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自愿受惩罚的视频:求长江、黄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等长河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8 09:23:58
详细一些。感谢!


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就依水而行,水,自古就是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生命的摇篮和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水决定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对于水的依赖,就像婴儿对于乳汁的依赖一样。

然而,曾几何时,当我们从南到北在神州大地上走过,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清澈见底的水溪再也无法看到欢快的游鱼,原来清波荡漾的小河再也不能倒映出少女秀美的脸庞。

走过长江,我们看到江水是那样的污黑而浑浊,走过黄河,我们听到日益消瘦的母亲河那沉重的喘息。湖泊已不再碧绿,大海已不再蔚蓝。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记忆和慨叹。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中科院在1996年发布的一份国情研究报告也表明,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七大江河流经的15个主要城市河段中,有13个河段水质严重污染。

八十年代初,约五分之一的水井水质超过了饮用水质标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超过饮用水质标准的水井就已经达到三分之一,而到了2000年,已有五分之三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人们总是存在某种侥幸心理,认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还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计,灾难还离他们很远。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水,正困扰着中国——我们共同的家园。

仅以广州市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到水污染和水危机问题在当代中国影响的广度与深度。2000年广州市需要供水18亿吨,2010年大约需要32亿吨。据广州市环科所的专家研究,目前广州市自来水产量居全国第二,人均耗水量为全国第一,人均综合用水量每天约500升,人均生活用水量每天约300升,比北方城市高出50%以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人口(含流动人口)的增加,广州市自来水的需要量呈逐年剧增之势。

而另一方面,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却不容乐观,随着生活废水和第三产业废水排放量的逐年上升,有机污染仍在继续加剧,使广州的水厂水质受到严重威胁。据统计,1985年广州市的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共计7亿吨左右,到了1994年仅生活废水排放量就有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8%,成为珠江广州河段主要的有机污染源。而且,随着广州本身及其上游地区经济的发展,珠江水质还将会受到新的、更大的威胁。尤为严重的是,在广州市周围所产生的大量工业及生活废水,通过多条河流经广州入海,也将加重广州的水污染及供水的困难。而广州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率仅为10.8%,废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水源将如何解决,就成为广州市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如今,每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珠江广州市河段的垃圾约有1300吨,而仅有6条打捞船的珠江水上环卫队能找捞起来的垃圾,充其量仅占1/4,其它则四处飘荡或沉入江底。同时,每天有大约300万吨工业废水排入珠江,广州市内14条河流每天将同样数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珠江,且这个排放量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监测数字表明,广州石门等水厂在80年代初期,水质可达2~3类标准,80年代后期,水质仍有3~4类标准,进入90年代,只能达到4~5类水质标准。珠江水质的恶化,已严重影响了芳村、河南、石溪、员村、黄埔等自来水厂的供水。如果遇到海潮顶托,进入珠江中段的污水和污染物就会回荡到上游的流溪河段,将严重危及广州最大的日产120万吨的西村水厂。

1995年枯水期,珠江前航道出现了约20公里长的黑臭带,而监测结果表明,珠江每升水中仅有溶解氧3.2毫克,江水日益发臭。由于受各种污水、污泥、污油的排入和填海造地等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珠江的渔场已经面临无鱼可捕的危险。珠江每年为珠江口海区带进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盐,加上气候条件优越,这里形成了盐度适宜、水质肥沃、饵料生物量高、渔业资源丰富的珠江口渔场和优良的浅海滩涂水产养殖功能区。但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泥、船舶污油的大量侵入和房地产开发填海造地等,使珠江口海区赤潮不断发生,渔业生产损失十分严重。

据多家科研部门调查研究,1992年珠江口八大门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达154万吨,其中含有大量的无机氮、油类、磷酸盐、铜、汞、铜、农药等,比1987年增加了63%。港、澳每年污水排放量6.6亿吨,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珠江口海区的占64%。另外,珠江口沿岸各市县及香港、澳门的各类船舶等年排放油类超过30000吨,各市县向该海区倾倒的沙泥、碱渣等年均300万吨,香港填海造地倾倒沙石6亿立方米,倾倒疏浚污泥5.15亿立方米。该海区沉积物中汞、铜、锌、钢和油类等已严重超标,海水中无机磷、无机氮和油类的标准指数竟然高达6.52。

