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番漫画库本子acg:山东的食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05:30:50

山东食文化独树一帜,其代表鲁菜名列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但这个谈吃的系列与那些个被人们广为认同的鲁菜关系不大,因为那些鲁系大餐都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师的精雕细琢,加上了华丽的色彩,冠上了优雅的名字,走入了名堂雅室,但却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自然与纯朴。就象现代的歌星,其初是靠了自己的实力,但成名之后,就免不了唱片公司的包装,上台演唱与出入公共场所就要变得扭扭捏捏,拿腔拿调,于是渐渐他(她)也就失去了自己。

  现代人的时尚在向两极发展,一是追求高雅与洋化,二是反土归真。所以中外西餐大菜和家常野蔬都被为现代人所推崇。这里要谈的山东土吃当然属于后者,土吃来自山野乡村,简单自然又纯朴,故绝不要同花花绿绿的鲁菜大餐混为一谈。如果勉强归为鲁菜大系里也未尝不可,因为两者毕竟也有些联系。鲁菜也是从这些简单的土吃里产生出来的,说不定今天的土吃就是将来的名吃大餐的原型。

  土吃来自乡村农家的家常,自然重在“土”字,那些不喜欢“土”的朋友看了之后不要因为本篇土的掉渣而笑掉大牙,这里预先声明,即使笑掉了大牙也不要来告我,本人实在是榨不出油水,最多请您吃一顿山东土吃,不过没有了大牙恐怕也难尽兴。还是劝您在看之前先到保险公司去投个可以补牙的保险更实际些。

  这里说的山东小吃,也不包括整个山东省的土吃,而是指我的家乡青州方圆三五十里之内的地方土吃。本来想取一个青州土吃或某某镇某某村土吃之类的名字,但怕您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找,怪麻烦的。一不小心还会遛到广西青州去,给人家添麻烦。所以借了山东这个大名来作大旗。愿山东其他地方的兄弟姐妹不要见怪,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朋友也不要误会。

  吃的地域性很强,土吃更是这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是一个简化,省去了中间过程,人是靠这方水土出产的食物来养活的。同样的东西,到了不同的地方就不一样,所以才有南桔北栀之说。到了俺山东,其特色就是高大,就是辣椒苹果西红柿长得也特别大,靠的就是这方水土。大白菜大葱大蒜,前面都有一个大字,这可不是为了壮胆,而是真的因为个大才这样叫的。为了与此相配,山东人吃的饼自然也不能含糊,叫大饼。吃起来也就“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吃了大号的东西,自然山东人个子也就高大,于是就有山东大汉之说。山东大汉的性格自然大大咧咧,所以看了下面的文字,如有粗糙之处,您就多多包含吧。
  (云门,May,1999)

  【粗粮细做话煎饼】

  煎饼不是山东所独有,比如靠山东的苏北地区也有煎饼,但苏北地区的方言和生活习俗接近山东,而同苏南则相去甚远。谁又能保证煎饼不是随了山东的风俗习惯一并传过去的呢?实际上也不是山东所有的地方都吃煎饼,但我可以肯定的说煎饼是我们山东的代表食物。

  大饼卷大葱是众人皆知的典型山东土吃,这里的大饼实指的是煎饼,而不是真正的大饼。大饼和煎饼的区别除了做法上不同,主要还在于其用料有异,前者为白面烙成,后者为粗粮所作。在大饼卷大葱成名之时,白面还是稀有之物,粗粮煎饼为主食。天津所谓的煎饼果子中的煎饼,当然也不是一会儿事,煎饼果子不但用料不同于山东煎饼,做法也不同。

  煎饼的用料在八十年代之前主要是以地瓜干和玉米为主,两者那时候在山东为主要农作物。有人认为地瓜(红薯)玉米煮了烤了味道都好,可那是因为他们肚子里油水太多。如果要把他们当主食,不出两天喉咙里就会冒酸水。再说新鲜的地瓜玉米也没法保存,那么地瓜往往晒成地瓜干来储藏。就是将地瓜切成片晒干了。地瓜干那东西可以把它磨成粉,做窝窝头或饼子,但那窝窝头吃起来可不象烤地瓜那么好吃,凉了硬得可以打死人。而做成煎饼就成了粗粮细做,味道也大为改观,而且在常温时保存数日不坏,吃的时候也不需要加热,味道也不差。

