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拼音和组词:怎样喝水才健康?那些水不能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0:20:32
怎样喝水才健康?那些水不能喝?

看尿液颜色定喝水多少

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健康非常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一切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对于人体而言,水在身体内不但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的载体,而且还直接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保证充足的摄水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但是,很多人对喝水的理解仅仅限于解渴。其实喝水也是一门学问,正确地喝水对维护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喝水多少因人而异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何永成博士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与体内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体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约8杯左右。

通常每个人需要喝多少水会根据活动量、环境,甚至天气而有所改变。正常人喝太多水对健康不会有太大影响,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但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须特别注意,比如浮肿病人、心脏功能衰竭病人、肾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容易导致病情加剧。而对于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肤干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则可对缓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此外,人在感冒发烧时也应多喝水,因为体温上升会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体散热,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怀孕期的妇女和运动量比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应多喝水。

温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专家说,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议喝30摄氏度以下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不易造成血管收缩。含糖饮料会减慢肠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长期大量地喝含糖饮料,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何博士告诉记者,像橙汁、可乐等含糖饮料口感虽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过200毫升,而对于糖尿病人和比较肥胖的人来说,则最好不要喝这类饮料。

纯净水和矿泉水等桶装水由于饮用方便深受现代人青睐,但是何博士提醒,喝这些水时一定要保证其卫生条件,一桶水最好在一个月内喝完,而且人们不应把纯净水作为主要饮用水。因为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中的这些物质含量大大降低,如果平时人们饮食中的营养结构又不平衡,就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调。有的人担心自来水硬度太大会不利于身体健康,但何博士介绍说,水的硬度对人体健康基本没有影响,而且现在国内的自来水都符合生活饮用水的标准,饮用煮沸了的自来水是安全的。茶和咖啡具有提神效果,但何博士提醒人们,喝茶宜喝淡茶,并且切忌酗咖啡,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

喝水不要大口吞咽

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时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喝水太快太急会无形中把很多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胀,因此最好先将水含在口中,再缓缓喝下,尤其是肠胃虚弱的人,喝水更应该一口一口慢慢喝。

至于喝水时间,专家则告诉记者,喝水切忌渴了再喝,应在两顿饭期间适量饮水,最好隔一个小时喝一杯。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需要喝水,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睡前少喝、睡后多喝也是正确饮水的原则,因为睡前喝太多的水,会造成眼皮浮肿,半夜也会老跑厕所,使睡眠质量不高。而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人体流失的水分约有450毫升,早上起来需要及时补充,因此早上起床后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环,也能促进大脑清醒,使这一天的思维清晰敏捷。

哪些水不能喝

生水 生水中含有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

老化水 俗称"死水",也就是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常饮这种水,对未成年人来说,会使细胞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中老年人则会加速衰老。据医学专家研究,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益增高,可能与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

千滚水 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和多次反复使用的蒸锅水。这种水因煮得过久,水中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含量很高。久饮这种水,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不开的水 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氯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卤化烃、氯仿还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

重新煮开的水 有人习惯把热水瓶中的剩余温开水重新烧开再饮,目的是节水、节煤、节时。但这种"节约"不足取。因为水烧了又烧,使水分再次蒸发,等于喝"千滚水"。

晨起补水益处多

晨起补水益处多,一夜过去身体内水分消耗较多,晨起喝水不仅可补充因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洗涤已排空的肠胃,还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因为,晨起饮水,水会迅速被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可有效增加血溶量,稀释血液,降低血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长期保持这一良好习惯,还能起到湿润肠道、软化大便、防治便秘之功效。
餐前一小时饮水

早、中、晚三餐前约一小时,应喝一定量水。食物消化要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胰腺液、肠液)来完成,这就需要足够的水分。餐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血液,约一小时便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所以,餐前喝水有增食欲、助消化、促吸收的作用。
空腹宜用温开水

