尔卧在床_上,平静得像一位藐视死神的勇士。悄悄地长眠了。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从此与世长辞。

作品内容

《昆虫记》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虫记》原版共十册,每册又有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从全书看,作者似乎旨在让读者认识和理解丰富繁杂的昆虫世界,而并不急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我们为大家推荐在这个选译本(王光先生译、作家出版社出版)全本约25万字也是分十卷,每一卷选译了几篇文章,为了便于介绍,根据各个篇目的内容,我们把它们归为三类:(一)直接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展示迷人的生活场景。如《圣甲虫》(卷一)、《三种垒筑蜂》(卷三)、《食尸虫》(卷五)等;(二)以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为我们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昆虫世界。如《荒石园》(卷二)、《提灯有感》(卷七)等;(三)评论或议论性质的文章,作者要么针对某一理论加以评述,如《戳一下变形论》(卷三),要么针对某一现象,思索而发的慨叹,如《提灯有感》(卷七)。下面我们便通过具体篇目对各类文章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一)直接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昆虫的生活画面。

筑窝造巢、保护家庭,这是昆虫生存本能的最高表现。法布尔为我们展示了昆虫们在这方面的多样化本领。在母性与本能关系表现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膜翅目的昆虫,它们身上凝聚着深厚的母爱。一切得天独厚的本能才干,都被用来为后代谋求食宿,正是由于心中怀着自己的家族,它们使自己成为身怀绝技的行家里手;有的成了用细叶编制篓筐的蔑匠;这一位当了泥瓦匠,建造水泥宅室和碎石屋顶;那一位于脆办起陶瓷作坊,用耕土捏塑精美的尖底瓮,坛罐和大肚瓶……在母爱丰富细腻方面,能够与以花求食蜂类相媲美的,还有那开发垃圾、净化被畜群污染的草地的各种食粪虫类。尽管它们干着与粪便打交道的营生,却荣享盛誉。一副好身材,样式简单但光泽很好的外衣。奇特的服饰足以使它们光彩照人。畜粪的香味刚刚散开,食粪虫便闻味而动,全都奔向粪堆,收集储备食品。长长的肢爪,僵硬地做着充满爆发力的动作,仿佛是在腹中机器的驱动下行走,一对橙红色的小触角,张成折扇状,透露着垂涎欲滴的焦急心态。看!刚一到就撞翻筵席上的宾客,它就是圣甲虫(又名金龟子),食粪虫中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月牙儿状顶壳前沿排着六个细尖的齿,既是挖掘工具,切割工具,也是插举,抛甩粪料中无养分植物纤维的叉子,而巴还可以当耧耙,把好吃的东西统统搂过来。为后代或自己储备食物的第一步是选料,剔除杂质,收拢成堆,之后清理出一块场地,制作储藏的粪球,接下来,它要干的便是把储备食品运到一个稳妥的地点。在这项行动中,金龟子令人叫绝的技艺表现无遗。更令人惊叹不已的还有金龟子超常的消化能力--只要在住所里昼夜守着食物,它能不断进食,直至储备食品全部消耗干净。(卷一《圣甲虫》)

对于技能造诣最高的膜翅目昆虫而言,幼虫在许多事情上指望成虫,但这并没有促进父亲练就一身高超的本领,能力低下得像只蝴蝶。但西绪福斯虫是个例外。西绪福斯虫是滚粪球虫类中身材最小,热忱最高的一位,它手脚麻利,跟头翻得惊险,下坡滚儿打得更是迅猛,从难以行走的路上掉下来之后,每每总是不顾一切再往上爬。这些绝活,没有谁比得了,在生活中,父亲和母亲同样出力,参加为一只幼虫准备食物的取材和模制工作;他参与运输,尽管角色只是辅助性的;母亲去寻找掘洞地点时,他看守面包;他协助挖掘工程的施一l上他把从地下推出的废料清理到洞口外边,最后集这些品质于一身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忠实自己的配偶,这一点在昆虫社会更是不多见的。也许正是由于两性共同承担了家庭事务,才使得他们能维持很高的生育率。(卷六《西绪福斯虫与父性本能》)