珠江海区的污染使栖息在该海区的鲷科、石首科、带鱼、乌贼、中国对虾等19种经济鱼类和25种经济虾类连续出现大量死亡,使洄游产卵繁殖的狮鱼、马鲛等鱼类锐减。该海区的著名“万山渔汛”已不成汛。过去每年能捕近10万尾的中国对虾,现在减至0.3万尾左右。一份资料表明,珠江口渔场的资源密度已由80年代每小时的360万公斤,下降到现在的2000公斤左右。与此同时,深圳、珠海两市的水产养殖业受害更重。具有悠久历史,曾创汇1400多万港元的牡蛎养殖业,产量连年下降,1993年仅2066吨,比1987年下降了23%。更甚的是,牡蛎食用时有油或其它怪味,港澳市场拒绝出售,广东大量的牡蛎养殖者连年受损。

今天的中国,在农村地区,有近1亿人取水困难,在城市里,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50个城市严重缺水。重庆,是长江中上游一颗明珠,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业重镇。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以振兴重庆?在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说,眼下头等重要的是大事是解决西部地区供水问题。一般来说,谈到缺水,人们会自然地想到新疆,想到河西走廊,想到京津,地处西南紧靠长江的重庆怎么也会缺水呢?代表们指出,重庆西部地区之所以没水吃,原因在于污染太严重。

西部地区是重庆市重要的经济带,主要包括永川市、铜梁县、荣昌县、双桥区等120个城镇,共有600多万人口,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占重庆市的1/3。然而,这些地区每天竟缺水100多万吨。水污染不仅使永川市工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15%,而且严重影响了投资环境。

为了冲出缺水的困境,几年前重庆市曾提出“东水西调”方案:分别在永川市、铜梁县修建大型水库,引长江水和涪江水,通过管网为西部提供饮水及农业用水,重庆人称之为“生命工程”,为此重庆市将付出65亿元的代价,而重庆市每年财政收入才20多亿元。不单如此,专家指出,如果西部地区的次级河流污染问题解决不了,就是花200亿元也不可能解决供水问题,因为“生命工程”只能提供总需求量的4O%。


饱受人类凌辱的水,正在以它无情的疯狂报复着人类……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也位居前三名之列。长江流经18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流域耕地占全国的24%,人口占全国34.2%,国民生产总值占31%,水资源总量占全国35%。长江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的主纽带,又是“南水北调”解决北方缺水的依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为航运的黄金水道以及工业相对发达的经济带,长江的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每年仅干流21个主要城市就向长江排放80亿吨污水,而且每年的排放量正以超过5%的速度增长。由于污染治理水平低、效果差,在直接入江的近500个排污口中,有80%未达到国家标准便排入江中,在城市江段已明显形成岸边污染带。据调查,长江干流21个主要城市江段的污染带已超过600公里,占城市江段长度70%。

另外,随着乡镇企业及农业的发展,长江水体还受到水土流失,农药、化肥的污染。监测数据表明,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质25项指标中有15项超标,污染最严重的是嘉陵江城区段、两江重庆段水质已属重污染或严重污染级别。重庆境内的60多条次级河流已有1/3属严重污染。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三峡工程建成后,在相同排污负荷下,岸边污染带的长度和宽度都将加大。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75米时,重庆城区江段控制点的污染浓度将升高30%以上。现在重庆市每年产生工业废水19亿吨,处理率仅为60%,每年产生工业废渣约1000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50%。大量的废水和废渣进入江河,其后果可想而知。过去直接从江中取水就可以饮用,但现在的江水却再也没人敢喝了。

