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航尊鹏阁:帮忙的我赏高分给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3:04:16
请哪位好心人帮忙归纳一下我国从1949-2004的经济政策,然后再用历史事实说明.很急的````请帮忙!!
注意,是1949年到2004年经济政策,经济政策.麻烦各位了.
比如说1953年大跃进.1966年-1976年实行文革.按照这样去归纳

中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五十五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北京从过去的封建帝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开始了历史新纪元。五十五年来,北京这座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都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辉煌的跨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到上个世纪末,北京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振奋精神,与时俱进,首都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首都经济彰显风采

在五十五年的历程中,北京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全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195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88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刚刚突破百亿元,达到108.8亿元。199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084亿元。到2003年达到3663.1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从1952年到200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北京经济总量增长17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0.6%。

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1.6%,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支柱,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第二产业的40%以上。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均GDP从1952年的170元,到1978年的1290元,再到2003年的32061元。生活水平由过去的“温饱型”、 “小康型”向“富裕型、享受型”跨越。2001年,北京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3084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正是国民经济具备了相当实力,进入活跃、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北京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北京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起飞平台。2003年,人均GDP按美元计算,约为3874美元。

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社会全面进步

新北京的五十五年,首都的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取得了骄人成绩,增强了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

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我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总指数为154.83,比1999年的141.94提高12.89点,高出全国平均指数67.1点,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八个领域中, 我市环境、居民生活、教育科技三个领域位居全国第一,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四个领域居第二位,社会保障一个领域居第三位。自1991年至2000年,除1996、1997两个年份我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位居全国第二外,其余年份均居全国第一。

——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力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达到256.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全市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992名。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1949年北京有高等学校13所,;1978年上升到35所;2003年全市高等学校达到73所,在校学生人数450789人。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64年的5.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发展到1980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7.8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10年。2003年我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1978年全市有报纸11种,公共图书馆18个,藏书1422.6万册。 到2003年全市有报纸250种,公共图书馆26个,藏书3355.2万册。1979年我市仅有1套电视节目,4套广播电台节目。到2003年,分别发展到33套电视台节目,25套广播电台节目。

——医疗卫生环境大大改善。北京五十五年来,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52.05岁,发展1978年的71.85岁,2003年达到79.62岁。婴幼儿死亡率由1949年的117.6‰,下降到1978年的9.45‰,2003年又降到5.89‰。

——奥运申办成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57年全市有体育场2个,体育馆3个;1978年全市有体育场11个,体育馆5个;2003年全市有体育场48个,体育馆23个。截至2002年底,北京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49个,亚洲冠军144个,全国冠军592个。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为北京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十五年来,北京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看,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变化是惊人的。1978—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从365.4元增加到13882.6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倍,年均增长7.4%。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质量稳步改善。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标准衡量(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197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58.7%,处在勉强温饱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居民生活达到小康。2003年城镇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1.7%,已处于富裕阶段。

居民消费逐步升级。北京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住房、装修。消费的“量级”从“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向十万元级”发展。

食:从“填饱肚子”到“食不厌精”。“下馆子”过去是奢侈的行为,今天真是“家常便饭”。2003年,北京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消费是830元。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向着讲营养、讲风味、讲疗效、讲方便等方式转变。2003年,在糕点、奶及奶制品上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为11%。

住:2003年,北京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18.67平方米。我市自1999年开始经济适用房建设,截至2003年,共竣工经济适用住宅1084.4万平方米,销售939.9万平方米,有效的缓解了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

行: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过去,北京是“自行车王国”, 如今,全新的“汽车社会”正向我们走来。2003年北京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65.6万辆。2004年以来,北京市场月均销售汽车3.8万辆,其中新车2.7万辆。

通信:从“邮信”到“电子时代”。过去人们的联系,主要依靠邮局。但现在,固定电话、移动手机、家用电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网络聊天、发邮件,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2003年北京电话用户682.7万户,电话普及率134.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7部/百人;每百户居民家庭有计算机68.3台。

文化:从“听评书”到“休闲成时尚”。过去,北京人娱乐活动很少,一家几口围着“话匣子”,或者打扑克。现在,夜幕降临,人们逛书店、泡茶馆、看比赛、听演唱会、各种健身场所更是人头攒动。“黄金周”到来,各大公园游客如云。2003年,北京就有31.9万人迈出国门去旅游。

京郊农民的生活也与北京市城市居民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96.3元,比1978年增长了8倍。2003年农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2.9%下降到2003年的31.7%,。

在居民生活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北京市民中也存在低收入困难群体,对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活,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从1997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3年,全市城镇低保对象救济16.1万人,金额3.4亿元;京郊农民低保对象救济6.7万人,金额0.36亿元。

