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教育局招生办电话:文天祥囚禁在牢狱发生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1:43:18
300

元十六年(1279年)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离开广州,被押送大都。一同被押北上的还有行朝官员邓光荐,他们一路上论诗谈史,虽然身为囚徒,并不垂头丧气,还想有朝一日能够东山再起。
他们从广州经英德、曲江,越梅岭进入江西南安(大庚),改走赣州水路,经赣州、吉州、隆兴,从湖口入鄱阳湖,进入长江后顾流东下,经安庆、池州、鲁港,采石矶,六月十二日到达建康.在建康逗留了两个多月。在建康,文天祥为邓光荐编了诗集,取名《东海集》,意为应象鲁仲连那祥,宁蹈东海而死,义不帝秦,反映了他们宁死不向元朝统治者屈服的决心.到建康不久,邓光荐就病了,往后文天祥要独自北上.两位志士要分手时,邓光荐依依不舍地写下了一阕《念奴娇·驿中官别》,赠送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州齐发。正为鸥盟留醉恨,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这阕词赞扬了文天祥壮志凌云、百折不回的精神,也为他生不逢时、天不我助而无限惋惜。文天祥也步原韵奉和了一阕:

乾坤能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更那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飘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颇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向江山回首,青山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在这阕词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尽管迭遭挫折,最后失败,仍然要做英雄人物,不向元政府低头。虽然人形憔悴,而丹心不改。八月二十四日,他继续北上,从建康经扬州、高邮、淮安、徐州、新济州(今山东济宁)、河间,保州(今河北保定),十月初一日晚上,到达大都。

起初,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安置在会同馆里,这里是接待投降官员的。管理人员以美酒佳肴款待,视为上宾,接着,劝降的人接踵而来,而第一个来劝降的就是留梦炎,此人与文天祥都是南宋状元,官至丞相。他在临安危急时弃官逃走,降元后,任元朝礼部尚书。文天祥见到留梦炎疾恶如仇便厉声斥骂,留梦炎只得窘然退下。随后是瀛国公赵显,即德佑皇帝,他已被元朝削去帝号,封瀛国公。只有九岁的赵显当然不懂得如何劝文天祥投降,元朝统治者是想利用君臣关系来制服文天祥。文天祥见到赵显,跪下痛哭流涕,连声说:“圣驾请回”,赵显只好快快而去。

元朝权倾朝野的平章政事阿合马亲自来劝降.阿合马高踞堂上,要文天祥下跪。文天祥昂首挺立,义正词严地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怎么能跪?阿合马见文天样威武不屈,便讥讽地说:“那你怎么会来到这里呢?”,文天祥正言厉色答说:“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会来北方了”。阿合马无言答对,色厉内在地环顾左右说。“这个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断他的话,高叫:“亡国之人,要杀便杀,说什么由不由你!”。阿合马毫无办法,元政府只好把文天祥押到兵马司衙门囚禁起来。十一月初五日,孛罗丞相召文天祥到枢密院,再一次劝降。文天祥回答说:“我尽忠于宋朝,宋亡只求速死.’表现出他忠贞不二。孛罗又说:“你们丢掉君王(赵显),另立二王(赵昰、赵昺),算什么忠臣?”,文天祥答:“社稷为重,君为轻。”孛罗再问:“那你干出什么功绩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尽一天责,谈何功绩!”,又说:“现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说什么!”

元朝政府知道文天祥是铮铮铁汉,不能易其心志,于是在牢狱中折磨他。文天祥安之若素,在狱中编自己的诗集《指南后录》,又集杜诗二百首,并作题记,这些题记是很有价值的南宋末年历史资料。

土牢宽八尺,深三丈二尺,四面都是土墙,只有一个很小的门户,冬天阴冷,夏天闷热。有一年夏天,下了倾盆大雨,牢房积水盈尺,水退以后,炎热逼人,空气中充满着湿味,霉味,臭味,简直使人无法忍受,文天祥居然无灾无病,活了下来,他自己也觉得奇怪。忽然他悟出了真谛:因为自己有精神上的修养,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就是天地间的正气。有这种正气,就可以战胜种种邪气。于是文天祥提笔写下了他那篇气壮山河、千古不朽的《正气歌》。

