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号台风生成了吗:人才流失成本计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2 07:50:02
HR里对人才流失成本计算一般是采取什么方式?

雇员流动成本的两个常用公式。 公式一: 雇员流动成本 = (离职雇员的全年工资收入+ 企业为离职雇员投入的福利成本)×损耗率 Employee Turnover Cost = (Annual Salary of the Leaver + Benefits Invested by the Company for the Leaver)×Attrition Rate 说明: 1.离职雇员的全年工资收入指雇员全年的税前工资和奖金或佣金。 2.企业为雇员投入的福利成本主要指企业为雇员投入的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基金和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额度相当于离职雇员全年工资收入的50%-70%左右。每个城市征缴的比例或每个企业因自身的原因所列支的福利成本比例会有所不同。 3.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其实并没有将奖金或佣金收入列入福利的征缴范围,为此,计算时可按企业的实际情况操作。 4.损耗率要根据具体的岗位来确定。根据多种资料显示,一个职位流动成本的损耗率占离职雇员全年工资收入和福利成本之和的25%--250%之间。企业应根据职位的具体情形来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损耗率。 5.应用本公式计算企业总的流动成本,简单的方法是将企业全年的离职岗位按岗位的类别(销售或办公室职员)或工资等级(如研究开发工程师与IT部门的工程师可能在同一个工资等级)进行归类,在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比较典型的岗位或工资等级岗位后直接乘于每个岗位类别内或同一工资等级内的离职人数,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否则,要应用每个岗位的具体工资收入、损耗率等来计算出每个岗位的流动成本,最后相加得出企业总的流动成本。 6.本公式的优点是方便、简单,不足是计算出的流动成本会显得较为粗略,受工资和损耗率的影响较大。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流动成本计算的第二个公式。 公式二: 雇员流动成本= 离职成本+ 岗位空缺成本+ 替换成本+ 培训成本+ 损失的生产率成本– 节省的成本 (Employee Turnover Cost = Separation Cost + Vacancy Cost + Replacement Cost + Training Cost + Lost Productivity Cost - Saved Cost) 公式二是依据流动成本的五个模型(见本报在6月9日发表的“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雇员流动成本”的介绍)及有关实际操作综合而成。由于本公式对流动成本进行了成本分类,并在成本分类背后详列了具体的细分科目,因此,最终得出的计算结果要比公式一精确、可靠得多。 为了更好理解公式二,现对公式二中每个成本类别背后的常用成本科目进行细分并提供有关说明和参数,供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包括企业其他管理人员使用。 成本类别A: 离职成本/Separation Cost 成本类别B: 岗位空缺成本/Vacancy Cost 成本类别C: 替换成本/Replacement Cost 成本类别D: 培训成本/Training Cost 成本类别E: 损失的生产率成本/Lost Productivity Cost 成本扣减(-)F 说明: 1.上述所列为目前计算流动成本时经常用到的主要成本科目,在此基础上可继续细分,但在计算一个具体岗位的流动成本时一般不会同时用到所有的科目。使用者可根据各自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必要的选择或调整。 2.有些成本类别下的科目可以陈列在另一成本类别下。如离职雇员申请辞职后损失的生产率成本可列入离职成本类别。 3.利用公式二计算时,首先要列出与离职和入职雇员有关的人员名单。他们主要是离职和入职雇员、离职和入职雇员的主管和/或经理、离职雇员的同事、人力资源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分管的总监或副总经理、总经理以及办理离职和入职手续过程中的办公室雇员等。然后根据不同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福利等计算出小时成本,再根据参与的时间计算出小时数,最后相乘得出每个岗位或雇员的流动成本。由于版面原因,本人在具体科目和参数或说明之间略去了三列内容,它们是小时成本、小时数和科目成本小计。在套用本表时,可加上这三列内容。对于有些较难量化的成本科目(无形成本),只能凭经验得出合适的参数来进行计算。 4.上述表内的有关说明和参数仅供参考。在某些关键岗位上,雇员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可能在一、二年内也是无法弥补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一个新雇员从开始招聘到报到上岗,正常的周期要在45-60天,有的甚至在90-180天左右。新雇员要达到100%的生产率,平均需要6-9个月的时间,有的岗位甚至需要要16-24个月。 5.另外,计算企业流动成本时要考虑有些可扣除的因素,主要包括: ·雇员离职后岗位空缺,甚至取消,在原工作量分解后所发生的成本低于离职员工的总成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 ·新招雇员的直接成本(工资、奖金和福利)低于离职雇员的直接成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 ·新雇员的学习曲线损失(Learning Curve Loss)较小,能在短期内适应并产生比离职雇员更高的生产率(Performance Differentials)。 ·新雇员引进所产生的“鲶鱼效应”。 我们通过对上述公式二的详细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位雇员离职以及随后的替换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直接(有形)和间接(无形)的成本。公式二比公式一显得更具体,结果也更精确。为此,建议人力资源工作者在办理雇员离职手续的同时,清晰制定一份离职雇员的流动成本表,勾勒出每位雇员离职对公司所造成的影响。这样做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它可以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全面了解每位雇员或每个岗位一旦发生流动会发生的流动成本,改变以前对流动成本的肤浅而又片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在用好人、留好人等方面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在降低雇员流动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从而使雇员流动成本这个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最终成为企业利润的再生中心。

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