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公司研发投入:我这样理解明朝的衰败对不对?请指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20:44:48
我觉得明朝之所以衰败,在于经济制度.
明朝是以农业为主.商人在明朝赚的利润比较低.而且实行禁海,导致港口贸易封闭.国库收入只靠农业和少许工商业
这样问题就有了,首先农业的高产主要靠天气和生产工具,特别是天气,等于是靠天吃饭,而明朝末年偏偏四处闹天灾,干旱.农业产量低,国库吃紧
而朝廷根本没办法改变现状,一方面得四处拨款赈灾.一方面得催逼农民上税.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天怒人怨,无法收拾
而辽东的军饷(辽饷)差不多有国库的一半收入.国库的钱连起码的军饷都支付不起.官兵的战斗意志越来越差,到处发生兵变
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是因为经济衰败造成的恶性循环.
明朝的衰败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抑制工商业导致的.

明朝的衰败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抑制工商业导致的.
我觉得是了 其中最主要是禁海 而明朝是中国造船业鼎盛的时期,要是不禁海的话说不定现在住在美国的都是黄种人了

我觉得有很多原因.
重农抑商是一部分,还有其他的.比如闭关锁国,禁海,宦官专权,大部分皇帝的昏庸,最后才轮到连年自然灾害.

我想除了你说的那些原因,应该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明后期的皇帝昏庸,宦官专权造成的,如果皇帝比较开明,也不至于那样,比如说,皇帝开明,减少赋税,天灾可以放粮食,通过一些东西调节,最多有一段困难时期,不至于那样

明朝建立
至正十一年(1351年)5月,农民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不久,贫苦农民出身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得到郭子兴的器重和信任。至正十四年(1354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执掌该部的领导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为应天府,然后攻下周围一些军事要地,获得了一块立足的基地。此时的朱元璋“地狭粮少”“孤军独守”,远不及其他起义军势力,处境十分艰难。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几年努力,朱元璋军事和经济实力迅速壮大。朱元璋先后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灭陈友谅,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灭张士诚,降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明朝,同年攻占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一方面惩治贪污的官吏,即使是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也不手软。又分封皇子镇守各地,他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朱棣兴建了北京城,于1421年迁都北京。其间还派郑和七下西洋;又编纂《永乐大典》。成祖之后,又有仁宣之治。

1435年,不满9岁的明英宗继位,崇信宦官王振。结果导致1449年的土木之变,皇帝被瓦剌俘虏。但是在于谦的率领下,明廷另立明景帝,并发动全国军民抗战,打退了入侵的瓦剌军,明朝一度复兴。明孝宗弘治年间是明朝政治最为清明的时期,这位皇帝勤勉而不专制,信任大臣,内阁权力大为上升。

到了嘉靖皇帝,他信奉道教,不理朝政,大臣严嵩把持朝纲,致使政治腐败,财政出现危机,以至海瑞称“嘉靖嘉靖,家家皆尽”。

万历年代
万历初年,神宗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在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

张居正逝世之后,中兴之象消失,明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神宗是个贪婪的君主,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神宗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

明末三案、魏忠贤专权、李自成起义都导致了明朝的衰落。

神宗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这一时期,位于东北的后金的崛起,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地方政权。此时的明王朝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激化,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

明朝灭亡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