元政府一些官员想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来巩固对南方的统治,又有人提出继续劝降.另一些则反对,认为文天祥不死,是留下一个后患。元朝最高统治者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和大臣议事中问道:“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奏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忽必烈下谕,将给文天祥高官显位,又下令兵马司优待文天祥,给上等伙食.文天祥拒绝元朝政府给他的优待。

这时北方传说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聚众数千人,准备打进大都,劫走文丞相。朝廷立即下令戒备.对于文天祥的处置,也到了最后决定的时刻了。十二月初八日,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来到皇宫大殿上,长揖不跪,侍卫官强行他下跪,他仍昂首挺立。忽必烈对文天祥说:“你在这里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以臣事宋朝的忠心事我,当令你在中书省有一坐处(意即当宰相)。”

文天祥坚定地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朝灭亡,只求速死,不当久生。”“不愿当宰相就当枢密。”忽必烈命人传话。“不能当”。文天祥毫不含糊地回答。“你愿意怎么祥?”“但求一死足矣!”忽必烈无可奈何,只得命人把他带回兵马司监狱。十二月初九日,这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元朝政府派来监斩官,率领士兵和乐队到兵马司监狱来,顿时金鼓齐鸣。文天祥神情泰然地对狱卒说:“我事毕矣!”即被带上刑具。押到柴市。到了刑场,文天祥问旁边的老百姓。哪边是南方?遂即向南打拜了两拜,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文天祥被杀后,大都街头巷尾,时常传出哭泣的声音。

就义的第二天,文天祥的夫人欧阳氏来收领遗体,在衣带间发现这祥一篇附有序言的赞: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向南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文天祥一生刚直不阿,以国为本、高风亮节,深受历代人民敬仰。清代秦簧诗云;“破碎河山余正气,英灵风雨护荒丘。”

文天祥于狱中,气节高昂,誓死不降,元人亦感其神,乃杀之以成全其义.

宋室“滑铁卢”:文天祥与悲壮的崖海大决战
摘自中华网
按中国旧历计算,壬午年十二月初九(公元二00三年一月九日),是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舍身就义七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七百多年前,在国灭身囚之际,他以生命和热血写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章。这些彪炳千秋的名句,犹如伶仃洋的拍岸惊涛,激荡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又似崖海古炮台火红的古棉树,散发着直冲云天的凛然正气。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市)人。南宋宝佑进士,任宁海节度判官。咸谆十年,因讥讽丞相贾似道,被贬为赣州知州。德佑元年,蒙古军南下,长江沿线告急,南宋朝庭发出诏书,号召各地官绅勤王。文公即变卖家产充当军费,招募一万多人,决心入卫首都临安(现杭州),中途被派到外围抗击元军。德祜二年被委为临安知府,不久封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谈判中与元相伯颜抗争,被元方拘留,在押送元大都的路上逃脱。几经艰辛,到达福州,仍然担任右丞相,后改授枢密使,统都诸路军马。

文公是文武全才,雩都一战,大败元军,声威大振,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朝廷加封文公为少保信国公,领兵由江西入广东,在潮阳一带阻击元军,不幸在海丰县五坡岭遭袭被俘。此后元军发动灭宋的最后一役--崖海大决战,元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把文公押至崖门海域,强迫他写信招降张世杰。遭文公拒绝,为明心迹,慨然写下《过伶仃洋》一诗,在崖海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绝唱。

文公一生著有大量诗文,被后人编为《文山先生全集》。其诗大气磅礴,雄浑遒劲,犬以在崖海写就的《正气歌》、《过伶仃洋》和《海上大战》等诗篇最受后人推宠。

公元一二七九年阴历二月初,宋元崖海决战以宋室灭亡为结局,作为那场“滑铁卢”战争的见证人,文公在囚舰眼看宋军数以千计的楼船化为乌有,尸浮海上十万余人,文公“痛若酷罚,无以胜堪”。他在长诗中写道:“楼船千艘天下角,两雄相遇争奋搏。古来何代无战争,未有锋猬交沧溟。游兵日来复日往,相持一月为鹤蚌。南人志欲扶昆仑,北人气欲黄河吞。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谁雌谁雄顷刻分,流尸漂血洋水浑。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面对南海的腥风血浪和国破家亡的现实,他悲愤欲绝,下定死节的决心。文公在《哭崖山》中写道:“宝藏如山集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吴儿进退寻常事,汉代兴亡顷刻中;诸老丹心付流水。孤臣血泪洒南风;早来朝市今何处?始悟人间万法空!”

