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庄园:饲草中铁的正常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08:44:41

一、铁

(一) 含量、分布和营养生理功能 各种动物体内含铁约30-70mg/kg,平均40mg/kg。随动物种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营养状况不同,体内铁含量变化大,牛50-60mg/kg, 绵羊高达80 mg/kg ,刚出生的仔猪35 mg/kg ,一月龄吮奶仔猪15 mg/kg 。成年动物不同种类间体内含量差异不明显。所有动物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差异很大,60-70%分布于血红蛋白质中, 2-20%分布于肌红蛋白质中, 0.1-0.4%分布在细胞色素中, 约1 %存在于转运载体化合物和酶系统中。肝、脾和骨髓是主要的贮铁器官。

铁主要有三方面的营养生理功能。 第一,参与载体组成、转运和贮存营养素,血红蛋白是体内运载氧和二氧化碳最主要的载体,肌红蛋白是肌肉在缺氧条件下作功的供氧源,转铁蛋白是铁在血中循环的转运载体,结合球蛋白及血红素结合蛋白是把红血球溶解释放出的血红素转运到肝中继续代谢的载体,铁蛋白、血铁黄素和转铁蛋白等是体内的主要贮铁库。 第二,参与体内物质代谢。二价或三价铁离子是激活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各种酶不可缺少的活化因子,铁直接参与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黄嘌吟氧化酶等的组成来催化各种生化反应,铁也是体内很多重要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体;第三,生理防卫机能。转铁蛋白除运载铁以外,还有预防机体感染疾病的作用,奶或白细胞中的乳铁蛋白质在肠道能把游离铁离子结合成复合物,防止大肠杆菌利用,有利于乳酸杆菌利用,对预防新生动物腹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吸收和代谢 动物消化道吸收铁的能力较差, 吸收率只有5-30%,但在缺铁情况下可提高到40-60%。十二指肠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各种动物的胃也能吸收相当数量的铁。大多数铁以螯合或以转铁蛋白结合的形式经易化扩散吸收。

很多因素影响铁吸收,非反刍动物的年龄、健康状况、体内铁的状况、胃肠道环境、铁的形式和数量等对铁吸收都有影响。一般来说,幼龄比成年动物、缺铁比不缺铁动物吸收更有效;血红素形式比非血红素形式的铁吸收更有效;非血红素形式的铁,其螯合形式不同吸收率不同,EDTA可抑制铁吸收;维生素C、维生素E、有机酸、某些氨基酸和单糖可与铁结合促进吸收;亚铁比正铁易吸收;过量铜、锰、锌、钴、镉、磷和植酸可与铁竞争结合,抑制铁吸收。反刍动物饲粮铁含量对吸收影响特别大,饲粮铁含量越低,吸收率越高,当饲粮含铁30 mg/kg 时,吸收率可达60%, 但当饲粮含铁60 mg/kg 时,则吸收率降低到30%;同时,铁吸收受体内铁贮、吸收细胞内铁蛋白和细胞内总铁浓度调节。

吸收进入体内的铁约60%在骨髓中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在肌肉中合成。红细胞寿命短,铁代谢速度较快,50kg重的绵羊,每天红细胞分解进入再循环的铁约为吸收铁的10倍, 可见铁周转代谢非常快。铁周转代谢大部分是内源铁的反复循环代谢,进入体内的铁一般反复参与合成与分解循环9-10次才排出体外。

铁主要经粪排泄。吸收后的铁排泄很慢。 粪中内源铁量少,主要是随胆汁进入肠中的铁。随尿可排出少量铁。生产动物产品排出的铁随生产力变化。

(三) 缺乏和过量 缺铁的典型症状是贫血。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生长慢、昏睡、可视粘膜变白、 呼吸频率增加、 抗病力弱,严重时死亡率高。血液检查表明: 血红蛋白质比正常值低。血红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作为判定贫血的标识,当血红蛋白质低于正常值25 %时表现贫血,低于正常值50-60%时则可能表现出生理功能障碍。不同的动物表现不同形式的贫血:猪、禽缺铁常表现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小牛可能产生正常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贫血的可能性不一样,吮乳小猪最易出现贫血,在出生后2-4周内,血红素可降到3-4克/100毫升以下,补铁即可防止贫血现象。某些营养物质如高铜虽然可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可抑止铁吸收,造成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

各种动物对过量铁的耐受力都较强,而猪比禽、牛和羊更强。猪、禽、牛和绵羊对饲粮中铁的耐受量分别为3000、1000、1000和500 mg/kg 。当饲粮中铁利用率降低时, 耐受量则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