你可以看书啊!图书馆不是有很多吗??还有啊,你的问题我不是很明白~不过在社会书上有些资料: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起来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五大经济特区,由于实行特殊的优惠的经济政策,为外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飞快发展。
深圳原先是个贫穷落后的鱼农村庄,又是广东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个边陲城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口岸。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深圳人以“开荒牛”的精神,拼搏了11年,1991年,深圳已跨进了全国 36个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00亿元人民币城市的行列。
现在,5个经济特区的出口总额的5份之一。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五十五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北京从过去的封建帝都,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开始了历史新纪元。五十五年来,北京这座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都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辉煌的跨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到上个世纪末,北京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振奋精神,与时俱进,首都正朝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首都经济彰显风采

在五十五年的历程中,北京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全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1952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仅为7.88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刚刚突破百亿元,达到108.8亿元。1994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084亿元。到2003年达到3663.1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从1952年到2003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北京经济总量增长17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0.6%。

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迈进,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1.6%,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重要支柱,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了第二产业的40%以上。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地区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均GDP从1952年的170元,到1978年的1290元,再到2003年的32061元。生活水平由过去的“温饱型”、 “小康型”向“富裕型、享受型”跨越。2001年,北京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3084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正是国民经济具备了相当实力,进入活跃、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北京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可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更是北京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起飞平台。2003年,人均GDP按美元计算,约为3874美元。

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社会全面进步

新北京的五十五年,首都的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取得了骄人成绩,增强了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

国家统计局关于全国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我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总指数为154.83,比1999年的141.94提高12.89点,高出全国平均指数67.1点,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八个领域中, 我市环境、居民生活、教育科技三个领域位居全国第一,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四个领域居第二位,社会保障一个领域居第三位。自1991年至2000年,除1996、1997两个年份我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位居全国第二外,其余年份均居全国第一。

——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力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R&D)达到256.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全市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992名。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1949年北京有高等学校13所,;1978年上升到35所;2003年全市高等学校达到73所,在校学生人数450789人。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64年的5.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发展到1980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7.8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10年。2003年我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1978年全市有报纸11种,公共图书馆18个,藏书1422.6万册。 到2003年全市有报纸250种,公共图书馆26个,藏书3355.2万册。1979年我市仅有1套电视节目,4套广播电台节目。到2003年,分别发展到33套电视台节目,25套广播电台节目。

——医疗卫生环境大大改善。北京五十五年来,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52.05岁,发展1978年的71.85岁,2003年达到79.62岁。婴幼儿死亡率由1949年的117.6‰,下降到1978年的9.45‰,2003年又降到5.89‰。

——奥运申办成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57年全市有体育场2个,体育馆3个;1978年全市有体育场11个,体育馆5个;2003年全市有体育场48个,体育馆23个。截至2002年底,北京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49个,亚洲冠军144个,全国冠军592个。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获得成功为北京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十五年来,北京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从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看,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变化是惊人的。1978—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从365.4元增加到13882.6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5倍,年均增长7.4%。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质量稳步改善。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标准衡量(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1978年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为58.7%,处在勉强温饱阶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居民生活达到小康。2003年城镇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1.7%,已处于富裕阶段。

居民消费逐步升级。北京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住房、装修。消费的“量级”从“百元级——千元级——万元级向十万元级”发展。

食:从“填饱肚子”到“食不厌精”。“下馆子”过去是奢侈的行为,今天真是“家常便饭”。2003年,北京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消费是830元。城市居民食品消费向着讲营养、讲风味、讲疗效、讲方便等方式转变。2003年,在糕点、奶及奶制品上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为11%。

住:2003年,北京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18.67平方米。我市自1999年开始经济适用房建设,截至2003年,共竣工经济适用住宅1084.4万平方米,销售939.9万平方米,有效的缓解了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

行: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过去,北京是“自行车王国”, 如今,全新的“汽车社会”正向我们走来。2003年北京私人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其中私人轿车65.6万辆。2004年以来,北京市场月均销售汽车3.8万辆,其中新车2.7万辆。

通信:从“邮信”到“电子时代”。过去人们的联系,主要依靠邮局。但现在,固定电话、移动手机、家用电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网络聊天、发邮件,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2003年北京电话用户682.7万户,电话普及率134.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7部/百人;每百户居民家庭有计算机68.3台。

文化:从“听评书”到“休闲成时尚”。过去,北京人娱乐活动很少,一家几口围着“话匣子”,或者打扑克。现在,夜幕降临,人们逛书店、泡茶馆、看比赛、听演唱会、各种健身场所更是人头攒动。“黄金周”到来,各大公园游客如云。2003年,北京就有31.9万人迈出国门去旅游。

京郊农民的生活也与北京市城市居民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496.3元,比1978年增长了8倍。2003年农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2.9%下降到2003年的31.7%,。

在居民生活总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北京市民中也存在低收入困难群体,对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活,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从1997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3年,全市城镇低保对象救济16.1万人,金额3.4亿元;京郊农民低保对象救济6.7万人,金额0.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