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a类小作文: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宋朝张叔夜?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19:45:55
我主要想知道他的事迹,以及抱负,为人,处事

张叔夜 (1065年—1127年) 字嵇仲,广丰人。 宋徽宗大观年间中赐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以知邓州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围京师,率军驰援,进签书枢密院事。与金军连日大战,城陷,叔夜受伤,与其子犹力战。后被俘北去,至白沟(原宋辽界河)绝食而死。

  以下是张叔夜在《宋史》中的本传: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少喜言兵,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州本汉金城郡,地最极边,恃河为固,每岁河冰合,必严兵以备,士不释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计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敌迫河,则吾既殆矣。”有地曰大都者,介五路间,羌人入寇,必先至彼点集,然后议所向,每一至则五路皆竦。叔夜按其形势,画攻取之策,讫得之,建为西安州,自是兰无羌患。

  知襄城、陈留县,蒋之奇荐之,易礼宾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肃军,言者谓太优,还故官。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大观中,为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中书舍人、给事中。时吏惰不虔,凡命令之出于门下者,预列衔,使书名而徐填其事,谓之:“空黄”。叔夜极陈革其弊。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加直学士,徙济南府。山东群盗猝至,叔夜度力不敌,谓僚吏曰:“若束手以俟援兵,民无噍类,当以计缓之。使延三日,吾事济矣。”乃取旧赦贼文,俾邮卒传至郡,盗闻,果小懈。叔夜会饮谯门,示以闲暇,遣吏谕以恩旨。盗狐疑相持,至暮未决。叔夜发卒五千人,乘其惰击之,盗奔溃,追斩数千级。以功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至尉氏,与金游兵遇,转战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加延康殿学士。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叔夜因起居叩马而谏,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以上见于《宋史》第353卷)

  以下是一篇关于张叔夜死节地点的考证文章:

  张叔夜死节地点考释 舒仁辉

  张叔夜在北宋靖康元年任签书枢密院事,北宋灭亡时被金人所虏北上,途中不屈自尽,名垂青史。他的死节,《宋史》卷353《张叔夜传》记载说在白沟时“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次日卒。王曾瑜先生《〈宋史〉与〈金史〉杂考》(载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一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以下简称《杂考》)一文经过考证认为:张叔夜自杀的地点是河南巩县的黄河渡口而不在以往宋、辽边界的白沟。本文即对这一问题重新考释,认为《宋史》所载“白沟”不误。

  根据《杂考》,转引、归纳一下该文提出的几点理由:(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乙巳(十六日)的注文云:“《实录》:‘叔夜从渊圣在粘罕军中,自郑州而北。’粘罕,河东军也,不知何以过白沟,当考。”此处正文依死于白沟之说,却在注中引证《钦宗实录》,提出疑问。(2)《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的记述与《宋俘记》相合,其中还引与张叔夜一同被俘北上的“司马朴云”,司马朴是司马光的侄孙,他说,“帝自四月朔青城起程”,“初四日,入郑州,停宿二日。初十日,由巩县渡河。车人语张叔夜曰:‘将过界河。’叔夜扼吭死”。(3)在宋徽宗被俘北上时,雄州尚在宋人掌握之中,并未失守。天会五年九月,“雄州降”。从时间上推断,正是在宋徽宗北上燕山府数月之后。(4)依《靖康稗史笺证》的《青宫译语》和《呻吟语》,宋徽宗等北行,也是取自真定府、中山府、保州到燕山,而并无取道雄州白沟的记录。

  基于以上理由,《杂考》得出结论:“由此可见,问题是在‘界河’一词引起的误解。……宋金的新界是以黄河为界河。但为张叔夜编修传记者,却以‘界河’一词望文生义,误以为即是白沟。故张叔夜自杀的地点,当以《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所引司马朴之说为准,是在巩县北的黄河渡口。”

  《杂考》的理由是否坚实可靠呢?我认为《杂考》的根据和结论都是不可靠的。关于张叔夜的死,《宋史》卷353《张叔夜传》说他被掳北上时,“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在《宋史》之前,南宋王称的《东都事略》卷108《张叔夜传》、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乙巳(十六日)条均有类似记载,《宋史全文》卷16上所述情节也基本一致,诸书均称其死是在经过宋辽边界白沟之次日。为何诸书的记载如此一致,其原始根据是什么?

  与上引诸书记载相吻合的还有宋、金绍兴和议之后传到南宋的张叔夜讣音。这个讣音,在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4中有完整的记载,现引录如下:“张忠文公叔夜嵇仲,靖康间以南道总管知邓州,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既议和,传到讣音云:‘靖康丙午闰十一月内提兵次安上门,除签书枢密院,在国子监街东陶潜园子内住。十二月二十五日京城破,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丁未年三月二十七日离京北去,道中不食。至白沟,或曰过界河也,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薨在易州孤山寨,五月十六日也。抬三程,遂火化。第六子仲熊,字慈甫,随行祭祀。丁巳年十一月十八日到东京相国寺慧林禅院,后于天寿院前幕士冯真家下。戊午年十月十七日丙时葬于阳翟县旌忠功德坟寺。及录到《挽诗》四首,追授朝奉大夫、汴京副留守,赐紫金鱼袋。’”这个记载很重要,应该能够说明问题。

