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我南黎的地址:鲁迅的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8 11:36:19
最好300字左右

鲁迅的特色:
野草: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种人生态度,从负面看社会人生,但顽强韧性积极面对。更多的是精神。
小说:祥林嫂、阿Q、孔已己,都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弱者,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杂文: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不妥协。对社会公正的舆论维护。
现在的作家,似乎缺乏鲁迅精神,对弱者的同情,对社会公正的呼吁!!!
什么叫思想?
我们需要正义。我们怀念孔子、毛泽东、鲁迅,最主要就是他们具有更多的人民性,寄托了社会公正的人文理想。

李长之的结论是,鲁迅没有思想,因为他只有攻击的一方面,没有建设,所以只有零星的杂感而不成系统。

李长之关于鲁迅不是思想家的结论,实在是有悖起码的客观事实的,而且,这种见解在攻击鲁迅的阵营里,算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梁实秋就问过,鲁迅到底自己有什么见解呢?他说:“没有人能说清楚‘鲁迅思想’是什么……鲁迅思想,其实只是以尖酸刻薄的笔调表示他之‘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而已。而单单的‘不满于现状’却不能构成为一种思想。”施蛰存也说,鲁迅是没有自己思想的。他说:“鲁迅者,实在是一个思想家,独惜其思想尚未能成一体系耳。惟其思想未成一体系,故其杂感文集虽多,每集中所收文字,从全体看来,总有五角六张、驳杂不纯之病。使读者只看到他有许多批评斥责之对象,而到底不知他自己是怎样一副面目。”此外,也还有一些人所见略同。

我要说的是,有没有思想系统,最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思想为现实社会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叫思想家?怎样算有了思想体系?孔夫子有没有思想?毛泽东有没有思想?如果我们承认孔夫子和毛泽东都是思想家,那孔夫子的思想不是由许多对话组成的吗?毛泽东思想也不是由“概论”一类的书来完成的。换一句话说,毛泽东思想也是由一篇一篇的文章堆垒而成的。这些文章里面有的固然是论文,但也有杂文,也有书信,等等,等等。和孔夫子、毛泽东一样,鲁迅也有自己的思想及其体系。

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他揭露的社会阴暗面,是存在的。他的《友邦惊诧论》,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爱国的心态。这些功劳不能否认。特别是,他在写到‘而中国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国一致对日的民族革命战争。’(《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也可以看出他具备爱国之心。从一个角度上来讲,鲁迅确实具有积极进步的一面。
但就鲁迅先生是否可以称为‘民族魂’,他对中国文化的沉重攻击,是否与今天的信仰危机和民族虚无主义有关?我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疑问,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和大家探讨。

让我们先看看,当时的作家对鲁迅的抨击,是否有些道理:
陈西滢:“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
高长虹:“我是主张批评的……鲁迅却是主张骂,不相信道理 。”
冯乃超:“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他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
阿英:“鲁迅所看到的人生只是如此,所以展开《野草》一书便觉冷气逼人,阴森森如入古道,不是苦闷的人生,就是灰暗的命运;不是残忍的杀戮,就是社会的敌意;不是希望的死亡,就是人生的毁灭;不是精神的杀戮,就是梦的崇拜;不是咒诅人类应该同归于尽,就是说明人类的恶鬼与野兽化……一切一切,都是引着青年走向死灭的道上,为跟着他走的青年掘了无数无数的坟墓。”
“鲁迅以革命自负,而竟仇视革命作家,纯用冷讥热嘲的口语来逞着豪兴,没有理论的根据。。。”
“鲁迅……一种含血喷人的精神,也真令人有‘行之百世而不悖’的感想。”
成仿吾:“这位胡子先生倒是我们中国的堂·吉诃德————堂鲁迅!”“我们中国的堂·吉诃德,不仅害了【不文明词语】与夸大妄想诸症,而且同时还在‘醉眼陶然’;不仅见了风车要疑为神鬼,而且同时自己跌坐在虚构的神殿之上,在装作鬼神而沉入了恍惚的境地。 ”
梁实秋:“大凡做走【不文明词语】的都想讨主子的欢心因而得到一点点恩惠。《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不文明词语】,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
邵冠华:“鲁迅先生是文坛上的‘斗口’健将。”“不顾事理,来势凶猛,那个便是鲁迅先生的‘战术’。”“然而,他的滑稽是狂暴的,我不得不说他是在狂吠!”
天一:“施高塔路的内山书店,实际是日本外务省的一个重要的情报机关,而每个内山书店的顾客,客观上都成了内山的探伙,而我们的鲁迅翁,当然是探伙的头子了 。”
苏雪林:“鲁迅这个人在世的时候,便将自己造成一种偶像,死后他的羽党和左派文人更极力替他装金。。。”
“鲁迅本是个虚无主义者,他的左倾,并非出于诚意,无非借此沽名钓利罢了。但左派却偏恭维他是什么‘民族战士’、‘革命导师’。。。左派之企图将鲁迅造成教主,将鲁迅印象打入全国青年脑筋,无非借此宣传□□主义,酝酿将来反动势力。”
“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料之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鲁迅平生主张打落水【不文明词语】,这是他极端褊狭心理的表现,谁都反对,现在鲁迅死了,我来骂他,不但是打落水【不文明词语】,竟是打死【不文明词语】了。”“我不怕干犯鲁党之怒以及整个文坛的攻击,很想做个堂·吉诃德先生。”
“鲁迅的性格是怎样呢?大家公认是阴贼、刻薄、气量褊狭、多疑善妒、复仇心坚韧强烈,领袖欲旺盛。”
此外,至本世纪初,神州大地还不时传来一些“骂鲁 ”声音。如有人说,“鲁迅是骂人专家”、鲁迅会“闹地震”,是一块“反动的老石头”,是“乌烟瘴气鸟导师”,“误人子弟”。于是,要与鲁迅“断裂”。最近,又从某大报听来另一类声音:鲁迅是学生的“公敌 ”,中学生最讨厌最怨恨鲁迅.
我们只把以上的文字作为参考,想自己看清鲁迅,先破除鲁迅的神话。