《答张弘范》是文公拒绝张弘范诱降封相的诗,诗中可见燃烧的激情:“高人名若浼,烈士死如归。智灭犹吞炭,商亡正采薇。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万古春秋义,悠悠只泪浑。”。史书载文公与张弘范辩驳,以大气磅礴、正义凛然的气势令张弘范无言可对。文公骨气,令人折服。
此后,文公被押送元大都土牢(今北京交道口内的文天祥寺),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囚禁四年,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英雄本色。壬午年十二月九日,在大都柴市口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值得一提的是,文公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以史家之笔为现在的崖海考古工作提供了许多线索。从《文山诗文集》记载可知:宋元在崖海地区交战总兵力超过四十万人,交战古舰船超过四千艘,沉船超过千艘,海葬了宋王朝的海上行宫“楼船千叠水晶宫”。这些沉船及其所载之物,被当代考古专家称为“水下兵马俑”。

自一九九0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崖海水下通过声纳扫描发现沉船疑点十九处,并找到二百多件南宋军队遗存物。目前,崖海水下考古已列入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若干处水下遗址进行重点挖掘。今天,当我们纪念文天祥光荣就义七百二十周年之际,随着崖门寻宝考古工作的推进,一段尘封的历史将被展现在世人面前,当可告慰文公英灵于地下。(李白麟)

崖海大战

据史料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

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进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谢太后率百官向元军投降。杨淑妃则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及部分大臣南下闽、粤继续抗战,最后在江门新会崖山建立行朝,史称“二王南迁”。南迁途中,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号端宗。1278年3月端宗在湛江市硇州岛病逝。陆秀夫、张世杰等又立赵昺为帝,改景炎三年为祥兴元年。宋少帝赵昺驻崖山期间,建行宫、军屋,训练士卒,制造舰船、兵器,开辟集市方便交易。各地闻讯纷纷组织义军,运送军粮、物资,集结官民将士20多万人。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会同副帅李恒,兵分水陆进攻崖山。张世杰作决战计,集结千多艘舰船,四周加固战栅,形成海上坚城。元军几次进攻,包括放火强攻都被打退。元帅威迫文天祥写信招降,遭到文天祥坚决拒绝,在狱中,文天祥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绝唱;又利用张世杰的外甥去劝降,被张世杰骂走。正月二十二元军占领崖山外围,截断了宋军的粮、水补给线。宋军吃干粮饮咸水,呕吐疲乏,战斗力下降。二月初六,天色晦暗,风雨交加,元军趁早、午海潮涨退的机会,李恒从北向南,张弘范从海上向北大举围攻。宋军虽整天苦战,终被攻破阵势,舰队崩溃。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混战中又找不到少帝和丞相,便领少数战船,乘雾突围出海。少帝赵昰、丞相陆秀夫在崖山奇石上投海殉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万余人”。

几天后,张世杰回来寻找帝室,才知少帝已死,只好领着船队再度出海,航至海陵岛一带海面时不幸遇飓风溺死海中。

崖海大战,两军对垒,两朝换代,是古代史上少有的一次大海战。

1999年4月,中国水下考古队和全国多名考古学者专程到江门参加崖门水下考古可行性研讨会。国家文物局决定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江门、新会市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探查队,展开“宋元崖门海战 ”遗址水下考古综合调查。如今,这个“宋元崖门海战”的古战场已成为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新会人武部多年来把保护好古战场遗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经常派出民兵分队和冲锋舟巡逻。

如果文天祥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他或许会成为一代名臣,即便归隐耕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名声更大的诗人。可他偏偏生逢乱世,国破人亡,历史让他担负了注定要失败的责任。

