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赖氨酸片怎么样:音乐的来历,历史是什莫啊?我想写一篇关于音乐起源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12:30:46
像音乐的分支啊,类别啊,种类啊......什莫的,谢谢啦!!!

音乐的起源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a、弦乐器起源的传说

墨丘利(Mercury)是希腊神话中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罗河畔散步,无意中踩到一个东西,那东西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空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于是墨丘利从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弦乐器。后人考证弦乐器出现在墨丘利之前,但弦乐的发明有可能正是从此得到了启发。

b、管乐器起源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一位叫做伶伦的音乐家,传说中他曾进入西方昆仑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虽然这一传说并不完全可信,但把它作为管乐器的起源也未尝不可。

原始时代的人类,他们的劳动生活,可以说是和音乐为伴而开拓发展,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是直接从人类的劳动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音乐的起源
-----自然、人、音乐和音响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很想写一篇关于自然、人、音乐和音响的关系的文章。无奈文章涉及的知识太广,而本人的学识有限,一直不知如何下笔。近日利用休假的时间构思了一番, 逐步理顺,得出如下拙作,意在抛砖引玉。

一 自然与人

说到自然界啊,那是一个充满无数秘密的神奇世界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和变化着。例如,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月亮按照一定的轨道围绕地球运动。自然界在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 。所以人类的所有活动都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我们无法一一地去研究、认识它,只选一些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对发烧友来说,人与声音的关系应该是比较感兴趣话题吧。
如果认真的来谈人与声音的关系,将是一个相当高深、严肃的科学话题,这样的工作已经由科学家完成了一部分,但是更多的问题恐怕几车皮的专著都不一定能完全弄清楚它们的全部秘密。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劳累了一天的母亲,怀胞婴儿睡着了。室外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来了。第二天,当人们都在谈论昨夜的风雨如何厉害,而该母亲却说一点不晓。但是婴儿轻轻的哭啼声却能使她从熟睡中醒来,给婴儿哺乳。这种神奇的现象至今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当然也不是我们讨论的内容。我们要讨论与声音、音乐、音响有明显关系的话题。即使是这样,这话题还是很大,我们只能想到什么就谈什么,也就是随便谈谈吧。

1 人为什么有耳朵?

哈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可能是幼儿园老师经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吧。
前面说过,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产生了人类,那么自然界的许多现象会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或者说人类只能被动的去适应自然界,所以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先说眼睛吧。当地球形成之后,因不停的自转而产生了昼夜。这样生物体就不断地受到明和暗的交替刺激,经过长期的进化从而产生了对光有敏感反映的眼睛。
同理,自然界中各种声音作用在生物体上,经过长期的进化从而产生了对声音有敏感反映的耳朵。

2 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为什么是20赫兹到20千赫兹?
还是从眼睛说起吧 ,人眼对光的感觉是可见光,波长约从0.38到0.78微米左右,且对0.555微米的光波最敏感 。为什么是这样呢?原来从太阳能辐射的光谱分布曲线上可以看到 ,太阳能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约50%是在这样一个波长范围内 ,而波长为0.555微米的能量最大 。而在这个波段以外的辐射能被分得很散 ,自然刺激的作用就较小了 。这样眼睛在形成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这个波段的光波的强烈刺激,就选择了这样一个波段。
同理可推断 ,听觉的频率范围也是由于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出现几率最高的频率范围也大多在20赫兹到20千赫兹这样一个范围内 ,且3~4千赫兹的能量最大 ,几率最高 。这个结论目前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望有关人±能做这个研究。

3人耳为什么对3 ~ 4千赫兹的声音最敏感?为什么有等响曲线?

前面说过,从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分布曲线上可看出,波长为0.555微米左右光辐射最强,所以人眼对此波长的光波最敏感。同理,人耳对3 ~ 4千赫兹的声波最敏感也是由于自然界中3 ~ 4千赫兹的声辐射最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公认的资料,这也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望有关人±能做这个研究)。如果我们进一步的比较还发现,眼睛的等亮度曲线与耳朵的等响曲线也有很类似的形状。

二 人与音乐

1 音乐的起源

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我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是:音乐起源于恐惧。简单介绍一下:
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宣科先生。宣科先生早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回到故乡云南丽江后,专心研究纳西古乐,得出音乐起源于恐惧的结论。
当然他的结论是从纳西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纳西族原来不是生活在丽江,是被外族人赶到丽江的,到丽江后还经常受外族人侵犯。这样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独特的纳西音乐。
宣科先生的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见解独特。使人想起小时候从外婆那里单独连夜回家时常常用大声说活和唱歌的方式给自己壮胆的情景。

2 我们为什么爱听有混响的声音?

我常想人为什么爱听有混响的声音呢?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建房子给人住。为了遮风雨,只好选择山洞为栖身之地。白天大人带着希望外出找食物,傍晚人们带着食物回到洞中。这样山洞就成了人们享用劳动成果、家人团圆的场所。美好的心情和山洞经常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在山洞内讲话混响是很明显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将混响声和美好的心情连在一起。经过不断的进化,人们就变成特爱听有混响的声音了。

3 年青人爱听火爆音乐的原因

远古时期,打猎(或其它重体力劳动)的任务应该是年青人,因为年青人不仅力气大,而且跑得快,而且通常要一伙人共同协作,这样才容易抓到猎物。当激烈的战斗结束后,结果要么是抓到了猎物,要么猎物跑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激动、杀气腾腾 ,场面火爆。但是人人充满美好的愿望,为愿望而战。所以他们喜欢这种激烈、火爆的场面(显然这种声音不含混响声),经过千万年锤炼后,在人的骨子里(遗传基因里)烙下了这勇于拼搏的精神。因此年青人爱听这种火爆的音乐自然不难理了。

4 节拍、节奏的起源

远古时人们的食物有一部分来自植物的果实。因植物不会伤害人、更不会跑掉,因此采摘果实时就不需要太多的人,一人、二人或三人等。方法可能是(1)爬树直接摘(有些地方也摘不到,也危险),(2)用石块打击(体力消耗大,命中率不高,不太实用),(3)用棒打……。当人们用棒打的方式采摘果实时,将会有最初的节拍、节奏形成。
假设只有一个人采摘时,他用木棒打击果子,可能会打两下、三下或四下、五下……。开始第一次力气还可以,第=次、第三次……逐渐减弱,最后停下来休息一下。体力恢复后继续。如果是两人去摘果子,当他们同时用木棒打击果实时,因为打击不同步,一个在前,一个稍后些,形成叭、叭(或类似的响声),停一下(因重新举起木棒),叭、叭,又停一下……。这就是最初的节拍[在农村干过的人更容易理解)。这种节拍的出现代表着将有收获,因此心情总是愉快的。所以当人们心情愉快时,即使没有果子可摘,也可能会情不自尽的用手拍自己的大腿等部位。这可能就是最初、最简单的音乐了。同理,人们做其它类似的事情时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出现。
谈到这里,我又想起我们的眼睛来了。当新的一天来临时,古人迎着朝霞,带着美好的希望,开始一天的辛苦劳动。而晚霞即将出现的时分,他们带着一丝疲倦和收获的果实回家团圆时,他们的心情总是愉快的。同时,当夕阳的余辉撒在洞口时,在家的人们知道,美好的时光就要开始了。久而久之,人们总是将夕阳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