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换挡锁止离合器:有哪位历史高手能够帮帮我~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来看苏联签定这个合约的必要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1:19:24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来看苏联签定这个合约的必要性!!!!

从影响来结实为什么苏联要签这个合约~~~谢谢了!!

很急~~~

我个人觉得有这么点儿方面原因
1,由于英法等国奉行祸水东引政策,想让德国和苏联开战,而苏联想和英法结成同盟,但遭到英法的刁难,只有和德国结盟来暂时避开战事。
2,当时对苏联威胁最大的是小日本不是德国,小日本在咱东三省集结大量的兵力企图入侵苏联,苏联要极力避免两线作战,只能暂时和德国解好,全力应付日本,结果小日本太弱了,在蒙古的诺门槛战役23师团被全歼,从此再不敢打苏联的主意,苏联解决的心头大患。
3,斯大林知道签了条约不会避免战争,但他以为至少可以托到1942年,他可以充分的进行战争准备,但没想到德国41年就发动进攻,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4,签订条约后苏联也得到了好处,如和德国联手进攻波兰,得到的波兰的大片领土。
个人愚见,不知楼主是否满意。

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滋养下,希特勒一口一个,干净利索地吃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侵略的欲望越发炙热,仿佛一只发疯的狂犬,血口獠牙,随时准备扑向下一个目标。

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只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各打各的算盘。英国、法国手持希特勒签字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自以为得到了“光荣的和平”,一心想要“祸水东引”,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美国远在大洋彼岸,有恃无恐。惟有苏联无遮无拦,胆战心惊地暴露在希特勒的炮口之下。

而此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1936年至1939年的清党肃反运动,逮捕了500多万人,枪决了50多万人。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15人被处决,首届苏维埃中央政府的16名成员被处决了12人。斯大林的铁腕已经牢牢地掌握了苏联。

鉴于战争的威胁日益迫近,斯大林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在1938年开始的苏联第3个五年计划中,国防工业投资占到整个工业投资的1/4以上,许多民用企业纷纷改建为军需工厂。同时号召和组织妇女参加工业生产,掌握男子的工种,建立劳动后备军。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在国际上寻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在斯大林的一再建议下,1939年4月15日,英国、法国、苏联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了关于互助反侵略的谈判。会谈中,苏联向英国、法国建议: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三国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共同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但是,英国和法国实际上仍然热衷于绥靖政策,幻想着“祸水东引”,对苏联的建议十分冷淡,使得谈判持续了将近4个月还是毫无结果。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对英、法、苏三国谈判深感忧虑,惟恐三国一旦结盟,将使德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因此,希特勒抓住英、法、苏三国彼此猜疑的矛盾,大耍两面手段,一方面暗中与英国秘密会谈,英国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另一方面,又一再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犯苏联,希望改善关系,使两国关系“安定化、正常化”。

1939年8月20日,急不可耐的希特勒直接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同意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赴苏会谈签约。

而此时的苏联也同样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现实危险。在远东地区,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国与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又在紧锣密鼓地谈判结成军事同盟。危机当前,苏联既然得不到英国和法国的合作,也就但求自保了。斯大林做出重大决策:同意里宾特洛甫前来莫斯科。

8月23日,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全权证书,飞抵莫斯科。当日,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施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该条约的签订,表明苏联在战争中将保持“中立”,实际上是回敬了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而德国则借此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进攻波兰了。

希特勒有一个相当深刻的看法,认为斯大林的原动力来自“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比来自共产主义的为多。里宾特洛甫也认为斯大林是现代的伊凡雷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又与德国达成了《附属秘密议定书》,这笔秘密交易充分地暴露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根据苏德之间的秘密协议,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联也从东线进攻波兰,派出60万红军占领了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同年11月,苏联又出兵芬兰,抢占了4万多平方公里芬兰领土。随后,又迫使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申请加入”苏联,并吞了17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土。此外,苏联派兵攻占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国土。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为苏联夺取了4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掠获2400万人口,建立起从芬兰湾到黑海海岸的“东方战线”。

苏联明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坚决反对社会主义的阿道夫·希特勒迟早会撕毁和约。因此,苏联开始将大批物资、设备从欧洲部分运往大后方,为之后的苏德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斯大林有一点还是失算了,他始终认为德国攻下英国之前不会对苏联发动袭击。

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撕毁协议,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动猛烈进攻,苏军一溃千里。这也是令苏联成为二战伤亡最大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编辑]性质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妥协。为了能够抵御英法的绥靖政策,苏联利用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防止了单方面对法西斯作战,同时,苏联也可以积极备战。

