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妍专辑内页图片:香港澳门的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3 03:28:53
请介绍下香港澳门的行政长官,回归日期,面积,人口,主要产业和主要景观.
简练一点好不好,大概100字就够了.

香港
行政长官:董建华,曾荫权
回归日期:1997.7.1
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
人口:697.08万人
主要产业:地产业 经融服务业 旅游业 工贸服务业 社会和个人服务业
主要景观:浅水湾 大屿山 旺角
澳门
行政长官:何厚华
回归日期:1999.12.20
面积:20.96平方公里
人口:42.44万人
主要产业:旅游业
主要景观:圣保罗教堂遗迹 妈阁庙 大三巴
旅游塔 国父纪念馆

你是写暑假作业吧?哈哈~

香港地理: 香港
地理概况

香港位于我国广东省南端, 处于珠江出口之东, 西邻澳门,
北接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按经纬度计算, 香港在北纬22度9
分至22度37分, 东经113度52分至114度30分。
香港原属广东省宝安县, 全境包括香港本岛、 九龙半岛
南端及昂船洲、新界与大屿山等二百三十五座大小岛屿, 总
面积约共一千八百三十平方公里。
香港岛地势陡峻, 太平山最高峰552米, 是全岛最高山峰。
北岸与九龙半岛相对; 中间为维多利亚港, 面积约六千公顷
, 吃水12米轮船可以自由进出, 是世界三个最优良天然港口
之一。港口有三个出入口处: 东边入港水道鲤鱼门; 西边入
港水道琉璜海峡; 西北边入港水道为汲水门。 九龙界限街以
北至深圳河以南称北九龙, 英国租借后, 称为新界。
新界丘陵起伏, 大雾山海拔957米, 是全区最高山峰。在
界限街以南的大陆部分,是南九龙半岛。
九龙北面一带, 山岭连绵, 成为天然的屏障。 港九两岸
的交通, 长期以来依靠天星小轮和油麻地公司小轮往还联系
, 自从一九七二年八月, 耗资三亿二千万元的海底隧道工程
竣工, 启用通车后, 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从此历史性地连接起
来, 成为一个整体。
香港的山丘主要由花岗石和火成岩构成。 这两类岩石通
常颇易挖掘, 可供作填海物料。 从近海地区挖掘的沙粒和砾
石, 为本港提供有用的资源。
香港的矿藏有铅、锌、石英、绿柱石和石墨等, 但产量
不多; 铁矿主要在马鞍山, 开采多年已尽, 该处矿场已于六
○年代中停产关闭。花岗石均供建筑用途。
由于不断移山填海, 市区自然景观大变。 一些本来是花
岗石山丘, 多已夷为平地, 供作填海物料。全港已发展土地
, 约有四千公顷是填海得来的。
香港全境领域之中, 海域约占三分之二。 由于本港的海
域, 面阔水深, 群山屏障, 是可供船只停泊的理想海港, 所
以一直以来既是国际航运的主要通道, 又是世界上最繁忙的
港口之一。


民政区划

自1999年2月28日起, 香港岛及九龙区共划分10个民政区。
香港岛分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分黄大仙区、
深水埠区、旺角区、油麻地区、九龙城区、观塘区, 皆隶民
政署。新界民政署下设元朗理民府、屯门理民府、 大埔理民
府、沙田理民府、荃湾理民府、西贡理民府、离岛理民府等7
个理民府。


