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剪辑做片尾:南宋\西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20:00:21
南宋时期,在现在的新疆境内有一个西辽政权,她是什么来历的,可否讲解?谢谢.
感叹:如果是北宋时的辽被金打败,其余部却还能行走万里,还把回鹘压下去成为自己的底盘那就太猛了!

西辽的建立者是耶律大石.他是个天才军事家,先率一城哀兵破十万宋军于燕京,后领数百铁骑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耶律大石

早年生涯
辽道宗大安三年(1087年),耶律大石出生于上京,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从小好学,能骑射。兼通汉文、契丹文。天庆五年(1115年),大石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翰林承旨,他是《辽史》中记载的辽朝唯一一个契丹进士。后来,他又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辽史)。

保卫南京
辽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大举南侵,攻克中京,天祚帝不敢留守,西逃入云中。时大石等留守南京,遭到金、宋夹攻。为了安定人心,坚持抵抗,大石拥立耶律淳即位,称天锡皇帝,后世称北辽。耶律淳任命大石为军事统帅,负责守卫。

大石分析当时形势,决定向金称臣,同北宋结好。但是,北宋君臣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好机会,出兵二十万攻打南京。大石率军迎战,败宋军于白沟河,不久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摄政,宋兵复来攻,奇袭南京城,在巷战中辽军再次取胜,使得兵心复振。

1123年,金兵南下,大石率军在居庸关抵抗失败被俘,但是他设法逃脱,并与萧德妃一起投奔天祚帝。天祚帝并不能原谅大石擅自另立皇帝的作为,也不能接受大石“养兵待时”的意见,这使得大石深自疑虑。1124年夏,在天祚帝准备出兵与金决战时,大石杀死了监军,率领亲兵200人逃离。

[建立西辽
大石一行首先向北抵达了蒙古高原上的鞑靼部落,其汗床古尔为其提供了补给。然后大石一行西行到可敦城(即唐朝北庭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吉木萨尔),在这里,大石召集了辽在西域的屯军和各藩属部落,共得军万人左右,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东部一带。

1130年,由于受到金兵的压迫,大石决定放弃蒙古高原,率军西征东喀喇汗国。途径高昌回鹘,大石兵临城下,要求“借道”,回鹘王毕勒哥被迫同意,臣服于大石。然而,大石军被阿赫马德汗击败,归途中又遭毕勒哥的掩杀,损失惨重。大石及时回军,击败尾追而来的金朝军队,后又收容了一批从辽国故地投奔来的契丹部队,兵势复振。1132年,大石在叶迷立(今新疆额敏)称帝,史称西辽,年号延庆,称古儿汗。

称霸中亚
1134年,阿赫马德汗死,其子伊卜拉辛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叛乱,被迫邀请西辽出兵协助平乱。大石很快平定了康里和葛逻禄,并把东喀喇汗国降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带为西辽直辖领地。当年,大石定都于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

安定后方之后,大石决定东征金朝,希望复国。1134年夏,大石率军七万出征,金朝对此采取坚壁清野战术,大石军队远征万里,难以补给,死伤惨重,被迫撤回。金国乘机出兵追击,但也因劳师远征,在沙漠中被大石击败。从此之后,西辽和金国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大石也彻底将扩张重心转向西方伊斯兰世界。

1137年,大石率军侵入西喀喇汗国,在苦盏击溃了敌军主力。西喀喇汗国遂向其宗主国塞尔柱突厥求援。塞尔柱突厥苏丹桑伽号召伊斯兰世界对西辽的异教徒发动圣战,集合了呼罗珊、加兹尼等国的士兵约十余万,于1141年7月,与大石在撒马儿罕附近的卡特万决战。决战结果,穆斯林联军惨败,桑迦仅以身免。大石率军一直追击到起尔漫(今伊朗东北)。此战之后,塞尔柱突厥的势力退出中亚,原属国西喀喇汗国和花剌子模均归属西辽。此时,西辽的控制区域东至高昌,西抵里海,成为了中亚的霸主。

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庙号“德宗”,其妻萧塔不烟继位摄政。

后世评价
宽容的统治者
关于耶律大石本人的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信徒有着不同的说法,《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志费尼认为他“秘密成为了一位穆斯林”,另一位历史学家伊本·阿西尔又说他是摩尼教徒,甚至还有景教徒称颂他是传说中的祭司王约翰。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他表现出了极度的宽容性。在统治区域内,他没有强行推进任何信仰,并且对不同的宗教一视同仁。伊斯兰教、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都在西辽赢得了不少信徒。

