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燃烧机炉膛内部图:·有关于含有数字文学的常识,谁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3:59:0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我国第二部诗歌总集、最早的文人诗歌总集 《楚辞》
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 《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我国第一部诗话 《六一诗话》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丕《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 钟嵘《诗品》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我国最早的史书 《尚书》
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 《论语》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 《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 沈括《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药典书 孙星衍《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诗文选集、古代文章总集 萧统《昭明文选》
我国第一部部神话小说 干宝《搜神记》
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刘义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影响最大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现实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形的书 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最早最大的字典 《康熙字典》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夏衍《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扣顶制作的是 叶圣陶《倪换之》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 鲁迅《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 鲁迅《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鲁迅《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鲁迅《野草》
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女神》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 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 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 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

先秦诸子散文两大特色 譬喻、寓言
二雅三颂 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
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风骚 《诗经》、《楚辞》
孔孟 孔子、孟子 (儒家)
孟荀 孟轲、荀况 (儒家)
杨墨 杨朱、墨翟 (墨家)
老庄 老子、庄子 (道家)
屈宋 屈原、宋玉 (战国楚辞)
两司马 辞赋家司马相如、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西汉文章)
南唐二主 李璟、李煜 (南唐诗词)
二王 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书法)
枚马 枚乘、司马相如 (汉词赋)
马班 司马迁、班固 (西东汉史学)
班张 班固、张衡 (东汉辞赋)
陶谢 陶渊明、谢灵运 (晋末诗)
曹王 曹植、王粲 (建安文学)
曹刘 曹植、刘桢 (建安文学)
徐庾 徐陵、庾信 (南北朝骈文)
李杜 李白、杜甫 (唐诗)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晚唐诗)
元白 元稹、白居易 (唐诗元白派、新乐府运动)
韩孟 韩愈、孟郊 (唐诗韩孟派)
王孟 王维、孟浩然 (唐诗山水田园派)
高岑 高适、岑参 (唐诗边塞诗)
沈宋 沉佺期、宋之问 (唐诗)
刘白 刘禹锡、白居易 (唐诗)
刘柳 刘禹锡、柳宗元 (唐诗、唯物自然观)
韩柳 韩愈、柳宗元 (唐散文、古文运动)
韦柳 韦应物、柳宗元 (唐诗)
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晚唐诗)
韩欧 韩愈、欧阳修 (古文运动)
欧曾 欧阳修、曾巩 (宋散文)
欧苏 欧阳修、苏轼 (宋散文)
苏辛 苏轼、辛弃疾 (宋词豪放派)
苏陆 苏轼、陆游 (宋诗词)
苏黄 苏轼、黄庭坚 (宋诗)
张柳 张先、柳永 (宋词慢词)
张欧晏 张先、欧阳修、晏殊 (宋词小令)
程朱 二程(程颢、程颐)、朱熹 (宋理学)
陆王 陆九渊、王阳明 (宋儒学大家)
孙洪 孙星衍、洪亮吉 (清骈文)
康梁 康有为、梁启超 (清维新运动)

三言二拍 冯梦龙《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凌?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 杜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三王五帝 夏禹、商汤、周文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省六部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礼、兵、工、刑、户
三曹 曹丕、曹植、曹操
三李 李白、李贺、李商隐
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
三戒 《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明初文学三大家 宋濂、刘基、高启
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大短篇小说家 [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 《火》(一、二、三部)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
三国志 西晋陈寿《魏志》、《蜀志》、《吴志》
三通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连中三元 解元、会元、状元
岁寒三友 松、竹、梅
翻译三决 信、达、雅