水过冷、过热都会刺激胃粘膜,清淡饮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也可。但浓茶、盐水不能代替。因为浓茶利尿,会影响人体水平衡,引起细胞脱水。盐即氯化钠,由于细胞含钠量很低,人空腹喝了盐水后,盐水能进入血液和组织,却不能进入细胞,盐分过浓还会使细胞脱水。牛奶、豆浆等空腹饮用不利营养成分的完全吸收,因此应在进餐时或进餐后用。
进餐喝汤舒胃肠

进餐时喝一定量的汤水,有助食物溶解和在胃内的初步消化,并有利于其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如果餐前、餐时不补充适量水分,餐后胃液大量分泌而消耗过多体液,势必引起口渴。这时再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增加心、肾等脏器负担。

喝水的学问:
晨起饮水有助健康。我国民间有清晨饮水的习惯,这对身体非常有益。早晨喝水可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适度喝水健康美容。当人体缺水时,不但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而且还会使皮肤失去光泽,人显得干瘪、枯萎。适度饮水,则有助于皮肤的健美。一般以每天饮1500毫升左右的水为宜。

用餐时不宜喝水。进餐时饮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饮水莫待口渴时。有的人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饮水,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饮水已晚。

太渴勿过饮。人在太渴时一次饮水过多,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之”。一旦出现口渴难耐的情况,应缓缓进水,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睡前不宜多饮。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人体只是维持基础代谢,各种代谢都进行得非常缓慢,不需要过多的水分。而且睡前饮水过多,会使夜尿增多,不利于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水主要有自来水煮沸后的白开水和市售的直接饮用水,如纯净水、矿泉水等。对常人来说,应该喝什么水?如何喝水?

科学实验证明,饮用水并不是越纯越好。像有些地区饮用缺氟水,会使儿童易生龋齿,如缺碘,就会使人甲状腺肿大,造成智力残疾。自然饮用纯净水比饮用含有一定量杂质的井水、河水、湖水让人放心得多,但从纯净水的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喝纯净水对人体健康并无多大益处。

纯净水的制作过程一般为:自来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依次通过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树脂交换装置通过絮凝剂沉淀出水中的无机盐,将水中的Ca2?、Al3?、Mg2?置换出来,排出废水,送到反渗透装置,进入过滤器反复进行循环过滤,接着进入O3消毒容器,再经管道输入瓶中。从这一过程不难看出纯净水实质上是不含Ca2?、Mg2?的极软水,溶解性固体的含量也很低,而Ca2?、Mg2?对人体十分重要。钙大约占人体重量1.38%,是牙齿骨骼的主要成分,且对维持心肌的正常收缩和促进血凝起重要作用;镁大约占人体重量的0.04%,人体所需这两种元素的一部分,即可从饮水中摄入。

此外,瓶装纯净水在生产、使用、存储过程中,同样可能发生一次或二次污染而变得不卫生。一次污染可能源于原水生产环境及生产工艺上的问题,二次污染则可能在盛水器饮用方式或产品的有效期上。

那么如何健康饮水?科学家发现,无论是自然流动的江河水,还是刚汲取的井水或自来水,这些新鲜的活水的水分子呈链状,在流动状态下,维持链状结构不变,使水新鲜;新鲜水尤其是20℃—25℃的鲜凉开水,内聚力增大,分子间更紧密,具有了与细胞内分子十分接近的生物活性,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被细胞吸收。经常饮用新鲜水,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将会增加,可携带更多的氧供给各组织器官,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新鲜水可提高体内乳酸氢酶的活性,加快肌肉中乳酸的代谢,防止酸性物质侵蚀细胞,有利于消除疲劳,使人精力充沛;有的水则称为“衰老水”,喝了有害人体健康,引发疾病,如蒸锅水(蒸馒头或米饭锅内剩下的水),喝了极易引起中毒。

健康饮用水的标准即有一定的硬度,溶解中性固体相对较多。偏碱性水是健康饮用水,原因之一是硬水束缚了有害成分,如铬、镉、氟,故降低对其吸收,同时,硬水中的矿物质可阻止毒物产生有害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shouxi.net/zhuanti/200512/5477_9367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