对于其属国和附庸部落,大石要求他们按时缴纳贡金,并派遣一名“沙黑纳”(总督)监管,其余方面一切依照原有模式治理。另外,他也采取了辽朝南北面官制,对南面的农耕居民和北部的游牧居民按其习俗分别治理。

由于他的这些宽容措施,西辽尽得民心,很快发展成为中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国,连成吉思汗的重要辅臣耶律楚材也盛赞其“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优秀的军事家
耶律大石,其军事才能历来为人称道,他坚持“养兵待时”,虽然屡遭失败,但均能善于把握时机,随败随起。先率一城哀兵破十万宋军于燕京,后领数百铁骑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http://www.wikilib.com/wiki?title=%E9%BB%91%E5%A5%91%E4%B8%B9&variant=zh

辽末金初的耶律大石
贺若弼

10世纪初,契丹族兴起,在中国北部创建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辽。它存在二百多年称霸于亚洲东部,影响远及欧洲。辽朝疆域广阔,东濒太平洋,西包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与喀喇汉王朝,高昌回鹘王朝为邻。

但是这个赫赫有名的王朝,却被刚刚兴起的女真人在短短的十一年内彻底推翻。作为皇族的耶律大石,亲身经历了这场政治巨变,他不可能不对辽朝的整个历史进行,同时,他作为西辽王朝的创建者,也不可能不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关于大石的身世,仅仅在《辽史》有简单扼要的记载:“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由此来看大石的出身所谓“皇族”,必须上溯至八代,才与皇帝有直接亲缘,他与天祚帝的亲缘关系,恐怕不会比当年“皇叔”刘备与汉献帝近多少。因此,他的父祖并未因“皇族”关系而身居高位或显要,留名后世,而大石也只得仕进的道路,才能进入统治集团。史称大石“通辽,汉学,善骑射”。这说明他幼年确实刻苦学习过文化,既通晓契丹文字也精通汉字,还掌握了军事技术骑射,这为他以后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基础。

1115年,29岁的大石考中了殿试第一名,翰林应奉,故称林牙大石。届时,辽王朝风雨飘荡,外有金,宋夹击,内有起义暴乱。大石一踏上仕途,就面临严峻的政治局面。作为科举进士,他应该忠君,作为皇族,他应当挽救大辽帝国这只正在沉没的船,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宗开创的基业毁于昏庸无能的天祚帝之手。这种双重社会身分,或者说社会角色,决定了他此后十年的政治生涯。

大石先出任处于前线的泰,州刺史,1120年前后,大石升任辽兴军(卢龙)节度使。当时,上京失守,中京危机,郡县所失几半。北宋也想趁机占领燕云,与金朝订约,夹击辽朝。因此,辽南京道的地位更加重要,也说明了朝廷对大石的倚重。

1122年,金军大举进攻,取中京,下泽州。天祚帝南走南京,不理朝政,大石进行了第一次政治赌博,竟然支持李处温,奚王萧干等拥戴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此时宋军也乘机攻辽,宋将杨可世轻骑数千,直取燕山,要抢头功。大石在兰沟甸掩袭这支孤军深入的宋军,大胜,得北辽朝廷援军三万人。与宋军对峙于白沟,宋军发来招降书。大石阅毕,撕毁。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形势,他说:“无多言,有死而已”。他避开与宋军的正面接战,指挥骑兵从西边上游涉渡,两面包抄宋军守桥部队。宋东路大军败下阵来。宋西路军也遭到奚王萧干的围攻。

耶律大石乘胜前进追击,宋军大败至雄州。宋朝的这次趁火打劫的军事行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但辽朝的危机并没有解除,耶律淳懦弱无能,唯恐天祚帝再来夺权,忧郁而死,萧德妃立为皇太后,主军国事,称制,改元德兴。李处温暗通童贯,欲胁持萧德妃降宋,阴谋诡计暴露,被处死。而此间,北辽的军政大权转到奚王萧干和耶律大石手中

宋朝见金兵节节胜利,又闻耶律淳死去,再议出兵。诏发各道兵共二十万,于三关会齐。北辽涿州守将郭药师叛降宋朝,遂使宋朝上下踌躇满志。刘延庆出雄州,入新城。刘光世出安肃,入易州,两军于涿州会合。当时,萧干与大石只不过是两万军队,凭泸沟河布防。双方对阵,战于乱石冈,未见胜负。后郭药师先败于萧干,宋军惊乱,以为辽军反攻,烧营而逃,自相残踏,抛弃一切军需之物,自熙丰以来所畜军实尽失,宋军败的蹊跷?