  但这个细做可是麻烦之至。地瓜干要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等到水分将其彻底软化后,就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同泡好的玉米混在一起,在水磨上磨成糊。而这一过程很费时费力。水磨为颗粒粗大的圆型花岗岩磨盘制成,有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磨盘的两个接触面上都凿出了条纹以增加研磨和排糊的能力。上片磨片上开了两个小洞,可以将料混着水一勺一勺的加入。推动上片磨盘就可以将料碾碎,从上下磨片的磨缝里流出的就是做煎饼用的煎饼糊。推磨可以用马或驴等牲口,那是在解放前的地主家才能用,普通人家也只有人推。小的磨盘一个人推就行。可大的磨要三四个人才能推动。后来渐渐有了电动水磨,人们才从这繁重的体力中解脱出来。

  接下来就是做煎饼,山东人称“摊煎饼”。工具也是特有的,几乎家家必备。首先是一个鏊子,实际上为铸铁制成的圆形铁板,上面平整光滑,下面有三支角可以作为支撑,也可以在鏊子和地面间留下空间以便加柴烧火。再就是一个耙子,为一个木板,上面垂直按上一个把手,可以用手拖曳,也就是“摊”。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子)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就可以揭起来了。煎饼的大小以鏊子而定,直径一般在半米到八十公分之间。

  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适当。摊煎饼往往是家庭主妇的活儿,在山东过去要考察新媳妇会不会做活儿,只要摊次煎饼就可以知道。

  刚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将其卷成煎饼卷来吃,所以才有煎饼“卷”一说。刚刚冷却的煎饼由于失去水分会很干,但煎饼往往是叠在一起的,渐渐又会返潮而变得柔软,上面盖上布就会可以长期保持。待吃时,只要揭一张就成,非常方便。后来,在济南出了一种煎饼,象糕点一样用纸包好。那种煎饼味道甜甜的更象糕点,不象煎饼。更不能容忍的是这种煎饼给弄得很干很酥,不用说卷,就是碰一下就碎了。显然是把“桃酥”的质量指标硬用到煎饼的质量控制上了。

  煎饼内的地瓜干和玉米比例不同,其颜色也不一样。我特别喜欢那种纯黄色玉米做的煎饼,如果是新产的玉米摊出来的煎饼,色彩金黄,吃上去有香喷喷的玉米味,口干很爽,说是粗粮细作的典范好不为过。同样粮食做的玉米窝头和玉米饼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煎饼也是一种赋予变化的食品。粮食除了地瓜干和玉米,还可加上其他花样,比如添些大豆,味道就会香很多。小麦做的煎饼非常有劲,吃上去很有弹性。最好的当然还是小米煎饼,但小米不可多得,自然吃的也就不多。最难吃的是高粱煎饼,吃起来很涩且很柴。就是同样的配料,也可以变化出花样。比如在夏天磨好了的煎饼糊,放上一天就会自动变酸,摊出来的煎饼酸酸的味道很特别。有些人在摊煎饼时故意留下一些煎饼糊,第二天再摊,就是为了吃这种酸煎饼。实际上,我最喜欢吃柿子煎饼。山东出柿子,等到放的熟透了,柿子会变软。在煎饼摊好还没煎熟之前,将去皮的柿子放上去,用刮子在煎饼上刮均匀。熟了以后,煎饼红红的,味道甜甜的非常好吃。即有粗粮的纤维又有水果的维生素,营养自然丰富。对吃腻了大鱼大肉的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健康食品了。

  煎饼的做法也不止一种。有些地方不用摊,而是将地瓜干粉或玉米面粉加水和成一大块面团,用手拿了在鏊子上滚上一层。这种煎饼省了磨糊这趟工序,摊出的煎饼也蓬松很多,但其厚度不好控制,往往过厚,味道也远比用煎饼糊摊出的好吃。