而人类中最美好的婚恋和家庭在昆虫社会更是独具特色。沉默寡言的朗格多克蝎,与其接触索然无味,其习俗蒙着浓厚的神秘面纱。《朗格多克蝎的婚恋和家庭好卷九)为我们揭开了这本神秘的面纱。朗格多克蝎长尾(实际为腹部);大弯度的蛰针,一对钳子从口伸出。四月,布谷鸟初试圆润的歌喉,而一向安分守己的蝎子,此刻却发生了一场革命--它们开始恋爱了,它们载歌载舞,互相认识,看那一对:大肚子、颜色暗的是雌蝎,相对较瘦、颜色苍白的是雄蝎,都把尾巴盘成漂亮的螺旋花,挪着颇带分寸的步子,它们正沿着墙根散步。这样相处几天后,这对情侣便在一处隐蔽清静的场所订婚、交尾,一幅纯美的田园诗,但悲剧终究不可避免:瘦小的雄蝎为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已化作亡魂--雌蝎残食了自己的情侣。一段较为漫长的妊娠期之后便是雌蝎产卵,幼蝎出世,雌蝎独自辛苦地哺育儿女,直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儿女们各奔东西。

与朗格多克蝎相比,步甲虫处理爱情事务,真可谓简便快捷。就在众目,也无需酝酿感情,一只过路的雄虫扑向一只过路的雌虫。雌虫被他按住,略微仰起头来,表示乐意接受;于是那骑士便挥动触角,用指头儿抽打对方的颈背。事情一于完,二者立刻分手,双双跑到餐桌那里去吃便餐。然后,它们又各自另结良缘。新结成的夫妻双方也一样,事后又你我另寻新欢。一顿大吃过后,一次粗暴的交尾;一次交尾过后,又是一顿大吃。爱情既过,同类相食,甲壳缺损的步甲虫被兄弟残食,雄虫也是任凭雌性摆布--手术做得于净利落,没有弄掉任何一部分肢体,但肚子却被掏空了,在这一点上,金步甲与朗格多克蝎,螳螂相类似。(卷十《金步甲的婚俗》)

装死--昆虫社会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习性,但作者的观察告诉我们:僵滞不动,根本无什么心计可言,更不是装出来的,那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复杂的神经紧张反应使它们一时陷入某种动弹不得的状态。仟何紧急的情况都会使它极度紧张,而另一种情况却可以解除这种状态,特别是受到阳光照射时。生性粗暴,肆无忌惮的残肢刽子手--大头黑步甲、浑身黝黑的烟黑吉了乐于装死,而鞘翅昆虫,如象叶甲虫,金匠花金龟、瓢虫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便恢复活力,还有许多昆虫,如闪光吉丁,断然拒绝装死。换个话题,传说中的白蝎自杀是真有其事吗?而作者的实际观察却告诉我们:其实杜撰蝎子自杀的那些人,是被它突然失去活力的现象迷惑了,蝎子身陷周围都是火堆的高温之中,怒不可遏,痉挛至较然倒卧。这场面欺骗了他们。假如他们不那么轻信,早些把蝎从火圈中取出,就能看到,已"死"的蝎子又恢复了活力,它全然不知自杀是什么。

谈到猎食,我们不得不提到一副祈祷姿态的刽子手螳螂和麻醉大师荧火虫。螳螂,身着一幅宽大的绿色薄膜,一双前爪正举向天空,活脱脱一副祈祷的姿势。但这静默祈祷的神情举止,掩盖着它残忍的习俗;这擎举乞求的一双胳膊,其实是劫持的可怕家什,它们不拨念珠,却要结果身旁过往的幼小昆虫的性命。安详的整体外观,却配上了有"劫持"之称的前肢凶器,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捕捉的是灰蝗、白面螽斯,螳螂就拉起那恫吓、威慑的架式,双钩相应采取一下子钩住不放的办法。接着,捕狼尖一个闭合,夹住惊呆的牺牲品,叫它连招架之功都没有。蚱蜢和无翅则更容易制服,攻击这些风险系数较小的猎物,不必拉什么架式,也无需多少时间,一般情况,只要甩出双钩就够了。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蜘蛛也绰绰有余,只管拦腰一夹,不用担心有什么毒钩。

