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野外boss大全:有什么少有人知道的探险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9:12:47
"少人知道"的意思知道吗?什么南极都已经不新鲜了..

斯文赫定是瑞典籍的世界著名探险家,他从16岁开始,从事他终身以之无怨无悔的职业探险生涯,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走完他的人生之路。他的名字,在他的祖国,不但路人皆知,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

大探险家斯文赫定

1865年,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家庭和早年经历并没有任何与众不同之处,与众不同的,是它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那正是为19世纪地理大发现吞没的时代。西方地理学界,也许可以说是整个知识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征服极地的船队一支支驶出港湾,单枪匹马的无名之辈,因为测绘了一条热带雨林中的河流或标明某个处女峰的海拔高度可以一夜间扬名天下。呼吸领略了这样的氛围,使斯文赫定对未知世界有一种执著的迷恋。所以,当19岁时(中学刚毕业)获悉有机会到 遥远的巴库做家庭教师,他就毫不犹豫的踏上了离乡之路。工作结束后,他以所有的薪金为路费,到波斯及中东进行了首次考察旅行。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 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作为瑞典王国外交使团的翻译,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旅行。1890年12月,他由俄国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离开故乡,前往亚洲。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并在慕士塔格山脚下注了一段时间,曾试图攀登这个名副其实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1900年,由于一个偶然机遇,他发现了楼兰古城。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来中国,他的主要目标是西藏。
斯文特定再次踏上中国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这次他不是单枪匹马前往中国,而是带来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国人及丹麦人组成的探险队。但考察还在筹备中,就遭到北京学术界的一致反对。经过近六个月的谈判,斯文赫定中原和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就即将进行的考察他成了协议。协议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国瑞典双方共同组成中类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国学者和四名中国学生;考察团采集和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矿物质样品等等,都是中国的财产。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领一支空前规模的现代化科学考察队离开北平,前往中国西北。
1933年10月21日,斯文赫定等受当时南京中央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对勘测考察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 一九三三年夏天,斯文赫定提出了优先考虑新疆的问题,其具体措施,首先是修筑并维护好内地连接新疆的公路干线,进一步铺设通往亚洲腹地的铁路。把着眼点放在加强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上,这是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的中国政治家、学者一再强调的共识。
整个考察活动从1927年开始到1935年结束,这八年当中的经历、甘苦、成败得失,都忠实的记录在《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当中。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_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j晕

