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战场百度云:粮食受霉菌毒素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4:56:32

霉菌毒素是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这些霉菌主要属于镰刀菌属,青霉菌属以及链格孢属 (Fusarium, Aspergillus, Penicillium and Alternaria species)。
  据估计,至少有300种这类真菌代谢物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毒性, 但是为大众熟知并被广泛研究的只有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ON), 呕吐毒素(DON), T-2毒素,赭曲霉毒素(OTA)以及烟曲霉毒素(FUM)。

  d
  d
  全球范围都存在霉菌毒素, 这被认为是一大主要危险因素。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每年有25%的粮食受到已确认的霉菌毒素的污染。这些霉菌毒素可以通过被污染的谷物、饲料和由这些饲料喂养的动物所提供的动物性食品(奶、肉、蛋)进入我们的食物链。
  霉菌毒素的结构、化学、生物和毒理性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毒性在不同情况下也完全不同,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摄入量、摄入时间长短、动物种类、性别、年龄、品系、生理状态、营养状况、环境条件(包括卫生状况、温度、空气状况、湿度、生产密度)以及最终同时存在于饲料和食品中的霉菌毒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尽管存在着诸多变异,霉菌毒素得毒性效果仍主要表现为致癌性、遗传毒性、致畸性,还会引起肾中毒、肝中毒、生殖异常以及抑制免疫反应。

  d
  ................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食品、饲料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在粮食和动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霉菌毒素都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即使是在相当良好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的霉菌毒素污染也会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
  然而,要解除霉菌毒素造成的困扰却不容易,因为:

  这些毒素的浓度通常很低,难以检测出。
  通过分析也不能对情况给出一个真实的评估,因为方法的不够完善或可能有未知的霉菌毒素的存在。
  临床症状经常不明显或者不是唯一的、特征性的。人们观察到的一些典型的症状,例如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下降,生产性能变差或易受感染也可能由一些其它健康或管理因素引起的。
  霉菌毒素中毒没有典型的依剂量性反应。
  对霉菌毒素之间的互作效应没有清楚的认识。由于受污染的饲料经常包含多种霉菌毒素,对其中某些了解不透彻甚至还是完全未知的,要解释所发生的情况就变的更加困难。

  现行《粮食卫生标准》(GB2715-81)制定于1981年,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食品中重金属、农残等24个污染物限量卫生标准中也涉及到粮食。由于这些标准制定时间较长,部分指标相对滞后,为了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形势需要,本次修订对原《粮食卫生标准》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适用范围

  原标准中无适用范围,新标准中明确“本标准适用于供人食用的禾谷类、豆类、薯类的原粮和成品粮,不包括工业用和饲料用的粮食”。

  二、增加感官要求

  新标准除要求粮食“不得有发霉变质现象”外,增加了热损伤率、污秽物、麦角(菌斑麦)、毒麦、蔓陀罗籽、麦仙翁及其它有毒植物种子在粮食中不得检出的指标。

  【小知识】

  * 热损伤粒是防止粮食因受潮受热引起品质发生变化的指标,因该变化导致最终会影响粮食的卫生,国外的标准中也有此指标,如美国大麦的标准规定受热粒是由于受热而发生实质性变色和损坏的大麦、其它谷物和颗粒碎片被称为热损坏粒。美国大豆标准和玉米标准设立了总损坏粒和热损和热坏粒的指标;因此本次修订时增加热损伤粒的指标。

  * CAC的系列粮食标准都设立污秽物、麦角(菌斑麦)、毒麦、蔓陀罗籽、麦仙翁及其它有毒植物种子的指标,所以本次修订时与CAC接轨,增加上述指标。其中污秽物是特指“动物源杂质”,例如动物粪便,动物尸体、动物分泌物及其组织。

  三、增设霉菌毒素指标

  *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一直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关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黄曲霉毒素列为天然存在的人类致癌物,JECFA曾于第31次会议、第46次会议和第49次会议上评价了黄曲霉毒素,但未推荐ADI或PMTDI。本次修订时黄曲霉毒素B1的指标直接引用GB2761-2005《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非致癌性的霉菌毒素的单端孢菌素族,是由几种粉色镰刀霉真菌属产生的,又称作呕吐毒素(VT)。这种呕吐毒素在小麦、玉米以及稻米中的含量通常是mg/kg级的,由于他们高的细胞毒素及免疫抑制性质,对人类及动物构成了健康威胁。新标准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直接引用国家标准GB16329-1996《小麦,面粉,玉米及玉米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限量标准》的要求,规定小麦、面粉、玉米及玉米粉中DON的限量为1000μg/kg.

  * 新增加玉米赤霉烯酮指标,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禾谷镰刀菌在玉米、大麦、小麦等作物上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猪和牛等家畜吃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谷物和饲料后,可引起动物的雌激素中毒症。目前有许多国家制定了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标准,奥地利规定小麦、裸麦、硬质小麦中不得超过60µg/kg,巴西、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乌拉圭等国也制定了限量标准。本标准规定小麦、玉米中ZEN的限量为60µg/kg。

  * 新增加赭曲霉毒素A( Ochraceus A)指标,O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二次代谢产物,直接危害人类健康,该毒素多发生在30℃以下潮湿地区,目前主要发现在加拿大和欧洲地区,第56次JECFA会议对OA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得出的结论是体内和体外试验显示OA具有遗传毒性,引起DNA的损伤,大鼠和小鼠试验能穿透胎盘引起致突变作用,上泌尿管肿瘤的患者,其血液中OA的水平高于其他人群,因此继续维持其暂定的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100ng/kg.bw。因此本次修定时国家标准时参照了CAC的指标值,规定赭曲霉毒素A在谷类、豆类中的限量为5µg/kg。

  四、增设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

  新标准在保留磷化物、六六六、滴滴涕、艾氏剂、狄氏剂、磷化物的指标和限量值不变的基础上,新增设了溴甲烷、马拉硫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磷、溴氰菊酯、林丹、七氯的指标,新增列的农药品种是当前使用较为普遍和值得关注的品种。

  【小知识】

  我国粮食标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指标与国际标准的比较

  单位: mg/kg

  项目
  GB2715-2005
  GB2715-81
  CAC

  磷化物 ≤
  0.05
  0.05
  ---

  溴甲烷 ≤
  5
  ---
  ---

  马拉硫磷 ≤
  0.1
  ---
  8

  甲基毒死蜱 ≤
  5
  ---
  0.1(大米)

  甲基嘧啶磷 ≤
  5
  ---
  10

  溴氰菊酯 ≤
  0.5
  ---
  全麦粉1 ;小麦粉 0.2

  六六六 ≤
  0.05
  0.3
  ---

  滴滴涕 ≤
  0.05
  0.2
  0.1

  林丹 ≤
  0.05
  ---
  粮食及小麦全麦粉 0.5

  氯化苦(以原粮)≤
  2
  2
  ---

  七氯 ≤
  0.02
  0.02
  0.02

  艾氏剂 ≤
  0.02
  0.02
  0.02

  狄氏剂 ≤
  0.02
  0.02
  0.02

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