八百年后,还有一个瞿秋白。如果不让瞿秋白从事政治,他注定会成为一个大文学家,翻译家,甚至可能还会成为一个篆刻家,或者一代名医。可他偏偏成了一个政治家,还犯下了政治错误。

当我们把眼光放在文人的生活、精神历程上观察,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文人对出仕的期盼,对政治的热衷。李白曾写下“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说是不愿封侯,一识韩荆州的目的不还是“封侯”吗?柳永也曾去拜见当朝权贵晏殊,晏殊问:“你会干什么呀?”柳永答:“我会填词。”晏殊说:“我也会填词,但我填不出你那种淫词滥调。”柳永没招儿了。后来又因为皇帝的一个御批而美名曰“奉旨填词”,这“奉旨填词”四个字里,你看没看到一种无奈,一种酸楚,一种自嘲呢?

文天祥不,文天祥做过大官。但他那官不是经营来的,不是祈求来的,而是历史托付的,时代赋予的。那是一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那是一个哀鸿遍野的年代,那是一个走向没落的年代,那也是一个血与火的年代。有人在血与火中焚烧成灰,随风吹落;也有人在血与火中痛苦涅盘,直上九霄。

文天祥当然是后者。

文天祥是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中国古代诗人墨客甚多,但真正状元出身的能有几个?并不是说“状元”二字能够代表成就、智慧、道德,恰恰相反,中国偏偏不是状元的天下,历史不是状元的历史,几乎所有的状元都陨落了,单单出来了一个文天祥。

文天祥二十岁中状元,二十三岁任宁海军节度判官,二十五岁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摆在他面前的是金光大道,可他偏偏对当官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有一个字是怎么写的,那个字就是“人”。就是在他二十五岁,仕途甫露头的时候,他却宁肯左迁知府瑞州,也要上疏请斩主张迁都四明以避敌的宦官董宋臣。可文天祥就是生在一个需要他的时候,旋即,文天祥又一路升迁。三年后迁江西提刑;三十一岁再召除尚右郎官;三十三岁知宁国府;三十四岁召除军器监察院兼学士院权直。就是在三十四岁这年,他上书直斥宋度宗重用权相贾似道,这一次惹火的宋度宗,把文天祥罢官,让他回江西老家务农去了。贾似道是个什么东西?历史有记载,贾似道是一个专爱*淫尼姑的流氓,在他的相府,有专门为尼姑建造的庙院“半闲堂”。当然他还是皇帝理宗的小舅子,还是当朝宰相。

但是,我们感谢历史,是历史让文天祥无法埋没的。公元1275年,元兵渡过长江,直抵临安,宋恭帝赵显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了文天祥。三十九岁的文天祥变卖了全部家当,招兵买马,奔赴京都,起兵勤王。

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壮丽的事业,他谱写了他一生中最为高亢的篇章,他燃烧了他一生中最为激情的岁月。

(二)

文天祥早期,也就是元兵破城、文天祥起兵勤王以前的诗歌并不精彩。他的诗歌是和他的人生一起成长的,他的诗歌和他的战斗一起燃烧。

“越王台下路,搔首叹萍踪。城古都招水,山高易得风。鼓声残雨后,塔影暮林中。一样连营火,山同河不同。”(《出广州第一宿》)当文天祥赶到临安,朝廷百官早就作鸟兽散了。文天祥提出了分兵抗敌锋的战术,却被朝廷否定,而在他一心准备抗敌的时候,太皇太后谢氏和宰相陈宜中却在临安城上竖起了降旗。文天祥还能怎么办?“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赴阙》)

