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线束有限公司招聘:香山居士是谁?他的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2 05:00:25

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白居易,(七七二至八四六),字乐天,陕西下邽(今渭南县东北)人。儒家出身,敏悟过人。贞元十六年(八○○),中进士,元和二年(八○七),任翰林学士,后来又迁任左拾遗。他热心世务,志在兼济,耿直敢言,曾经因为上表谏言,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拜至刑部尚书。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白居易

洛阳-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白居易

洛阳-香山寺
香山寺位于龙门东山山腰,其建筑古朴浑厚,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该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后),梁王武三思奏请武则天予以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当时的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霄,石像七龛,浮图八角”。

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还把自己在洛阳12年所写的八百首诗,编为十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0,白居易病逝旧居履道里,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和满师塔之侧。

白居易(七七二至八四六),字乐天,陕西下邽(今渭南县东北)人。儒家出身,敏悟过人。贞元十六年(八○○),中进士,元和二年(八○七),任翰林学士,后来又迁任左拾遗。他热心世务,志在兼济,耿直敢言,曾经因为上表谏言,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拜至刑部尚书。在洛阳时,居于龙门香山寺,与如满禅师等结交,作诗参禅,共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他是一代诗坛宗主,以写讽喻诗和“新乐府”知名朝野,在“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上,都显示了最优秀的成果,成为中唐诗歌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出身平民,寒窗苦读,到了“口舌成疮”的地步。由于亲身体验到贫穷的艰苦,从政之后,忧国忧时,一心想造福社会人群,但自江州之贬后,深知仕途艰险,于是寄情于山水诗酒之间,借旷达乐天以自遣,转而炼丹服食,进而皈依佛教,正如他在《赠杓直》诗中所说:

早年以身化,直赴逍遥篇;

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

在他早岁进士及第回到洛阳时,就师事洛阳圣善寺的法凝禅师,从禅师那里听受了禅的心要。法凝禅师在世时,白居易便积极地求取佛教的真髓,将禅师的八言心要“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铭记在心,此时白居易心中已经蕴酿着宗教的情操。

白氏中年亲近高僧,从受净戒,勤习禅法,他奉佛的虔笃及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深刻,可从他的遗编中看出。后来他在自撰的《醉吟先生墓志铭》中记述自己生平的志行,有这样的句子:“外以儒行修其身,内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他还作了一首赞佛诗偈: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尽知,无如佛者。

堂堂巍巍,天人之师,

故我礼足,赞叹皈依。

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白居易(七七二至八四六),字乐天,陕西下邽(今渭南县东北)人。儒家出身,敏悟过人。贞元十六年(八○○),中进士,元和二年(八○七),任翰林学士,后来又迁任左拾遗。他热心世务,志在兼济,耿直敢言,曾经因为上表谏言,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拜至刑部尚书。在洛阳时,居于龙门香山寺,与如满禅师等结交,作诗参禅,共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他是一代诗坛宗主,以写讽喻诗和“新乐府”知名朝野,在“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上,都显示了最优秀的成果,成为中唐诗歌的代表人物。白居易出身平民,寒窗苦读,到了“口舌成疮”的地步。由于亲身体验到贫穷的艰苦,从政之后,忧国忧时,一心想造福社会人群,但自江州之贬后,深知仕途艰险,于是寄情于山水诗酒之间,借旷达乐天以自遣,转而炼丹服食,进而皈依佛教,正如他在《赠杓直》诗中所说:

早年以身化,直赴逍遥篇;

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

在他早岁进士及第回到洛阳时,就师事洛阳圣善寺的法凝禅师,从禅师那里听受了禅的心要。法凝禅师在世时,白居易便积极地求取佛教的真髓,将禅师的八言心要“曰观、曰觉、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济、曰舍”,铭记在心,此时白居易心中已经蕴酿着宗教的情操。

白氏中年亲近高僧,从受净戒,勤习禅法,他奉佛的虔笃及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深刻,可从他的遗编中看出。后来他在自撰的《醉吟先生墓志铭》中记述自己生平的志行,有这样的句子:“外以儒行修其身,内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他还作了一首赞佛诗偈: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尽知,无如佛者。

堂堂巍巍,天人之师,

故我礼足,赞叹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