  煎饼吃起来不象馒头面条米饭之类的食品那样省力,没有吃习惯的人吃上一个会累得腮帮子疼。记得七三(七四)年那会儿,重拍电影《南征北战》,我们那里驻了放烟火的部队。他们馋煎饼,就弄了些粮食请地方上帮着做。等到一顿饭下来,个个捂着腮说酸痛,可能是因为好吃而吃的太多了累的。
  (云门,May/1999)

  【大饼】

  大饼是用白面粉做的,实际上花样也很多。最简单的一种我们称为单饼,是相对于多层的油饼而言的。做法非常简单:将面粉加水和的比做饺子皮的面略硬,切成小块。用擀面杖擀薄,但比饺子皮厚两到三倍。然后放到鏊子上去烙。烙饼的鏊子也是特有的,同煎饼鏊子但比煎饼鏊子要小,直径为四五十公分。单饼的大小也就这么大。烙饼的火往往很旺,因为火小了烙的时间就长,饼烘干了不好吃。边烙还要边用一个竹(木)批不停的翻,让其两面轮流受热。不一会儿,饼中间的空气因为受热就会鼓起来,象一个球,为了让其贴近鏊子,就要用竹批使劲压下去。单饼烙出来后要柔软,样子很象黎巴嫩饼,但要大得多。烙好的饼的白色表面上会有散布着一块块金黄色的糊痕,十分诱人。有时用两只单饼叠在一起,中间加上馅儿,将饼的边沿捏起来就成了大馅饼。做起来很简单,吃起来也很柔软。

  还有一种大饼,因为有很多层,所以又叫千层饼。里面加了油,又叫油饼。大小同单饼相同,但要厚得多。面同单饼相同,也是普通面粉加水和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做法。先用擀面杖擀出一个很大很薄的饼,然后在上面抹上菜油,撒上一些盐,最好将切得细细的葱末撒上一些,烙出来更香。然后将饼对叠,将有油盐葱的一面叠在里面,然后将边沿捏住,以免将油等漏出来。再接着对叠数次,叠的次数越多擀出来的饼的层数就越多。其实还有其它很多种叠法,这是讲的是最省劲的一个方法。待叠的不能再叠了,就将其重新擀开,擀成鏊子大小,厚度一般在一指厚就可以烙了。饼烙出来后,因为各层之间有油,不会粘在一块儿,会是一层一层的。饼很大几个人才能吃一个,饼太厚也不能卷起来,往往要将饼沿着半径方向切成若干块三角形的饼块,吃起来就方便了。

  山东人吃的饼也不是都很大,有一种饼就很小,直径有十五到二十公分,叫做“火烧”。这种饼也是烙出来的,不过用的是发面。做起来很简单,就是将发好的面分成小苹果大小的一块儿,在面板上用手一压就成了。烙出来后面会发开,可达一到两公分厚。火烧容易保存,吃的时侯也不用加热,也比馒头瓷实。出远门时作为路上吃的干粮特好。火烧也可以在里面加了馅儿做成馅火烧,加上红糖作成糖火烧,这在以前简直希罕的就象现在的冰糖燕窝一样。
  (云门,May,1999)

  【烧饼】

  山东以面食为主,所以饼也就特别的多。这里要谈的烧饼不同于前面提到的山东大饼,烧饼不是家里常吃的食物,而是走亲访友所带的礼物。为了好懂,还是先提供一点背景。

  每年的正月初,是山东人走亲访友的季节,不管是七大姑还是八大姨,平时忙了不走动,到了这个时侯都要去走走看看。一般是按重要程度按次序走。大年初一在家过年不出门,初二为走亲戚第一天,这一天往往是小媳妇儿回娘家,小孩子看老爷老娘的日子,初三反过来。咱中国人注重礼节,走亲戚不能两只手提着十个手指头,多少要带写东西。反正你来我往最后的礼物总是基本又回来了,还是便宜了自己。不过中国人想吃啥就吃啥的时侯不多,当作礼物也不能太大手大脚。象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这样的实在人家,可以实实在在还好办些。可其他的亲戚就要选择那种即能拿出手,又不太破费的就难。烧饼正好满足这种要求。