长江南京段水质的恶化更令人触目惊心。目前长江南京段每年接纳南京市排出的生活污水4亿吨,比10年前增长了40%,工业废水则更是高达12亿吨。该市环境监测部门对长江南京段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长江中污染物平均超标率石油类达60%,大肠菌群达40%,南京市的6个水源保护区只有2个合格,且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一袋袋的工作用品、日用品、废弃包装等垃圾被一古脑地抛入江中,船舶上的厕所、洗漱间、医务室等生活用水未经任何处理,也被直接排入江中,机舱水、废柴油、废机油及尾轴润滑油,也都被倒入或渗漏到江中,还有因偶然性船舶事故造成的石油、农药、化肥及其它有毒化学品的污染……有资料表明,根据长江水系客运船舶载客及船员实际情况,船舶每天产生垃圾污染量约300至500吨,平均每年约18万多吨!

长江,已经危机四伏?长江中上游,特别是上游,横跨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各地质构造体系相互复合交汇,三大类地层岩性发育齐全,加之降雨、地震集中,导致大量山崩滑坡呈区域性发生。与此同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范围在日益扩大,许多地方因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管理,导致陡坡垦殖、森林过量砍伐及开发失控,人为地改变了山地的生态平衡。滑坡、崩岸、泥石流,是天灾,更是人祸。一幕幕惨剧,使凄厉的警报不断地在长江上拉响!江河的淤积,湖泊水面的缩小,江滩的占用,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等等,还使得本来不应出现的特大洪水频频出现。

1996年7月,长江大水。武汉25米设防水位、26.30米警戒水位、27.30米紧急水位、28.28米危险水位被不断突破。7月22日,水位攀升到28.66米,超过危险水位0.38米,华中重镇武汉被水所困,三镇四周皆成泽国。洪水吞没良田180万亩,6019间房屋倒塌,几百头耕牛死亡。粗略统计损失在15亿元以上。

而1998年夏季的那场震惊世界、百年不遇的长江特大水灾,更是给中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的全国洪灾损失超过了1500亿。

建国初期,有“千湖之省”的湖北,面积100亩以上的湖泊有1332个,总面积为8528平方公里,其中5000亩以上的湖泊322个,面积7640平方公里,有效调蓄容积为115亿立方米。到今天,全省100亩以上的湖泊不到800个,5000亩以上的湖泊仅125个,总面积不足2519平方公里,有效调蓄容积仅30亿立方米,仅为建国初期的1/5。湖北境内最大的洪湖面积现在仅剩50万亩,只相当建国初期的1/3,湖泊水位反抬高0.8米以上。20世纪初尚可称“八百里洞庭”(约6000平方公里)的洞庭湖,解放初为4360平方公里,而目前只有200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只相当于1954年的1/3。

有资料表明,长江支流湘、资、沅、澧水系,含沙量大增,每年输入洞庭湖的泥沙近2亿吨,湖底年年增高,容积正日渐减少。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每年达6亿吨,输沙量已达黄河的1/3,相当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3条世界大河的输沙总量。

环境破坏是造成中国水灾的主要原因!长江曾孕育了文明,它会反过来被文明所毁灭吗?修建三峡大坝,也许是控制长江水患的一条出路。但也有人认为,随着洪水在大坝被截断,大坝以上的长江流域水位会普遍上涨,同时,随着沉积物在大坝以上流域的堆积,河床和水位也会因此上升,到那时,一旦雨季来临,也会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摇篮的黄河,被誉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长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麓,流经中国九省(区),在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6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是中华民族祖先的祖先,因为先有了黄河,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蘸着黄河水写成的。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旱季断流现象几乎年年发生。从1972年到1994年,黄河下游平均每年断流18天,1992年断流时间长达83天,1993年、1994年断流都在50天以上,1995和1997年断流时间之长更是创历史记录,分别长达118天和220天,引起全国震动。

目前,黄河用水量已超过360亿立方。随着黄河流域用水量猛增,各地都对昔日流入黄河的雨水“围追堵截”,大大减少了黄河的入水量。甘肃、宁夏百姓大挖水窖,积蓄雨水,被广泛推广的所谓“旱作农业”,使干旱的土壤变成了一块块“海棉”,地下水开采和生态耗水,如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都直接影响到黄河的水量,这些都使得黄河再也无法形成昔日容纳百川的汪洋恣肆的壮观场面。

