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xv在日本口碑:中国的民族英雄,最叫人敬佩的是哪一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7:19:54
注意:是民族英雄,还要说说他的事迹

看了这么多回答,真是郁闷了。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呵呵真是可笑的问题,也不知道是哪个吃包了撑着的无聊专家提出来的。如果岳飞不是民族英雄,那么我可以以此推断郑成功也不是民族英雄了。郑成功是干什么的明确树立“抗清复明”的旗号,从1645年开始到1661年不断的在江南、福建一带进行抵抗清王朝的斗争,阻止了清王朝的统一大业,这是在破坏国家统一,那些专家也不是也此名义推断出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论点吗,至于他收复台湾,那是因为在大陆被清王朝逼的走投无路了才不得已进行的退回老巢的举动(不要忘了台湾一前是郑氏为海盗是的基地,在那里郑氏有很好的人曼,台湾可以说是郑氏拱手让给荷兰的,当时郑氏在东南沿海的势力是任何西方殖民国家所无法匹敌的),可以说是郑氏无奈的举动,而并不是在心理上要把她并入中国版图,其意义自己去想吧。
真要说,从另一个角度讲不郑成功称为明王朝覆灭的祸首之一也说的过去。在隆武政权覆灭后,当时全国残明势力为首的是永历政权,按理说隆武政权已经覆灭,永历政权作为继承者,郑成功应当归顺永历,可郑氏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依然打着隆武的旗帜,拒绝承认永历政权,还在广东、江西反正后全国抗清出现转机之时,为了自己的利益攻打当时永历政权的核心地区两广所辖的潮州府,虽然2次都以失败而告终,给抗清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在鲁监国(当时的南明存在郑氏集团、鲁监国、永历3个势力)攻下被清军占领的闽北、闽西地区时又是郑氏集团拖里后退致使鲁监国失败。之后又想吞并辱监国的势力,导致原本还可以维持的鲁监国与郑氏集团间矛盾激化,在另一位抗清名将张苍水等的保护下鲁监国统领自己势力的大部出走浙江沿海,两派一度水火不容。
在中国历史上对外方面可以分成2个阶段,汉唐时期荡气回肠的武功时代,两宋之后悲壮的文弱时期。
在前一个时期我喜欢的民族英雄有卫青、霍去病、李广、薛仁贵等等,以及汉武帝他老人家的那句名言“犯我大汉天威者,起虽远必诛。”,后一时期首推岳飞,其次是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等,以及陆文夫负帝投海的悲壮举动。

戚继光

这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抗倭寇,平蒙古,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其兵书也是中国军事史的宝贵财富。中国人常喜欢用力挽狂澜一词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而戚继光则是这样一位英雄,他与张居正一文一武,为明朝扭转了嘉靖年的颓势,迎来了隆庆年到万历初年的中兴局面。

黄仁宇曾在《万历十五年》中称戚继光为“孤独的将领。”
“孤独”二字可谓意味深长。
戚继光的带兵特色和军队建制与整个明朝当时的军队情况都是不合拍的。
然而明朝上下,也仅此支军队能战,真是可悲可叹。戚继光后来遭陷害,郁郁而终,大概也和此不无关系。

戚继光的戚家军带有明显的私家军性质,
军队并非效忠皇帝,而是效忠将领。
非常时代重兵在手,明朝皇帝对其猜疑是正常的。
张居正在时尚且可庇护他,张居正过世后,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清洗掉了。

今人提到戚继光,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
平定倭寇,保卫海疆,确实是其大功一件。
但是区区千人倭寇,竟能横扫中国海岸线,明朝当时的腐败与孱弱由此可见,即便最后倭寇平定,对于整个大明帝国而言,也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戚继光的戚家军,也只是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
但于戚继光而言,平定倭寇是其不朽功业,一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更让多少热血青年壮心不已。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平倭战争中锻炼出一批优秀军队和军官,在之后的抗倭援朝战争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戚继光对于明朝乃至中国最大的贡献并不是平定倭寇,而是在抗击蒙古和军队建设上。实际上无论从战争规模还是杀敌人数上,戚继光在抗击蒙古的战斗里建立的功业远大于其平定倭寇的战争,可是出于民族团结的需要,今天的史书只宣传他抗击倭寇的过程,对于痛击鞑靼的历史就淡化了。

戚继光镇守藓门七年,整顿边防,改革军队,
为明朝重新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边防部队。

