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 辛苦:介绍一下“球形闪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4:05:02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记录在案的著名的球形闪电现象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从历次球形内闪电的活动情况看,它大多出现在雷雨交加的时刻或暴风雨前后,呈发光的火 球形奖,中心极亮。这种火球的颜色多变,直径通常为10~40厘米。发生球形闪电的持续时间仅在几十秒之间。它常常以每秒2米的速度作水平移动,有进停,有时停留在半空中,有时又降落地面。

科学家试揭球形闪电之迷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球形闪电预防方法

据专家介绍,预防球形闪电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防备球形闪电飘进室内;如果球形闪电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闪电一般跟随气流飘动。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闪电,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闪电引开,以免误伤人群。(综合)

德科学家人工合成球形闪电

http://www.cyol.net 2006-06-12 11:40:45

科技日报讯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成功制造出只有在雷暴天气中才会出现的球形闪电。该闪电其实是一个球形等离子体,直径20厘米,持续了近半分钟。科学家希望该试验能帮助了解这一奇异现象,并为核聚变发电站的等离子体研究提供参考。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奇特的闪电现象,直径通常为10厘米—40厘米,颜色为红色、黄色或者蓝色,持续时间也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球形闪电无孔不入,常常会从门窗、烟囱甚至房屋缝隙中悄然钻进屋内。它的出现有时会使人虚惊一场,有时却会在瞬间造成重大灾难。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如树木、纸张时,并不起火灾,但在它爆炸的一瞬间,却可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果落进水池,球形闪电还会使池水沸腾。

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这一问题已困扰了人类几个世纪。不少科学家认为,球形闪电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闪电到达地面时形成了一个球形等离子体,但其机制却依然不清楚。尽管人类在近半个多世纪中记录到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却几乎没有掌握它的任何可靠数据。

今年年初,以色列科学家曾利用微波汽化不同材料制造出球形等离子体。不过戈瑞德?伐斯曼恩等人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制造出的球形闪电与自然现象更加接近。

伐斯曼恩说:“很可能是电火花和水相互作用导致了球形闪电,因此,我们利用5000伏的瞬间高压放电,在玻璃水槽中制造出了球形等离子体。”水槽中有两个电极,其中一个利用陶管与水隔离。高压使水中出现了60安培的电流,它进入陶管并使附近的水蒸发,进而出现了由电离的水分子组成的明亮球形等离子体。尽管该球体会发光,温度却很低,放在它上面的一张纸被顶起却没有被点燃。当电流中断后,该球体持续了0.3秒,这比通常的等离子体的寿命要长很多。目前,实验室和核聚变发电站中的等离子体一般只能持续几毫秒。

科学家正在研究其光谱,论证等离子体大小、持续时间是否与电压有关。由于核聚变发电站将利用大型的氢等离子体燃烧发电,探究如何控制等离子体将帮助研发更完善的核聚变发电站。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记录在案的著名的球形闪电现象

1962年7月22日,泰山玉皇顶处于雷暴之中。电闪雷鸣当中,一个直径为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从关紧的玻璃缝间窜入室内。它以每秒2—3米的速度在室内飘舞了3—4秒后,又从烟囱中逸出。爆炸时使烟囱削去一角,室内的一只热水瓶胆在气浪冲击下化为碎片。1981年7月25日,上海高桥车站花圃随着一声惊雷之后,突然有两个罕见的桔红色火球发出刺耳的呼啸声,从云中滚滚而下。当落到花圃时,两个火球相撞,一声巨响,那耀眼的光亮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从历次球形内闪电的活动情况看,它大多出现在雷雨交加的时刻或暴风雨前后,呈发光的火 球形奖,中心极亮。这种火球的颜色多变,直径通常为10~40厘米。发生球形闪电的持续时间仅在几十秒之间。它常常以每秒2米的速度作水平移动,有进停,有时停留在半空中,有时又降落地面。

科学家试揭球形闪电之迷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球形闪电预防方法

据专家介绍,预防球形闪电主要方法是关闭门窗,防备球形闪电飘进室内;如果球形闪电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闪电一般跟随气流飘动。如果在野外遇到球形闪电,也不要动,可拾起身边的石块使劲向外扔去,将球形闪电引开,以免误伤人群。(综合)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

最近,英国皇家协会科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承认,球形闪电仍是自然界一个不解之谜。
报告提出了一些新证据,科学家指出,要解释这种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球形闪电能象一个100瓦灯泡那样发光,它不具有巨大的能源,不辐射热量,但是它能熔化玻璃,穿透玻璃窗进入房间。
目前最流行的理论认为,放电使土壤中的石英汽化时会形成球形闪电,这些石英蒸气凝结成细小的粉尘,粉尘在空中扩散时保持着电荷;当粉尘被氧化时就会形成发光的球体。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约翰·阿布拉汉森博士指出:“我相信球形闪电之谜会被引入与极细微粒子发生化学反应的轨道。”
另一种解释是,被闪电电离的空气与水结合,形成了带有水和离子覆盖层的炽热等离子体球。
但英国科学家认为,现有的理论都不能解释球形闪电之谜,球形闪电可能是一系列作用过程的结果。目前,在实验室中能够再现小型球形闪电,但它比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小得多,存在的时间也短得多。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物理化学教授戴维·蒂内尔认为,球形闪电会引起物体的位移,这种位移通常需要附加力的作用。阿布拉汉森博士也认为,类似的化学作用过程还会引起人体自燃和无法解释的燃烧。科学家希望完全了解球形闪电的形成机理,如果能在实验室成功再现自然界中的球形闪电,那么高温化学反应新工艺的研制将有望实现突破。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肯间却可 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假设:

前苏联一位物理学家认为,球形闪电是被雷电“吹”成的泡。雷暴时,地球的电场强度提高1千倍。它击中水滴,甚至在水滴周围形成强场的枝状闪电使水滴膨胀起来。不过,这需要在小水滴内落入某种异质,如一粒灰尘或一粒沙子。当电流的电阻不断增强,水便分解成氢和氧。氢与氧燃烧形成了火球。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火球提前放电,即发生爆炸,当电荷逐渐消失时,火球便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火球周围的空气是静止的,几秒钟之后火球便会自行消失。使闪电放电容易,破坏它却不可能。人们甚至用枪射击过火球,然而火球并未爆炸。球形闪电之所以能飞驰,是因为它的密度接近空气的密度,能随着周围的空气运动。所以在遇到球形闪电时,站在原地不动最为安全。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科学家阿伯拉翰森和戴尼斯认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该理论认为,当土壤被雷电袭击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藏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研究人员将土壤样品暴露于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10秒钟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被认为是一种与雷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它出现时常漂浮在离地面不远的空中,接触地面后常反弹起来,被接触的物质会被烧焦,仅有1%的人声称见过球形闪电。科学家们从150年前就开始研究这种罕见的自然现象,但从未能在实验室中重现这种自然现象,并且在理论上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

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