再说险恶的萤火虫,只要螺旋的防护墙有一点空隙,就足够它钻空子了。萤火虫那纤细灵巧的工具轻轻一咬,蜗牛当即陷人麻木僵滞状态,接下来便是食蜗牛者不声不响地悄悄下手。但萤火虫操作总是极其谨慎,它以轻柔的动作处理自己得到的牺牲品,不能使对方有丝毫挛缩反应。因为蜗牛只要作出收缩动作,就会与粘附的物体脱胶,萤火虫可没兴致去搜寻得而复失的猎物。(卷五《螳螂猎食》、卷十《萤火虫备餐》)

(二)作者以某一定的自然环境为依托,为我们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昆虫世界。

荒石园,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茎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们的乐园。这里有供膜翅目昆虫采蜜的百里香、熏衣草,这里有胶泥蜂喜爱的沙质土层,有各种膜翅目昆虫开发利用的泥灰质地面……操着各种职业的蜂在这里约会:黄斑蜂、石泥蜂、暗壁泥蜂、地花蜂,甚至还有腰腹纤细的隧蜂--更重要的是那里没有过往行人的打扰,可以对石泥蜂、土泥蜂们提问调查,专心致志地从事这种难度较大的探讨,其提问和回答都是通过一种特别的语言--实验进行;在那里无需消耗时间的远途旅行,无需分心伤神的艰难跋涉,可以通盘安排攻坚计划,从容设下缜密的圈套,然后每日每时地观察其结果。与荒石园相比,作者隐居地的丁香林道却是另一番风味--浓荫幽深,路面开阔。五月,两行树丛婀娜多姿地曲展着枝条,枝头上串串小花;树冠交织在一起,搭成框架相衔的拱形顶,严然一座小教堂。上午,柔和的阳光洒进教堂,采花蜂、暴君琉璃蜂,你一下,我一下轮流把舌头捅进同一朵花的圣水缸,它们平静地做着自己的事,仿佛谁也不认识谁;壁蜂穿着黑红各半的天鹅绒外套,往腹刷上粘着花粉;拼命嗡鸣的管蚜蝇,翅膀像云母片一样折射着阳光,卷心菜粉蝶,清一色白衣裳,翅膀有醒目的黑眼点,飞来飞去,飞上飞下,疯狂起舞,金凤蝶,拖着长长的凤尾,着实迷人……快活的孩子们也来了--大家都是丁香小教堂忠实的朝圣者。(卷二《荒石园》,卷八《丁香小教堂》)

另一个作者频频光顾的旺杜峰,也是一片虫子的乐园。它子然独立,高耸云端。山脚下,长得茂盛的惧寒的橄榄树,以及百里香一类靠地中海沿海阳光制造芬芳的半木本植物;山顶上,皑皑白雪,表层土壤覆盖的是名目繁多的极地区系的植物。出发时,你脚下踩着的是气味芬芳的百香丛,一片一片,酷似铺在一串串小园子上的地毯,数小时后,你的脚将踏在对生叶虎耳草絮成的黑糊的垫子上。你刚才在山脚的树篱笆里采到的石榴树上鲜红的小花,那是喜欢非洲晴空的植物;等到山顶,你将能搞到一只毛茸茸的小罂粟,茎杆躲在一层碎石块下,而硕大的花冠却像暴露在格陵兰和北极的地面一般,在顶坡上露着孤伶伶的艳丽身影。这里反差鲜明的景致,总能令人产生新鲜感,丰富多姿的植物更是孕育名目的繁多动物,昆虫也不例外,这也许正是作者二十几次登旺杜峰,仍乐此不疲的原因吧。(卷一《登旺杜峰》)

(三)辩论或议论性质的篇目,作者要么针对某一理论加以评述,要么针对某一现象思考,发出慨叹。

有了提灯,只是一圈弱光线,不论怎么移动,你只能看到天然马赛克铺展的一块小方砖,周围模糊,再往远漆黑一片。科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它做的也是用提灯照亮;它一点一点察看小方砖,以此探索永无穷尽的马赛克铺层。灯光总是供油不足,玻璃灯罩的透明度又如此之差。不过没有什么,提灯人没有做徒劳无益的事,他毕竟走在别人前面,发现了庞大的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并且把这发现指给了别人。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作范围。(卷七《提灯有感》)