王石讲述南极探险的故事

--------------------------------------------------------------------------------

日期:2006-3-1 19:16:03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量:884

“超越极限”探险队/供图 南极,一个被冰雪覆盖的童话般的世界。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洁净的水、土和空气。在这里测得了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零下89度,再坚硬的金属在这个温度下也会一掰就断。自从1911年挪威人阿蒙森第一个登上南极点探险成功,人类就再也没有停止过探索这片神秘大陆的脚步。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8日01时05分,华润“超越极限”探险队一行六人抵达南极点,五星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广西崇左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徽标旗等十几面大旗在南极点上空随风飘扬。抵达南极点也意味着探险队员王石和钟建民完成了各自“7+2”的探险征程,目前全世界只有10个人完成此项探险,中国人达到5人,54岁的王石是所有10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出征南极的20天里,他们有过什么样的经历?王石为我们细细讲述,而他的右手,冻伤的中指尖仍然是黑色的,一个月后才能恢复。
1、北京——12961公里之外的家
这是一块风向标,牌子上刻着距离北京12961公里,指向祖国的首都北京。
我们于12月10日抵达智利南部小城彭塔。大家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家坐落在小山上的咖啡馆,门前竖了两根很高的木柱,上面密密麻麻钉着有各种箭头朝向的木牌风向标,木牌上边标示着到莫斯科多少公里,到日本多少公里等等。我们仔细寻找,在指向东北的一块木牌上,发现了台北13000公里的字样,却没有北京的。后来在咖啡馆里我们欣喜地发现了这块画着五星红旗的木牌,老板说,要把这块牌子挂在柱子上按惯例要收60美元,因为以前那些风向标都是各国来的游客出资挂上去的。我们付了60美金,亲眼看着风向标挂了上去。
我们原计划在小镇停留3天,前往南极大陆爱国者山营地,谁知因为营地下雪,我们在小镇滞留了7天,直到18日才启程。
2、可爱的企鹅
这是麦哲伦企鹅——温带企鹅的一种。我们以前在电视里常看到的身穿燕尾服、胖乎乎的是帝企鹅,要在新西兰那边才能看到。1519年麦哲伦第一次环南美洲大陆航行时发现了这种企鹅,所以叫麦哲伦企鹅。我们从南极回来飞乔治王岛,那边有一个企鹅岛,有成千上万只企鹅。正好现在是哺乳小企鹅的时期,所以也分不清是企鹅爸爸还是企鹅妈妈,带着一两只毛茸茸的小企鹅,非常可爱。这种企鹅对人挺亲近,一般保持两三米的距离没有问题。如果你再接近的话,比如一米或者半米,它就会引颈长鸣,表示对你警惕了,但是他不会进攻你,性情非常温顺。
3、手指保住了
就是为了戴这个面罩我的右手中指冻伤了。南极温度平均零下20多度,其实不算很低,在黑龙江能到零下40度,可是在南极人一直暴露在严寒的环境里。当时我只戴了一层薄手套在拍照片,手已经发僵了,没有什么感觉。这个时候如果再进一步的暴露,就很容易冻伤。当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飘起了小雪。我的脸被刮得难受,就伸手在包里找面罩,情急之下没有找着,疑心是手指不灵活,就脱下了手套。就在我掏面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中指已经冻得像根白色的萝卜。后来20多分钟过去了,手一直没有感觉。我心想坏了,手指已经冻伤了。这时候不怕疼,就怕不疼。到了晚上手指还是没有感觉,就是肿胀。我当时想,最坏的结果只能在探险结束后飞到阿拉斯加去切除这个中指尖了,因为阿拉斯加那边治冻伤是最好的,最快的方法就是切掉。好在到了晚上两点多钟,手指终于有感觉了,我就知道没问题了。
4、沉重的旅程