战国四公子 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文章四友 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吴中四士 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宋书法四家 黄庭坚、蔡襄、苏轼、米芾
一祖三宗 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北宋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宋豪放派四著名人物 苏轼、张元?、张孝祥、陈亮
宋婉约派四著名人物 周邦彦、柳永、秦观、李清照
宋理学四派 濂 ( 周敦颐 ) 、洛 ( 程颢、程颐 ) 、关 ( 张载 ) 、闽 ( 朱熹 )
南宋永嘉四灵 徐照灵辉、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
元曲四大家 白朴、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元诗四大家 虞集、杨载、范椁、揭奚斯
明初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赉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瞓
当代四大散文家 杨朔、秦牧、魏巍、刘白羽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中国]屈原、[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元杂剧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始 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四家诗 齐诗、鲁诗、韩诗、毛诗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前四史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临川四梦 《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盗 )、《水浒传》( 奸 )、《西游记》( 邪 )、《金瓶梅》 ( 淫 )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外国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阿巴贡、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果戈里《死魂灵》中泼留希金
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文房四宝 纸、笔、墨、砚
汉字书法四体 真、草、隶、篆
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佛教名山 四川峨嵋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北宋四大书院 庐山白鹿山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石鼓山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
五湖四海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大传奇 《荆钗记》、《白兔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四大传奇)高明《琵琶记》(五大传奇)
五经(汉) 《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唐) 毛诗、周易、尚书、礼记、左传
五谷 稻(麻)、黍、稷、麦、菽
五声 宫、徴、商、羽、角
五味 酸、苦、甘、辛、咸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方 东、南、西、北、中
五岳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岭 岳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五伦 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
六畜三牲 牛、羊、猪、马、犬、鸡;牛、羊、猪
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六合 东、西、南、北、天、地
元杂剧六角 旦、末、净、丑、外、卜儿
结婚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金圣叹六大才子书 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六一居士 藏书一万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加上老翁一人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后七子 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王世贞
七大古都 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四大)、杭州、开封(六大)、殷墟(七大)
北斗七星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骈文八大家 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孙星衍、洪亮吉、曾燠、孔广森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元代八珍 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鹗炙、狸唇、熊掌、酥酪蝉
八荒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的荒远之地
九州 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时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十三经 易、诗、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六”,一个有趣的数字

“六”字沿用甚久。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首领皋陶的后代散居在江淮一带,周王封他们在安徽六安一带建立“六”国。春秋时,六国被楚国所灭。国君的后代就以原来国名“六”作为姓氏。另外,明代方孝儒的后代避难于江阴时,亦改为六氏。

佛家认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者是罪孽的根源,如悉皆消除,谓之六根清静。佛家语如六入、六如、六妄、六念、六即、六相、六贼、六通、六尘、六识、六妙门、六法戒、六欲天、六凡四圣等。

美术范畴中用“六”字者不凡,如画忌六气,即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蹴黑气;画有六要,指的是气、韵、思、景、笔、墨;绘画六法,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多,意指学画要多临、多看、多读、多画、多游、多师。刻印中也有六法:气韵生动、刀法古劲、布置停匀、篆法大雅、笔与刀合,不流俗套;六要:有书卷气、古拙飞动、奇正相生、不逾古法、骨肉停匀、分行布白;六长:粗卤中求秀丽,小品中求力量、填白中求行款、柔弱中求气魄、古怪中求道理、苍劲中求润泽。

中医的“六气四时”,“六气”指人体气、血、津、液、精、脉等,又有称之“六脉”,中医将挠动脉的腕后显露部分,分为寸、关、尺三部分,两手合为六部即六脉。脉象中有六阴脉,即平素两手寸关尺六部脉同等沉细而无病象者。又有所谓“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象的反常变化,春多风病(伤风、风温、风湿),夏多湿病(腹泻、湿温),秋我燥病(秋燥、咳嗽),冬多寒病(伤寒、痛痹)。

其他用“六”字者较多,如音乐中有六律、六英、六茎、六舞等;词牌中有六州、六幺令;戏曲中有六幺、六分脸(京剧脸谱)、六旦(贴旦)、六场(胡琴、月琴、南弦子、单皮鼓、大锣、小锣)、六场通透(兼擅表演和音乐的多面手)等。官名有六司、六典、六部、六傅等。

“七”,一个神奇的数字

在中国文化中,便有不少与“七”这个数字有关的例子。古诗多以七言为主体。汉代刘向著《七略》、枚乘作《七发》。曹植、王粲、张载皆有《七哀》诗。战国有七雄,汉有建安七子,晋有竹林七贤。曹植七步成诗。佛教把水、火、风、空、见、识等七种要素,谓之“七大”。古乐理分为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

我国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称为“断七”。古代的灵车谓之“七星车”,停尸床谓之:七星床。停尸床上及棺内的木板谓之“七星板”。

习惯于运用“七”这个数字的民族心理,归源于“七”在人体及天地万物中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性。《易经》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王弼注:“阳气始剥尽至来复,时凡七日。”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七日来复”之说,揭示了天地阴阳的循环规律及人体的节律变化。西方人以七日为一星期暗合其理。

许多人体及自然现象都与“七”有关。太阳的光线有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人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人还有七窍。地球分成七块大陆。道家将人体分成七魄。七巧板拼图形变化无穷。“七”,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神奇的数字。

“八”,一个吉利的数字

“八”字流行,不自今日始。清代雍正元年,在银川城西十五里筑城,城的周长、墙高、垛口数、炮台数、药楼数、水沟数、都是“八”的倍数。城内官兵衙门房屋的排列栋数、将军及副都统衙门房屋间数、协领以下衙署数和房屋间数、兵房间,也都是为“八”的倍数。