我们一直认为,鲁迅先生是为医治中国人的思想病根,才依然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的。起因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看了一部记录片,当他看到日本人残杀中国人,而围观的群众还放声叫好的时候,感到中国民众愚昧麻木,于是,弃医从文。
实际上,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让我们想一下,鲁迅先生开始写作的时间,是在1918年,和他留学日本的的年代已经相差十几年了,怎么会为一部电影,感慨那么长时间,思索那么长时间,再去写作,‘救国’呢?
给局一篇回忆录的记叙,事实为:在1918年,身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干部的,38岁的鲁迅,住在北京的绍兴会馆里,同事有一天去看望当时的‘周树人’先生,看到他在家意志消沉,旁边桌子上有一篇小文章,同事看了觉得不错,就劝他说:既然你无事可作,不如写写文艺作品发表;周先生就怀疑地说:“写作有用吗?]”作者就鼓励他,然后……中国的‘民族魂’——鲁迅诞生了。

另外,关于鲁迅的人格神话——他和许广平的高尚‘爱情’,也稍许说‘一点’,点到为止,免得人家说我揭人隐私。
鲁迅原有发妻,起初和许广平并无夫妻名分,只是同居而已。后几次闹着分开,从鲁迅日记里,可看出他多许广平的蔑视:
“某月某日晚,‘洗脚一次’。。。某月某日晚,再‘洗脚’一次。”何为洗脚,就是和许广平行房事,这是怎样的侮辱和伤害。
其他的,不多说了。

在我上学的时候看杂志和报纸,觉得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即使再好,也脱不开‘封建社会’的干系。于是,往往有这样一些写作的格式出现,比如:
‘文天祥是伟大的爱国者。。。当然,他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
‘岳飞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当然,他是毕竟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当然,他终究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
‘关羽的忠心还是值得学习的。。。当然,他终究是为了封建社会的哥们义气。’。。。。。。
‘当然’2字之后的话,似乎有点‘护文符’的味道。已经成为一类格式。同时,中国 5000年里产生的杰出人物的,他们的价值,被当然2字,大打了折扣。
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今被贬。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东方的基督。——被贬至博物馆
关羽义气千秋,是‘忠’‘义’的象征。——在香港有地位
包拯,是清廉正义的代表,是为官的楷模。(我也整句:当然,他的影响有负作用,让人民只盼清官,不盼民主)
然而,在这些‘当然’的‘折扣’下,中国历史中一个个杰出,伟大的人物,都黯然失色了。
没关系,没关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民族魂终于‘凝聚’(或再造)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我上学时经常学习他的文章,老师也给他高度的评价,说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文不灭,国无希望’。说这话的是鲁迅。民族魂的话。
“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 这也是鲁迅的话。民族魂的话。
对鲁迅的文章,我读后总有一种感觉。好象有一个卷子,叫做《中国文化报告》,鲁迅先生看后,叉叉叉叉的画满了十叉,然后把卷子往桌子上一拍——这就是‘个性’的鲁迅。骂中医无用,并发誓‘决不看中医’,说〈四书〉〈五经〉里都是吃人的东西,在〈致钱玄同信〉中大骂“中国国粹,虽然等于【不文明词语】。”,在〈拿来主义〉中表露出对京剧,国画(可能鲁迅懂得这些)的蔑视,悍然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把〈山海经〉归纳于巫书。民族魂,民族魂,一个民族的灵魂,应吸收外来的文化,也应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可以说热爱自己民族的一种根本的表现。鲁迅这样对待自己民族的文化,象个‘民族魂’吗?〈礼记〉中说:“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这样的话,也属于屁话?究竟谁说屁话?