  烧饼不是烙出来的,而是烧烤出来的,所以叫烧饼。烧烤这一种做法在山东的食物当中非常少见。因需要特别的设备,烧饼也就都是有“专业人员”做出来的,一般人家也没有这手艺。每到了腊月,烤烧饼的人家就垒一个土炉子,看上去很简单,一块炉底用铸铁炉条排成,上面是一个弓形的炉膛,正对着门的是一个同烟筒的通道口。炉膛表面可以是转垒的或石砌的。燃料不能用煤,因为煤烟有味道。最好用木屑,烧起来火候高底适中。这种烧炉很象中东一代的烤炉。

  做烧饼的面是发面,要和得很稀,免强能成型就行。待炉膛烧的热热的,就可以将面分成小块面团,往炉膛上贴。贴烧饼不是一个力气活,但在火热的炉膛里操作就要求快稳准。大冬天光着背操作也会出汗。回想起来,那场景应该出现在张艺谋的电影里面。

  烧饼的形状呈锥状,象窝头但中间没有窝头的小洞,底部贴到热炉壁上。所以相当于全方位的烧烤。因为面很稀,烧饼烤熟发开后可以长到原来面团体积的好几倍,象爆米花一样,又一个粮食放大法。烧饼底部直径五厘米左右。烧饼烤出来后表面很硬,呈金黄色,表面往往还粘着芝麻。掰开来后里面雪白而蓬松,不过纹路(TEXTURE)很美,就象好的烤面包里的一样。面里往往加些盐,吃起来口感和味道都好。

  烧饼烤好了就拿出来卖,就象山东老乡武大郎卖炊饼那样,用担子挑了走街串巷,不知道烧饼和炊饼有没有联系。不过卖烧饼的小贩做生意比武大郎灵活,如果没有钱,用粮食换也成。由于烧饼放大过了,一斤麦子可以换一大堆烧饼,看上去很耐看。用来走亲戚的礼物就再好不过了。没有亲戚走,买了哄小孩儿也行,所以家家都买点儿,以备来年正月之需。所以小贩生意很好,每到了腊月,就可以听到卖烧饼小贩的吆喝声。

  自然在生活变好之后,有了更好吃的东西替代,烧饼也就渐渐失去了市场,现在已不常见了。

  (云门,May,1999)

  【大葱蘸酱】

  山东有一种“大葱蘸酱,越吃越胖”的说法。越吃越胖的东西,现代人听了可能唯恐避之不及。在过去营养不足的时侯,能吃的东西就是好的,何况还可以让人发胖,那当然是好东西了,这说明营养丰富。所以这样评价大葱蘸酱是百分之百的褒奖。

  实际上,大葱蘸酱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来看也是一种健康食品。大葱是蔬菜,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食纤维,无脂肪,低热量(每100克90千焦)等。酱是大豆作的,不用多说仅看看这原料就知道是一种健康食品,黄豆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样看来大葱和酱就是一个黄金搭配了,就是名吃北京烤鸭也有葱酱作配料。现代人不用担心,不会比其它食品更让人发胖。

  在山东做豆酱一般在春天。首先黄豆用水泡透,放到阴处发酵,等到豆子上布满了毛,就将其用水磨磨碎并加盐,所以山东豆酱为咸的,不象有些地方是甜酱。但刚磨出的豆酱呈黄豆原色黄色,吃上去也有生黄豆的味道。接下来还要放到太阳下面去晒,上面被晒的一层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会慢慢变成棕色,最后变成所谓的酱(油)色。这时候黄豆的生味就去掉了,就可以吃了。然后不断翻动最后整盆酱就做成了。放到坛子里封好了可以吃很长时间。制酱原料和过程纯属天然。