有人认为,它本质上也是一种绥靖政策,以“祸水西引”来对付“祸水东引”。同《慕尼黑协定》的区别仅在于,英法牺牲的是捷克的利益,而苏联牺牲的是东欧各国的利益。是欧洲大战前夕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有人认为,它可说是一项苏德之间的分赃协定。苏德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无视小国的利益,重新分割了东欧,对世界和平带来了很大危害。

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暂时性的同盟。它的存在,使得德国可以放心大胆地开辟西方战线,而苏联可以继续安心作内部建设并把战略物资向西部转移。

[编辑]影响
对其影响,学术界颇有争议。

“有利”说。苏德条约争取了对苏联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使苏联赢得了宝贵的22个月的时间,并使日本在国际上更加陷入孤立。对苏联人民及世界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更有利,不仅打破了英法勾结起来反对苏联存在的企图,而且打破了德日法西斯的反苏联盟的夹击,使苏军在军事上避免了两线作战
“利大于弊”说。尽管条约给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及苏联本身曾经暂带来一些消极的后果,但积极的作用是根本的,主导的”
“弊大于利”说。尽管为苏联赢得了一年多的备战时间,为后来的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客观上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大大损害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分裂,损害了各国共产党的威信,破坏了开始形成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使苏联本身丧失警惕而在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不利”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苏联的手脚,不利于充分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模糊了苏联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关系,不利于推动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因为苏联需要时间准备战争
你去找找当时苏联的现状资料
以及军力对比方面的资料吧

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滋养下,希特勒一口一个,干净利索地吃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侵略的欲望越发炙热,仿佛一只发疯的狂犬,血口獠牙,随时准备扑向下一个目标。

这一点,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只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各打各的算盘。英国、法国手持希特勒签字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自以为得到了“光荣的和平”,一心想要“祸水东引”,将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美国远在大洋彼岸,有恃无恐。惟有苏联无遮无拦,胆战心惊地暴露在希特勒的炮口之下。

而此时的苏联,刚刚经历了1936年至1939年的清党肃反运动,逮捕了500多万人,枪决了50多万人。领导十月革命的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15人被处决,首届苏维埃中央政府的16名成员被处决了12人。斯大林的铁腕已经牢牢地掌握了苏联。

鉴于战争的威胁日益迫近,斯大林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在1938年开始的苏联第3个五年计划中,国防工业投资占到整个工业投资的1/4以上,许多民用企业纷纷改建为军需工厂。同时号召和组织妇女参加工业生产,掌握男子的工种,建立劳动后备军。另一方面,斯大林也在国际上寻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在斯大林的一再建议下,1939年4月15日,英国、法国、苏联三国在莫斯科举行了关于互助反侵略的谈判。会谈中,苏联向英国、法国建议: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三国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共同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但是,英国和法国实际上仍然热衷于绥靖政策,幻想着“祸水东引”,对苏联的建议十分冷淡,使得谈判持续了将近4个月还是毫无结果。

与此同时,希特勒也对英、法、苏三国谈判深感忧虑,惟恐三国一旦结盟,将使德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因此,希特勒抓住英、法、苏三国彼此猜疑的矛盾,大耍两面手段,一方面暗中与英国秘密会谈,英国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另一方面,又一再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犯苏联,希望改善关系,使两国关系“安定化、正常化”。

1939年8月20日,急不可耐的希特勒直接致电斯大林,要求苏联同意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赴苏会谈签约。

而此时的苏联也同样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现实危险。在远东地区,日本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国与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又在紧锣密鼓地谈判结成军事同盟。危机当前,苏联既然得不到英国和法国的合作,也就但求自保了。斯大林做出重大决策:同意里宾特洛甫前来莫斯科。

8月23日,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签字的全权证书,飞抵莫斯科。当日,斯大林、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施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该条约的签订,表明苏联在战争中将保持“中立”,实际上是回敬了英法“祸水东引”的企图。而德国则借此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进攻波兰了。

希特勒有一个相当深刻的看法,认为斯大林的原动力来自“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比来自共产主义的为多。里宾特洛甫也认为斯大林是现代的伊凡雷帝。《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苏联又与德国达成了《附属秘密议定书》,这笔秘密交易充分地暴露了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根据苏德之间的秘密协议,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同时,1939年9月17日,苏联也从东线进攻波兰,派出60万红军占领了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同年11月,苏联又出兵芬兰,抢占了4万多平方公里芬兰领土。随后,又迫使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申请加入”苏联,并吞了17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土。此外,苏联派兵攻占了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国土。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为苏联夺取了4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掠获2400万人口,建立起从芬兰湾到黑海海岸的“东方战线”。

因为苏联需要时间准备战争
你去找找当时苏联的现状资料
以及军力对比方面的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