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十里堡:”孟兰”是节日什么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21:24:58
”孟兰”这名字怎么样

盂兰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

  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在佛教方面,“盂兰节”出自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的母亲生平做了很多坏事,罪孽深重。目连来到地狱,见母亲化为饿鬼,便以钵盛饭喂食其母,但食未入口已化为炭火;佛祖告诉目连,必须在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鬼灵,超度饿鬼,其母才能得到济度。于是目连依佛祖之意行事,最后与其母同成正果,成为地藏王之护法。因此,七月十五便成了施食济助十方饿鬼的日子了。

  佛家在七月半举行“盂兰盆会”。七月十五日是僧众功德圆满之期,相传在这天修供,其褔报可百倍。因此佛陀教民众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以所得福报来解亡世父母在阴间倒悬之苦,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2)在道教方面,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举行。在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而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最后十月十五日举行的称为“下元”,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元”。在上元当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而中元是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最后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虽然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相传七月初一“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在这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人世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里举行“普渡”的祭仪,以诵经作法事和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

  从前,各地以村镇为单位轮流举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铺排得满满的,使孤魂野鬼每天都有得吃。由于大张宴席时,每每引起酗酒;殴斗的事件;后来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这么一来,普度和中元“祭拜地官”的仪式便有一些混淆,(“祭拜地官”:中元节时,地官来到凡世,考察核定人们的善恶.因此民间在这天有祭拜地官的仪式。)而二者原本是两回事。

  七月十五日原是中国道家祭祖的节日,佛教亦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这二者本来毫不相涉。但当孝子入地献救母《目连经》传入中土后,中元节祭祖的行为似乎也受了佛教《目连经》的影响,民间在中元节这天搬演“目连救母”杂剧、印卖《目连经》就是很好的例子。

七巧与孟兰

相传在唐朝时代,每逢七夕宫女就各执五色线、九孔针对月穿之,穿过者谓之"巧",故又名"七巧节",即在七夕得巧之谓也。 昔日新界乡人,每逢七月七日正午,例必到河流溪涧汲取河水,入于坛中储存,名曰"七姐水"。如遇上有人发高烧,就以白苎蔴叶捣烂,开此水饮服,据说屡见其效。说也奇怪,七姐水虽储存经年累月,其水质永远都不会变坏,用来腌浸生果,亦得同样不坏。
昔日拜祭七姐诞者,大多数是云英未嫁之辈,时间例在初六日。在其拜祭仪式中,必备一个用五色纸与竹箩闸成之"七姐盘",其中包括有梭、镜、各种化装用具、衣纸宝烛等,另备各种生果、禾秧、野生之假苹婆果、五味公仔等。如果是打工之"妈姐"辈,也会高高兴兴,组成一个大食会,饮食一番。但自日寇占港后,盛况已不如前,此种古老遗风被忘记得一干二净,甚至不知七姐诞为何物矣。
七姐诞过后,跟着二来者就是盂兰节。盂兰盘是梵语,亦作乌蓝婆拿,义释曰倒悬,言其苦之甚者。
凡举办大型庆典,必先筹备,故筹备会决不可无,首先预算经济之来源,申请道场与演戏之场地,聘请法师、剧团、募捐人员、印备海报戏票,分配工作,布置场地,维持秩序公安,一切所需之工作,决非局外人所知也。

是盂兰,别打错字了.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所谓盂兰盆,据唐·宗密的《佛说盂兰盆经疏》所说∶“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仍为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法会的形成渊源于这部八百余字的佛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盂兰盆会一般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天举行。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特称“中元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
不过,中国现在好像没什么过,日本倒是好像很流行

盂兰盆节是日本的节日嘛。那天大家都回乡下的家去

楼上已经答得很详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