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档次最高的夜总会:经济学中好像有个“零和游戏”,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5:28:20
前些天看《新宋》,看到一个名词“零和游戏”。是说整个社会的财富只是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什么的,货币根本没什么意义。比如钞票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我也报着这种朴素的经济观。到底社会的财富是什么,货币有什么用处

1,货币是购买力的符号。

2,持有货币实际上等于“货币尚未处于交易状态”,而只有交易时,货币才体现出价值。所以,持有货币时,货币就仅是个符号,代表你持有一定数量的黄金(按现行等价物来说)。

3,客观事实不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在同一时刻,不可能所有货币持有者都在进行交易活动。所以,大部分货币处于“持有”状态,就使得货币的供应总量可以大于社会价值总量。(有个公式是:货币供应总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4,明白“持有”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货币也即钱,只有在交易时,才能算钱,才能体现出等价物的价值。“钱在用的时候才是钱”,不用的时候只是张纸,标着符号。

5,所以,新宋里,朝廷发行货币,只要保证“交易时,货币能体现出相对应的等价物价值”这一健康状况即可。也即保证,以前用一两白银可以买什么东西,现在用标着“一两”的纸也可以买到。

这和发粮食布匹或者发行真金白银的等价物,有着质的区别。因为这些实物或者等价物,处于“持有”状态下,就意味着未使用,意味着经济活动上的浪费。

而变成一张张标符号的纸以后,这些“持有”价值就可以用来做其他用途。

6,虽然对于民众而言,“交易时,货币能体现出相对应的等价物价值”这一健康状况得到保证,与原来相比是一样的。但对于政府财政而言,却是凭空多出2、3倍(按当时合理的货币乘数,2、3倍仅是保守数值)。

你的观点是站在生存的角度来看的,而不是从生活角度来看的,维持人类社会基本生存需要的是农业,但这不是全部,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就应该算是财富。所以这就包括了工业和第三产业,那么这样来说,货币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代表生存资料。
另外我认为精神财富也算财富,比如说电脑软件,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类生活和工作。
再比如说某些科学技术的突破,数学上的,它被人研究出来了,但它是看不见的,你无法在短期内看到他的作用,他也不能够食用,而且即使没有被研究出来,人类社会照样能够生存和存在,他对人类现在是没有作用的,但或许以后,他会在某些地方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这也算财富。
另外我认为,货币有意义,货币符号没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货币呢?它是代表价值的一种载体。
货币符号具体是什么(金银纸)没有意义,但却有它的特殊作用,所以不能够说是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你印的多了,社会的价值总量没有变,那多出来的一部份就是掠夺全国人民的,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的一个概念,属非合作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也可以说: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二者的大小完全相等,因而双方都想尽一切办法以实现“损人利己”。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论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game theory)。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1] 早在2000多年前这种零和游戏就广泛用于有赢家必有输家的竞争与对抗。“零和游戏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类社会中有许多与“零和游戏”相类似的局面。与“零和”对应,“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零和游戏的原理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中国股市不是零和游戏,期货市场是零和游戏,当一个股票在最高点时,几乎所有持有它的人都是“理论上赚钱”的,在最低点,持有的人理论都是赔钱的,期货则是你配了一个亿,则有一个或几个人赚了你这个一个亿,股市上投资者掏出的钱大部分被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国家税收,基金的管理费等各种方式转走了。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就如解说足球比赛时,韩乔生所说的:“统计数字显示,到目前为止,进求数目居然和失球数目惊人的相同。”有一个进球自然有就有一个失球,总数当然始终是零。

学校教育中有很多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每次考试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这次谁又进入了前十名,谁的名次又上升了多少。有人进步了必然就有人退步,这些表扬或许会给进步者,胜利者激励,但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还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哪个班级那门学科的平均分又进步了或退步了,一直是主管领导津津乐道的主要内容。于是,同一备课组的教师明着大家相安无事,私底下“八仙过海”,各施本领,加课占课,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成绩。直接的影响是不仅良好的教学秩序被破坏,而且部分教师因为担心着别人会超过自己而承受沉重的压力,甚至出现精神崩溃。当然也有的教师,借着实施“教案学案”一体化为名,用一样的备课笔记,一样的作业,甚至连讲评的题目也是用一样的,最后即使学生学的不一定很好,但总还能保证考试成绩彼此相差无几,于是大家都喜笑颜开,大受表扬!

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在学校教学中实现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首先要求主管领导改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要仅看名次的先后,更要注重纵向的比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功和失败;同时也要求教师之间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互通有无,虚心学习,相互帮助,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教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