每天我们每个人拖着这样一条雪橇,大概35到40公斤重,帐篷、睡袋、食品等所有东西都在上面,拖着走非常吃力。差不多走十几分钟之后就全身出汗,穿鸭绒衣根本受不了。南极的风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非常刺骨,人很容易处于失温的状态。低温对人体是一种不知不觉的侵蚀,一旦你感觉到的时候,一般就再也走不动了。在我们走的南纬89度到90度这段区域里面没有冰缝,有探险公司的两个向导带着走。男向导是挪威人,女向导是加拿大人,他们都是非常成熟的探险家。在南极没有任何参照物,辨认方向就是看太阳的影子。一旦阴天没有影子的时候,只能靠GPS。那时大家就走得非常慢,不时地通过GPS看路线有没有错,所以从后面看,明显大家走的是一条S型的路线。
5、民以食为天
我和钟建民住一顶帐篷,号称“百岁帐”,因为我54岁,他52岁,加起来106岁了。年龄大的人新陈代谢比较慢,吃的也不多。我们早晨8点起来先做早饭,分好几道。第一道是可可,能增加热量,先喝上一杯,水当然就是雪融后烧开的。第二道是牛奶加玉米片和麦片,再配很多香肠和奶酪。第三道喝红茶,再来点饼干,饼干上要抹黄油。因为我在路途中间不喜欢吃,所以早餐非常重要。你会发现我一直在喝东西,这样才不至于脱水。一般是没有午餐的,我们带一个大的保温瓶,直接把方面便放到暖瓶里面,中午就吃点热的方便面。在路途中间还基本一小时一吃,主要是每个人发一大袋果仁,有花生、腰果、杏仁、核桃仁、葡萄干。可不是一个一个吃,而是抓一大把往嘴里面一塞,就像熊猫吃竹子一样。有时候我们觉得一小时休息一次太频繁,因为登山时休息不会这么频繁,但是国际极地探险的人都习惯这样。实际上极地探险和登山探险完全不同,登山更多地需要攀登、结绳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而走极地更多的是拼体力以及在严寒当中的适应能力。
6、无夜的南极
每天到了营地大概晚上6点钟,如果风不是很大,一般20分钟就能把帐篷搭起来。现在是南极的夏天,外面有太阳,在帐篷里面可以形成聚温,外面零下25度,在帐篷里面如果测温的话,从帐篷上端到底端是零下7度到零上20度,所以睡觉感觉很热的。要睡觉的时候,太阳还挂在天际线上一竿子高的地方,就像深圳星期天的早晨似的。所以我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进了帐篷就是黑天,出来就是白天,睡觉的时候把帽子往眼睛上一压,一闭眼不到五分钟就睡着了,一般睡7、8个小时。不过钟建民没带他常用的宝贝枕头,失眠了,白天明显状态不好。我就连安慰带哄,让他吃了催眠药物。结果他吃下去一会儿呼噜就打起来了,我睡不着了,心里很后悔,早知道等我睡着你再吃药啊。
7、方便
这是阿旺正在修厕所,其实就是挖这样一个坑,大家就地解决。一个是比较方便,也比较隐蔽一些。在探险队行程中只能随地掩埋。而在一些比较大的营地、比如爱国者山营地都有专门的大小便收集箱,收集之后运到智利等国去处理掉。
8、天地苍茫
在南极行走,感觉非常特别。天晴的时候看周围就是一个大圆圈,很明显感觉地球是圆的,然后是天穹。没有任何视野的遮挡,天地一片死静,企鹅、海豹都被挡在南纬60多度的圈外,就只有我们8个人。这时候你才感觉到,还是和人在一块相处好。人如果这样孤独,真没什么意思。你甚至联想到如果人类只有自己,其他的物种都不存在了,人类也将会很孤独的,生物多样性如果没有了,世界将非常乏味。上次在北极的时候,因为有冰堆、冰缝,你还不会感觉这么空,但是南极就是这么纯粹、干净。在这里看起云都很有意思,天边一条圆的线,然后这条线变成了丰富的一条,它越来越宽,过一会儿就把你头上的天空全都盖住了,那种经历真的很特别。
9、南极不是终点
这个不锈钢的球其实不是南极点,而是纪念1959年第一批南极公约12个签约国的雕塑。南极点像北极点一样,也是移动的,因为南极大陆上面2000多米厚的冰盖每年大概移动七八米或者十几米。我们在南极看到的是一个金属标,上面是南极的标志,注明了2005年南极坐标点,在离它七八米远的地方就是2004年的南极坐标点。
这次到了南极点我就完成了“7+2”,感觉与2004年完成七大洲的攀登后不一样,当时我确实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没有了下一步的目标。而这次到南极我们的旗帜是“探险有极、公益无限”,将探险与公益活动结合在了一起。企业应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关注世界儿童、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环境保护。广西的白头叶猴是世界濒危动物,我去年去了广西崇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亲眼目睹了那里尖锐的生态矛盾。白头叶猴的研究保护、还有当地百姓的生活都亟须改善,为他们筹得经济支持是我们的目标。我觉得2005年我很开心,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7+2”的完成是我公益活动的新起点。