鲁迅先生明明知道,也应该知道,孔子离开鲁国,不是因为不被重用,而是由于国君荒淫,因此依然辞去职位,周游列国,而鲁迅先生竟然在〈出关〉里,把孔子刻画成一个‘心里想着踏上朝廷’的官迷,弄得至今谣言四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求官。从历史记载来看,孔子若想得到富贵,那是易如反掌的事,他不过是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凭什么不顾史书,造谣污蔑?!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中,鲁迅先生又说:“后来我曾到山东旅行。在为道路的不平所苦的时候,忽然想到了我们的孔夫子。一想起那具有俨然道貌的圣人,先前便是坐着简陋的车子,颠颠簸簸,在这些地方奔忙的事来,颇有滑稽之感。’
无论政治见解如何,先秦诸子,多是抱着解救国家,解救民众的心态去做事的。韩非子,墨子,孔子无一不是如此——看看他们的著作言论,就清楚了。无论墨家攻击儒家,或发家攻击儒家,有这样貌似‘风趣幽默’,实则‘涎皮赖脸’的讥讽吗?大师,大师,先秦大师哪个有这样的‘风范’。
小说〈出关〉,凭空捏造了这样的一段‘历史’:老子是被孔子逼走的。在〈出关〉写成后,鲁迅为自己这个谎言解释道:“老子的西出函谷,为了孔子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是三十年前,在东京从太炎先生口头听来的。。。”
如果鲁迅先生在我面前——这个大师,这个民族魂在我面前,那么我真的想问问他,章太炎先生早年指责儒家,是不错,但他晚年所说的“鄙人少年本治朴学亦唯专信古文经典,与长素辈为道背驰。其后深恶长素‘孔教’之说,遂至激而诋孔。”后来自责“妄疑圣哲,乃至于斯”。鲁迅先生应该知道,既然当年不相信太炎先生的话,而后又何必以讹传讹!
恶言还不止这些。“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似乎还在想火拼,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不文明词语】【不文明词语】放【不文明词语】屁,真真岂有之此理。”单从这‘【不文明词语】【不文明词语】’来讲,哪个大师说得出口?孔丘,孟轲,韩非,庄周?还是顾炎武,戴震,龚自珍?

吴敬梓先生也批判,李宝嘉先生也批判,被鲁迅说成刻画的对象‘终究是奴才’的施耐庵先生何止是批判,简直是用直笔,热情赞美造反的勇士,然而,他们的口德,是这样的吗?
九一八事发,国土沦丧,鲁迅先生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出版〈十字街头〉,也罢。但他在〈北京辅仁大学演讲〉中,赫然说出的话,就不能不叫人怀疑他的‘民族魂’,是否称职了:‘象这一般青年被杀,大家大为不平,以为日本人太残酷,其实际完全是因为脾气不同的缘故,日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什么全都是一样”这是民族魂的言论,还是【不文明词语】的言论?
为‘地主阶级服务’的文天祥先生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至义尽,是以仁至!’吴趼人先生在〈痛史〉里谈到:这段话如今连三尺儿童都会背诵。。。然而我们看看现在,有多少人听说过这句话呢?在亚细亚的黄人中,现在可以拟为那时的蒙古的,只有一个日本’,并称其为‘日本的勇士们’的鲁迅!有在日本步步逼近中国时,高喊:‘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的鲁迅,有痛骂民族文化的鲁迅,做我们的民族魂。

