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英语阅读理解题:三国中刘备的仁义体现在哪个故事当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17:12:56
越出名的故事越好

有很多啊,最能得民心的也许就是在长板坡被曹操追击的时候还能带着一群老弱的百姓一起跑路,要知道带着这群人对行程可是有很大的影响!
不过有个别事件也证明刘备在成立蜀国之前的仁义都是装出来的!比如说当他得知关羽被害后,不听诸葛亮,赵云等的劝告,坚持对吴国出兵,而且还动用了全国的兵力,结果惨败,使强大的蜀国一撅不振,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他和关羽之间的结义之情,其实他最心痛的是荆州的丢失,当时荆州对蜀国和吴国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诸葛亮的《隆中对》就说过,等占领西川后就从汉中和荆州两路出兵攻打曹魏,但现在被孙权抢了,他能不急吗?再说,就算刘备真的是因为关羽才出兵攻吴,那当时他怎么不为百姓着想,听诸葛亮他们的话,联吴攻曹?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庞士元议取西蜀》一节中,有一段刘备与庞统的对话,玄德曰:“今与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这段话可以概括为刘备的为政为人之道,取胜成功秘诀。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江山,有人说刘备是伪君子,是假正经,这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决不能把一个政治家这样简单化了。刘备的哭自有他的道理。
诚然,刘备自出山走上政治舞台以后,宽厚待人,仁义取信,忠诚为念,刘备的处世为人都与曹操形成鲜明的对照。无论从那方面讲,作为政治家,作为领袖人物,作为普通官吏,作为普通百姓,宽厚、仁义、忠诚是都应该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曹操尽管战功卓著,气度不凡,文才武略过人,是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然他一生杀过无数无辜好人,“宁让天下人负他,他决不负天下人”是他人生信条,因而为后世留下不尽的骂名,永远在戏剧舞台上是奸白脸,谁给他翻案也无济于事。而刘备恰恰相反,他一生几乎没有枉杀过一个人,他无时无刻不对他的老百姓以及官兵呵护备至,因而成为世代仁义的化身。
俗话说,好有好报。刘备的宽厚、仁义、忠诚,的确给他带来不尽的好处。他忠诚,获得关羽、张飞的忠贞不二;没有刘备的待人之厚,就没有“元直走马荐诸葛”;没有“三顾茅庐”,就没有“隆中之对”;还有那把亲子“掷之于地”并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换来了“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的誓言。
表现极为突出的是,刘备与曹操在对待西川张松的不同态度上。张松带着“金珠锦绮”“进献之物”,怀揣“西川地理图本”来拜见曹操,以图“卖主求荣”,可惜曹操傲慢无礼,见张松“人物猥琐”,又“语言冲撞”,便“令乱棒打出”。而刘备对张松远接远送,以礼款待,刘备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张松,换取西川军事地图,为取西川之战打下基础。
曹操以威服人,人未服,刘备以诚感人,人感动。当然,刘备厚待张松确乎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但不管怎么说,刘备的诚战胜了曹操的威。
刘备之哭,很是奏效,哭出好多名堂来。隆中对后,刘备相约诸葛出山相佐,诸葛不从,刘备大哭,“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全马之劳。”这不是刘备哭得伟大胜利么。若张飞之言,“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那只得诸葛之身,难得诸葛之心啊,比如曹操之得徐庶。
刘备再一次痛哭,是东吴鲁肃讨要荆州之时,诸葛亮教之哭计。当刘备闻鲁肃讨要荆州之言,便“掩面大哭,”这是假哭。当诸葛亮解释刘哭之缘故时,“触动玄德衷肠,真个垂胸顿足,放声大哭。”这是真哭。这一哭把鲁肃给哭走了。以哭代词,总比强词夺理,死皮赖脸强些吧。
刘备的仁义也确使其失却好多机遇。当刘备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投奔荆州刘表,本可夺刘表之荆州,但刘备没有这样做。如果他这样做了,自然就没有借荆州的戏了,但刘备的确要落个不仁不义背信弃义之人,这断然不是刘备所为的。张松献图,法正下刘璋相请援川之书后,刘备发兵西指,刘璋亲临涪城来迎,内应张松,军师庞统多次建议在涪城行事,刘备执意不从,刘备说得好:“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也不为也。”若叫刘备真在涪城暗设“鸿门宴”,刘备定要失信于川民,那将是另一番景象了。万事不可急就,只可徐图,易得易失,好事多磨,此乃千古至理。
刘备的仁德信义,应为万世为政者楷模!

去打吴国要被人骂意气用事,不为百姓着想。不打吴国又要被人骂假仁义,伪君子。真是心疼刘备哇

刘背摔啊斗

三让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