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冈千菜最销魂的表情:请给我“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的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1:24:19
越详细越好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回答者:郭橐驼 - 举人 四级 5-22 18:31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回答者:亡灵圣魔导 - 魔法师 五级 5-22 18:33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一生的主要活动是经商,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中,他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并向政府提出夺取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他先后两次破产,因言论关系被判枷示三次,还曾三次被捕。 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中下层人物,这是英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因素,后来到了19世纪,这些人物的命运就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除《鲁滨孙飘流记》以外,笛福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以及若干传记和游记。
《鲁滨孙飘流记》(1719)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最出色的一部。 请简述《鲁滨孙飘流记》的创作背景。 小说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1704年9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智利附近的安菲南德岛上。4年多后,赛尔柯克被航海家发现,但获救后的他已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到这一新闻的启发,但在构思鲁滨孙的故事时,他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理想,赋予鲁滨孙资产阶级的冒险进取与殖民拓张精神,使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鲁滨孙飘流记》的主要内容
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主人公为追求财富,离家后三次远航;第二部分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第三部分描写鲁滨孙回到英国后的经历。其中第二部分叙述鲁滨孙在小岛上的故事,写得最为精彩,尤其为读者所喜爱。 由于暴风袭击,鲁滨孙乘坐的航船触礁,其他人都遇难了,只有鲁滨孙漂流到一个陌生的小岛上。第二天,他惊喜地发现大船被冲到了岛边,立即着手搬运大船上一切他所能搬动的东西。粮食是首选,其次是枪弹、火药,还有衣服、工具……有的是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有的暂时可能用不着,但只要他能想办法弄到小岛上,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搬运过来再说,整整忙了13天。 经过仔细勘察和比较,鲁滨孙在一块大山岩前搭建起牢固的“房子”,还在周围筑起了篱笆,总算“安居”下来。 起先,鲁滨孙过的是艰苦的渔猎生活。有一天,他惊奇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十几个大麦穗子,好不容易才想起他曾经把一袋鸡食抖落在那里。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保留起大麦种子。经过几次播种的失败,第四年开始,他吃到了粮食,并自己做成了面包。 他不断着手制作桌椅、木架等各种日常用具。有一次为了煮东西方便,他决定试制罐子。陶泥调合得太软会凸出来,晒得太早、太猛会爆裂;烧制时的火力更要细心把握。他失败了许多次。当他终于制成了一只能耐火的罐子时,高兴得不知道怎样才好。 面对种种挫折,鲁滨孙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挺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不在寂寞、困苦中丧失意志,他坚持标记日期和写笔记。在与土人的斗争中,他救下了星期五,并把他调教成得力助手与仆人。在漫长的28年里,他经历了人类从采集、渔猎、畜牧到种植几个生产阶段,从一个流落孤岛的难民,变成统辖全岛的“总督”,最终得以返回到阔别35年的祖国。

鲁滨孙为什么能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
鲁滨孙在船舶失事后,战胜种种困难,独自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创造性强,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作者把他塑造成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人物,歌颂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个人冒险进取精神。鲁滨孙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在他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占有观念和殖民主义思想。鲁滨孙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就是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与精神,是对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精神风貌的一种真实再现。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

