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是哪年提出:论述骨伤的治疗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00:08:27

骨伤科
来源:神农网 | 字体: 放大 还原 缩小

一、骨伤的治疗 蒙医骨伤治疗方法大体上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手段类似,也有复位、整复、固定、按摩、功能煅炼及全身用药等疗法。蒙医骨伤很重视膳食治疗、推拿按摩和护理。在固定材料方面亦有其独到之处。 按摩是蒙医传统的治骨伤方法之一。在医治骨伤的各个阶段按摩法也各不相同。骨伤初期一周,由于软组织、血脉、淋巴管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血、“协日”热偏盛,恶血集聚,表现红、肿、热、痛。此期为了散积血、消肿,在夹板间隙和远近端喷酒轻揉,痛处指嵌,在有关穴位点压,可舒筋活血、促进代谢,有利于痊愈。 过了初期阶段,一般都能够进入复位稳定时期。但七元不同程度地受损失,所以在治疗骨伤全过程中采取加强脏腑功能,补充七元,营养筋骨的治疗原则。同时可在脾、肝、心、肾、肺穴喷酒按摩,沿脊椎上下推拿加强血流。 药物治疗初期根据病情对症选用七宝汤、七雄丸、二十五味樟脑散、珍珠丸、单味三七散。中期散瘀清热、接骨,可选用九味秘方散、六味青铜散、八味朱砂散、六味石块明散。后期强筋养骨、补元,镇“赫依”、舒筋,选用健脾归津散、二十五味大汤散、三十五味沉香散、十八味水银丸。如果是开放性损伤,首先清创,涂药,整复,同时选用清热生肉药物。如五味珍珠丸、六味麝香丸、八味红花止血散,可接通血脉,修复创伤,生新肉,骨伤愈合。 护理:注意被褥衣着的清洁,防止褥疮,注意夹板和捆绑布带的松紧度。要注意饮食护理,《饮膳正要》中说五谷之果为主食,五类水果为助食,五类之肉为补食,五类蔬菜为养食,五味调食则补养元气。骨伤初期饮食宜多食稀粥、水果蔬菜、新鲜奶食,忌油腻、酒和海味。中期宜食炒米、谷类、牛羊猪软骨、肝、肾、豆类和菜类、骨汤等。后期应食五谷、蛋、蔬菜类。 功能锻炼:活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供足营养,促进愈合。功能锻炼应从少量小幅度到长时大幅度。如上肢骨伤应从手指运动、前臂肌肉等开始锻炼。 正骨材料 1.白酒:白酒按摩对正骨颇为重要。具体操作有两种,一是将白酒直接涂擦在骨折部;另一种为喷酒法,即医生嘴里含一口白酒,用两手轻轻地抚摸患处,随而把酒重重地、均匀地喷在骨折处,接着进行按摩。蒙医认为白酒具有散热、止痛、舒筋、活血等功能。特别是在患处喷酒后,既能使紧张挛缩的肌肉舒展,又能使松弛乏力的肌肉增加张力,以维持屈伸肌组之间的平衡,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青铜镜:在脏腑穴位处按摩,可解毒,增强“赫依”血循环。 3.圆形银镘:在骨折处和瘀血部位进行按摩,有解毒、改善“赫依”气血运行之功。 4.铜针:在疼痛部位的有关穴位处有规律地敲打按摩,可增强“赫依”血循环,恢复感觉。 5.蛇蛋花石:开放性骨折时在伤处按压可止血、镇痛。 6.夹板:必须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肢体肌肉舒缩变化的生理要求。一般用柳木、红白松木、牛皮、牛骨等材料制成。 7.垫:应柔韧并能维持一定形状,不易变形,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散热,对皮肤无刺激;能吸水分并且能保护酒力性。需消肿时可用兔毛、羔绒等制垫。骨肉脱离者用鞣皮、纸等做垫,开放性骨折用油鞣革垫。除此之外可用毡、纱布等制垫。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可制成方形、长形、梯形等垫。如并列骨干骨折应放长型垫以分开双骨,肢体斜坡处放梯形垫。压垫的大小、厚薄要适宜,形状需与肢体相吻合,放置位置要正确。位置放错,则起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 8.缚带:夹板两端和中间进行捆绑。但应注意血循环不受到影响,血脉不受压为原则。 9.绷带:包裹夹板用。 10.砂袋:大小布袋,内装细砂,镶于患部两侧。具有固定骨折,吸去血、“协日”热,脉热,骨热和镇痛作用。 复位法 1.调整位置,松弛肌肉 调整好所伤肢体,对复位做最初的准备。将骨折肢体摆至最佳位置,可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对复位创造有利条件。