北辽刚刚击溃南线宋军,而北线的金军又至。萧德妃逃离南京,行至松亭关,北辽小朝廷内部矛盾,产生分歧,发生分裂,萧干力主去奚王府立国,大石主张去夹山投天祚帝,因为辽朝在西北地区还有相当可观的实力。耶律大石在关键时刻腰斩持有异议的驸马萧勃迭,并传令军中:“有敢异议者,斩!”。萧干自然不会听大石的命令,去奚王府,后为部下所杀。大石挟持萧德妃,率契丹残军投天祚帝,天祚帝接到他们,即令杀萧德妃,责问大石:“我在,汝何敢立淳?”大石义正词严地回答道:“陛下以全国之势,不能拒一敌,弃国远遁,使黎民涂炭。即立十淳,皆太祖子孙,岂不胜乞命他人耶?”天祚帝无言以对,赐酒食,赦免参与其事的全部人员。在南京不守的情况下,为挽救大辽的灭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投奔天祚帝共同抗金,表现出他作为政治家应有的胆识,他对天祚帝的回答,也可看出他的伦理观点和政治抱负:太祖子孙皆可为帝,那他这位“太祖八世孙”当然也不例外,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总比乞命他人好,这为后来西辽国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大石归天祚帝后,又任都统,奉命袭击金军,遭到围攻后被俘,军队投降。金军都统宗望,用绳子绑住大石,强迫他带路袭击天祚帝在阴山一带的大营,成功并俘获天祚之子秦王等宗室多人,得车万余乘。当时,天祚帝在应州,得以幸免。阿骨打对这件事非常高兴,特下诏奖励有功人元,并说:“林牙大石虽非降附,其为响导有功劳,可明谕之。”不管是出于自觉自愿,还是被强迫,为敌人带路总是人生很不光彩的一页,所以《辽史》中的“西辽始末”讳莫如深,只字不提,也可能是大石对朝廷隐瞒了带路袭营的情节,只有《金史〉依据金朝的档案,才如实地记载了大石被俘后带金军袭击天祚帝大营的事实真相。

关于大石在金营情况,有诸多版本,如〈松漠记闻〉,〈北使记〉等,总而言之,阿骨打对大石非常赏识,爱其俊辩,赐之妻,而大石却是身在金营心在辽,并于1123年九月,带领7000人,逃离金营,回到天祚帝的行营。

保大四年,天祚帝在得到大石的军队后,又得到阴山室韦漠葛失的军队,自己认为这是天意相助,于是,又筹划出兵,收复燕云。大石认为不可,说:“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则车驾不幸广平淀,而都中京。又陷上京,则都燕山,又陷中京,而幸云中,自云中而播迁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使举国汉地皆为金有。国势如此,而方求战,非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大石的这番话,严厉批评了天祚帝的昏庸,过去国势强盛,胆小怕死,一味逃跑。而今大部分江山已失,兵力不济,又要冒险出战,他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养兵待时而动。”大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有些桀骜不驯。作为人臣很难容于君主。当天祚帝拒不接受他的建议,坚持出兵的情况下,两人矛盾激化,大石杀天祚帝的亲信萧乞薛和坡里括,率铁骑二百,乘夜离开天祚帝行营。

大石出走后,天祚帝出兵夹山,先取得小胜,但很快被金军主力打败,将领多降,天祚帝也当了金军的俘虏。此时此刻距离大石出走仅不到半年。

http://club.book.sohu.com/r-history-309991-0-14-0.html

1124年,由女真族创建的金朝举兵灭辽,遂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又一实力强悍的游牧王朝。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是随着辽朝的覆没,辽室皇族一位名叫耶律大石的人带领其部众残余撤出中原,中间收抚高昌回鹘,将其势力范围向西延伸到中亚。1131年占据喀喇汗王朝重镇——八拉沙衮,创建西辽政权,一称“喀喇契丹”,“喀喇”意为“黑”,故汉文又称“黑契丹”。西辽的统辖范围西南至阿姆河,西北至巴尔喀什湖,向东则包括今天山南北各地。西辽成为中亚霸主后,当地众多民族俱变成其附庸。耶律大石仍沿用辽朝政治制度管理政事,使用汉儒文化,笃信佛教,但是不排斥其他宗教,赋税较轻,因而,这一时期,中原汉文化在中亚一度发扬光大,“契丹”这一名称时至今日依然成为中、西亚及欧洲部分语言称呼中国的代名词。
13世纪初,活动在阿尔泰山以东地区的乃蛮部落为新兴的蒙古成吉思汗所击败,王子屈出律逃往西域,在取得西辽末主直鲁古的信任后,篡夺王权。西辽政权开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