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裙边军舰图片:日本这个中文名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1 14:52:34

日本国号起源有二条线索:一是来自汉文系统,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纪初圣德太子致随天子的国书,自称“日出处天子”,从“日出处”逐渐精炼为“日下”、“日本”、“日边”等,虽然标记不同,但意思差不多;二是来自日本民族语言,即三国时代通魏的“邪马台国”,“邪马台”读音为“やまと”,据说源于“山门”,后来写成“倭”、“大倭”、“大和”。大约在飞鸟时代,两者逐渐融合,写成“日本”而读作“やまと”。

  实际上日下[くさか]是神武天皇东征上岸之处,而新唐书云「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恐怕就是遣唐使叙述神武天皇东征经过而产生的讹传。『隋书』中「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明时出听政跏趺座日出便停理务云委我弟。」亦与日本习俗不合。推测是遣唐使中文能力不足,讲解日本创国神话,叙述天皇为天照大神之直系子孙时,产生的误谬。从「王姓阿毎(あめ=天)」、「王号鸡弥(きみ=君)」也可看出,当时恐怕是中日相杂,比手画脚的以有限的中文字汇去表示自国的历史、传说。从『旧唐书』「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可看出,日本使者三番两次的更改自己的说辞,招来中国的不信。想作是一个不熟英文的人,以英文介绍自己,而一再发现说错了,三番两次更改,弄得对方不知道自己想说什麼的情况类似。

  又,既然此处「疑焉」,当然就没有「日本国号是由中国所赐」的可能。是以到了武后之时,不是「发明」而是「承认」之说,当是十之八九,较为可性。

  附带一题,到了『宋史』(非『宋书』)之时,才在中国的文献中出现天皇二字。不过就宋书的纪录来看,来宋的和尚已经把日本了『律令』『帝皇纪』等送给中国皇帝了,不中过国方面不愿意承认皇字尔尔。

  虽然『圣德太子传历』有云:「秋八月,隋使入京。诏遣餝骑七十五疋,迎椿市之街。太子微服而看。世清遥见天子所居林上,语左右曰:『彼有真人之气。』经其林下,下马揖去。 观者异之。隋帝书曰:『皇帝问倭皇。使人长吏大礼苏因高等,到具怀云云。』天皇问太子曰:『此书如何?』太子奏曰:『天子赐诸侯王书式也。然皇帝之字,天下一耳。而用倭皇字,彼有其礼。应恭而修。』天皇善之。」不过就隋炀帝的性格,要称日本天皇为倭皇,想来是不太可能。

  再者,从『日本灵异纪』等书的脚注看来,日本当时的念法从训读的「ひのもと=日之本=扶桑」转变为音读的「にちほん」。久之则转为「ニッポン」(ち音连浊)。现在虽常用「にほん」之字,不过「日」一般发作「にち」或是「ひ」,鲜有「に」音读发。就与学上看来,「ニチホン→ニッポン」亦是较为可信的说法。至於「にほん」从何而来,有说指出恐怕来自本居宣长「古音多为清音」的说法。

  按照中国史料(如《史记》张守义注),“日本”国号是8世纪初粟田真人入唐时,武则天授予的。但王勇教授去年在日本报刊发表论文的观点,粟田真人来华前“倭”和“日本”并用,大化革新后仰慕唐朝文化而多用“日本”;所谓武则天敕令改国号,其实是唐朝正式“日本”即“倭”。从此,“日本”读作“にほん”,作为正式国号获得认同。

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