如,髌骨骨折复位时采取下肢完全伸直位,锁骨骨折复位采取挺胸位等。 2.拔伸吻合 为矫正重叠移位的基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端作牵引和反牵引。做到用力轻重适宜,持续稳准,使移位的骨折端慢慢地拔伸过来。 3.旋转屈伸 主要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和成角畸形,特别是关节部位骨折时常用此法复位。在拔牵下,由远端旋转压合复位。 4.推挤提压 矫正侧方位移位时常用此法。可以用手指压骨折端的凸起处,使其复位。 5.扣挤分骨 凡是两骨并列部发生骨折时,骨折断端因骨间肌或骨间膜的收缩而互相靠拢。整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其它四指,由骨折部掌侧、背侧挤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断端分开,远近端互相稳定,使并列的双骨折能像单骨折一样。 6.成角折顶 横断骨折而移位时,单伸牵引,常不能解除骨断端交锁,以致骨断端不能良好整复,术者用两手拇指顶住骨突出的一面,其余手指环抱凹陷的一面,先将骨折片向成角的一面,加大成角,解除骨片交锁,然后逐步向成角的相反方向折顶,使之整复。 7.勾提顶压 矫正不明显部位骨折或脱位或者断端镶入时常用此法。如尾骨骨折或脱位时采用食指勾提顶的同时用拇指压,使其复位。 整复后按摩推拿 为了使骨折面紧密接触,理顺软组织,改善血循环,轻柔地循肌肉、肌腱的活动方向,顺骨摸筋,达到安肌散瘀、舒筋活血、消肿、促进愈合的作用。蒙医传统按摩法有十四种。即顺骨捋法、抟法、按法、蹭法、揉法、摇法、捻法、抖法、挤法、攥法、捏法、抻法、搓法、嵌法。 1.捋法 适用于胸骨、脊椎骨、四肢骨折及脱位的治疗。主要用于病程中期或末期。用手接触患者伤处及周围,适度的用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捋摸。能达到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目的。 2.抟法 适应于颅骨、尺骨、股骨、指趾骨折。主要用于横断骨折,粉碎骨折整后。两手掌夹挤伤处,进行反复轻柔来回抟滚。具有调理肌筋,断面密合等作用。 3.按法 适应于骨折变形错位凸出部位。用手掌根轻柔地作用于患处,具有舒筋止痛的作用。 4.蹭法 适应于颅、颈骨、胸肋骨、脊椎骨及四肢骨等骨折以及关节脱位。复位固定后,在夹板两端及痛处用手指和手掌由慢至快,由快至慢多次上下蹭摸。具有散瘀活血,解痉祛麻等作用。 5.揉法 适应于腰、肱、股、胫腓骨骨折。主要用于治疗后期和大关节脱位。用手掌力上下反复搓揉。可起到消肿散瘀,止痛作用。 6.摇法 适应于四肢关节脱位、关节近处骨折、脊椎骨折及整复后使骨折面进一步对合以及矫正骨折与周围组织、关节囊粘连等。整复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稍稍左右或上下摇摆骨折远端,帮助骨折进一步对合。 7.捻法 适用于肱骨、尺骨、股骨、胫骨骨折,特别是旋转性、斜性骨折用此法整复。整复者用两手掌紧挤于断处按骨折移位方向逆向回旋。 8.抖法 适用于四肢骨骨折陈旧,肌肉收缩,关节僵直,血循环不良等。术者两手握骨折远端上下波浪式抖动。 9.挤法 适用于肩胛、脊椎骨及四肢骨骨折。用手掌、拇指等用力于伤处,由下而上推压。可散瘀,消肿,舒筋。 10.攥法 适用于肩肿、髋、膝等部位骨折肿胀。患处双手紧握逐渐用力。可起散瘀,消肿,止痛作用。 11.捏法 适用于鼻骨、颈骨骨折及陈旧性脊椎骨折等。用拇指与食指指腹捏拿之力弹拔断处、痛处的肌肉、肌腱、筋膜。可活血、生肉、散凝等。 12.抻法 用于颅骨、下颌骨、肋骨骨折、肌筋痉挛等。用双手拇指或手掌在表面从里往外抻摩。 13.搓法 用于颅骨、颈骨、胸肋骨、脊椎骨、四肢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用拇指或手掌、掌根部在伤处或肿痛、硬化位上下搓。可松弛肌肉、肌腱之收缩,散肿结,矫正碎折。 14.嵌法 用于头部伤痛、颈强直、伤骨晕厥、伤后肌肉僵硬等。用拇指甲在痛处或人中穴重力嵌按。有止肌肉痛,消除晕厥,刺激中枢作用。 骨折的治疗 l.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可分线性骨折和凹陷骨折。全身表现有耳鸣耳聋,颈项强直,呼吸深慢,口吐白沫等。如有鼻出血、呕吐、嗜睡时可能有脑组织损伤。 治疗:线性骨折不需特殊处理,清洁口腔、鼻腔,内服八味红花止血散、人参汤等。凹陷骨折可手术复位,服六味石决明散和五味珍珠散等。 2.锁骨骨折 锁骨位于表浅,最易遭受外力损伤而发生骨折,临床常见。