气候

香港位于亚热带。每年近半年时间气候温和。 受季候风影
响。冬季吹北风或东北风, 夏季吹南风或西南风。
一月和二月云量较多, 间中有冷锋过境, 吹北风, 气候
干燥。市区气温通常徘徊在摄氏十度上下, 有时更低。 新界
和地势较高地区, 有时降至摄氏零度以下, 并有结霜现象。
三月和四月, 间中极为潮湿。 而向东南的高地或由鲤鱼
门至蓝塘海峡一带, 时有毛毛雨或浓雾, 能见度甚低, 航空
及渡轮服务受严重影响, 甚而间中中断。
五月至八月的天气炎热而潮湿, 间中有骤雨和雷暴。 下
午气温经常升逾摄氏卅一度, 甚而达至卅四度; 晚上则保持
在摄氏廿六度左右, 而且湿度颇高。 七月通常有一两个星期
的天气较为晴朗干燥, 有时晴朗天气会持续较久。
九月, 是较多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月份。 北太平洋西部和
南中国海, 每年平均约有卅一个热带气旋形成, 其中半数达
到台风强度〔最高风速为每小时一一八公里或以上〕。 当热
带气旋集结在本港东南约七百至一千公里时, 本港天气通常
晴朗而且异常炎热, 但黄昏时却可能有局部地区性雷暴。 若
热带气旋中心移近本港, 风力将会增强, 广泛地区有大雨。
热带气旋带来的豪雨可能持续数日, 引致山泥倾泻和水浸 ,
造成严重的灾害。
本港各区的每年平均雨量差别很大, 横澜岛约为一三○
○毫米, 而大帽山附近则超过三○○○毫米。 八月是全年最
多雨量的月份, 天文台录得该月份的平均雨量为三九一点四
毫米。一月是最干旱的月份, 平均雨量仅有廿三点四毫米 ,
全月大约只有六天下雨。


饮水

香港缺乏大河及湖泊, 食水的供应就完全依靠在较大的山
谷如石壁、大榄涌, 或船湾和粮船湾洲等沿岸海湾兴建水塘,
利用巨型堤坝围住港湾和水道, 以收集、储存雨水。
每年由四月至十月, 雨季期间所录得的雨量, 约占全年
总雨量百分之八十。在干旱的年份, 水塘存水量减少, 政府
采取节约措施, 减少供水时间。
本港曾经由于存水量不足, 而实施过严厉制水。 一九六
三年六月起, 每隔四天供水四小时, 港府并采取紧急应变措
施, 租用运油船由珠江口运淡水来港, 注入水塘。
另一次严重干旱出现于一九六七年; 由六六年八月到六
七年六月, 连续十个月。
为寻求彻底解决食水问题, 当时的总督柏立基, 觉得单
靠建筑水塘, 依靠天然雨水, 难以彻底解决供水问题。 便于
六○年四月, 委派代表到深圳, 洽谈由深圳水库供水给香港。
十一月十五日达成协议。
为把深圳水库的淡水接驳来港, 港府也动用了庞大资源
, 敷设巨型水管, 把深圳水库的水接引至大榄涌水塘。 一九
六一年二月, 深圳水库正式开始向香港供应食水。
港府于一九六九年计划兴建之万宜水库, 于一九八○年
二月竣工, 其储水量可达卅四亿四百万立方米。
由于人口的增加, 工商业发展, 对食水的需求日增, 所
以中国对本港供水, 仍是主要来源。一九九一年根据协议 ,
中国供应食水已增至每年五亿七千万立方米, 并将分期继续
增加, 到一九九四至九五年时, 供水量会增至六亿六千万立
方米。除固定数量供应之外, 如遇雨水不足的年度, 香港亦
可额外向中国购买食水。


人口

香港地狭人众。土地面积仅有一千七百五十平方公里, 但
人口却多达五百八十二万二千五百名〔一九九一年底人口普
查资料〕, 是世界上人烟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一九九一年全
港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五千三百九十人。 根据一九九一年
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港岛、 九龙及新九龙的人口密度为每平
方公里二万六千九百五十人, 新界则为二千五百六十人。 由
于新市镇不断发展, 人口从九龙和新九龙流入新界, 使人口
分布情况出现重大改变。
过去十年来香港人口的年龄, 一九八一年, 十五岁以下
的人口占24.6%, 一九九一年则占20.9%。同期内65 岁或以
上人士所占比例, 则由6.6%升至8.7%。由于这些转变, 就
业年龄人口〔15岁至64岁之间〕所占比例由一九八一年 68.7
%升至一九九一年的70.4%。 受供养人口比率〔即年幼及年
老人士与15岁至64 岁之间人士的比率〕由一九八一年的千分
之455降至一九九一年的千分之421。
与十年前比较, 本港男性居民对女性居民的比率已下降。
一九九一年, 男女居民的比率是每1000名女性对1040名男性
; 而一九八一年则为每1000名女性对1084名男性。 一九九一
年人口普查显示, 全港人口中, 香港出生的占60%, 中国出
生的则占34%。