  大葱也有讲究,生吃最好的是靠近跟部的葱白。葱白不象上面的葱叶等那么辛辣,好的葱白还会有淡淡的甜味。大葱往往是冬天的蔬菜或调料,葱叶很快就会晒干,保存下来的只有葱白部分。所以葱白越长越粗就越好。

  为了葱长大,在春天就播种,到了夏天葱长得指头般粗就要移栽一次,将葱栽的一排一排的,以便随着葱的长大用土把葱的下半部分埋起来,就会强迫埋到土下面的葱白长高。在其成长阶段,还要加土几次,直到晚秋,葱白部分可长到直径四五厘米,长达四五十厘米,就成了真正的大葱了。

  但蘸酱用的葱最好是春天的葱。一般在去年秋天种上,到了冬天叶子就会冻干,可跟部不会死,到了春天冰雪一融化,翠绿的葱叶总是先露出地面,到了春天第一批豆酱晒成熟后,葱就可以吃了。这种葱长的时间不长,直径一般也就一厘米左右。但辛辣味道几乎没有,就是葱叶也是甜甜的。

  大葱蘸酱的最大缺点就是吃完以后嘴里有一股葱味。就象臭豆腐吃起来香闻起来臭。受害的往往是旁边他人,不是食客。就象上海弄堂里一家人家煎臭豆腐,臭满全巷,而吃的人家倒是有滋有味。大葱的功力远不及臭豆腐,充其量臭臭身旁的人,所以容易避开,上班约会前不要吃就是了。
  (云门,May,1999)

  【辣疙瘩】

  辣疙瘩是一种蔬菜,象萝卜一样是长在地底下的。但其形状为圆球底下长了一个长须根,象一个圆萝卜一样,样子象个疙瘩,而且吃起来有一股辣味,故名之辣疙瘩。

  辣疙瘩生吃不如萝卜那么甜脆,炒了也不如萝卜香,但辣疙瘩腌的咸菜却是萝卜所不能比的,所以辣咸菜是山东的大众咸菜。

  辣疙瘩的季节同萝卜一样是在秋天成熟,直径有十到二十几个公分大小。其叶子也可食,样子与其说象萝卜,还不如说更象雪里红。叶子从辣疙瘩上切下来即可象雪里红那样腌成咸菜,也可以将其晒干了留到冬天当干菜吃。腌出的咸菜虽没有雪里红特有的香味,但却比雪里红口感好,吃上去很脆。干菜可以放到豆汁里面,或者放到水里泡了同肥肉一起炒了吃,味道都很香。

  辣疙瘩去了叶子以后,将下面的须根去掉洗净,然后放到缸里去腌就行,非常简单。辣疙瘩要腌一两年才渐渐的由白色变棕色,辣味也会消失而变香。所以,在山东几乎每家都有一个大咸菜缸用来腌咸菜。腌一次,可以吃几年。用的盐不用太将究,但最好是渤海湾的海水晒出的海盐。颗粒大大的但里面还有碘等人所必需的元素。为了好吃,咸菜里最好放些花椒(或花椒叶子),生姜和蒜等佐料,待咸菜腌成了会特别的香。

  辣疙瘩咸菜的肉比生的辣疙瘩脆的多,皮厚厚的不如肉脆,但皮上的纤微已变软,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是最好的。辣疙瘩咸菜可以直接切成薯条一样的长条子吃,也可以切成片的撒上辣椒粉吃。精致一点的可以切成丝,再加上小磨香油凉拌了吃,都是极其清爽的菜,你不愿意生吃,要炒了吃也行,其最佳搭配是配上芹菜丝和稍许肉丝炒个半熟,咸菜的香味配上芹菜特有的芳香,吃上去又脆又香又爽。

  辣疙瘩咸菜同其它许多咸菜一样,是喝稀饭的好东西。用山东小米熬出来的黄油油的稀饭,再就着辣疙瘩咸菜,那味道可真是天下第一。在游历了世界,尝过了一些佳肴美味之后,想念的仍然是这一口。

最著名的就是煎饼啦 我就是山东人啊

山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主食,但大体有两种馒头和煎饼!!

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