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艾比特重工怎么样:为什么只有中国有熊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2:53:27
熊猫是我国国宝,那为什么只有我国有呢?

其实啊,在距今600万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大熊猫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了。就在2012年,位于欧洲的西班牙还发现了距今1100万年的大熊猫祖先的化石,在我国很多也出土过远古时期大熊猫祖先的化石,其中最古老的,距今有650万年的历史。这证明了在很久以前,大熊猫就已经生活在今天的亚洲地区,甚至欧洲地区了。
在距今20~30万年的时候,大熊猫的足迹遍布了从中国黄河流域一直到越南、缅甸北部的丛林和低山河谷,甚至在东北和朝鲜半岛,也有大熊猫活动。一直到人类出现以后,大熊猫仍然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南方大部和北方部分地区。在我国很多古书中,都有关于大熊猫的记载。

但是,因为人类越来越多,需要开垦耕地、建造住房,因此,大量地砍伐树木,将原始森林变为人类的居住地。可以让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能够让大熊猫维持生存食物也越来越缺乏。而且,大熊猫还遭到了人类的捕杀。因此,大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分布范围也变得更小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野生大熊猫,仅仅生活在四川和陕西部分地区的山林里了。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四川的卧龙,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让野生大熊猫们拥有了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人们还人工繁育、饲养大熊猫。今天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熊猫,绝大多数都是人工繁育的。

  因为只有在中国演化的大熊猫存活下来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大熊猫在进化的过程中都灭绝了。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 ,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注:大熊猫科属分类以CITES和IUCN为标准),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距今几十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熊猫盛极一时,曾广泛分布於于中国东半部,南及缅甸北部,是更新世中期中国南方动物的代表种,同期的动物后来相继灭绝,唯有熊猫孑遗至今,基本上保持原有特征,所以得“活化石”之称。但现在熊猫的分布范围已非常狭窄,仅限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南坡,甘肃省南缘岷山山麓,四川省岷山、邛峡山、巴朗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山地海拔二千至三千米间的亚高山针叶林-箭竹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箭竹林中。

原来是杂食性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