语言

香港是国际性都会, 世界各国人民在此居住、营商或旅游,
都融洽相处。各种语言和文字都可自由使用。 但只有英文和
中文才是法定语言。一九七○年以前, 官方的文件以英文为
主。七○年七月中, 香港十七个学生团体举办公开论坛, 发
起「争取中文合法化」行动, 要求港府将中文列为法定语文。
九月间, 香港政府成立委员会, 研究公函应用中文问题; 十
月, 立法局通过, 今后的会议中, 议员可以自由选用中文〔
广东话〕或英语发言, 并增设即时传译系统。 官方的重要报
告或刊物如年报、宪报等, 分设中、英文两种版本。
香港居民以华人占多数, 故使用中文和广东话者约占百
分之九十, 其他如福建、上海等地区方言也通行。 中国实行
开放政策后, 港中的文化交流、贸易往还日趋密切, 故此 ,
普通话也日渐受重视。学习普通话的风气亦日渐普遍。


澳门的地理
??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北靠珠江三角洲,东隔伶仃洋,与香港隔海相望,西连

磨刀门,和珠海市的湾仔、横琴岛隔水相对,北接珠海市的拱北。澳门距中山市40公

里,距广州市145公里,距香港61公里。地处东经113°34′47〃—113°

35′20〃,北纬22°06′40〃—22°13′01〃。

澳门地区由澳门半岛、(乙+水)仔岛和路环岛组成。目前,澳门半岛面积9.1平

方公里,(乙+水)仔岛面积6.33平方公里,路环岛面积8.07平方公里。由于不

断填海造地,澳门的陆地面积不断增大,已由1912年的12.6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

在的23.5平方公里。

澳门的水资源
澳门地区由于河流早已填塞成马路,因此地表水十分缺乏,地下水又污染严重,所以

水资源非常缺乏。虽然澳门气候湿热多雨,但蒸发强烈,加之面积狭小,蓄水条件很差,

而且仅仅依赖降雨也无法解决用水问题。

为了解决淡水供应不足,自50年代开始,澳门在湾仔镇兴建了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

库,由内地向澳门地区供水,以满足所需用水的供应。内地每年向澳门供水近300万立

方米,使澳门的缺水状况有所改善。到1979年6月,珠海每天又从大镜山和梅溪水库

向澳门增加供水1.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500—600万立方米。另外,珠海还在

前山水道建造了南屏抽水站送水至马鞍山水塘,再经拱北夏湾加压输向澳门,年供河水量

达到800万立方米。此后,又由拱北自来水厂直接向澳门北区供水。至1987年为

止,珠海每年向澳门的供水量已达2623万立方米。

为了彻底解决澳门供水问题,澳门与珠海自1985年合建了磨刀门供水工程,初期

日供水量约20万立方米,以后达到45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目前澳门用水的需要。