鲁迅先生的病句不说,口德不说,对日本的‘另类’评价也不说。看看这位大师级的‘民族魂’,对知识的熟知程度吧。
在《【不文明词语】的变迁》里:“司马迁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韩非子说的话,他说是司马迁说的。
在《有趣的消息》里:“我常常感叹,印度小乘教的方法何等厉害:它立了地狱之说,借着和尚,尼姑,念佛老妪的嘴来宣扬,恐吓异端。。。”——婆罗门立的地狱说,他说小乘教立的。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司马昭做的事,他说是司马懿干的。
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里, 说:‘孟子批评他(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这简直是无理取闹。
在《四论“文人相轻”》里,说:“朋友乃五常之一。”——五伦,他说成五常。
至于说:“弟子虽然收了三千名,中用的却只有七十二”。。。我只好说这属于装疯卖傻的疯话了。司马迁说过:“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鲁迅先生是装不知道,还是故意糟蹋人?!
更可笑的是,“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本是杜甫的作品,鲁迅先生却划在了李白的名下。
以前听过一个相声。甲说:“你知道〈聊斋〉是谁写的吗?”乙说:“赵树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劝导人爱惜自己的话,劝导人行善做好事的话,比如:
老子说“故贵身于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
再比如,庄子说“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还有列子说过的“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别说是中国文化,就是在外国,也是一样的。基督说“勿杀人”,“孝敬父母”,天主教不主张酗酒,过量吸烟,无非也是为了珍惜自己,并珍视他人。
这些劝善的道理,在鲁迅笔下是怎么解释的?

“中国古来,一向是最注重于生存的,什么‘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咧,什么‘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咧,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咧。。。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华盖集·北京通信》
爱惜自己,何罪之有?
欧洲1000多年死于外侮内乱,瘟疫灾荒的人更多,你鲁迅敢叫加特利教徒唾骂上帝吗?!
再看他的爱国思想。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鬼子为全面进攻中国做准备的时代,日本人如疯【不文明词语】一样在东北掠夺土地,在上海制造事端。在那个年代,我们听到了真正民族魂的声音:《我的家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麦新先生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鲁迅在做什么?鲁迅说:中国就象一个铁的黑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的人都在昏睡,如果有人醒了,会更加痛苦,还不如睡死的好,除非有外面的人把这屋子打破!他的‘笔如刀’砍向了抗日——刻毒的讽刺‘国防文学’和‘抗日文学’。国难当头,虽有‘国防’‘抗日’之争,但也都是为抗日救亡为目的,你鲁迅为什么不去骂两句杀人放火的日本鬼子,却向抗日的文人下手?!
他咒骂提倡讲卫生,讲道德的新生活运动,复咒骂中国人素质低下不讲卫生,本身就自相矛盾,滑稽可笑。他在1932年1月28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19路军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时刻,于1月29日,躲到日本人的内山书店,4月,于十九路军抗日最惨烈,全国大支援的时候,鲁迅整理《参闲集》,《二心集》!而早在9。18事件爆发的1931年,鲁迅做的唯一大事,就是出版《十字街头》。
在这一年,东北沦陷,中国广阔的一大片领土被日寇分割出去,国民政府为鼓舞国民士气,举行了朝拜中山陵的仪式,表示不亡国耻,收复山河的决心,而鲁迅,又开始启动他的‘笔如刀’。当然,不是杀向日本,而是刺向政府。
“大家去偈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强盗,竟然是中国政府吗?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些作品的水平:
“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大家都是好东西,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一中全会好忙碌,忽而讨论谁卖国,粤方委员唧哩咕,要将责任归当局……只差大柱石,似乎还在想火拼,展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什么玩意啊!文章!
鲁迅,做民族魂不敢恭维,但他不愧是文革时代红卫兵的偶像。“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心向毛主席!”造反派的小将如此欢呼。鲁迅有一句令毛头小子热血沸腾,并和红卫兵彻底砸烂中国文化的思路,极其相似的话,——
中国文化,“只写着吃人两个字!”而红卫兵,正是象这些‘吃人’的东西,发起群魂随鬼般的进攻!破四旧,摔古董,烧字画,破坏孔庙,把帝王将相赶下台,挖开岳飞的坟墓,烧毁保存千年的古迹——虞姬陵!
阿拉伯的倭马王朝,欧罗巴的黑暗中世纪,想必已经被人,另当别论了!可我还是想问一句:如此说来,哪家历史不吃人!
欧洲不因中世纪的黑暗抛弃基督,印度不因种姓制度的愚昧放弃印度教,巴基斯坦,土耳其同样有民主的政治,但,他们不因倭马王朝的黑暗放弃《可兰经》。

中国的《论语》安在?儒家安在?中国当今的信仰危机,鲁迅等人不能说没有功勋吧。
中文是否该灭绝,中医是否真那么荒谬不堪,中国的孔子是否真的叫嚣‘吃人’,中国的文化(书法,棋类,绘画,散文,诗歌,戏曲,小说,饮食,哲学,武术等等)是否真的该被嘲笑为‘【不文明词语】’的‘国粹’,我想,历史已经证明了某些人的荒唐和偏激,历史将继续证明。

《剑桥历史》中这样评论五四运动:“在新文化的种种论题——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全盘”否定——的读者面扩大(已经在进行)的时期,五四,只是标志了一个极易引起争论的阶段。”

