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奥运会中国男篮:有谁能够收集一些范祖禹的介绍给我,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21:32:37

范祖禹宋仁宗康定二年—宋哲宗元符元年(1041-1098)字淳甫,一字梦得.系范镇从孙.成都华用(今属四川省成都市)人.生平勤于著述,学行磊落,体恤民疾,荐重人材,且献纳尤多,是我国北宋一位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书法家.
范祖禹幼失双亲,由其叔祖范镇教养,少时刻苦学习,年长中进士甲科.自二十余岁始在洛阳从史学家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分修唐五代十国,洛阳一住就达十五年之久,为司马光三大助手之一.其余二位助手,一名刘恕,分修三国至隋;气名刘赦,分修两汉,而司马光本人则任总编兼修先秦。他们历时十九年,终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资治通鉴》历史巨著.该书汇载我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列为二百九十四卷.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堪称一部历.史长卷.范祖禹亦为此书付出巨大心血,全然不顾仕途进取.书成由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政,提倡变法,尤爱范祖禹之才,欲通过其弟王安国笼络助行“新法”,然范祖禹友善安国而不往结交王安石,并反对“新法”.元丰八年(1085)哲宗继位,吕公著作相辅,范祖禹以婿远嫌,言推辞右正言等官职,宁任著作佐郎,潜心编修《神宗实录》,后历迁给事中、国史院修撰,礼部侍郎等职,旋授翰林学士.及至吕公著殁,拜右谏议大夫。首上疏论人主正心修身之要。不久朝廷派蔡京镇蜀,范祖禹却以为“(蔡)京有才,非端良之士.”请朝廷防奸杜患,不然下一步蔡京可能拜相倾国。以后历史证实了他这一预言.范祖禹官迁给事中时,正值吴中遭大水,他极力奏请朝廷拨得大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赈救灾民.时有谏官非议,拟慢慢查实再定,范祖禹封还其章,以为救灾是紧急事,即使小有不实,亦“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这种高屋建瓴的政风,对宋代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失为一贴清凉剂.
元佑八年(1093)宜仁太后崩,哲宗亲政,朝野上下议论淘淘。神宗时代,王安石变法搞了一个极端;元时代,司马光等反过来“更化”,又搞了个极端,如今十八岁的皇帝亲政要“绍述”,再把政局蕃变一次。范祖禹深感问题严重,上言:“此国家隆替之本,社稷一安危之机,生民休戚之端,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时也,可不畏哉!”最后沉痛地说:“天下之事,岂堪小人再破坏邪?”当时苏轼也曾相约同时上章奏论,及见范祖禹疏章,大为叹服:“公之文,经世之文也.”遂签名于范奏章之后同奏,但哲宗自有亲信,根本不听.范祖禹又力言章敦不可为相,遂为论者所诬,终遭排贬。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连贬武安军。(今湖南长沙)节度副使、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别驾,安置永州(今湖南零陵)等地.再贬徙宾州(今广西宾阳县北)、化州(今广东化州县)。五十八岁之年即哲宗祜圣五年(109)病故于异乡,谥正献.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追复龙图阁学士.
范祖禹尚著有《唐鉴》二十四卷、《帝学》八卷、《仁皇政典》、六卷、《孟子节解》十四卷、《神宗实录》二百卷、《范太史集》五十五卷等书.史书称他“平生论谏,不啻数一万言”,尤以《唐鉴》一书内容完备,引论宏富,辨事透辟.于史述之后均有论断。阐明唐代三百年治乱史,不失为一代史学家才识和帝王之师气度.宋高宗评范祖禹“有台谏手段”.大文豪苏轼谓其为“讲官第一”.世人则冠以“唐鉴公”美名.
就范祖禹之政论而言,慨括有两个方面:一是主张皇帝“崇俭敦朴”、“进德爱身”,勤奋学习,备治乱之才,作有为的君王.—体察“天下之勤劳,万民之疾苦,群伍之邪正,政事之得失”,才不至有“比屋思乱”之患。修正法度,吸取“汉唐之亡皆由宦官”所致教训。一是强调重视人才,善用贤才,“考其课绩”选用,施以“赏善罚恶”,“各当其所”。若远弃小人,众心向往,实为天下大治之兆。其论凋对统治者而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颇具进步意义。
范祖禹善书,字体工妙,为世所重,其墨迹杂见于《群玉堂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