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培训联盟:我国的明朝到底有多腐败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1 08:47:46

众所周知,大明缔造者朱元璋平生最看不得官员贪污,而他又给官员们设定了低得可怜的报酬。故在他身后,其子孙们通过变通的方式,给大小官员增加了许多额外收入,这些收入往往被笼统地称为陋规,处于半合法地位,其数额常常是工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按理,官员们的日子应该很好过了,但人是不知满足的动物,更何况每逢改朝换代之时,约束人心与行为的道德伦理,往往会被及时行乐的欲望所击溃。当“千里做官只为财”、“纱帽下面无穷汉”之类的理念成为官场上下奉行的人生准则时,即便朱元璋重生,使用更加严厉的酷刑,恐怕对中国古代“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吏治也会束手无策。

因为,透过史料我们不难看出,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进贡,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贪腐外,还存在许多闻所未闻、鲜为人知的捞钱方式、敛财手段。

应当承认,当时贪官集体腐败的方法之繁复、手段之卑劣、名目之荒谬,我们是无法把握全面的,只能挂一漏万,点到为止。现将笔者在正史野史及民间笔记中所能看到的一些情况浮光掠影地罗列如下:

历来官员的结构和职级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处于中上端的中高级官员,并不直接与民间打交道,他们是”管官的官“。这些人的贪腐大致有两个途径:其一,直接从他们掌控的国家资源中“化公为私”或截留好处;其二,他们掌握着下面官员的升迁奖惩,下级自然免不了要向他们馈送行贿。至于金字塔下端的低级官员及吏胥,他们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既是“ 被管的官”,也是民众的“老爷官”。这批人的贪腐途径也有两条,其一,和中高级官员一样,直接从掌控的国家资源中侵吞或盘剥;其二,通过种种方法,从老百姓身上巧取豪夺。因而,无论官职高低、权力大小,只要贪婪心蒙住了良心、廉耻心迷失了理智,都可能成为“喂不饱的贪婪野兽”。

晚明官员集体贪腐,常常使用的手段,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创造”了很多我们想都没有想到的途径和方法。比如:

利用“驿站”大发横财。驿站的设立,在古代由来已久。明朝驿站的维护和运行,都由民户按田粮的多寡来负担。明初对官员免费使用驿站有严格的规定,加上吏治甚严,几乎没有官员胆敢以身试法,驿户们的日子还算勉强过得去。但到了百患丛生的晚明,许多根本没有资格享受驿站的官员甚至家属,纷纷染指。一是利用驿站的免费运输,除了运送自己的行李外,还给其他商家承运物资。故每有官员过驿,则出现“轿或一二十乘,扛或八九十抬,多者用夫二三百名,少者用马四五十匹,民财既竭,民用亦疲”的局面。二是不喜欢骑马或不会骑马的官员,大多数出行靠坐轿子。因没骑马,要向驿站收取“马干银”(意思是我没骑你的马,你得把那笔省出来的钱给我)。偶尔有官员骑马,则要向驿站收取“惜马钱”(意思是我骑了你的马,才使得你的马有了用武之地)。一旦驿站不交纳这笔千奇百怪的费用,官员们就会想尽办法折磨周遭农民提供的马匹,要么割马耳,要么断马尾,甚至把马折磨死。而民众到驿站当差,为来往官员免费服务,本就是一种徭役,包含不公平不合理的成分,却还要受到如此这般的折磨与伤害,自然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以致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感叹,如此勒索的结果是使得大多数地方的驿传“十夫九逃,十马九缺”。

利用“马政”吃拿卡要。明朝时中央政府的太仆寺(约略相当于今天的畜牧局,职掌马政),也不直接养马,而是把国家的马匹分散到老百姓家中寄养。按明初的规定,凡是为政府代养马匹的马户,国家要半免或全免其赋税,并划给相应的草场,但后来也成了一纸空文。晚明时期,养马户也只剩下了义务而没有丝毫的权利。更要命的是,凡马户代养的马匹及所生马驹,以及国家临时交付寄养的马匹,一旦死亡,马户须无条件赔偿。这样一来,那些太仆寺及其下属机构的官员们,负责为这些马匹进行印烙和点验时,就有了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以致出现了“养马之费什一,为马而费者恒什九”,其大意是,养马本身需要10两银子,那么为了让马通过验收而向官员行贿的钱至少得90两。于是乎,晚明时期马户的负担,相当于朱元璋时期的10倍。

利用“火甲”转嫁负担。“火甲”是一种由城市民众负担的负责消防和治安的差役,约略相当于今天的联防队。其实,凡是参与了此事的人,乃不折不扣的苦差事。首先,政府需要采买各种物品,一般都要打到这些更夫身上,称之为“纸笔灯烛钱”。在南北两京,夜间巡逻的锦衣卫每晚的夜宵,也由更夫们负责提供,若招待不周,非打即骂,“害甚于资,贫民苦之”。而一旦遇到命案,长时间不结案,总甲交不了差,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地奔走于各个衙门,又免不了得上下使钱。