  从时间上看,《要录》、《宋史全文》记载他死于建炎元年五月乙巳(十六日)与此一致。据此所载,五月十五日过界河。而金人渡过黄河的时间,《青宫译语》记载第二批在四月初四日,《呻吟语》载在四月初五日,《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引 “司马朴云”在四月初十日。由此推断,金人押解七批宋俘渡过黄河的时间在四月,二者记载时间相差太远。因此,“界河”基本上没有意指黄河的可能性,而与传记中的“白沟”相吻合。

  从地点上看,据此讣音,其死亡地点在易州孤山寨。如果按《杂考》所考“界河”指黄河的话,金人大队人马押着大批宋俘在一日之间就从河南巩县北的黄河南岸走到了远在今天河北的易州,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从路线上看,金人回归取道白沟完全有可能。宋徽宗等北行,取道真定府、中山府、保州到燕山。当时雄州城并未失守是事实,而保州城也并未失守,《金史》卷3《太宗纪》记载说:“(天会五年九月)阇母取河间,大败宋兵于莫州,雄州降。挞懒克祁州,永宁军、保州、顺安军皆降。”可见金人取道保州不一定就是经过其城,而是经过其界,为了绕开可能出现的宋朝军队,便取道白沟。当时雄州城虽未掌握在金人手中,但是其外围存在金人军队的情况应该存在。自从郭药师与金人战于白沟失利,继而投降金人之后,这一带便成了金人的势力范围,史书中有金人驻军的记载。《金史》卷71《阇母传》:“于是阇母为都统,扫喝副之,败郭药师兵于白河,遂降燕山,以先锋渡河围汴,宋人请盟。将士分屯于安肃、雄、霸、广、信之境,宗望还山西,阇母与刘彦宗留燕京,节制诸军。”卷78《刘彦宗传》也有“宗望分将士屯安肃、雄、霸、广信之境,留阇母、彦宗于燕京节制诸军”的记载。《三朝北盟会编》卷111建炎元年七月十六日金人起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平州、辽西、长春八路民兵入寇两河引《金虏节要》云“女真都统万户奴屯兵于雄、莫”;《靖康稗史·呻吟语》在“金酋闻康王登位,诏起诸部兵入寇”句注引《燕人麈》亦云“都统万佛奴起雄、冀”。可见,在雄州降金前,其周围屯有金兵。金人伐宋时,有些部队便是从雄州、冀州这一带起发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注文指出经过白沟这一路线“当考”,并没有根本否定它,其正文的记载还是采用这一说法的。

  再从张叔夜当时的反应来看,当他过“界河”时“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的表现完全反映出他内心的震惊、悲愤和绝望。经过黄河时,他的表现不可能如此强烈。黄河之北有的是大片北宋故疆,存在有宋朝的抵抗力量,过了黄河并不意味着彻底丧失回归的希望。到了白沟就不一样了,经过白沟就意味着离开北宋故疆,快到燕山,再回到宋朝也就不太可能了。张叔夜痛不欲生的情绪大变正好印证了白沟之说的合理性。

  《靖康稗史》注引“司马朴曰”,乃是《靖康稗史》编者所作之注。这一注文源自何处,本人不得而知。只知司马朴被带往金国后,再也没有回到南宋,而是死于金国。《要录》卷149绍兴十三年八月庚子条载,绍兴和议后自金国回来的张邵说司马朴病死于金国。而《宋史》卷298《司马朴传》亦载其“后卒于真定”。可见,《靖康稗史》的“司马朴曰”当是辗转相传之语,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回到南宋的被扣于金国的人士或者宋方的使者带回来的,又经《靖康稗史》编者的转引,将“界河”理解为黄河,因而将过“界河”的记载紧接在“由巩县渡河”之后。相比之下,这个注文记载的可靠性远远不及《云麓漫钞》所载讣音的可靠性。在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推翻《云麓漫钞》所载讣音的前提下,从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南宋人的记载来看,我们还只能相信“白沟”之说,相信《宋史》的记载。

  (以上这篇文章的来源为:中国宋代历史研究(一河南大学举办的宋史研究网站))

张叔夜 (1065—1127)北宋将领。字嵇仲,开封人。宋徽宗时赐进士出身。参加镇压宋江起义。靖康元年 (1126年)金兵南下时谋以骑兵断其归路,未果。后率军勤王救援京师,进签书枢密院事。城陷后随二帝北上, 途中绝食而亡。

张叔夜
张叔夜(一○六五~一一二七),字嵇仲,永丰(今江西广丰)人。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历知襄城、陈留县,安肃军,舒、海、泰三州。徽宗大观中,为开封少尹。四年(一一一○),赐进士出身(明嘉靖《永丰县志》卷一)。历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移宣州、济南府,以功进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金人南下,知邓州兼邓州南道都总管,帅兵入援京师,擢签书枢密院事。翌年,随徽、钦二帝入金,道中绝食而死,年六十三。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文。事见《宋名臣言行录续集》卷六,《宋史》卷三五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