由于澳门人口近年来日益增加,再加上工业用水量激增,内地将会向澳门地区输送更

多的用水,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9500万立方米。

澳门的人口
澳门早期人口很少,1924年全澳人口18.4万人,到1950年全澳人口也不

过为18.7万人,到1960年不足17万人。80年代后,随着移民的拥入,澳门的

人口迅速增加。1980年全澳人口为268300人,1985年增长为408500

人。

澳门的人口统计工作始于1878年,一般情况为每10年进行一次。1991年,

澳门进行的第13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1991年8月底,全澳人口总数为

401873人,其中居住人口354528人,流动人口47345人,人口的年龄结

构属成年型人口城市,老年人口(65岁以上)为6.6%,14岁及以下为25%,人

口的构成比例,96%以上为华人,其余为葡萄牙人及其他国籍的人士。

到1995年底,澳门的常住人口约为42.44万人,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

1995年全澳新生婴儿5800多名,出生率为0.141%;死亡1351人,死亡

率为0.032%。

澳门的海湾
澳门的海岸线长达937.5公里,属于比较曲折的华南港湾地型,可供船只湾泊的

海湾很多,数百年前曾繁盛一时。但由于澳门位处珠江口外缘西侧与磨刀门口湾之间,深

受珠江口淤泥及磨刀门冲积扇的影响。因此,目前澳门除了九澳湾、竹湾、黑沙湾外,其

他港湾或是开辟为港口码头,或是因为淤泥堆积或填海已消失殆尽,所留下的不过只是一

个历史名词而已。

澳门的气候
??澳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低纬,又位于海岸地区,深受海洋和季风影响,因此,

澳门的气候具有温暖、多雨、湿热和干湿季明显等特点,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主要分冬

夏两季,春秋短暂而不明显。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

12月—次年2月为冬季。夏热多雨,冬稍干冷,春温多雾,秋日晴朗。

澳门的年平均气温为22.3℃,气温的年较差为14℃,变化比较平缓。其中1月

最冷,平均气温14.6℃,但最低气温仍在5℃以上,最冷的纪录是-1.8℃。7月

最热,平均气温28.5℃,最热的纪录是38.9℃。

澳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6.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是华南地区日照时数

和太阳能资源较多的地区之一。夏秋日照时数较多,冬春日照时数较少。

澳门的地貌
澳门过去是广东省中山市(古称香山县)南端的一个屹立在海中的小岛,随着西江泥

沙的不断冲积,使澳门与大陆之间由于海水对流关系形成了一道沙堤(莲花茎,今关闸马

路),才与大陆相连接,成为一个半岛。

澳门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不高,主要由低丘陵地与平地组成,低丘陵面积从南向北减

少,平地面积由南向北增加。

澳门半岛为一条狭长的地带,形状像是一只靴子。半岛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华南沿

岸山脉震旦走向相同。半岛上有莲花山、东望洋山(松山)、炮台山、西望洋山和妈阁山

等山脉,其中最高的是松山,海拔93米,其他大都在海拔50—75米左右。半岛上除

了连岛沙洲和附属堆积地区较平坦外,大部分是丘陵,由于不断移山填海,半岛的面积也

不断增加,差不多约有半数土地是填海造成的。半岛的东西两岸地形各不相同,东岸面对

大海,风浪较大,因海水侵蚀有不少海崖和海穴,西岸岸线较平直,面临内河,受西江影

响沉积淤塞,南环海岸海水较深,堤岸迂回,东北部分地区早已填筑成地。

??(乙+水)仔岛的山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并支配全岛丘陵呈起

伏状。其中最高的是大(乙+水)山(鸡颈山),海拔159.1米。全岛原为大(乙+

水)仔和小(乙+水)仔两个小岛组成,后因河海冲积被连岛沙洲连接起来。(乙+水)

仔岛的西北岸海水较浅。

??路环岛的地势为全澳最高,全岛丘陵起伏,大部分高度在百米以上,大多集中在中部

和东部,山岩性质以花岗岩与火山岩为主。叠石塘山海拔176.45米,是路环岛的最

高点,也是全澳最高的山峰。因为路环离华南海岸较远,堆积较(乙+水)仔稍缓,沿岸

海水较深,北岸为峭崖,南部西向海洋,海岬和海滩相间。

香港概况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7 日 | 文章来源: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网站

一、地理、人口和语言

【地理】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东侧,东、南濒南海,北隔深圳河,陆地面积1103平方公里,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及260多个离岛组成,香港岛及九龙半岛是香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香港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3℃。

【人口】截止2003年中,香港人口总数为682万,其中94.4%为中国人,5.6%为外国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320人。