一份资料表明,黄河上游宁蒙段引水量50年代为50亿立方米左右,90年代达到150亿立方米。下游段引水量50年代为30亿立方米,90年代为100亿立方米,整个黄河流域引水目前已达400多亿立方米。早在1980年,黄河流域就已建成3380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273·7亿立方米,加上近年来建成的龙羊峡等大型水库,目前水库总库容已达530多亿立方米,一次蓄水就占黄河多年平均天然水量的91.4%。

黄河断流的影响由对山东省的情况可略见一斑: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客水资源,黄河对山东来说是命脉。山东省属于水资源较缺乏地区,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75毫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数的1/6,一般年份缺水近10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胶东地区,水资源更加短缺。然而,急需黄河水的山东又遇到这样的事实:境内黄河水断流时间不断加长,断流次数不断增加。

专家们指出,山东河段长时间断流,必将给我国北方、黄河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这些危害包括下游滩区沙漠化,鲁西、鲁北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恶化,黄河两岸地下水源断绝,海水入侵加重,黄河河口地区失去泥沙来源,海岸将大面积蚀退,对河流及渤海海域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影响……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一方面则是利用率低造成的大量浪费,这种恶性循环更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危机。假如没有了黄河,中华民族的明天又会怎样?黄河还能与我们同行多少年?

黄河被称为“地上河”,所以也就有了一种错觉,认为城市污水不会排人黄河。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山东的长清、平阴两县境内的工业及生活污水就直接排入黄河。在两县境内向黄河排污的排污口有3处:一是平阴一家造纸厂,年排废水约60万吨,二是平阴县城工业及生活污水,每年排入黄河近600万吨,三是长清县工业及生活污水汇集白沙河,再由白沙河注入黄河,每年约排800万吨。山东境内每年向黄河排入的污水总量超过了2000万吨。

逆流而上看黄河,70年代后期,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18亿吨,80年代初增至每年的22亿吨,进入90年代,猛增到每年的36亿吨。到了2000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已经增至每年的60亿吨,占到其天然径流量的10%。

黄河,千百年来用她的乳汁哺育了我们,但我们又用什么来回报她呢?如果将来的某一天,黄河水由于污染加重无法再向缺水的人们提供水源时,悔恨的将是我们自己。我们应永远记住这样的话:黄河的命运也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我的母亲河来说,旧日的创伤还没有抚平,新的教训又在上演。中科院地理所一位专家指出,虽然近几年毁林毁草现象已得到基本控制,但由于不合理开矿新增入黄河的泥沙量很大,如不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到2001年后,每年将增加入黄河的泥沙1亿吨以上。黄河的明天如何,将是对中华民族决心与智慧的一次大检验。

在辽阔的中国内陆,淮河的滔滔流水摆动于长江和黄河之间。滩河流域地跨豫、皖、苏、鲁四省33个地市182个县,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2亿。整个流域物产丰富、沃野千里,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得以开发的地区,素有“江淮熟、天下足”之美誉。

今天,在这片不足全国总面积2.8%的土地上,却生产着占全国总产量13%的粮食产品,养育着占全国总数近1/8的人口。据统计,近几年淮河流域每年粮食产量都在600亿公斤以上,人均500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淮河流域内有近4万亩淡水水面和300多公里长约800万亩沿海滩涂,鱼、虾、蟹、鳖、鳝等水产品极其丰富。多年来,淮河流域的鱼产量均在100万吨以上,居我国七大河流域鱼产量的第三位。淮河流域煤的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已建成大型煤炭基地有平顶山、淮南、淮北、徐州、枣庄、兖州等,每年的煤产量在1亿吨以上。此外,淮河流域近几年还探明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然而,人们怎么也想今天的淮河因为过量的工业污水排放,引发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在那些关闸截留在河道中的河水是两岸灌溉的水源,而关闸留水却因那些夜以继日流入的污水蓄积导致污染程度越来越重,以至于死水发酵,臭气扩散,两岸的树木被熏成黑锈色。