南极探险的故事
南极,一个被冰雪覆盖的童话般的世界。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洁净的水、土和空气。在这里测得了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零下89度,再坚硬的金属在这个温度下也会一掰就断。自从1911年挪威人阿蒙森第一个登上南极点探险成功,人类就再也没有停止过探索这片神秘大陆的脚步。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把国旗插到南极点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8日01时05分,华润“超越极限”探险队一行六人抵达南极点,五星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广西崇左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徽标旗等十几面大旗在南极点上空随风飘扬。抵达南极点也意味着探险队员王石和钟建民完成了各自“7+2”的探险征程,目前全世界只有10个人完成此项探险,中国人达到5人,54岁的王石是所有10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出征南极的20天里,他们有过什么样的经历?王石为我们细细讲述,而他的右手,冻伤的中指尖仍然是黑色的,一个月后才能恢复。

1、北京——12961公里之外的家

这是一块风向标,牌子上刻着距离北京12961公里,指向祖国的首都北京。

我们于12月10日抵达智利南部小城彭塔。大家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家坐落在小山上的咖啡馆,门前竖了两根很高的木柱,上面密密麻麻钉着有各种箭头朝向的木牌风向标,木牌上边标示着到莫斯科多少公里,到日本多少公里等等。我们仔细寻找,在指向东北的一块木牌上,发现了台北13000公里的字样,却没有北京的。后来在咖啡馆里我们欣喜地发现了这块画着五星红旗的木牌,老板说,要把这块牌子挂在柱子上按惯例要收60美元,因为以前那些风向标都是各国来的游客出资挂上去的。我们付了60美金,亲眼看着风向标挂了上去。

我们原计划在小镇停留3天,前往南极大陆爱国者山营地,谁知因为营地下雪,我们在小镇滞留了7天,直到18日才启程。

2、可爱的企鹅

这是麦哲伦企鹅——温带企鹅的一种。我们以前在电视里常看到的身穿燕尾服、胖乎乎的是帝企鹅,要在新西兰那边才能看到。1519年麦哲伦第一次环南美洲大陆航行时发现了这种企鹅,所以叫麦哲伦企鹅。我们从南极回来飞乔治王岛,那边有一个企鹅岛,有成千上万只企鹅。正好现在是哺乳小企鹅的时期,所以也分不清是企鹅爸爸还是企鹅妈妈,带着一两只毛茸茸的小企鹅,非常可爱。这种企鹅对人挺亲近,一般保持两三米的距离没有问题。如果你再接近的话,比如一米或者半米,它就会引颈长鸣,表示对你警惕了,但是他不会进攻你,性情非常温顺。

3、手指保住了

就是为了戴这个面罩我的右手中指冻伤了。南极温度平均零下20多度,其实不算很低,在黑龙江能到零下40度,可是在南极人一直暴露在严寒的环境里。当时我只戴了一层薄手套在拍照片,手已经发僵了,没有什么感觉。这个时候如果再进一步的暴露,就很容易冻伤。当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飘起了小雪。我的脸被刮得难受,就伸手在包里找面罩,情急之下没有找着,疑心是手指不灵活,就脱下了手套。就在我掏面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中指已经冻得像根白色的萝卜。后来20多分钟过去了,手一直没有感觉。我心想坏了,手指已经冻伤了。这时候不怕疼,就怕不疼。到了晚上手指还是没有感觉,就是肿胀。我当时想,最坏的结果只能在探险结束后飞到阿拉斯加去切除这个中指尖了,因为阿拉斯加那边治冻伤是最好的,最快的方法就是切掉。好在到了晚上两点多钟,手指终于有感觉了,我就知道没问题了。

4、沉重的旅程

每天我们每个人拖着这样一条雪橇,大概35到40公斤重,帐篷、睡袋、食品等所有东西都在上面,拖着走非常吃力。差不多走十几分钟之后就全身出汗,穿鸭绒衣根本受不了。南极的风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非常刺骨,人很容易处于失温的状态。低温对人体是一种不知不觉的侵蚀,一旦你感觉到的时候,一般就再也走不动了。在我们走的南纬89度到90度这段区域里面没有冰缝,有探险公司的两个向导带着走。男向导是挪威人,女向导是加拿大人,他们都是非常成熟的探险家。在南极没有任何参照物,辨认方向就是看太阳的影子。一旦阴天没有影子的时候,只能靠GPS。那时大家就走得非常慢,不时地通过GPS看路线有没有错,所以从后面看,明显大家走的是一条S型的路线。

