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宋代著名婉约和豪放词人的介绍和作品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1 18:57:09

婉约派
柳永(?-约1053),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元年(1034)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 《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 甚痛切. 有《乐章集》.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为太学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出为庐州教授。哲宗元佑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为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为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皋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奉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著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著》三卷(《直斋书绿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波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豪放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但有些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其中代表作有《西江月》(一)、《念奴娇》、《浣溪沙》(一)、(二)、《水调歌头》(十一)等,其作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辛稼轩诗文钞存》。

  风雪漫道——苏轼

  就宋词的格式来说,不外乎婉约豪放两种。现今词学研究界认为,应该是重豪放,轻婉约的。因为豪放派基本上以爱国,保家,民族,大气为重,内容健康,而婉约派则以酒色和风花雪月为描写对象,忽视了思想、内容。然而在宋代词流行的时候,是以婉约派为主流的。自唐末五代花间词流行开始以来,到宋代苏轼开豪放一派一直是以婉约派为代表的,况且婉约词在数量上也占有绝对的优势且佳作颇多,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苏东坡和辛稼轩也不乏婉约名作。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苏轼的婉约代表作品。

  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作家早有定论,然苏的婉约词作也非常难得,大词学家吴世昌先生认为:苏轼真正称的上豪放派作品的不过十数首而已,余者并未摆脱“旖罗香泽之态”。苏轼的婉约词作首推《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描写了杨花的形态和神韵,幽怨缠绵,虽属咏物,真是抒情,“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正说明了这一点。“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化用唐人金昌绪的《春闺》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形象的描述了闺妇的思夫之情。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句化用杜工部的“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宣转举。”和韩文公的“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做雪飞。一说有情,一说无思,此句兼而化用,是乃妙句天成,又有“娇眼”句,以佳人明眸喻娇柔的柳叶,引李商隐的“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具有情”句。于是有宋词人张炎赞苏轼的《水龙吟》“真足压倒今古”,实不虚也。

  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父弟并称为三苏,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上文中我已经对苏轼的婉约词作了有关的说明,现在我们对苏轼的其他方面说说。

  苏轼不光作词开创豪放一派,而且苏轼的诗也写的很好,苏轼的诗各体皆有,四五六七,杂今古什么体的诗苏轼都写的很好。苏轼尤其以七言古诗写的最好。但是苏轼的诗的成就相比于。其他的方面来说是最差的。

  苏轼的豪放词开词家一派,苏轼以前的词人中能写一些较为豪放的词的作家就是范仲淹,和年龄略长于苏轼的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苏轼步入词坛以后,便创立豪放词,时值当时词坛正是柳永声名赫赫,婉约词大行其道。苏轼的豪放词一问世便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他的豪放词成熟于其在密州所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作品高峰就是名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苏轼的某些词虽然豪放但是却不是同一种类型,他的《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等等却是沉郁顿挫,寄慨万端。这种豪放词后来为辛弃疾所继承,开南宋豪放派词一脉。苏轼曾经有一次问自己的门客自己与柳七词相比如何,他的门客的回答也成为人们区分婉约与豪放词的区别了。“柳郎中词,适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汗,铜琵琶,铁灼板唱“大江东去”。苏轼的婉约词和清新自然的农村题材的词也都很有特色,苏轼历来主张文贵自然,不愿以声律害人,这也与其豪迈不羁的性格有关,也是苏轼使词这原来的音乐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文中曾对自己的老师这样评价:“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中缚不住者”。

  苏轼能列名唐宋八大家,足见其文章写的如何了,其实苏轼的散文无论是丛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在八大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我个人认为是可以和诸葛孔明的前后《出师表。相提并论的,苏轼的这两便文赋都写的很美,而且写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前一篇写秋游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后一篇写冬游赤壁“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前一篇写秋夜之景,后一篇写冬夜特色,却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从仕四十年时间,有三十年是在地方上度过的可以说是“身行万里半天下”,他先后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颖州,扬州,定州,英州,惠州等等,最后死于常州。其一生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海南安徽等省。所到之处写了不少的游记。别人的游记都是由景抒情,而他的确是由景而议论,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在高中时学的他的《石钟山记》,那是反驳李勃的关于石钟山山名由来的一篇驳论性质的游记。苏轼一生总想为国家尽忠尽力,加之其忧国忧民,并且与当权的王安石,后来的司马光政见不同,所以写了不少的政论,史论和奏议。如其成名作《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御侍制科策》、《思想论》、《上神宗皇帝书》等等。这些文章虽然不是散文,但是确是最足以代表苏轼文风的文章,其文风气势雄浑,纵横恣肆,滔滔不绝。乃有孟子之风。

