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需要什么资料呢?:辛亥革命时期,阎锡山等人是否制定了一个从山西进攻北京的计划,据说失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6:02:18

我们大陆的课本上有关辛亥革命的都是一笔带过,挨

辛亥武昌起义后,在太原的同盟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当局害怕起义收走了子弹),未能发难。10月28日,第八十五标奉命出发南下平乱,领到了子弹,阎锡山等同盟会员当即决定起义。29日晨,该标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等宣布起义,公推管带姚以价为起义军总司令。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立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都督。

处于京畿肘腋之地的山西爆发起义,使清政府十分惊恐。立即命令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率部镇压。吴本向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参加过唐才常的自立军反清起义和华兴会的长沙起义,早已是个革命者,此时准备联合山西民军在北方革命,遂邀阎于11月 4日在娘子关会晤,商定共组燕晋联军,吴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任副都督兼副总司令。阎即派兵一营开赴石家庄,与第六镇官兵共同截断京汉铁路,扣留了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阻止袁世凯入京就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并拟挥师北上推翻清廷。袁恨之入骨,收买吴的卫队长将吴刺死,燕晋联军的雄图大略遂告失败。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并命曹锟第三镇进犯山西。12月13日,清军攻占娘子关。阎锡山采纳同盟会员景梅龙的建议,决定分兵南北,继续战斗。阎率民军一部北上绥远,曾攻克包头、萨拉齐并向归绥(今呼和浩特)进军;副都督温寿泉率民军一部南下河东,配合山西民军攻克运城、绛州并围攻临汾,在后方和侧背对清政府构成极大威胁。南北议和结束、清帝退位以后,阎锡山于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义掌握山西的军权。

辛亥革命是一场发生在宣统辛亥年(1911年),是一场推翻了清朝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这场革命最终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辛亥革命另一种广义的用法,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

10月29日,山西同盟会会员、新军标统阎锡山联合姚以阶、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乔熙等人发动新军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奇,宣布成立山西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都督。

外国人
除了中国人及华侨外,支持及参与辛亥革命的还有部份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参与最为积极。不少革命组织都是在日本成立和运作;而中国同盟会亦是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东京成立,部份日本人更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在多次革命起义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参与,部份更在起义过程中牺牲。

外国人
除了中国人及华侨外,支持及参与辛亥革命的还有部份外国人;当中以日本人对中国革命的参与最为积极。不少革命组织都是在日本成立和运作;而中国同盟会亦是在支持革命的日本人撮合下在东京成立,部份日本人更加入同盟会成为会员。在多次革命起义中都有日本人直接参与,部份更在起义过程中牺牲。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7月22日 ),字伯川,生于山西省五台河边村(今属定襄)。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 国民党内实力军人。

1901年入山西武备学堂, 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振武学校,后自东京士官学校毕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返国,出任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监督。辛亥革命时,率部起义,任山西都督。之后曾支持袁世凯称帝,获封“一等侯”,之后亦继续支持北洋政府。1917年护法期间,奉段祺瑞令带兵赴湖南作战。

1926年北伐战争起,1927年1月,蒋介石任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总司令,6月,阎锡山通电拥护三民主义,改悬青天白日旗,被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对张作霖作战。1929年任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元旦,获国民政府颁授一等宝鼎勋章,但随后便与蒋介石就军队编遣意见左右,联同冯玉祥,李宗仁另组国民政府,引发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通电支持蒋介石,并派兵入关。冯、阎大败。阎锡山先到大连,之后再回山西。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寻求和解。阎于1932年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抗战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官,在战区内与共军通力合作。国共内战期间,阎锡山在山西的地盘被共军侵袭,最后只剩太原及大同两座孤城。蒋介石下台后,阎于1949年6月在广州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2月8日自成都飞到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资政。1960年病逝台北。