常由于跌扑时肩部或以手掌触地,外力传至锁骨而折断或者直接棒打弹伤。 临床表现:病人多用健侧的手托患肘,头偏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骨折处压痛,可听到骨擦音,并可摸到重叠畸形。 整复:患者挺胸,助手在患者背后板住两肩,术者用拇、食、中指按上提下使骨折端复位。整复后骨折端用分骨垫置于两侧固定,腋下放棉卷,以放满腋窝为度,卷心穿一绷带,将绷带两端在背后作结。患侧肘内收90度,贴躯体,吊胸前6周。 3.肩胛骨骨折 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局部常有皮肤挫伤痕迹与肿胀,肩胛冈区压痛,肩部活动受限。 整复:根据其骨折的情况用抻、揉、攥等法复位。局部敷药包扎,三角巾固定3-4周,内服药可加熊胆或牛胆与红花。 4.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可分肱骨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三种。 (1)肱骨颈骨折:有内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表现有肩部剧痛、肿胀、压痛、短于健侧,肩关节外形呈圆型。 整复:助手反方向牵引(外展者内收,内收者外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断骨上段外侧,余八指在下段内侧进行提捺正,使其复位。复位后夹缚固定,肘内收90度,吊胸前。 (2)肱骨干骨折:上臂痛,功能丧失,局部明显肿胀,压痛,远端叩击痛,有移位者可呈现弯曲及成角畸形,短于健侧,局部粗于健侧。 整复:一助手两手环握腋肩部向上拉,一助手握肘部向下拉,作对抗牵引调整力线。医者双手掌握骨折移位方向以正之。医者应酌情令其助手牵引中千万不要拔拉过度。 夹缚固定:复位后裹棉垫,小夹板四块排匀,扎带三道扎缚,肘屈90度,前臂中立位,托板悬吊于胸前,固定5-7周。 (3)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端的髁上骨折是常见的,可分为伸展型、屈曲型两种。 症状:伤后肘部肿痛,严重压痛,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功能消失。伸展型者肘后呈凸出;屈曲型,肘后较凹陷。 整复:患者坐位,上助手双手握其上臂,下助手一手握肘,另一手握其腕部,肘在半屈位徐徐用力顺势拔伸牵引。术者先以两手对挤纠正骨折之侧方移位,然后纠正前后移位。 夹缚固定:复位后,将棉垫两端中间剪成缺口,形成四头,上两头裹肱骨下端,另两头裹前臂上端,用四块夹板固定扎带,前臂加托,用于颈部。 前臂骨骨折 前臂骨由尺桡二骨组成。在受伤时尺桡骨可同时折断,也可单根折断。伤后,伤处肿胀,疼痛,功能丧失,异常活动,骨擦音等。 复位:在助手的帮助下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相对分别卡于折端,尺桡之骨间,先挤分骨,然后整两骨之四个折端之移位,以纠正复位。 夹缚固定:整复完毕,在前臂内、外侧,尺桡骨之间折端部位放分骨卷,然后托以棉垫,四块小夹板扎带三道,肘屈90度,吊胸前。 脊椎骨骨折 脊椎由颈、胸、腰、骶骨组成。骨折后腰背疼痛,不能坐,脊突有后突畸形、压痛,脊椎两旁肌肉紧张板硬,肢体麻木,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失语,截瘫等。 整复与固定:患者仰卧硬板床上,两助手各牵拉腋部,两下助手分别握两踝部,做上下对拉牵引,并将下肢上提,使患者脊柱胸腰段呈高度伸位,术者按压后突之棘突畸形,即可纠正。整复后,将患者保持脊椎过伸位翻转。伤处垫以适宜之软枕头,取仰卧硬板床。 肋骨骨折 表现局部疼痛,深呼吸,咳嗽和喷嚏时剧痛,体难辗转。病人畏痛而惧咳嗽和深呼吸等。局部凹陷或突起畸形,移位折端可很易触知,可有骨摩擦声。 整复:在助手的帮助下,局部喷酒,令伤者深呼吸,在咳嗽的同时术者下压突出的折端借气将陷内的折端鼓出,即可复位。 固定:外盖棉垫,然后用多头带或宽绷带包扎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由髂骨、耻骨、坐骨、骶骨、尾骨组成。骨折后在骨折处疼痛,平卧时翻身不便,局部压痛,皮下有血斑,以两手挤压两侧髂骨或分离两髂前上棘时则骨折处疼痛。 整复:骨折移位时,患者仰卧,助手牵引患侧下肢,医者复位,上移则下推,分离则合其位。复位后以多头带固定,砂袋固定5-7周。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临床上较多见。