1994年,由上而下直扑而来的污水,给淮河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以淮南地区为例:1994年1月,部分居民吃水受到影响;3月,淮河支流污染倒灌,寿县、淮南交界处50万人吃水困难;5月,淮河上游颖河水污染焦岗湖,渔民遭受灭顶之灾,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7月,淮河干流被污水覆盖,近上千万居民无水可饮;7月15日,凤台境内的河面上浮起大量死鱼,河水变黑,渔民只好用平时接下的雨水做饭;7月16日,污水流进李嘴子水厂,市民像往常一样准备用自来水洗菜烧饭、洗澡洗衣,但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流出的却是腥臭难闻的黑水,在炎热的7月,自来水却不能用了,人们四处寻找地下水;17日,许多居民饮水后出现肠胃不适、恶心、乏力、头昏、腹泻等症状,严重者住进医院,在河里,大到十几斤、小到几两的鱼全被毒死浮在河面;18日,市民打向市政府、市环保局、市卫生监测站、市自来水公司等有关部门的告急电话接连不断。市长将此事上报省政府,请求协调解决;18日,担负华东电网输电任务的田家庵电厂在制水过程中,终因受污染水的离子含量越来越大被迫停机一台,时间长达10小时;19日,市民中腹泻人数增多,在污染带经淮南期间,人们忍着干渴只喝饮料不喝水,或以瓜果解渴,一些饮料厂暂时停产,田家庵电厂派出消防车到十几里外取地下水供饮用……

背靠大河没水吃,这无疑是一件难以令人置信的事。位于淮河中游的拥有80万人口的城市——蚌埠,近年来却由于淮水污染,出现了大街小巷都是市民买水卖水这样独特的城市景观。国家有关部门按水质的好坏把地面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江河源头水;第二类是人畜饮用的水源;第三类是鱼类生长水;第四类是工业用水;第五类是农田灌溉水。一、二、三类水经过自来水厂加工之后,人类就可以直接饮用。但是,如果人们生活当中的用水连第三类水的标准都达不到的话,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淮河水千百年来养育了蚌埠人。但是曾几何时,在每年的枯水季节,蚌埠旁边的这段淮河水连五类水的标准都达不到,在很长的一个阶段,老百姓上下班都带水桶,卖水的在街上比卖西瓜的还多。曾经有人问淮河边的一群孩子,说河水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黑色的,因为他们看到的淮河就是这样。淮河支流颖河每年要接纳豫、皖两省35个城镇排放的5亿多立方米污水,而颖河水每年最多只有46亿立方米径流量,干旱年则不足10亿立方米。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四大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历史上有“月出斗金”之说。50年代,湖产品产量达2350万公斤。由于近年来排入湖中的污水逐年增多,洪泽湖水产资源受污染产量锐减,己不及50年代的一半,湖区许多水面已无鱼可捕。淮河流域另外三大水产基地的命运也大体类似。


大运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运河两岸的人们都是喝运河水长大的。但是今日的运河却受到一年比一年更为严重的污染。在苏北一些地方,不要说喝运河水,单那阵阵气味就足以让人掩鼻。“以前的大运河水清见底,,像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现在跟大染缸差不多。”许多船员不无感慨他说。运河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黄金大动脉”,运河为她的儿女们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而人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却给她留下了一道道的伤口。

中秋八月,正是杭州万人空巷、争睹钱塘江潮水的时节。然而近年来,钱江潮给杭州人生活带来的负效应却日渐明显,因为钱塘江潮水早已“好看不好喝了”。按标准,自来水源中氯根应在250毫克/升以下,可位于钱塘江之畔的杭州南星水厂取水口水中的盐分含量,竟高达4200毫克/升,1995年还曾有过5200毫克/升的纪录。无奈水厂被迫停产。一次咸潮历时数日,备用水源有出无进,致使城内另外3家水厂也受影响,杭州的自来水日供量陡减30万吨。