中原大战指1930年在中国发生,国民党内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的内战,又称蒋冯閰战争,或蒋冯閰李战争。
1928年12月,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北伐宣布成功。不过表面上的统一很快便破裂。1929年1月,国民党召开国军编遣会议,商讨国军的编遣,党内各军事派系的关系开始出现紧张。 1929年3月,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的桂系先和蒋介石决裂,爆发蒋桂战争。蒋介石一方面收买桂系的部下和盟友,另一方面以武力进攻。桂系不支,李、白、黄於6月出走国外。5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发生冲突,冯自任西北路权党救国军总司令。由於冯部下韩复榘、石友三支持蒋介石中央,冯玉祥於6月出走太原,被阎锡山软禁。11月,李宗仁等桂系连同汪精卫通电反蒋。12月,唐生智、张发奎通电拥护汪精卫及阎锡山。

1930年2月,阎锡山致电蒋介石,要求共同下野,但为蒋所拒,阎、蒋双方电报往复持续将近一个月之久。3月,南京召开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全体会议,开除汪精卫党籍。3月15日,原第二、第三及第四集团军53名将领列出蒋介石六宗罪,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及张学良为副司令。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及李宗仁分别在太原、潼关、桂平宣布就职,惟张学良未表态。4月5日,南京方面下令通缉阎锡山。

双方战略
反蒋联军以李宗仁的桂军为第一方面军,从广西出兵湖南,进攻武汉;冯玉祥的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由河南经陇海、平汉路攻徐州、武汉;阎锡山的晋军为第三方面军,由山东配合西北军取徐州,经津浦路进攻南京;另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以主力进攻衮州、济宁,一部协同晋军进攻济南;另外拟定东北军为第五方面军,湖南的何键与四川的刘文辉内定为第六、第七方面军,后又任命樊钟秀为第八方面军。蒋介石方面,主要以韩复榘为第一军团,守黄河南岸,阻浦津路之晋军;中央军由刘峙指辉,为第二军团,守徐州。
经过
5月中旬,战事揭开序幕。战场可分为南北两方面:北方主战场在河南,副战场在山东,分别沿平汉、陇海、津浦三条铁路进行;南方战场主要在湖南的岳州、长沙一带,沿湘江进行。

战争初期,蒋介石的中央军在陇海路进攻,在空军助战下,攻势猛烈。联军中,以西北军战力最强,5月底,西北军孙良诚、吉鸿昌於陇海路正面大败陈诚;蒋介石在前线视察时,几乎被俘。但由於晋军未能及时提供援助,西北军逐转守势。之后在开封,西北军亦击退了蒋军的反击,并且差不多成功包围蒋军。8月,晋军与西北军联合进攻徐州,与蒋军大战,双方伤亡在20万人以上。结果西北军再次因为得不到晋军的支持而功亏一篑。到了月中,晋军撤出济南,在渡过黄河时伤亡惨重。

至於在南方战场,桂系在攻占岳阳后,被效忠蒋介石的第十一军(后来的十九路军)切断而被迫撤回广西。

山东方面,晋军由傅作义指挥,在5月下旬进攻德州、东明等地,6月25日攻下济南,韩复榘、马鸿逵被迫退守。湖南战场结束后,南京方面决定自津浦线展开反攻,自青岛登陆,8月15日收复济南。津浦线战事结束后,国民政府将军队集中於平汉、陇海线上,并於8月底到9月初向西北军发动总攻击。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巧电〉,宣布支持蒋介石,东北军於两日后大举入关。已接近强弩之未的西北军及晋军一时倒伐者众,阎锡山率兵向黄河以北撤退,西北军亦全面溃败。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阎出走天津,冯的西北军则被张学良收编。至此中原大战告一段落。
结果
中原大战是北伐统一全中国之后国民党内最大的内战,战事漫燃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过一百三十万,造成官兵伤亡在三十万以上。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应付战事经费而到了接近破产的边缘。本来准备「剿共」的国军亦多数被调出,使共产党有了喘息发展的机会。东北军入关以后,关外空虚亦间接导致了日后的九一八事变。从更高的层面看,战事反映了国民党北伐统一表面背后的重大缺憾:国民党没有能力以政治方法,去解决中央与地方军事实力之间的矛盾而要诉诸武力。中原大战的结果虽然以代表中央的蒋介石胜出;但是他所倚仗的各种手法,包括以职位、金钱收买对手部下,拉拢一派打击另一派,虽然一时有效,但其实都无助增加国民党内派别间的团结。日后的西安事变,以至抗战胜利后国共战争中国军的溃败,在某程度上与都是国民党这种缺憾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