利用“铺行”大肆敛财。按明初规定,全国的商户都有向政府提供各种物品的义务。当然,商户向政府供货,政府也必须付费。具体做法是,一个地方的商户,按规模分为各种等级,或一年一轮,或一月一轮,轮番充任当行买办(替国家采购)。在今天看来,这是一项很有油水的差事,不过在明朝尤其是晚明,商户们无不将其视为畏途。主要问题是,其一,买办在为政府各部门,以及为皇室提供服务的内廷采购时,无不是先办事后结账。但所谓的结账,运气好的商户,拖上三五年,或许会得到一半或1/3的货款;运气不好的话,就可能成为一笔坏账,自掏腰包替政府买单,买办只能敢怒不敢言。其二,采购好的物品,会通过验收官装模作样的查验。一旦没有行贿,再上等的商品也会被判定为“不中程”,即不合格。此时所谓不合格的商品原物退回还是其次,重要的是,商户轻则会遭一顿暴打,重则被扔进大牢。故而,在这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敲诈之下,一旦不幸轮值出任当行买办,也就离家破人亡不远了。

为此,大学士高拱在给皇上的奏折中感慨地写道:“有素称数万之家而至于卖子女者,有房屋盈街拆毁一空者,有潜身于此复逃躲于彼者,有散之四方转徙沟壑者,有丧家无归号苦于道者,有剃发为僧者,有计无所出自缢投井而死者,而富室不复有矣。”虽然高层已意识到这种敲骨吸髓的盘剥对民众的巨大伤害,但终明一代,类似弊病不但没有根除,反而随着这个王朝末日的临近而更加丧心病狂、变本加厉。

很显然,我们以上所罗列的只是实际情况的九牛一毛,真实的状况肯定比这严重得多。因为历史不能虚构,在笔者未发现新的记载前,只能这样蜻蜓点水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其实每个朝代的灭亡还不都是一样,官贪而民困,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但是明朝有三个特色,一是宦官势大(魏忠贤等),二是密探繁多而刑罚残酷(东、西厂,官员人人自危),三是官员结党(东林党等,别以为结党是什么好现象,它会限制官员的提升与褒贬,使各个党派之间大肆攻伐、打击异己,导致政坛不稳)

明朝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初,蒙古地区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英宗正统年间,瓦剌部统一蒙古各部。正统四年(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攻明朝。此时明英宗昏庸腐朽,宦官王振掌军政大权,不顾朝中大臣如兵部侍郎于谦等人反对,鼓励英宗御驾亲征。七月英宗令皇弟王朱祁钰留守,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八月至山西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离河北怀来县城尚有二十余里的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史称「土木之变」。土木战败后朱祁钰即位(称景帝),在于谦等人主持下保卫京师,打退也先进攻。也先欲用英宗为人质,进行勒索、逼降,但未能得逞。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京师居民起而支援明军,打击了也先的部队。也先在勒索不成、进犯又被抗击的情况下,于景泰元年(1450年)放回英宗。

明朝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2443 更新时间:2005-11-29

明朝(1368年-1644年)。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扫平各种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

明朝统治者通过废除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设立三司等措施和制度,极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明朝前期,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鼓励垦荒, 进行屯田,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除水稻等粮食作物外,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载种。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烟草等粮食和经济作物,也是明代农业的一个特色。明朝的纺织、制瓷、冶铁等手工业生产,规模更加扩大,技术更为先进。明朝的商业和城市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等地,有许多以丝织为业的“机户”,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苏州城里有机工几千人。“机户出机,机工出力”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谴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郑和的船队成为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友好使者。许多国家的国王和使臣,搭乘郑和的宝船来中国访问,明政府对他们给以热情接待。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航海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明朝中期以来,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侵扰。戚继光等爱国将领,在人民支援下,肃清倭寇,这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16世纪,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中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剥削,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明末农民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拥戴为闯王。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

在明朝势力吴三桂和清军的联合进攻下,李自成农民军失败了。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
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朝把都城迁到那里,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推荐数目:《正说明朝十六帝》
《正说明朝十六帝》是阎崇年先生著《正说清朝十二帝》的姊妹篇,由中国社科院明史青年学者精心撰写,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审订。本书凸现了可贵的平民视角,以明朝十六帝为经、以历史事件(重大政治事件和个人命运)为纬、以“正说”历史为号召、以解说疑案为重点,力求为读者解密历史真相,让人们在生动的历史故事中正确认识历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只要有利益的存在,腐败像苍蝇一样...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