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二日路线:戏曲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3 23:01:53

声音要长,声音要好听,步子要或快或慢.

堂会,也叫堂会戏,是从明末到1949年,在北京的一种重要演剧形式。凡是私人或临时的团体,召唤或邀请戏班子(有的是请一个戏班子,有时约几个班子的 好角儿联合演出)在商业剧场之外的地方包场唱戏(在本府,会馆,饭中),就都叫“堂会”。

堂会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其一,堂会里面的观众不像商业剧场鱼龙混杂,而且剧场秩 序、卫生条件都比商业剧场为佳 。

其二,举办堂会,可以组织自己最喜欢看的戏,更可汇精粹于一堂,它还不受戏班门户的限制,有势力的或官或民,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堂会指命演员退掉商业剧场的演出。而有些职业演员或乐于趋贵,或摄于淫威也不得不招之即来。所以一般说来堂会的演出质量总是远远高于商业剧场的。

其三,主办堂会者,不论自己有戏瘾或亲眷中有戏瘾的,都可以叁加堂会演出而粉墨登场,大加施展。而且这些票友还可以要求与有名的职业演员配戏,而职业演员此时多半不敢拒绝。所以堂会也有水平极不相称甚至是千奇百怪、令人捧腹的演出。

其四,是在堂会中可饮宴,而且女眷可以看戏(有时需在垂帘之后,或妇孺只在楼上),这都是在商业剧场中所做不到的。
出于自身爱好而唱戏、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业馀演员,都称为"票友"。他们的业馀演出活动被称为"走票",他们聚集练唱或排戏的地方被称为"票房"。北京在清末的票友数量无法统计,戏曲界的核心是职业演员,职业演员周围围绕一大批票友;票友的周围又围绕着一大批戏迷。职业演员、票友、戏迷彼此关系密切,职业演员常在业务上给票友以批点,有时同台演出。有些票友最后也能成为职业演员,这叫"下海"。而戏迷又常常是票友的候补队员。
砌末是戏曲舞台上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像文房四宝、灶台、马鞭、船桨,以及一桌二椅等。砌末不独立表现景,它在舞台上首要的任务是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如用旗子舞动表现波涛汹涌。

砌末不是生活用具的照搬,有一部份小砌末比较写实,但在写实中还包含一定的假定性,如烛台一般不点着;另一些砌末是通过变形、装饰,使之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如车旗、水旗等表现。另一方面,运用砌末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上,非常强调表情姿态的鲜明、准确、传神,如挥动马鞭来表达骑马飞奔的场景等。
中国传统戏曲种类 流派颇多,表演技法 形式及风格亦丰富多彩,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戏曲表演艺术相关的行话。

☆ 演唱行话:如:唱白押错韵脚为"出辙",念白带有土音为"切口",咬字不准为"飘字",声嘶力竭为"拉矢"。偶忘原词而混入别的戏词为"放水",音出弦外为"黄腔",超过既定的调门叫"冒调",记词代以闲字为"吃螺蛳",开口落音不合鼓板习惯为"走板",念错字为"倒字"。

☆ 行当行话:对各行当也有许多行内的代名词:青衣旦为"平明",武行为"打英雄",小旦为"贴毋",净角为"争工",丑角为"破田",末角为"丁八"。

☆ 砌末行话:各样砌末也都各有叫法:腰刀叫"腰片子" 铜锤叫"花球子" 宝剑叫"护身" 马鞭叫"代步" 旗为"招风"等等。

☆ 器乐行话:乐工在戏曲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虽称"后台",却直接与"前台"时刻相关。他们也有自己的行话:大锣叫"滑水",小锣为"响尖",钹为"水叉",二胡叫"扯铃",笙叫"撇嘴",箫为"腰心"。亮相锣鼓叫"四记头",叫板锣鼓为"五记头",乱鼓为"丝鞭",下场锣鼓为"元场"。另外根据具体剧目剧情,又有紧急风、四将、八叉、九锤半、软丝鞭、凤点头等等各种五花八门的锣鼓打法名目,大都为曲牌、锣鼓乐套路。

☆ 戏园行话:作为戏曲演出场所的戏园也有自己的行话。守门望风者叫"望青",顾客为"汤水",散场叫"放汤"。

☆ 戏票行话:戏票叫"头衬",不买票看戏叫"借光",戏单叫"青子"┅┅等等。

☆ 其他行话:旧时戏曲艺人多出身贫贱,为维护切身和业中利益编制许多行话。如:自幼即入戏班学习为"坐科",演员工资叫"包银",外行人入班拜师为"挂刀"。他们还将只、蛋、阳、梨、模、龙、踢、扒、秋,作为当行一至九的数目隐码。

厉害.佩服佩服

建议你去买一本徐城北写的《中国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