丹尼尔·笛福(1660—1731),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一生的主要活动是经商,同时还从事政治活动。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著作中,他最早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并向政府提出夺取和开发殖民地的办法。他先后两次破产,因言论关系被判枷示三次,还曾三次被捕。 笛福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中下层人物,这是英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因素,后来到了19世纪,这些人物的命运就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除《鲁滨孙飘流记》以外,笛福的主要作品还有小说《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以及若干传记和游记。
《鲁滨孙飘流记》(1719)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最出色的一部。 请简述《鲁滨孙飘流记》的创作背景。 小说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的。1704年9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智利附近的安菲南德岛上。4年多后,赛尔柯克被航海家发现,但获救后的他已忘记了人类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到这一新闻的启发,但在构思鲁滨孙的故事时,他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理想,赋予鲁滨孙资产阶级的冒险进取与殖民拓张精神,使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鲁滨孙飘流记》的主要内容
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主人公为追求财富,离家后三次远航;第二部分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第三部分描写鲁滨孙回到英国后的经历。其中第二部分叙述鲁滨孙在小岛上的故事,写得最为精彩,尤其为读者所喜爱。 由于暴风袭击,鲁滨孙乘坐的航船触礁,其他人都遇难了,只有鲁滨孙漂流到一个陌生的小岛上。第二天,他惊喜地发现大船被冲到了岛边,立即着手搬运大船上一切他所能搬动的东西。粮食是首选,其次是枪弹、火药,还有衣服、工具……有的是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有的暂时可能用不着,但只要他能想办法弄到小岛上,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搬运过来再说,整整忙了13天。 经过仔细勘察和比较,鲁滨孙在一块大山岩前搭建起牢固的“房子”,还在周围筑起了篱笆,总算“安居”下来。 起先,鲁滨孙过的是艰苦的渔猎生活。有一天,他惊奇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十几个大麦穗子,好不容易才想起他曾经把一袋鸡食抖落在那里。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保留起大麦种子。经过几次播种的失败,第四年开始,他吃到了粮食,并自己做成了面包。 他不断着手制作桌椅、木架等各种日常用具。有一次为了煮东西方便,他决定试制罐子。陶泥调合得太软会凸出来,晒得太早、太猛会爆裂;烧制时的火力更要细心把握。他失败了许多次。当他终于制成了一只能耐火的罐子时,高兴得不知道怎样才好。 面对种种挫折,鲁滨孙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挺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为了不在寂寞、困苦中丧失意志,他坚持标记日期和写笔记。在与土人的斗争中,他救下了星期五,并把他调教成得力助手与仆人。在漫长的28年里,他经历了人类从采集、渔猎、畜牧到种植几个生产阶段,从一个流落孤岛的难民,变成统辖全岛的“总督”,最终得以返回到阔别35年的祖国。

鲁滨孙为什么能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
鲁滨孙在船舶失事后,战胜种种困难,独自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创造性强,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作者把他塑造成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人物,歌颂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个人冒险进取精神。鲁滨孙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在他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占有观念和殖民主义思想。鲁滨孙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就是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与精神,是对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精神风貌的一种真实再现。

《鲁滨孙飘流记》的艺术特色
《鲁滨孙飘流记》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第一,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称来叙事。小说所记叙和描写的一切事件和情景,都是主人公鲁滨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或思考的。这样一来,鲁滨孙的许多惊险故事就都使读者既感到新奇,又觉得真实可信。比如,鲁滨孙曾非常紧张地看到土人吃人的情形,小说告诉读者“我”看到什么,怎么想的,读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合上书后还心有余悸,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二,细节描写非常具体细致。作家对鲁滨孙在荒岛上所进行的种种活动都叙述得有头有尾,不慌不忙地交代清楚细节。比如用什么材料,怎么失败的,重做了几次,寻找到原因后,用了多少时间才做成功。这些出色的细节描写,不但使这个神奇的故事真实可信,让读者从中领会到鲁滨孙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性格魅力,也显示了作者的写作才能。 第三,小说的结构清晰,语言明白易懂,叙述流畅。 小说出版后,鲁滨孙的形象广为流传。我国许多读者都十分熟悉和喜爱《鲁滨孙飘流记》的故事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笛福(1659或1660~1731)英国作家。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只受过中等教育,信奉不属于英国国教的长老会教派。二十多岁时,笛福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业等等,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不得不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设计过开发事业。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建议修筑公路,开办银行,征收所得税,举办水火保险,设立疯人院,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发觉后被捕入狱6个月,并受枷刑示众。他受枷刑时散发了他的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围观的伦敦市民把他奉为英雄。1704年至1713年,他为哈利主办《评论》杂志,制造舆论,搜集情报。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出版了《鲁滨孙飘流续记》。1720年他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还相继发表了《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费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等长篇小说以及《彼得大帝》(1723)等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