可根据部位分为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 1.股骨颈骨折:老年人跌扑,伤后胯部疼痛,不敢站立。内收时患肢缩短并外旋,膝关节轻度屈曲等。 整复:外展无需整复,用长夹板,附在伤肢外侧,用绷带包扎固定。内收型,伤者仰卧,助手两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握髋关节上,向远端牵引后使腿内旋位,术者按其大粗隆部猛力一推,使其折端嵌入。 固定:方法同骨盆骨折固定法或砂袋固定,即腿应置于外展30度并内旋位,两侧用砂袋镶住,防止变位,固定6-8周。 2.股骨干骨折:疼痛剧烈,丧失活动能力,患肢缩短外旋和成角畸形明显。 整复:伤者仰卧,一助手固定骨盆。 (1)中上段骨折:一助手一手握膝下,一手握踝部,将患肢抬高和外展,并略加外旋,进行拔伸,缩短重叠矫正后,术者向内侧推上端,向外侧拉下端,使断骨两端对位。 (2)中段骨折:助手应将患肢稍外展拔伸,术者同时在大腿外侧推按即可对正。 (3)中下骨折:助手屈曲膝关节,使肌肉得以松弛,再拔伸牵引,术者乘机将下端向上提,即可对正复位。 夹缚固定:用8-12块夹板固定,扎带三道,砂袋固定。 胫腓骨干骨折 胫腓骨干骨折甚多见,分为胫排骨单根骨折或胫腓骨干双骨折,其中以胫骨骨折最为多见,胫腓骨干双骨折次之。 表现:伤后小腿部疼痛,迅速肿胀,不敢承重。可有成角畸形或触之有骨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整复:患者仰卧,一助手握膝上,一助手握其足背及足跟,相对牵引,使骨端充分拉开后,术者可用一手握住上端,另一手握其下端,矫正内、外、前、后的移位。复位后,用五块夹板置于小腿的前内、前外、后外、内后、外侧,勿压迫跟腱。三条带扎缚,用砂袋固定4-6周。 二、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凡跌打闪挫等引起筋膜、肌肉等损伤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伤处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重者骨伤。 治疗:喷洒手法按摩治疗。根据部位之大小选用指揉法和肘揉法以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并用理筋手法以松解挛急,舒筋。如伤部严重肿胀或筋膜断裂,严禁手法理筋及推拿。 三、关节脱位的治疗 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有伤后关节之骨端脱离正常位置,可出现特有的畸形,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血斑,关节活动功能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全身表现有心悸、失眠、恶心、纳差、头晕头痛、气急、伤处刺痛。 治疗原则:应尽快予以整复,切忌暴力。应一次成功,恰当固定,配合推拿按摩。 药物治疗:活血散瘀的药有三果汤、三红汤、十三味大红汤、九味秘方散。止血消肿、舒筋药有十三味麝香丸、珍珠丸、杜仲汤,五味石方散、九味朱砂散。壮骨健身药有十八味水银丸、二十五味文冠木散。清脏腑热药有八味清心沉香散、九味牛黄散、十味清肾诃子散等。可根据伤情对症选用或联合用药。 外治:主要是外敷药物治疗。 手法治疗法有以下2种。 1.复位 常用复位法有以下几种。 (1)推拿按摩:整复前后在适当穴位进行推拿按摩,有活血、消肿、止痛作用。 (2)捏法: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在患处进行反复捏提。 (3)拔牵法:在患处的上下对抗拔牵复位。 (4)按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突起处按压复位。用于胸锁脱位等。 (5)摇法:握患关节远端,来回摇动,以松解痉挛,恢复功能。 (6)突然拍打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拍打复位。 (7)刺激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给予刺激,利用患者的突然反应复位法。用于颈部关节脱位。 (8)挺法:在患者两肩胛骨之间用膝顶住,往后扳双肩,使胸前挺。用于胸锁骨关节脱位。 (9)推法:用拇指或手掌推入复位法。多用于膝关节脱位。 (10)攥法:用双手环攥患处复位法。多用于髋关节脱位。 (11)蹬拔法:用肢蹬,手拔复位法。用于肩关节前内脱位。 (12)旋转推法:术者位于患者身后,旋转患部,推入脱位法。主要用于颈部关节错位等。 (13)挤法:关节两端向中间挤吻合法。用于耻骨联合分离的复位。 2.固定法 关节脱位整复后的固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夹板固定:主要用于四肢关节脱位合并骨折。 (2)“∞”形绷带固定:主要用于胸锁关节脱位。 (3)环形绷带固定:主要用于膑骨脱位。 (4)多头带固定:主要用于下颌骨脱位。 胸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脱位时表现局部肿痛,影响上肢活动。前脱位时骨端突出,后脱位时影响呼吸或吞咽。 治疗:前脱位时,伤员坐位,助手用膝顶住伤员两肩胛骨间,双手向后扳伤者肩,术者同时用拇指按下锁骨内端,即可复位。后脱位时,术者牵引出移引的锁骨内瑞。 固定:“∞”形固定。 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关节脱臼时表现张口不能闭合,语言不清,表情障碍,两关节窝凹陷。若单脱则下颌向健侧倾斜,下颌关节部外形不对称。 治疗:患者低坐位,仰面,头倚墙壁。术者两拇指缠以纱布,并列伸入口内,指腹分别按扣住下颌体,先将拇指用力下按,余指上提下颌角,两拇指感复位声音,口即能合。单侧脱臼,一手正之,另一手维护。 固定:四头带固定一周,固定期间宜吃软食。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时表现肩峰突出,峰下凹陷,出现“方形肩”的畸形,在腋下或喙突可摸到圆滑的肱骨头,若勉强将肘贴及胸壁,则手摸不到健侧肩。可见局部肿胀,疼痛。 治疗:病员仰卧,术者立于伤侧,用两手握住伤肢手腕部作拔伸牵引,将一足(石肩关节脱位用右足,左肩关节脱位用左足)脱去鞋顶在病员伤侧腋窝紧靠胸壁,逐渐用力拔伸牵引,先作轻度外展外旋,以后内收内旋,当肱骨头滑入肩盂时,可感到一个响声,复位完成。 固定:无须特别固定,将上臂内收、内旋、屈肘,贴于胸壁,用绷带悬吊于胸前。 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脱位时表现肘部肿胀、疼痛,不能伸屈而弹性固定于半屈位,鹰嘴尖明显后突,肘前窝饱满,可摸到滑出的肱骨下端,肘三点紊乱。若有侧方脱位时,可明确察知鹰嘴尖偏向一侧。 治疗: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握上臂下段,术者立于伤侧,一助手握腕上,与助手作对抗牵引,调线若有侧方位,先予以纠正,另一手拇指按住向前移位的肱骨下端,余指扣住尺骨鹰嘴,在牵引的基础上施用向前扳鹰嘴突向后推肱骨下端,并同时使肘屈即可复位。 固定:肘屈、前臂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3至7周即可。 桡骨头半脱臼时表现患臂下垂,肘部微屈,前臂内旋,不敢抬举。将前臂外旋时痛甚,桡骨头部压痛,被动屈肘亦产生疼痛,无明显肿胀。 治疗:术者与患者相对,手握肘,拇指在外侧按住桡骨头,另一手握患侧腕部,使臂外旋、屈肘,同时拇指下压桡骨头,即有复位音或有复位感。复位成功,其症状消失,活动如常。 固定:屈肘90度,前臂悬吊于胸前3-4天。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臼时表现髋部肿痛,活动受限,足趾发麻。后脱臼时大腿内收内旋,髋膝半屈位,臀后高起,患肢缩短。前脱臼时,大腿外展外旋,髋膝半屈,足跟触及健侧小腿下段,髋外平坦,腹股沟或会阴处高突,可触及滑出之股骨头。中心脱臼时,股骨粗隆部凹陷变软,量诊短于健侧。 治疗:整复后脱臼时患者仰卧位,助手站在健侧双手分别按住髂骨翼以固定。术者站在患侧,其伤肢内收,内旋位,屈髋膝90度,小腿夹于术者两大腿之间,两手向上提拉腘窝并稍微晃动,可有复位声音即已复位。 整复前脱臼时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大腿根内侧可绕一布带,向外牵拉时,即可有复位音,即已复位。 整复中心脱臼时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调线使定中立位,另一助手把住腋窝,两助手反向牵拉,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推髂骨部,另一手抓住绕过患腿根部之布带,向外拔拉,即可将内侧之股骨头拉出,触摸大粗隆与健侧比较,两侧对称,即已正位。 固定:复位后卧床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