  苏轼是一位全能型的作家,是一位通才,其诗,词,文等方面都是一位宗师级人物,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而且苏轼在绘画,和书法等方面也是开派人物。他擅长行书和楷书,创苏体写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宋四家。他还擅长文人写意画,并善画苦竹,并且开创了湖州画派。

  李白是浪漫派诗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按词义来说,“浪漫”和“豪放”绝不是近义词,但我总觉得李白的诗风和苏轼的词风非常相似,同样是气势磅礴,充满豪气。

  其实,说李白的诗风和苏轼的词风相似是不确切的,可以说苏轼的诗词近于李杜,也就是说苏轼身兼李杜两家之长,苏轼的诗词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内容,但是却不同于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因为苏轼的多数诗词以明快的直露为特征,从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上来看,确实象青鸟所说的,苏轼更接近李白,具有李白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特征。

  首先说说苏轼诗词 现实主义近似杜甫,苏轼一生并没有接触过戎马,但是苏轼从青年时期就主张抗击辽国和西夏的侵扰,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其实就是抒发他的报国之心。即使在其被贬谪之时,他也不忘“臂弓腰剑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而且苏轼也象杜甫一样,时时不忘民间疾苦。其著名的《荔枝叹》揭露了统治者为了为了赢得“宫中美人一破颜,”而“惊尘见血留千载”其作品的笔力实不下于小杜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正是因为如此,苏轼一生才屡遭贬谪,写下了大量抒发个人感慨的诗词,这类诗词消极情绪很重,而这类作品也正反映了苏轼的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

  再说苏轼的艺术风格近于李白,苏轼的那些豪放派代表名词自是不必说,其在《八月十五观潮》诗中曾有“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又有在《游径山》中“众峰来自天幕山,势若骏马奔平川”苏轼这类诗词的想象十分丰富,气势磅礴。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集注》中曾经写到“李白以后,古代再也没有人能赶得上苏轼那样豪放的了”。

  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雨中漫步,颇有浪漫色彩,吟啸徐行,却是豪气逼人。

  后来“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词中渐有看透世事之感,悟出“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仍不改疏狂,情愿“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被贬又如何?即使被贬黄州,“幽人独往来”,仍不改“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傲;被贬岭南,我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非有旷达胸襟,焉能如此?

  虽然苏轼被贬谪后,其诗词还是豪迈,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词中渐有看透世事之感,悟出“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但是我认为,这以后苏轼的诗词却越来越象陶渊明了,他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念奴娇中秋》等等诗词,都写的清新矿远,飘飘欲仙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另外还有象他的 一些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也极力学陶渊明的清新明净,朴素自然,淡而有味。

  既然是排行,就应该有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结果也就迥异。最易操作的无疑是量化排名,如以流传下来的词作数量为尺度,按照这个方法,辛弃疾会是老大,而一些知名度极高的词人,如范仲淹岳飞等,则将在百名之后。但文学终究不是数学,否则乾隆就是有史以来的头号诗人了。又有一些折中的方法,如依据入选各种版本的词选的频率,为名家提起的次数,以及和作的多少等,据我所知,这样得出的排名与流行的看法相差并不会太远,只有第三种办法,也就是通过和作的多寡来衡量,得出的结果可能会让现代人有些吃惊,因为周邦彦毕竟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虽然他当年曾经叱咤风云,号称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开辟了整整一个时代。

  但是,这些数字化的方法毕竟不是正宗,真正的排名,应该是有相对系统的理论作为其支撑的。张炎的“清空”说,陈廷焯的“沉郁”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在各自的大旗下聚集了不同的精英。我不知道我是否受过他们影响,有些东西潜移默化,我无从一一追寻出处。我只知道我是努力的试图按照自己的感知来对我所了解的词人进行一个排名,这种排名或许是无聊的,却不能因此就否认我的真诚。

  我想,文学的本质既不是题材,更不是方法,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却完全可能殊途而同归,在对生命的体验上达到一样的深度。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有曹雪芹那样的遭遇,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煜一样国破家亡,但是,你瞧,鲁迅,杜拉斯,他们不也是成了一流的文学大家么?我把这种体验称为“质感”,是我进行排名的唯一标准,而我不想对它进行阐释,因为我未必能够说明白,而且中国人是相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婉约派
  柳永(?-约1053), 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元年(1034)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 情景交融, 语言通俗, 音律谐婉, 在当时流传很广, 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 诗仅存数首, 《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 甚痛切. 有《乐章集》.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为太学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四)。出为庐州教授。哲宗元佑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为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为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皋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奉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著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著》三卷(《直斋书绿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波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豪放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但有些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其中代表作有《西江月》(一)、《念奴娇》、《浣溪沙》(一)、(二)、《水调歌头》(十一)等,其作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辛稼轩诗文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