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所有电视剧大全:人工纯林的危害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5:54:26

人工纯林的危害

我国90%人工林为单一品种的纯林,而且幼龄占82%,因而尽管人工林面积多达7亿亩,居世界之首,却未能在维护生态安全和木材供应上发挥主导作用。

森林的价值并不限于木材,而有多重的经济价值、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和社会—精神价值。森林经营应当立足于“生态系统经营”。

维持森林复杂性、整体性和健康状态、是现代林业思想的核心。美国新林业的策略方针和举措以及德国接受“前人栽树、后人遭殃”的深刻教训而提出的近自然林业,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成功的模式。

枯立木与风倒树并非森林中的有害成分。枯立木是许多森林动物之家,风倒木则是新一代森林的温床清除了它们,也就破坏了森林的生态平衡和森林的 天然更新。

对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意义的山地和丘陵,营造最多的恰恰是生态效益差的人工针叶纯林。我国人工林中针叶纯林占三分之二,个别省份高达95%,且分布集中。在17个针叶造林树种中,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和油松4大针叶林的面积占绝对优势,比例高达83。3%。天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但是长期以来,人们称之为“杂木林”,视为低价甚至无价值树种,闽、湘、皖、桂、浙5省针叶林几乎全部为杉木和马尾松两个树种的纯林,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则集中了落叶纯林的90%以上。

研究表明,保护土壤不受侵蚀不能单靠树木本身,而应该更多地依赖于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以及低矮的下木灌草或苔藓层的立体庇护。在坡地上,单纯的林木不足以有效防止表土的流失。

90年代的一场天牛灾害使宁夏构成第一代林网的8000万株杨树遭受毁灭性打击,不得不全部砍光。十几年的造林成果毁于一旦,只好从头做起,曰之“第二次创业”。现今“三北”地区,天牛虫害已使约占新植防护林77%的7500万亩杨树受损。这正是植树中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生态学原理——“单一性导致脆弱性”所起的作用。

我国人工林的生物量也无法与原始林媲美,仅统计其中的乔木部分,每公顷原始林蓄积量普遍在200立方米至300立方米,西藏波密岗乡的一片云杉林,每公顷蓄积高达3831立方米(?),而我国人工林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平均仅39.7立方米。被授予“湖北省荒山造林第一市”光荣称号的宜昌市,由于林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差,相当一部分经济林长势不良。全市每亩活立木平均蓄积只有2立方米,产值仅66.5元。因此在“绿化达标”之后,又不得不进行“低产林”改造。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每消失一亩天然林,就会有二至三亩人工林取而代之。久而久之,形成了“南演杉家浜,北唱杨家将,东北漫山遍野落叶松”的人工纯林一统天下的格局。全国荒漠化土地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速度扩展,水土流失面积每年以1.04万平方公里增加。

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在采伐清理火烧木之后从事人工更新。若干年后科研人员发现,人工更新的落叶林防而不如没花钱天然更新的落叶松林长得好。大兴安岭林业经营的特点本是天然更新,人工抚育。林冠下平均每公顷有幼树幼苗9000株左右。在火烧迹地上,如果在1至2年内遇到种子年,即便所有的幼树幼苗均被烧死亦可得到良好的天然更新,就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美国的“新林业”(又称生态系统经营)是林业经营思想和理论体系的革新,也是林业经营政策的革新,值得处于转机中的中国林业学习借鉴。
以往美国将森林划分为林业用地和自然保护区两大类型。林业用地用于生产,自然保护区则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林业用地,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开发天然林,发展人工林以解决木材需求的主张占据主导地位。到了60年代,随着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改变了对森林的认识。传统林业则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终于推出历史舞台,让位给新林业。一方面是,林业传统经营方式受到广大社会公众和环保主义者的反对。由于到森林中游憩和关注生态的人日益增多,过去无人关心的某片森林要不要采伐和以什么方式采伐的问题,如今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种群众参与和社会关注,成为影响美国林业发展的新年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本身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例如,认识到森林中的枯立木和风倒木并非森林的有害成分,而恰恰是许多鸟兽、兽类、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生境和新一代森林发育的温床。处于森林演化顶级群落阶段的成熟林也并非只有采伐才是合理的利用方式;它的林分结构具有最大的复杂性和最高的物种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巨大而且不可替代。因此,不能再用老一套的必将给森林带来毁灭性后果的方式经营森林,而必须以现代生态学来指导森林经营,其基本点是“生态系统经营”。

新林业的最大热点是在林业用地上也强调保持和改善林分质量与景观结构的多样性。在采伐前便有目的地保留林中所有的树种,保护藤条灌草、枯枝落叶以及幼树幼苗,保留枯立木、风倒木。坚持采伐后的森林仍是由各种径级的林木组成的、能够生产各种林产品并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的天然林。森林环境不变,树种结构不变,生物多样性不变。维持森林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健康状态,是现代林业思想的核心。在现代林业思想指导下,对目前仅村的原始森林应当采取抢救措施,全部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或规划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绝对保护;对一般天然林,可模仿自然干扰确定主伐方式加以经营;对于人工纯林则应运用生态学的方法进行改造。要使经过人为经营利用下的森林,尽管保持高度的天然性。这是生态系统经营中决定具体经营措施的基本原则。北京林业大学徐化成教授指出:对森林价值的认识,是指定林业政策的基础。也就是说,林业政策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对森林价值的认识水平。传统林业从木材生产出发,只注重于森林的木材经济价值;而新林业则将森林概括为经济价值(并不仅限于木材)、生物学——生态学价值和社会——精神价值。这种多重价值观是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的产物,也是生态系统经营思想的基础。

如果我们相信“大自然做得更好”,那么,为什么不能效仿自然生态系统来改造人工纯林,使之自然化呢?所谓森林人工化的实质,是认为作用下森林系统的树种结构和生物结构的主观化和单一化。因此,在营造人工林或改造现存的人工林时,如果能按照不同的生态位引入本土的天然树种和其它森林生物生物品种,注入自然的成分,也就去除了以往人工林的一些弊病,发挥出天然林的一些优势。这样的人工林是一种人工——天然复合生态系统。德国“近自然林业”便是人工林自然化的典范。对于改造人工林,恢复天然林的经营原则和具体办法,学者们主张以地区原生的森林群落为模拟的样板,大力发展群落中的主要原生树种,使林分接近生态的自发生产,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以复苏。近自然林业并非完全恢复天然林(若要恢复天然林采取封育手段即可),它是在林业经营中强调使用地区群落的主要本源树种,并尽可能地使林分接近当地天然植被的自然发生,实现森林群落的动态平衡。

森林的适度人工化不可避免,甚至也有其必要性。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应当适度营造经济林、农田防护林、工业用材林、薪材林及园林风景林等,不可能让它们都自然化;但是,森林的高度人工化,特别是现存天然林的人工化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使后代蒙受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美国的新林业和德国近自然林业包含着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失为解决我国人工林的缺陷和防止天然林进一步人工化的有效途径。

工作的跨越取决于思想的跨越。伐木者醒来了;植树者,也要醒来!

生物种类少 、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
易爆发病虫害,从而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第一,品种单一,没有综合,整体优势;第二,太注重经济效益,而往往忽视客观的生态要求(水土保持,生态平衡……);第三,严重影响鸟类等生物的生存;第四,同时,也给许多的有害昆虫提供了良好的温床,加重了环境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