任何一个人从相反的角度都可能对同一个人产生完全相反的看法。
当我们有敌人的时候,敌人看到我们也是敌人!
当我们将敌人转化为朋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敌人也是朋友!
不要认为正义永远站在自己这方,当你本身不正义的时候,正义已经是你的对方!
对于鲁迅,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定时期的文人,思想家说不上,但革命者还是算得上的!但这个人因为有革命的精神,所以便具有过分的热情(因为革命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感情化情绪,而理性的人就很少有这种情绪化的感情个性了。)。对于那个时代,他是一个左派的代表,当然会受到推崇,但因为历史逐渐的发展到理性化的时期,他的那种文人的个性色彩将 逐渐的淡化,并最终成为一种历史的痕迹。
客观评价鲁迅:一个特定时期具有特定个性的革命文人!

毛泽东评价鲁迅,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一九三八年,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的会上说的,发表出来的文章叫《鲁迅论》。一次是在一九四○年写的《新民主主义论》里,有两大段专门谈鲁迅。

细细地看看这两篇(段)文章,就知道毛泽东是怎样评价鲁迅的了。

在《鲁迅论》里,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没有后来高,只是分三个特点,概括了鲁迅的精神。第一个特点是政治的远见,第二个是斗争精神,第三个是牺牲精神。在说这三个特点之前有个总的评价。原文是:

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晓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成功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的组织上的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化的。尤其是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自由而斗争。

这段话,是很有分寸的,一是确定了评价的范围,是“在中国革命史上所占的位置”,而不是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更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二是确定了鲁迅年龄的时间段,“尤其是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近年来”才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上,为真理自由而斗争。

当然在文章中,毛泽东还说了一些评价性的话,比如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还说,鲁迅“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革命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说鲁迅是圣人,是个比方。说鲁迅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很革命很老练的先锋分子,该看作是毛泽东对鲁迅的中肯的评价。

当时鲁迅去世不过两年,这样的评价不算低了。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更高了。

共两大段。第一大段,先说,“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这支文化生力军是怎么来的?“由于中国政治生力军即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个文化生力军,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下来就是那句最著名的话了:

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

第二大段主要说,在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新的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在两条战线上与敌人作战,一个是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一个是粉碎敌人的文化“围剿”。在这两条战线上,中国共产党人都取得了胜利。接下来就说到鲁迅了:

其中最奇怪的,是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一切文化机关中处于毫无抵抗力的地位,为什么文化“围剿”也一败涂地了?这还不可以深长思之么?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从以上概述与引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仍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下的。鲁迅的业绩,是贡献给这支文化生力军、文化新军的。他是这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无论是作为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都是就鲁迅在这支文化新军中的贡献而言的。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说他是中国这支文化新军进行文化革命的主将。如果说第一大段中毛的话还不太明确的话,第二大段中毛泽东的话就很明确了,正是在反对敌人的文化“围剿”中,鲁迅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这是就中国革命历史而言的。

就鲁迅的年龄而言,不管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还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主要说的是鲁迅的晚年,也就是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这不到十年的时间。这一点,和毛泽东在《鲁迅论》中的说法是吻合的。

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毛泽东是清楚的。他是一个亲历者,也可说是一个参与者,办过刊物,写过文章。他是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婿。一九二○年前后,他在北京住过一段时间,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过职员。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发起的,当年的风云人物是哪些,他全都是知道的。他给胡适写过信,还去胡适家里拜访过。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时,说他“非常佩服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鲁迅在当年是个什么地位,有多大的影响,他有基本判断,不会说出格的话。他对于鲁迅的评价,不管多高,总是紧紧地把握在文化新军、文化革命这个范围内,总是确定在鲁迅的晚年那些年。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同时领导着武装革命和文化革命这两个方面的革命,确定鲁迅为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有战略意义的。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够高了,但这只是个人的看法,事实上,在毛泽东作出这样的评价之前,中共中央就以文件的形式,对鲁迅作出很高的评价。这就是一九三六年十月,鲁迅去世之后,中共中央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名义,发表的《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致中国国民党委员会与南京国民党政府电》。

这三个文件,对鲁迅的评价,一点都不比毛泽东的评价低,从某种程度上说,还要更高。于此也就可以看出,鲁迅在中国革命文化界的领袖地位,和鲁迅对中国文化革命的贡献。这三份文件,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刚到陕北不久,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以电报的形式发出的。直到国共合作后,才在延安的《解放》半月刊上登载,时间已是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了。

鲁迅最大的特点就是骂人,人家骂了他,他一定要骂还,并且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