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头动漫:东莞工业规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0 14:28:55
想了解 东莞辖区内 比较有经济规模的镇区 以及特色
请具体说明镇的大小 工业区数量 工厂数量 产业结构等等

工 业 经 济

  2005年,东莞市生产总值达2182.44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比全省快6.8个百分点,是珠三角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工业总产值达4422亿元,同比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1亿元,同比增长17.2%,比全省快2.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7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出口总额40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2.08亿元,同比增长31.4%,比全省快15.1个百分点,位居珠三角地区首位。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2005年,东莞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12.8亿元,同比增长20.2%,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1.77亿元,同比增长23.2%,比全省高6.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

  重工业拉动效应增强。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产值2192.90亿元,增长21.7%,增速比轻工业快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7.51%,比轻工业高15.0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由2004年的1:1.20调整为2005年的1:1.35(全省为1:1.29)。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78%,同比提高了7.89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加快发展。全市民营工业实现产值667.59亿元,增长29.67%,比全市工业增速快7.24个百分点,比外资型工业快7.7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5.10%,比重同比上升了2.14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

  工业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在发展中调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2005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1.4%,占29.2%;纺织业增长22.5%,占4.8%;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6.8%,占4.7%;塑料制品业增长7.7%,占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5.6%,占11.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5.3%,占9.7%。适销对路的工业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生产移动电话机355.45万部(不含诺基亚),电话单机4335.20万部,彩色电视机201.97万部,组合音响2930.83万部;敷铜板1274.89万平方米;吸尘器525.21万台,电子元件3619.63亿只,传真机61.39万部,打印机264.57万部,显示器1360.28万部,键盘8634.52万个,微型电子计算机188.87万台,微电机10.97亿台,发电量377.50亿千瓦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年初,东莞市确定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以及化工制品制造业等工业八大支柱产业。2005年工业八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17.49亿元,同比增长23.3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6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7.43%;实现利润总额64.66亿元,同比增长29.8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900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工业总产值的20.41%,同比增加1.37个百分点。大型龙头企业贡献突出,全市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共55家,同比增加11家,完成产值1634.35亿元,同比增长28.0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36.9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3.35%。

  【工业经济效益]】

  工业经济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在上年明显好转的基础上,继续呈上升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19.86。其中,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47%;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29%,上升0.1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49.59%,下降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为26.95%。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3340元/人,增长19.47%;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83.1亿元,增长30.2%,其中利润总额124.35亿元,增长28.6%;亏损企业亏损额27.19亿元,上升5.4%。

  【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05年是“五年见新城”的冲刺之年,城市新区建设如期实现。图书馆新馆、玉兰大剧院、科学技术博物馆和青少年宫建成并投入使用。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城路、常虎高速、东部快速干线建成并通车,市内四条主干公路(莞樟路、莞龙路、莞长路和东深路)的扩建改造工程竣工并恢复通车。城市面貌改观,使东莞城市价值提升。2005年东莞入选国家统计局首届评定的“中国投资(硬)环境”50优城市。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快速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增长趋于理性。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7.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农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78.70亿元,增长32.1%;城乡私人建房投资25.90亿元,下降10.2%;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2.64亿元,增长34.4%。在城镇集体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08.75亿元,增长45.4%;更新改造投资55.03亿元,增长15.9%。在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263.59亿元,增长66.7%,第三产业投资333.63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仍居首位,2005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22.0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7.2%,这是与我市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定位和城市特色密切相关的;从投资主体看,国有集体经济投资213.48亿元,增长18.7%;民营经济投资195.90亿元,增长24.4%;港澳台和外商经济投资175.38亿元,增长54.6%。投资重点倾向于能源建设。全年原材料和能源完成投资39.82亿元,增长20.1%。

  【房地产】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加。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19.40亿元,增长40.0%;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60.17万平方米,增长38.3%;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321.85万平方米,增长25.9%。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比上年上升11.2%。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稳定。2005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328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76.3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75万平方米,利税总额4.58亿元,利润总额2.68亿元。

  【信息化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全面提升社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2005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1.1(按常住人口计算),居于全省的前列,达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综合指数为60%以上的要求。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13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9.77亿元,移动通信业务收入66.92亿元。全市本地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8.9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59.1万门,构成覆盖全市、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传送大通道。年末实有程控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83.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含充值卡)1016.41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02.56万户和160.32万户。年末全市数字数据网(DDN)用户2170端口,互联网用户52.90万户,比上年增加2.33万户。2005年12月10日成功实现了数字程控电话升8位,跻身国际大城市的行列。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的应用。在做好全市OA系统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完成了WEB版OA的升级工作并推广使用,对全市76台OA服务器的配置及应用数据库进行更新,升级了6650位OA用户的个人邮箱和1807个部门邮箱,以及每台服务器16个应用数据库的更新,使网上办公系统的界面和功能更加完善。改版后,东莞市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同时支持LOTUS客户端和浏览器,在功能上增加手机短信答复会议通知、在个人通讯录中群发短信和邮件等新功能,同时会议管理、公文办理、车辆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用户管理等程序的功能得到完善。做好“中国东莞”网站的改版工作。以“网站群”架构对“中国东莞”网站进行改版和整合全市政府部门网站,基本完成了改版的后台开发、测试和正式发布前准备工作,为中国东莞网站全面升级打好基础。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网络更趋完善,营运能力增强。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871公里,比上年增加112公里,公路密度116.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840公里,密度115.2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154公里,密度6.25公里/百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拥有民用汽车40.66万辆,比上年增加8.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2.93万辆,载客汽车26.89万辆。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42.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3%。其中公路27.25亿吨公里,增长0.1%;水运15.23亿吨公里,增长0.6%。完成旅客周转量118.5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其中公路118.2亿人公里,增长1.6%。港口货物吞吐量2280万吨,下降12.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东莞市继续加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名牌带动战略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市经贸局成功推荐2家企业的2个项目列入广东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并得到有关的省财政资金支持;协助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通过认定,成为市第四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会同市科技局、发改局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确定了10家条件较成熟的企业组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市经贸局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2005年全市有2个项目共获得省财政技术创新资金扶持220万元;3个项目参加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和技术改造项目招标活动中标1160万元;4个项目共获得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扶持450万元,其中2个项目被评为广东省“双优”技术改造工程重大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优秀项目;1个项目承担省结构调整任务并获得省财政资金200万元。2005年,东莞市制定了《东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技术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安排了500万专项资金扶持了一批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除此之外,还安排了1500万元,重点支持八大支柱产业企业、工业商贸龙头企业、“两自”企业等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展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全年共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30个,国家免检产品19个,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20件。截至2006年1月,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69个,中国驰名商标有5件,国家免检产品3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74件。

  【产业集群发展】

  2005年,东莞市经贸局贯彻落实《东莞市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组织开展考察、调研,认真筹备构建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另一方面抓好产业集群发展典型,组织申报石龙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成为省第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同时将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结合来抓,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被省选择作为全省三个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地区之一。此外,石龙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省信息产业厅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培训基地,长安镇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称号。

楼上的在放卫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