钱塘江之所以咸潮汹涌,问题依然是出在生态环境的破坏上。钱塘江入海处是一喇叭口,每逢东海潮涨,海水涌入钱塘江后,因江道迅速变窄,使得潮头陡高,从而形成了“钱江潮”。几十年来,喇叭口两岸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涂围垦,一方面使几十万亩荒涂变成了良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江道原先的形状,江道更窄。平时涨潮尤可,而中秋大潮,潮水便更加汹涌,上溯距离更长。

另一个原因,是上游水量的变化。钱塘江的上游是富春江,富春江的上游是新安江,下泄的江水对潮水起着抵御的作用。自从新安江电站和富春江电站建成后,上游来水受电力部门控制。大潮期间,因下泄水量不足,使得潮水长驱直入。

人类不断地开发自然,也不断地付出代价。自古以来,泉城济南就以泉水众多、泉水景观优美而著称,72名泉更是享誉海内外。五六十年代时,济南每天泉水的涌水量高达20~30多万立方米,地下水深高达31~32米。然而,目前随着城市的不断开发及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以成倍速度超常增长,迫使对地下水资源人为开采不断加大。而超量的开采又导致水资源开采后备越来越少。

济南市水资源总量为16.9亿立方米,而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5亿立方米。现在,济南市已经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已达到13亿立方米。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泉城济南的水资源已经全面告急。加之近年来,济南降水较少,黄河干涸期延长,已致使泉城供水危机四伏,在供水、用水高峰期,济南市每天供水缺口达15万立方米。

著名民间二胡艺术家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二泉映月》,取材于江苏无锡惠山山麓的“天下第二泉”,该泉现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旅游点。然而令人焦虑和不安的是,同泉城缺水的严酷事实一样,如今的“天下第二泉”只剩下脸盆大的一汪水,2米多深的井底青石突兀出来,使人望而扫兴。

红河是云南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8个县、市,总长240多公里,最后从河口出境汇入越南的湄公河。数十万沿岸各族儿女正是在这条河的养育下繁衍生息,当地人称红河为母亲河。然而,如今的红河水正如它的名字,其颜色多半时间为红色。而导致红河水变红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红河州地界两岸生态坡坏严重,水土流失日趋突出。二是大量选矿污水的排入,使红河自净能力减弱。

红河两岸森林覆盖率曾经高达5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大肆毁林种蕉,有些河段甚至出现焚山逐兽的现象,使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到3%,个别地段下降到1%,土层裸露,水土流失加剧,一到雨季,山洪冲刷下来,泥沙填满沟渠。那些国营、集体、个体选矿厂,选矿污水直接排入红河,更使红河雪上加霜。现在,雨季时的红河水每立方米含泥沙量高达7公斤,枯季为3公斤,一些地区农灌时无水可灌,成了河边的缺水区……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
河源 长江的源头,自古以来有不同说法。近代在一些地理著作中有关长江河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江河同源于一山”,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长江发源于南麓,黄河发源于北麓。另一种是长江发源于可可西里山。源流有两支:南支木鲁乌苏河,北支楚玛尔河。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查清了江源水系和源头情况。长江上源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这里河流众多,较大的有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3条。其中无论流域面积或水量都是当曲最大,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沱沱河为正源。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江源地区,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0多座。气温低,四季如冬。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且以降雪为主。7月份的平均气温低于0℃,只有白天在太阳的强烈辐射之下,气温才能达到0℃以上,冰雪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就成为长江的最初水源。
干流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形上的三级巨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支流的汇入,对长江的河谷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按水文、地貌特点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3段: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著名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川东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
径流资源和水力资源流 域处北纬24°27′~35°54′,东经90°33′~122°19′。位于东亚季风区内,除小部分属高原寒冷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流域平均降水量达1057毫米。除青藏高原江源地区降雪较多外,大都以降雨为主,雨水成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补给源。径流量主要来自上游和中游,分别占径流量的47.1%和47.2%,下游仅占5.7%。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9755亿立方米。可能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约可装机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占全国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53.4%。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占流域的81.5%。
长江干流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千米,约有3万千米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宜昌以下3000千米的干流可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同时,干流与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内部与沿海各地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与国外进行经济贸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 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 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 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 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 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 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的大河之一。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条河流自北、西、南三面汇流至天津后,称为海河。其干流自金钢桥以下长73公里,河道狭窄多弯。海河流域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起太行山,北倚内蒙古高原南缘,地跨京、津、冀、晋、鲁、豫、辽、内蒙古八省区。流域面积为31.7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山区约占54.1%,平原占45.9%。

