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 续航:初一历史题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1 08:14:32
什么是科举制?请介绍一下科举制的产生, 完善经过.你如何评价科举制

(字数不要太多的,总的概括一下即可_)

1.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手段
2.隋朝隋文帝开科举先河,隋炀帝改进并设进士科,从而形成了科举制
3.唐宋时期形成了文化独领风骚的局面
4.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给贫困学生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由来: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爵位和官职是世袭的,大夫以下的低级职务才是挑选士来担任的。西周的士是贵族的最低层,是军队的骨干,是武士的通称。选士的基本方法是乡里来荐举,就是所谓的乡举里选。被乡里荐举出来的人叫秀士。秀士由诸侯贡献于天子,入大学学习。学成以后,天子考试其射艺,然后授予官爵。

战国时期的士,主要指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与西周的武士有所区别。士的来源有推荐、自荐等不同的途径。
汉代对士人采取培养和使用的政策。京师开办太学,由郡国选送博士弟子入太学学习,由太常选拔。然后据考试优劣授予郎中、文学掌故等官职。
魏晋以后,察举制度发展为九品中正制,即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政府按等录用,叫做“九品官人法”。中正,是推选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州、郡的中正,负责对士人品级的评定。
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命,选士既不须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这便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隋代创置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
从武则天开始,又有武举之设,由兵部考试。
宋代对科举制度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
辽代的科举制,专为汉人而设。考试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几种。
元代科举考试,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开,重经义而轻诗赋。
明清是科举制度极盛的时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时期。明清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科举必由学校,进学校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清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是地方学校。国学初名国子学,后改称国子监。

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

①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扩大了唐朝得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③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消极作用:科举制也造成使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