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那个宾馆美女多:江心屿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9:10:21
谢谢大家帮我这个忙!!!!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这是东晋大诗人谢灵运吟咏温州江心屿的千古名句 “山水意境”实际上是一种空间环境艺术的升华,其前提是山城市空间的塑造。江心屿位于市区北面的瓯江之中,素有“瓯江蓬莱”的美誉,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写下了“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月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千古名句。江心屿东西两座小山上,各有一座古塔,东西相衡,中间有号称“宋禅林七刹”之一的江心寺。江心屿风光秀靓,古迹众多。这里是温州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的凝聚点,是温州的象征。

  位于温州市区松台山的净光塔,不仅对于温州地区极富历史内涵和文化韵味,而且在全国的影响也非同寻常。今年央视四套就曾两次播放净光塔,它作为温州标志性的建筑在人们的心中逐渐得到深入。而追溯净光塔的历史,最早是因盛唐温州一高僧———永嘉玄觉禅师而得名。玄觉大师本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生于温州永嘉,四岁出家,博深经纶,所著有《证道歌》及《永嘉集》等,曾于松台山修行,他圆寂后,后人在此建塔供奉大师真身骨灰舍利。唐僖宗时赐名该塔为“净光塔”。历史上该塔屡有重建,明朝弘治年间塔毁坏。
  除了净光塔之外,温州地区原本还有四座古塔,其中镇东塔已经无处可考了,现在所存只有四座,即江心东塔、西塔、巽山雁塔,以及松台山净光塔,古代对塔在方位上的设计是严格按照风水格局布置的,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
  温州现存古塔方位是三方四塔,塔塔相应,边边相联,门门相呼,以古时八边的净光塔为准,江心屿东塔西塔两边与净光塔的东西两边平行,西塔的西南,东北两边与净光塔的东北及西南两边相平行,巽山雁塔的西北与东南两边与净光塔的东南与西北两边平行。在净光塔发掘中可知塔大门是朝南偏东的,各塔开门的朝向是按该塔建造的目的方向而开设的,如江心东西两塔,各塔只有一扇朝西的门,瓯江财源之水由西向东流。按照古代的设计理念,温州为了财源不外流,特地设立天门宜开的西门,地户宜闭东向没开门的镇水(镇财)两塔。
  同时,据浙南监理公司古建筑技术顾问林城银介绍,温州四塔构成了古城区的一条中轴线,大致的方位是:以郭公山的富览亭、松台山的景观塔、海坦山的海员俱乐部与积谷山的留云亭用线相联,成了中国字中的“口”字。再用江心屿的江心寺与巽吉山上雁塔两点连成一条直线,穿过“口字”,正成为一个很正规温州古城中轴线的“中”字。而且古城温州的中轴线是按古代风水格局进行布置的。而在江心屿两塔之间的江心寺的大门与东南巽吉方巽山之颠的雁塔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面恰恰座落着原来的温州市市政府。据说,古城温州的中轴线,是古城温州最重要的一条文脉,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松台山净光塔从2001年重建开始,就有陆陆续续的新发现,其中包括永嘉大师骨灰、造型优美的塔砖、已经失传了的规格相当大的钉帽、层次分明颜色鲜艳的五色土等,还有它的轴线、开门、平面与立体造型,都有独特文化内涵。
  记者在松台山下仰望净光塔时,只见塔刹耸入云霄,使净光塔栩栩生辉,饶有盛唐大度、雄浑的气质。净光塔相关管理部门介绍,现在有很多国内外访问团通过旅游社来电询问净光塔什么时候落成,到时他们要成立访问团来净光塔旅游、访问以及朝拜。同时,也有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同胞要来山上探问。一些来自荷兰、意大利等国外人士,在松台山广场参观净光塔后,都撬着大拇指连声说“OK,OK”,充满了赞扬之意。
  现在净光塔已矗立在温州松台山之巅,已经成为温州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她的落成将成为温州的标志建筑,而我们应该珍惜净光塔的这段人文历史,从而更好地发扬我们的人文历史文化。这对于温州成为真正的文化城市,提升温州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松台山原来是蟾蜍
  倘若从高空中俯视松台山,仔细观察山的形状,会发现极其像一只伸展的蟾蜍。从地形角度出发,这无异于巧夺天工,自然天成,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从文化角度出发,蟾蜍正对着巽山之上的雁塔,其中又融合了一定的人文色彩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温州素有“七分山,二分水,半分路屋,半分田”之称。生于斯,长于斯的瓯文化自然也离不山水,山之仁在于其庄重,水之智在于其灵动,这激发了瓯人和外来文人墨客对温州山水的歌颂,温州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山水诗开山鼻祖南北朝,谢灵运于公元422年任永嘉(温州)太守时,留下不少描写温州山水的诗歌,其中《登江中孤屿》是他描写江心屿的第一首诗,唐朝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相继讴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