公元1276年,他奉旨出使元营,本是议和,而他想的是什么?“隔河见胡骑,朝进东门营。皇皇使臣体,词气浩纵横。”(《出使》)在元兵大营,他痛斥投降的宋臣和元兵的残忍,最终被拘了起来。押至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终于逃脱。在此期间,他一连写下了十五首《脱京口》:“经营十日苦无船,惨惨椎心泪血流。渔夫疑为神物迁,相逢杨子大江头。”一路奔波,他到了真州(今江苏仪征),无奈扬州主帅李庭芝却怀疑他投靠了元军,要真州守将苗再成杀了他。苗再成没有杀他,却将他逐出城外。出了真州,出了真州,文天祥还能到哪里?他给我们留下了十三首《出真州》,记述了事情经过:“扬州昨夜有人来,误把忠良按剑猜。怪道使君无见解,城门前日不应开”,“琼花堂上意茫然,志士忠臣泪彻泉。赖有使君知义者,人方欲杀我犹怜”,“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翁翁按剑疑。我问平山堂下路,忠臣见诎有天知”……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沧桑更变,有人弹冠新朝,就像一条狗又有了新的主人,开始又一番的摇尾乞怜。文天祥呢?中天皓月,精忠不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洁身自爱,坚守节操。忠诚二字,因有了文天祥的注释而磅礴浩然。

其实,历史并不是只给了文天祥死的遭逢,历史还给了他很多生的机会。且不说如宋朝其它高官一样席卷金银财宝而逃,且不说如贪生怕死之辈苟且投降,元世祖对文天祥可谓厚遇。元世祖对文天祥的爱惜即便今天也令我辈感叹,文天祥大殿怒斥忽必烈,左右都缩头吐舌,而忽必烈却不愠不火,并许以丞相位。历史之中,多少人想祈求寻觅这样的机会?而文天祥说:“天祥为宋状元丞相,岂有事二姓之理?宋室既亡,唯当速死,不可久生。”“宋室既亡,唯当速死”,可是,宋室的主子呢?当文天祥说这些话的时候,被俘的宋恭帝正在享受逍遥呢。这,就是人和人的差别。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挥笔写下了“唯有一腔忠烈血,碧空长共暮云愁”的诗句,然后掷笔于地,走向了刑场。

千年之后,我还能看见那只啼血的杜鹃,在挣扎着向南飞去。

公元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之中,最后他下定决心:赦免文天祥。当他的口谕被快马传到刑场,文天祥的灵魂已开始向南飞翔了。忽必烈马上追悔莫及:“文丞相好男子,不肯为吾用,一时轻信人言杀之,诚可惜。”多年后还在感叹:“是好人也。”

英雄,英雄就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满腹经书满腔热血剑指连营马踏沙场却又伫立寒风仰天长喟哀声动地泪雨倾盆,他们会赢得所有人的敬仰,包括他们的敌人。

文天祥在燕京被押三年,时间不可谓不长;在一间潮湿的小房里,“单扉低小,白见短窄,污下而幽暗”,“雨潦四集,浮动床几”,“乍晴暴热,风到四射”,“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条件不可谓不劣;文天祥的弟弟文璧投降了元军,并来劝降,此景不可谓不哀;文天祥的妻女被俘,在元宫作奴,她们都写信给文天祥求救,此情不可谓不悲;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令其下跪,天祥不跪,兵丁用强,文天祥弯腰不屈膝,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此况不可谓不凌;忽必烈亲自劝降,并许文天祥以丞相位,此遇不可谓不厚;太皇太后谢氏与宋恭帝赵显来狱中劝降,此感不可谓不痛;文天祥临刑前,行刑士兵口呼“丞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历史还给了他最后生存的机会,文天祥没有,文天祥还是没有动摇。在他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忠诚。李元洛先生这样理解文天详的忠诚:“凛然于苟且偷生的可耻,地维赖之以立;了然于人间正道的荣耀,天柱赖之而尊。”

文天祥忠诚,可他忠于谁呀?忠国?国家已经灭亡;忠君?皇上已经投降。无国可忠却还在忠,无君可忠却还在忠。他忠于的是什么?他忠于的是自己的灵魂、英雄的灵魂、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他忠于的是高尚的节操、坚贞的信仰、英雄的情怀、民族的尊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如果再加上死亡不惧,英雄啊,英雄的名字就会如日月长天。文天祥在押三年,没有屈膝,临刑之时,却面南而跪,他是在和人间告别,也是在和他的祖国告别。我不知道那时他是否流泪,今天,我愿为这个悲恨的英雄揾一把我们凡人的泪。

写了过零丁洋,被敌方老大看好,但是不要写信叫他的同伴过来,就被运到了敌方的窝里,后来就赐死了,听说他们很看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