【语言】根据《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中文和英文均为正式语文。广东话是香港最通用的口语。

二、历史

【三个不平等条约】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30多个大小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1980年代初,在邓小平先生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中国政府就解决香港问题开始与英国政府展开谈判。自1982年10月始,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举行了22轮正式谈判,最终于1984年9月18日达成协议。12月19日中国总理与英国首相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香港回归】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区第一届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长官人选。获中央政府委任后,董建华于1997年1月24日任命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2月20日,中央政府根据董建华的提名,任命特区第一届政府23名主要官员。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同时抵达香港各营区执行有效防务,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随即成立。

三、政制架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代表特区向中央负责。特区政府是香港特区的行政机关。特区政府各决策司局负责制定政策及提出法案。各署、处则负责执行法例和政策,为市民提供直接服务。行政会议负责就重要决策向行政长官提出意见。

立法会是特区的立法机关,负责根据基本法规定和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根据政府的提案审核通过财政预算,批准税收和公共开支,以及监察行政机关的表现。同时特区还设有非政权性区域组织,即18个区议会,接受香港特区政府就有关地区管理和其它事务的咨询,或负责提供文化、康乐、环境卫生等服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审判权。香港特区的司法机关包括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它专门法庭。高等法院设上诉庭和原诉庭。

特区政府自2002年7月1日起实行主要官员问责制。根据这一制度,特区政府原有3司16局调整为3司11局,三位司长和11位局长均是问责制主要官员,不再是公务员,由行政长官“政治任命”,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各司、局长以合约形式聘任,任期与建议任命他们的行政长官的任期相同。

行政长官可随时终止他们的合约;所有问责制主要官员均为行政会议成员;问责制主要官员须为其主管范畴内的政策负责,如出现严重失误、或个人操守等问题,他们可能需要离职。

四、法律制度

香港属普通法系。根据基本法,香港原有法律除与基本法抵触或经香港特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现香港特区适用的法律为基本法、列于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香港原有法律和特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香港特区享有立法权。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香港特区法院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原在香港实行的陪审制度的原则予以保留。

五、经济情况

香港是一个经济高度外向型的城市,过去20年来,整体经济增超过两倍。人均GDP(2003年为23,030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香港的经济实力雄厚,截至2004年8月底,外汇储备为1,185亿美元,居世界第五。香港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分别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贸易及物流业比重较大,占GDP的35%左右。

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贸易实体、第十二大银行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及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亦是主要的黄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商品、资金进出自由,连续多年被国际机构评为全球经济最自由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香港的政府一向奉行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并在国际上捍卫和促进香港的商业利益。自1983年10月起,香港实施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把港元汇率固定于每7.8港元兑1美元,目的是维持货币汇率稳定。

香港实行简单低税制,采用地域来源税制概念,即只有来自香港的收入才需交税。主要税种有利得税、薪俸税及物业税、博彩税、物业及股票买卖印花税、以及对若干指定商品如烟、酒、碳氢油等征收的税款。政府其它收入来源还有政府服务各项收费、差饷、土地基金、物业及投资回报、来自土地交易的收入等。

香港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金融服务业主要表现在发达的银行业,世界前100 家大银行中有74家在港营业,业务以对外为主,约55%以外币为单位,主要从事零售及批发性银行业务;香港同时还是全球最开放的保险业中心之一。服务贸易主要包括民航、航运、旅游、与贸易有关的服务及旅游服务,以服务出口总值计算,香港在亚太区内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在世界则排名第九。香港的服务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的67%上升至2002年的87%。目前,香港共有27万多家服务业机构,约占全港商业机构总数的94%,雇用约195万名工人,约占全港商业机构雇员总人数的89%。