这支边防部队既擅骑射,又能使用火器,堪称虎狼之师。
隆庆时代鞑靼之所以归附,原因并不是因为什么内乱,而是戚继光的军队把他们打的实在太惨了。

后来东蒙古土蛮崛起,戚继光率军北征,大破土蛮部,收服部众万人。
自此蒙古北疆全部平定,困扰明朝百年的北掳之患彻底平息。
与此同时,戚继光还对军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淘汰冗兵数万,建立了一支由长城沿线屯垦农民组成的强大常备军,扭转了明军积弱的局面。

后来抗倭援朝战争,明军连战连捷,斗败虎狼之师的日本,
可以说与戚继光的改革不无关系。

原创:
1,中国民族英雄一般有三种:一是汉民族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二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如戚继光,林则徐,毛泽东等);三是少数民族的民族英雄(如元昊,努尔哈赤等)。
2,支持毛泽东。他虽晚年犯错,但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不可敬吗?

我想我们民族现在缺少的该是汉唐时期那种“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的气势,所以谈到最让人佩服的民族英雄,我首推唐朝的王玄策!

(事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九卷)

话说大唐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遣王玄策出使天竺五国,蒋师仁为副使。当时天竺分为中天竺、东天竺、南天竺、西天竺、北天竺五国。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刚死,国中大乱,其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自立为王,目中无人,发兵袭击大唐使团。王玄策仅带三十从骑,虽奋力苦战无奈双拳难敌四手,终因兵少被擒,各国的贡物也被阿罗那顺掠夺。
王玄策和蒋师仁乘夜色越狱而出,逃至吐蕃西部边境,发书向邻国征兵,要血洗此仇。吐蕃得书立即派遣精兵一千二百人前来,泥婆罗国也派了七千余骑兵前来助战。王玄策率领这两国的八千余人,兵不卸甲,马不离鞍,直奔中天竺茶馎和罗城,大战三天三夜,大败阿罗那顺,斩首了三千余级,逃兵在河中又淹死了上万人。阿罗那顺见兵败城破,遂弃城而逃,却不知死活,收拾散兵游勇妄图再战。蒋师仁率兵再败中天竺,并生擒阿罗那顺。阿罗那顺王妃及王子聚集着残兵败将竟然毫无悔改归顺之意,妄图凭借乾陀卫江据守。蒋师仁率兵再战,中天竺兵一触即溃,三败中天竺于乾陀卫江,生擒王妃及王子,俘虏一万两千余人。这下阿罗那顺一家可以团聚了。当时天竺以中天竺为最强,其余各国见阿罗那顺被大唐剿灭,皆望风而降,共五百八十余所。自此,大唐威震天竺。可谓王玄策三战定天竺。
之后,王玄策押着阿罗那顺回到了长安。唐太宗欣喜过望,拜王玄策为朝散大夫,献俘于宗庙。太宗死后,刻了阿罗那顺的石像,列于玄阙之下。

大唐的一个使节,单人匹马,手无寸兵,竟然能在万里之遥以书征邻国之兵,灭强国于域外,由此可见大唐的强盛,唐人的气节啊。这样一个率领着尼泊尔骑兵,跟巨象大军作战而获得胜利的人;这样一个让中华的智慧与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人;这样一个让紧守着中庸之道的传统中国人汗颜的人;这样一个曾经让一个古老文明臣服于另一个古老文明脚下的人;这个在打败天竺后却又前往天竺参拜寺庙的人,能不让人无尽神往?!

以最近提出的某些号称“增进民族团结”的观点来看,中国古代历史上能称上“民族英雄”的只有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抵抗倭寇的戚继光等人,以及明中叶抗倭援朝和清康熙年间攻打雅克萨的将领们............

有名气点的人中个人还是推荐戚继光,毕竟人家因地制宜保证了剿匪战的胜利,保了沿海一地安宁,比郑成功打不过清朝铁骑就去欺负荷兰投机商强

其它的推荐战死朝鲜的水师提督邓芝龙,七十多岁的老将浴血奋战,全歼日本水军,终于彻底打消了当时日本侵占朝鲜进而侵占整个中国的野心

另外岳飞真的算不上令我敬佩,不仅因为镇压了钟相杨幺起义,而且明知宋高宗最害怕徽、钦二宗复位还非要去把他们俩迎回来,太迂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