5、民以食为天

我和钟建民住一顶帐篷,号称“百岁帐”,因为我54岁,他52岁,加起来106岁了。年龄大的人新陈代谢比较慢,吃的也不多。我们早晨8点起来先做早饭,分好几道。第一道是可可,能增加热量,先喝上一杯,水当然就是雪融后烧开的。第二道是牛奶加玉米片和麦片,再配很多香肠和奶酪。第三道喝红茶,再来点饼干,饼干上要抹黄油。因为我在路途中间不喜欢吃,所以早餐非常重要。你会发现我一直在喝东西,这样才不至于脱水。一般是没有午餐的,我们带一个大的保温瓶,直接把方面便放到暖瓶里面,中午就吃点热的方便面。在路途中间还基本一小时一吃,主要是每个人发一大袋果仁,有花生、腰果、杏仁、核桃仁、葡萄干。可不是一个一个吃,而是抓一大把往嘴里面一塞,就像熊猫吃竹子一样。有时候我们觉得一小时休息一次太频繁,因为登山时休息不会这么频繁,但是国际极地探险的人都习惯这样。实际上极地探险和登山探险完全不同,登山更多地需要攀登、结绳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而走极地更多的是拼体力以及在严寒当中的适应能力。

6、无夜的南极

每天到了营地大概晚上6点钟,如果风不是很大,一般20分钟就能把帐篷搭起来。现在是南极的夏天,外面有太阳,在帐篷里面可以形成聚温,外面零下25度,在帐篷里面如果测温的话,从帐篷上端到底端是零下7度到零上20度,所以睡觉感觉很热的。要睡觉的时候,太阳还挂在天际线上一竿子高的地方,就像深圳星期天的早晨似的。所以我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进了帐篷就是黑天,出来就是白天,睡觉的时候把帽子往眼睛上一压,一闭眼不到五分钟就睡着了,一般睡7、8个小时。不过钟建民没带他常用的宝贝枕头,失眠了,白天明显状态不好。我就连安慰带哄,让他吃了催眠药物。结果他吃下去一会儿呼噜就打起来了,我睡不着了,心里很后悔,早知道等我睡着你再吃药啊。

7、方便

这是阿旺正在修厕所,其实就是挖这样一个坑,大家就地解决。一个是比较方便,也比较隐蔽一些。在探险队行程中只能随地掩埋。而在一些比较大的营地、比如爱国者山营地都有专门的大小便收集箱,收集之后运到智利等国去处理掉。

8、天地苍茫

在南极行走,感觉非常特别。天晴的时候看周围就是一个大圆圈,很明显感觉地球是圆的,然后是天穹。没有任何视野的遮挡,天地一片死静,企鹅、海豹都被挡在南纬60多度的圈外,就只有我们8个人。这时候你才感觉到,还是和人在一块相处好。人如果这样孤独,真没什么意思。你甚至联想到如果人类只有自己,其他的物种都不存在了,人类也将会很孤独的,生物多样性如果没有了,世界将非常乏味。上次在北极的时候,因为有冰堆、冰缝,你还不会感觉这么空,但是南极就是这么纯粹、干净。在这里看起云都很有意思,天边一条圆的线,然后这条线变成了丰富的一条,它越来越宽,过一会儿就把你头上的天空全都盖住了,那种经历真的很特别。

9、南极不是终点

这个不锈钢的球其实不是南极点,而是纪念1959年第一批南极公约12个签约国的雕塑。南极点像北极点一样,也是移动的,因为南极大陆上面2000多米厚的冰盖每年大概移动七八米或者十几米。我们在南极看到的是一个金属标,上面是南极的标志,注明了2005年南极坐标点,在离它七八米远的地方就是2004年的南极坐标点。

这次到了南极点我就完成了“7+2”,感觉与2004年完成七大洲的攀登后不一样,当时我确实觉得很失落,觉得自己没有了下一步的目标。而这次到南极我们的旗帜是“探险有极、公益无限”,将探险与公益活动结合在了一起。企业应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关注世界儿童、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环境保护。广西的白头叶猴是世界濒危动物,我去年去了广西崇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亲眼目睹了那里尖锐的生态矛盾。白头叶猴的研究保护、还有当地百姓的生活都亟须改善,为他们筹得经济支持是我们的目标。我觉得2005年我很开心,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7+2”的完成是我公益活动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