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成就:毛泽东六大原理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7:55:23
老师要的,求你们了

(一)决策创新的思想路线
——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毛泽东决策创新的哲学基础。它的灵魂和核心就是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正确决策的最根本的思想路线。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地吸取了我国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借鉴了当代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推向新的境界。
毛泽东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并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其他形式。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尤其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因而,他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别的办法可解决的。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斗争,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他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了。”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出发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基于这一认识论的原理,毛泽东强调任何决策都要以实践为依据。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在全党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把这种态度称为“有的放矢”的态度。“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为此,他号召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用以指导决策实践。

(二)决策创新的客观依据
—— 中国国情
中国社会的“两半”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阶级结构。

(三)决策创新的出发点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完全彻底地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毛泽东自始至终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不同阶级的政党都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为不同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则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所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同时无产阶级还意识到“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观点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就包含着这么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二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三是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四)决策创新的立足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立足点。
毛泽东的这个决策方针,是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的思想的具体化和政策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不仅是旧世界的掘墓人,而且是新世界的创造者;人民的解放是人民自己的事情,也有力量,有智慧解放自己。

(五)决策创新的着眼点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因此,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大联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他还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单靠先锋队是不能胜利的,必须使整个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支持先锋队。他还根据俄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的事业,党确定的各项任务,都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团结全体人民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团结全体人民为谋取共同利益而奋斗。党的决策目标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实现任务的根本方法是民众大联合,人民大团结。所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毛泽东曾经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

(六)决策创新的指导原则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党的决策,即包括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战略决策,又包括为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的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政治方向的正确,就要有原则的坚定性,为了保证我们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策略武器打击敌人,战胜困难,就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的决策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术和策略实现战略目标。
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和进行斗争时,必须牢记党的最终目的,不忘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坚持革命原则。
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革命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战胜敌人和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又互为作用、不可分割。一方面,原则要灵活执行。因为原则是长期起作用的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条件,采取符合原则的、灵活的策略和方法,原则就会成为僵死的、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如果离开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机械地搬用原则,就会导致事业失败的严重后果。我们党内历次“左”倾错误就是属于这种类型。另一方面,灵活性要有原则性作指导。灵活的策略和方法是实现战略原则的手段,一定要体现原则的精神,有利于原则的实现。如果离开原则性讲灵活性,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所以,毛泽东说:“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是一种对立面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