自1978年祖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贸易及投资均大幅增长。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也是内地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资来源地,除提供直接投资外,还在为内地筹措资金,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股票等方式。直接投资方面,截止到2004年6月底,香港在内地的已实现直接投资金额达2,330亿美元,占内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4%左右。内地在香港也有巨大的投资,目前,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在港中资企业有2000多家,总资产2,200亿美元。中资企业已经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几乎涉及各个领域,中资企业在航运和旅游业的市场份额约占25%左右。中资银行的存款额占香港银行存款总额的23%,而贷款额则占22%,中资建筑行业的市场份额约占15%。到2003年10月底,共有247家内地国有企业和驻港中资企业在港上市,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24%;市值约为14,398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28%。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CEPA),该协议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香港地区多种产品和服务进入内地享受优惠待遇,其中273种香港产品可享受零关税,18个服务行业可享受市场进一步开放优惠。2004年年中,内地与香港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第二阶段协议。2003年8月开始起,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及江苏、浙江、福建三省中的九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个人身份来香港旅游(即“自由行”)。 (注:截至2004 年 11 月) (补充资料:自2003年7月28日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福建省福州(限市区)、厦门、泉州市,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市,浙江省杭州、宁波、台州市,天津市、重庆市(限15个区县),辽宁省沈阳、大连市,山东省济南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等省、市陆续开办了居民个人赴港澳地区旅游。从2006年5月1日开始,增加江西省南昌市、湖南省长沙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海南省海口市、贵州省贵阳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审批内地居民个人申请赴港澳地区旅游达2105.2万人次,其中赴香港1159.7万人次,赴澳门945.5万人次。资料来源:中新网 2006年04月20日)

六、公共交通与大众传媒

香港具有发达的立体式水、陆、空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十分发达。香港交通道路全长1,936公里,现有12条行车隧道(包括三条海底隧道),其中7条是政府隧道,另外5条为私营隧道。主要交通工具包括铁路、巴士及小型巴士、出租车,此外还有电车、渡轮、缆车等交通工具。本港公共交通工具的平均每日载客量约占总体载客量90%。领有牌照的私家车占香港车辆总数的64.8%。

香港传播媒介事业和资讯科技发达,是亚太传媒中心和国际信息中心。约96家国际传媒机构在香港设有办事处。香港共有注册刊物854份,其中报纸44份(中文报纸21份),期刊杂志810份(中文杂志556份),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刊物中心,也是亚洲读报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香港有逾200条本地和非本地电视节目频道,分别以不同语言广播。两家免费电视服务持牌机构为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和亚洲电视有限公司(简称“亚视”),五家收费电视服务持牌机构及14家非本地电视服务持牌机构可为近210万个家庭提供收费节目服务,逾72万户处于住宅或商用大厦的人士可以利用卫星电视公共天线系统,收看免费的卫星电视节目。此外,香港凤凰卫视作为一家国际华语卫星电子传媒,其卫星节目覆盖亚、欧、北美、大洋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香港有三家电台,香港电台为公营电台,香港商业广播有限公司和新城广播有限公司为私营电台。

特区政府新闻处担任政府的公共关系顾问,负责政府的出版、宣传及新闻工作。该处是政府与传播媒介之间的桥梁,并透过传媒让市民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工作和服务有更清楚的认识。( 注:截至2004 年 11 月)

七、香港同外国的联系

香港特区在外国共设有十个经济贸易办事处,分别设在日内瓦、布鲁塞尔、伦敦、多伦多、东京、新加坡、悉尼、华盛顿、纽约和三藩市。除驻日内瓦经济贸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代表香港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事务外,其它经贸办事处的职责主要为促进香港在有关国家或地区的经贸利益。各经贸办事处就促进对外贸易关系、公共关系及投资促进三个范畴上均担当重要职能。

现在,共有111个国家向香港派驻了领事机构,其中总领馆56个,名誉领事55个。目前,还有一些国家正与我国商谈在港设领协议,外国驻港领事机构仍将继续增加。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联合国难民署、国际金融公司等5家国际组织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截至2004年6月份,外国及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地区总部数目达到1098家,创历史新高。

香港回归前,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般以工作、过境或私人性质到香港访问。香港回归后,截至2004 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已接待50余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部长正式访问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