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发布:中国古代史:有虞氏到底在山西南还是在河南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17:09:20
舜都蒲阪,相近有有虞乡县。蒲阪在今山西西南与陕西交界处。

而夏少康出奔有虞,复国于纶。纶(虞城)在今河南西与山东交界处。

这两个有虞是否是同一族?如果是同一族,为何前后距离如此之远?
若不是,是否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感谢May!可以知道这些史料的来源么?

楼主很会思考呀。

少康中兴的事迹,在《尚书-虞书》中有记载。少康投奔的有虞族,与虞舜出身的有虞族,二者是同一族。这一点从少康中兴史中应无怀疑,有虞国的国君伯思也是念在少康是同族的份上才帮助他的。

舜时期(约2128 B.C. ~2086 B.C.)的有虞氏部落在山西南、河南西北一带活动,都城在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虞乡)。而舜禅让给禹后,禹上演了“隔代遗传”的好戏,让自己的儿子启间接登上了皇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夏王朝。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禹和启对仍很强盛的有虞族进行迫害是可以想象的。禹将舜的儿子封于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进行迁徙。有虞氏大部分族人大量向南、北、东方迁移,有虞氏进入衰落时期。到了少康时期(约1950 B.C.),少康受到伯思的帮助,其时伯思的封地是在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伯思给了少康巴掌大的一块地叫纶邑,在虞城东南。

有虞族的一支后裔虞遂一直留居在蒲阪。至于其他有虞部落后裔的分支,虽有不少,但大都不成气候。到了周武王时期,虞舜的一支后裔妫满被封于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宛丘),算是可以一提的。

“虞”本是帝尧时掌山之官,即部落联盟中负责管理山林及山林中鸟兽的部落世袭公职名称。中国上古有“以官为氏”的习俗,即以其在部落联盟中所担任的公职名称为部落名称,故称其部落为“虞”或“有虞氏”。在虞帝舜时,部落联盟向民族和国家发展。“虞”或“有虞氏”因此演变为朝代名称,如同夏后氏之称为夏朝。按先秦文献记载,有虞氏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虽然这个朝代还带有若干部落联盟的痕迹。中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史书《尚书》,即以《虞书》为开篇。

虞氏

历史来源

「虞」源出 ;

一 ; 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所载,传说舜子商均受封于虞国(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其 后有虞氏。

二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春秋时虞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亦有虞氏。

家族名人

虞姬

虞氏

虞姓 - “以国为氏”

我国的虞姓,有两个主要的系统,一支是上古圣君虞舜的后裔,一支则跟周文王是一家人,两支虞氏,得姓的先后有别,诞生的地点也不相同,但殊途而归,其源流都可以直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轩辕氏。

得姓较早的第一支虞氏,是出现于距今大约4200年前的河南省虞城县地方。当时,虞舜刚刚把天下禅让给夏禹,夏禹就把虞舜的儿子商均封于此地,号为虞国,而商均的子孙,不久以后就“以国为氏”而姓了虞。这就是《姓纂》上所明载的:“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封虞,因以为氏。”

第二支虞,则出现于3100年前周武王取得天下之后。那时周武王鉴于殷商的亡国主要原因是由于王室的孤仃无援,就大行封建制度,把自己的兄弟亲戚以及过去对国家有功劳的人的后裔,分封于全国各地,作为王室的屏藩。其中周武王的二伯父仲雍之后被封于虞国,也就是现在山西省平陆县的东北之地。后来仲雍的子孙也纷纷“以国为氏”而使我国出现了第二支虞姓。?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最初发源于河南的虞氏,是虞舜的后裔,繁衍于南方江、浙之地的虞氏,则是周太王的子孙,而虞舜和周太王,一个是黄帝的妫姓后裔,一个则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他们的得姓时间和地点尽管不同,其“殊途同归”的关系,岂非一目了然。?

宋朝南迁初期的名臣虞允文,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他不但“允文”,而且“允武”,在宋高宗和宋孝宗的两代朝廷上,出将入相20年,被史书推崇为“慷慨磊落言动有则”。在虞允文拟建的丰功伟绩之中,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恐怕要算是金兵入寇时,他督师江淮的采石之捷了。当时举国上下受尽了金人的气,连皇帝都被逼得狼狈跑到江南,而虞允文一介书生带兵遣将,竟能把蛮悍的金兵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当时的人心大快,实在不难想见。难怪在采石大捷之后,会被宋高宗夸赞为“朕之裴度”。当时的大将刘琦更打仲内心赞美他说:“朝廷养兵30年,今日大功乃出儒者,我辈愧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