汉语的词汇中,用“八”字当头的不计其数。古人以“八元”喻指贤能重臣;以“八公”喻神仙;以“八龙”喻指才德出众者;以“八采眉”喻德高之士。形容人处世圆滑而不得罪任何一方谓之八面玲珑;形容神气十足称之八面威风;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谓之八字没一撇。以“八”字形称谓的,如“八字眉、八字胡;还有一些常见的,如八方、八字、八表、八荒、八极、八节、八拜之交、八九不离十等。

其他方面以“八”作字当头者为数也不少,如词牌中有:八六子、八拍蛮、八宝妆、八声甘州等;书法中有八分(汉隶别称)、八生(书法要点)、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病(俗称败笔);画法中有八格(石老而阔,水淡而明,山要崔嵬,泉直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蛇,竹藏风雨);音乐中有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佛语中则更多,如八戒、八邪、八宝、八苦、八关斋、八功德水、八相成道、八识、八正道等。中医中有“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随症施治方法有八法(邪在肌表用汗法,邪壅于上用吐法,邪实于里用和法,寒症用湿法,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积滞肿块用消法)等等。

亦有以“八”为姓者。《后汉书·西域传》有班能干八滑为后部亲汉侯,《明史》中记载四川打冲河右所土千户姓八,明代有正德中礼部主事八道。另外,古国中有“八百媳妇”(古西南蛮之一),世传其酋有妻八百,故名。元朝泰定三年,八百媳妇蛮招南道遣其子来朝,明初亦内附,设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

文史拾零:成语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 点击数:989 更新时间:2005-8-15

1、 韦编三绝: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
2、 名垂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要先将新鲜的青竹烤干,故称史书为“青史”。
3、 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4、 雕虫小枝: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
5、 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一种筹码。
6、 竹报平安:竹,竹简。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
7、 如丧考妣:考,父亲;妣,母亲。
8、 伯仲之间: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
9、 造福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住宅旁常栽的树木。用以比喻家乡父老。
10、 六合之内:古指天、地、东、西、南、北,泛指天下。
11、 金瓯无缺:盛酒器皿,喻指国土。
12、 司空见惯:古官名,掌管工程一类的官。
13、 迁客骚人:旧指被贬到外地的官员。
14、 稗官野史: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讲述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就称小说为稗官。
15、 枉用三尺:三尺法的简称。古代用三尺长的竹简记载法律,故称法律为三尺法。
16、 气冲牛斗:指牵牛星和北斗星。
17、 近在咫尺:古代长度单位,周代指八寸。
18、 击筑悲歌:古乐器,形似筝。
19、 孺子可教:儿童、后生。
20、 及笄年华:古代女子一般十五而笄(结发上簪,表示成年)。
21、 守庙社稷:古谓土地神和谷神,多指国家。
22、 斧钺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23、 暗度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道。
24、 文籍满腹:文章典籍,泛指学识。
25、 六出纷飞:旧指雪花,因雪花为六角。
26、 不差累黍:古代两种微小的重量单位。
27、 邯郸学步:战国时赵国的都城。
28、 考绩黜陟:黜,贬退;陟,提升。
29、 得陇望蜀:陇,古地名,约今甘肃东部;蜀,古地名,约今四川中西部。
30、 结发夫妻:束发,指初成年

什么是三九、三伏?九九歌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无 点击数:157 更新时间:2006-1-26

什么是三九?为什么寒冷?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约在1月中下旬。"三九"天为什么最冷呢?这要从当时地面吸收和散发热量的多少来看,冬季这时候虽然白昼短,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少,但此时地面散发的热量还多于吸收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还要继续低下去,当地面吸收到的太阳热量几乎等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气温才达到最冷。到"三九"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又将多于地面散失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逐渐回升。因此,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冬至后的"三九"前后。

何时入九?九九歌谣

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
人说“冷在九、热在伏”,数九虽冷,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冷也冷得不一样:
黄河中下游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 九河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望柳;七九开河,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江南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晚上寒冷象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最冷的是三九、四九,在吉林:三九四九冻死狗,在江苏则是“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满街游”,可见气温相差很大。

什么是三伏?何时入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夏九九歌谣
“冬至”数九过冬寒,有的地方也有“夏至”数九过酷暑的歌谣。
“夏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

夏九九歌谣
“冬至”数九过冬寒,有的地方也有“夏至”数九过酷暑的歌谣。
“夏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