再说反常,即对整体形成通例的例外。比如昆虫有六条足,这是通例,至于它存在的理由,我们大可泰然处之。反常则不然,它让人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呢?埋粪虫的幼虫后爪畸形萎缩,圣甲虫及同属的米斑点甲虫、阔颈甲虫和天花斑甲虫前爪均无咐节,这是残疾。沼泽尾草象虫的跗节末端只有一个爪钩(正常是并排着两个秤钩般的爪钩),有一种阿尔卑斯的草地蝗虫,成虫外形与幼虫一致,居然没有飞行的翅,而普赛克的雌性更离奇,本属鳞翅目昆虫,却连基本特征--鳞翅都不见了,它无力蜕皮,只停留在肉虫形态……反常在昆虫世界不胜枚举。尽管从植物蔷薇五个萼片的反常--弟兄五个,两个长着胡子,两个没长胡子,另一个一半长着胡子(注:胡子指导片表面的毛刺)、犯脖子扭筋病的印卡百合那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但对昆虫界各种反常现象的解释,远远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卷十《论反常》)

阅读自导

一、作品的时代背景

《昆虫记》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进化论的影响尤大,达尔文的变形与适应的理论一度成为生物学界科学研究者的"时尚"。与此同时,哲学家拍格森强调直觉的哲学也逐渐盛行起来。法布尔《昆虫记》的思想内容主要受到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他反对达尔文的变形论和适应论,强调本能与直觉,他最著名的"本能就是天才"的观点,便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作品的科学思想之外,法布尔的《昆虫记》还是一本文笔优美,风格独特的作品。这与法国18、19世纪盛行的将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的传统不无关系。法国18。19世纪热衷于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的生物学家不可胜数,其中最典型的创始人就是布丰。"风格即人"的名言就出自布丰的笔下,他的用意是,如果作品的风格独特,即使自己的作品在科学思想方面被后来的研究者超过,他的作品仍将流传后世。法布尔无疑受了布丰的影响,在文章风格上下了不少的功大,从而有了今大义风质朴,自成一格的《昆虫记》。二、作品的地位和影响

《昆虫记》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不论是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上,还是文学史上,《昆虫记》都占有很高地位。'它记载的情况真实可靠,详细深刻;文笔精练清晰,所以深受读者欢迎。它文风质朴,别有风趣,自成一格,所以能成为传世佳作。《昆虫记》各卷一经出版,不但在法国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即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作者的大名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而文学界则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并推选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可惜没等到诺奖委员会决定最后的结果,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已经瞑目长逝了。但是直到对世纪的今天,《昆虫记》的影响依然广泛,《昆虫记》的选本也不时出版。而我们为读者介绍的这本王光选译的《昆虫记》,一经出版,便以忠实原著风貌及表达特色,迅速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曾一度占据全国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更是许多父母为孩子准备的首选礼品。精彩语言集录

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园四外依然死死因挡着黑暗。

不论何人,只要你是把科学本身当作日常生活需要,那么你就注定得服从这种平衡法则。

对人类而言,发现一盘新做法的菜肴,比发现一个新的星球重要。

工具不决定技艺的门类,工具如何不决定工人如何。精彩片段推荐

《千理论说道不如一个事实》,作者从乐于频闯民宅的伯罗奔尼撒蜂说起,指出科学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们只有观察还不够,还必须做实验--即亲自参与其中,人为创造出一定条件,迫使动物向我们揭示那些处于正常进程时它不肯告知我们的东两。文中,论据充实,论述精辟,作者利用简明的语言为我们诠释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提灯有感》,同是议论性文章,但这次作者是从提灯看夜景说起,由提灯只能照亮天然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方砖联系到科学探索:提灯人没有做徒劳无益之事,他毕竟走在别人前面,发现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并且把这一发现指给别人。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扦范围。

《萤火虫备餐》,不同于螳螂猎食,萤火虫对付蜗牛采用了麻醉,更准确地说是速效麻醉,只有萤火虫一"出手",蜗牛当即陷人麻木僵滞状态,接下来便是不声不响悄悄下手。其攻击的动作迅速而轻柔,丝毫不给蜗牛挛缩的机会。版本介绍

亨利.法布尔(法国)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在晚年法布尔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使他不但在法国赢得众多读者,即使在欧洲各国,在全世界《昆虫记》作者的大名也已为广大读者所熟悉。文学接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委员会下决心授予他这仪大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经瞑目长逝了。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