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炮套筒规格:哪们朋友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到底什么叫做“走西口”啊?谢谢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8 19:51:21

西口是指通往北部的山西右玉县杀虎口

见下面这篇文章:

走西口的晋商

一曲山西民歌《走西口》唱出了当年晋商的艰辛与悲凉,但它没有唱出来的是晋商的成功和辉煌。

晋商的走西口是从明代开中制的实施开始的。众多的山西人把粮食等物资运往边关换取盐引是走西口的主要内容。明代中期之后,开中制变成了折色制,盐商分为边商与内商,许多山西盐商从边商转向内商,向扬州迁移,盐场也不仅有河东盐,还有长芦盐、江淮盐。就山西而言,盐业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下降了。晋商从盐业转向多种经营。走西口是在北部边境从事多种商品的贸易活动,并开发这些地区。

时代与北部边境蒙古人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明朝与蒙古人有对立的一面,蒙古人不时侵犯明朝边境地区,明代要抗击,明英宗带兵出征蒙古被俘的土木堡事变,正是这种冲突的结果。另一方面,蒙古人与明朝又有贸易的内在需求。蒙古人经济落后,需要各种生活用品,明人也需要蒙古人的马、牛、羊及皮毛,双方之间商机巨大。明穆宗时(公元1567-1572年),蒙古族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约,在边境互立互市,这拉开了明朝与蒙古正常贸易的序幕,也开始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辉煌。

西口是指通往北部的山西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山西人的经商地区包括内外蒙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新疆地区、关东地区。在明代时,有政府开办的马市。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到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已开马市十三处,仅万历十一年(1583年),交易马匹达4.5万匹。开放官市的同时,民市也得到迅速发展。山西人用缎、绸、布、绢、棉花、针线、米、盐、糖、果等交换蒙古人的马、牛、羊、骡、驴、羊皮、皮袄等,尤其是山西的潞锡极受蒙古人欢迎,成为重要商品。互市获利甚丰,吸引了许多山西人走西口。这种贸易在清代之后仍非常繁荣。在这一过程中,晋商实现了经营的多元化,包括粮食、棉布、棉花、丝绸、菜、绒货、颜料、煤炭、铁货、木材、烟草、马尾、人参、油、纸张、干果、杂货、铜、锡等,同时也发展起作为经纪人的牙行。晋商商业活动范围之广,为其他商帮所不及。

走西口的结果之一是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使这些地区与内地经济一体化。这些地区人口剧增,形成商业中心。“先后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曹家,后有朝阳”。这些说法都表明晋商对这些地区开发的推动作用。

在走西口的过程中山西也形成了一批富晋大户,除了以前说到的蒲州王崇古、张四维家族外,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乔家、渠家、曹家等富商都是走西口而富的。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和祁县人张杰、史大学的大盛魁一直繁荣到清末。在关东贸易中成长起来的以范家为代表的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皇商。在走西口中富起来的山西人无计其数,山西成为明代中国之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