海河水系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条河流组成。其中:

北运河为海河北支,源于北京市昌平县北部山区,上源名温榆河,通县以下始称北运河;其水自青龙湾河、筐儿港减河汇入潮白新河或永定新河,注入渤海。全长约180公里,流域总面积2.96万平方公里。 永定河为海河西北支,上源为桑干河和洋河,分别源于晋西北和内蒙古高原南缘,二河均流经官厅水库,出水库后始名永定河,至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其水经永定新河由北塘入海。全长650公里,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公里。
大清河为海河西支,是上游五大支流中最短的干流。其上源北支由源于涞源县境的北拒马河和源于白石山的南拒马河组成,南支则由漕河、唐河、大沙河和磁河等十余支流组成,均源于太行山东麓并汇入白洋淀,出淀后始名大清河,至独流镇与子牙河汇合。全长448公里,流域面积3.96万平方公里。
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为中国第六大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淮河与秦岭、白龙江的连线就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淮河从太白顶起源,潜流入崖,穿谷越滩,迂回曲折地冲出峡谷,自此开始奔腾向东流。南北两侧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众多河流顺势向淮河汇集。淮河包纳百川,接纳众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涨。特别是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淮河在安徽正阳关与颍河相会,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从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长382千米。这一段淮河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水流比较湍急,暴涨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苏省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为江淮丘陵,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从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到三江营或扁担港入黄海为淮河下游。从河源到入海口,长度大约为1000千米。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流域面积为55.68万平方公里。松花江位居长江、黄河之后,为第三大河,全长2214.3公里(从南源白头山天池,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麓算起长度超过3300公里)。松花江流域包括嫩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在三岔河汇合,干流从这里到同江市注入黑龙江,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人”字。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县注入黑龙江。全长1840公里,流域面积54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为境内唯一过境河流,是中俄界河。
黑龙江即古墨水。《山海经》中“西望幽都之山洛水出焉”,郭璞注洛水即墨水。《魏书》中称完水。《北史》有"乌洛侯国西北有完水车北流合于难水"之载。《旧唐书、室韦传》作望建河。两部唐书所指应为一河,即今为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的上游部分。《太平环宇记》称乌桓水,至金代始称黑龙江。黑龙江为汉语之名,蒙古语称哈喇木伦,满语称为萨哈连乌拉,三种语言表达的意思都是墨色的江。俄罗斯人则称为阿穆尔河。
黑龙江居世界大河第八位,为中国的第三大河流。其长度略次于黄河。流域位置在北纬42°45′至53°33′,东经108°20′至141°20′之间。它穿越了中国、蒙古、俄罗斯三个国家。它有南北两源:南源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分为两支,其中的源于大兴安岭西坡的海拉尔河为最长;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肯特山麓,南北两源在洛古河村以西八公里处汇合始称黑龙江。黑龙江全长4370公里,流域总面积194.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干流,在中国流域面积为90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包括界河段)长2900公里。黑龙江一般以自额尔古纳河口至黑河市为上游段。
黑龙江上游冰冻期,据黑河水文站测定,1950年至1990年,历年平均为164天。冰封日期平均在11月11日,开江日期平均在次年4月28日。上游平均冰层厚1.28米,最大冰层可达2.5米以上。上游漠河段江道狭窄岛屿众多,加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综合作用,常引起"倒开江"现象,多因冰块卡塞,形成冰坝,造成洪水泛滥,据统计近百年已发生10次之多,类似于黄河的凌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