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公开栏模板:谁有有关太阳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2:07:27

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约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它的质量为1.989×1027吨,约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克每立方厘米,约为地球密度的1/4。太阳与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位于银道面之北的猎户座旋臂上,距银心约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转动,公转一周约需2.5亿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为35天。

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得知太阳的化学成分与地球几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异。太阳上最丰富的元素是氢,其次是氦,还有碳、氮、氧和各种金属。

太阳的结构

太阳的结构从里向外主要分为: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层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

从核物理学理论推知,太阳中心是热核反应区。太阳中心区占整个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

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86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86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太阳对流层外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又可分光球、色球和日冕。我们看到耀眼的太阳,就是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发出的强烈的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光球层的厚度约500公里,与约70万公里的太阳半径相比,好似人的皮肤和肌肉之比。我们说太阳表现的平均温度约6000摄氏度,指的就是这一层。光球之外便是色球。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可见散射开,色球便被淹没在蓝天之中。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色球红艳的姿容。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约2500公里。其温度从里向外增加,与光球顶衔接的部分约4500摄氏度,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则随高度增加而减低。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太阳高层大气经常产生爆发活动,产生耀斑现象。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太阳的能量

地球上除原子能和火山、地震以外,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总源泉。那么,整个地球接收的有多少呢?太阳发射出大的能量呢?科学家们设想在地球大气层外放一个测量太阳总辐射能量的仪器,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每分钟接收的太阳总辐射能量为8.24焦。这个数值叫太阳常数。如果将太阳常数乘上以日地平均距离作半径的球面面积,这就得到太阳在每分钟发出的总能量,这个能量约为每分钟2.273×1028焦。而地球上仅接收到这些能量的22亿分之一。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于100亿亿度电的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太阳黑子

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的活动。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天文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了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太阳活动峰年,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

别看它只是一个亮点,一旦出现,简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发。这一增亮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至100万次强火山爆发的总能量,或相当于上百亿枚百吨级氢弹的爆炸;而一次较大的耀斑爆发,在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10~25焦耳的巨大能量,

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的现象外,耀斑更主要表现在从射电波段直到X射线的辐射通量的突然增强;耀斑所发射的辐射种类繁多,除可见光外,有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有红外线和射电辐射,还有冲击波和高能粒子流,甚至有能量特高的宇宙射线。

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太阳色球层中一声爆炸,地球大气层即刻出现缭绕余音。耀斑爆发时,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报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正在努力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天,德国前线战事吃紧,后方德军司令部报务员布鲁克正在繁忙地操纵无线电台,传达命令。突然,耳机里的声音没有了。他检查机器,电台完整无损;拨动旋钮,改变频率,仍然无济于事。结果,前线推动联系,像群龙无首似的陷入一片混乱,战役以失败而告终。布鲁克因此受到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他仰天呼喊“冤枉!冤枉!” 后来查清,这次无线电中断,“罪魁祸首”是耀斑。布鲁克的死,实在冤枉。他的死,在于人们当时对耀斑还不了解。

光斑(谱斑)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用天文望远镜对它观测时,常常可以发现:在光球层的表面有的明亮有的深暗。这种明暗斑点是由于这里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形成的,比较深暗的斑点叫做“太阳黑子”,比较明亮的斑点叫做“光斑”。光斑常在太阳表面的边缘“表演”,却很少在太阳表面的中心区露面。因为太阳表面中心区的辐射属于光球层的较深气层,而边缘的光主要来源光球层较高部位,所以,光斑比太阳表面高些,可以算得上是光球层上的“高原”。

光斑也是太阳上一种强烈风暴,天文学家把它戏称为“高原风暴”。不过,与乌云翻滚,大雨滂沱,狂风卷地百草折的地面风暴相比,“高原风暴”的性格要温和得多。光斑的亮度只比宁静光球层略强一些,一般只大10%;温度比宁静光球层高300℃。许多光斑与太阳黑子还结下不解之缘,常常环绕在太阳黑子周围“表演”。少部分光斑与太阳黑子无关,活跃在70°高纬区域,面积比较小,光斑平均寿命约为15天,较大的光斑寿命可达三个月。

光斑不仅出现在光球层上,色球层上也有它活动的场所。当它在色球层上“表演”时,活动的位置与在光球层上露面时大致吻合。不过,出现在色球层上的不叫“光斑”,而叫“谱斑”。实际上,光斑与谱斑是同一个整体,只是因为它们的“住所”高度不同而已,这就好比是一幢楼房,光斑住在楼下,谱斑住在楼上。

米粒组织

米粒组织是太阳光球层上的一种日面结构。呈多角形小颗粒形状,得用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米粒组织的温度比米粒间区域的温度约高300℃,因此,显得比较明亮易见。虽说它们是小颗粒,实际的直径也有1000公里--2000公里。

明亮的米粒组织很可能是从对流层上升到光球的热气团,不随时间变化且均匀分布,且呈现激烈的起伏运动。米粒组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很快就会变冷,并马上沿着上升热气流之间的空隙处下降;寿命也非常短暂,来去匆匆,从产生到消失,几乎比地球大气层中的云消烟散还要快,平均寿命只有几分钟,此外,近年来发现的超米粒组织,其尺度达3万公里左右,寿命约为20小时。

有趣的是,在老的米粒组织消逝的同时,新的米粒组织又在原来位置上很快地出现,这种连续现象就像我们日常所见到的沸腾米粥上不断地上下翻腾的热气泡。

太阳活动--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出现时,大气层的色球酷似燃烧着的草原,玫瑰红色的舌状气体如烈火升腾,形状千资百态,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桥,有的像喷泉,有的酷似团团草丛,有的美如节日礼花,而整体看来它们的形状恰似贴附在太阳边缘的耳环,由此得名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约几万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几十万公里,一般长约20万公里,个别的可达150万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阳光球层暗弱得多,所以平时不能用肉眼观测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阳活动现象,其温度在5000~8000K之间,大多数日珥物质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质漂浮在温度高达200万K的日冕低层,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炉火熊熊的炼钢炉内居然有一块不化的冰一样奇怪,而且,日珥物质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两者居然能共存几个月,实在令人费解。

冲浪

冲浪又称“日浪”。太阳光球层物质的一种抛射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黑子上空,具有很强的重复出现的本领,当一次冲浪沿上升的路径下落后,又会触发新的冲浪腾空而起,如此重复不断,但其规模和高度则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

位于日面边缘的冲浪表现为一个小而明亮的小丘,顶部以尖钉形状向外急速增长。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冲浪只有区区几百公里,大冲浪则可达5000公里,最大的竟达1~2万公里。抛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达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侦察机快100多倍。当它们到达最高点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便开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阳表面。人们从高分辩率的观测资料中发现,冲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纤维组成,每条纤维间相距很小,作为整体一起发亮,一起运动。

针状物

在色球上更普遍存在的是无数针状的称为“针状物”的高温等离子体的小日珥,观察日轮边缘,可看到许多细小而明亮的“火舌”,宛如在日面上簇簇燃烧着的草丛。针状物宽度约800公里,高度4400~9800公里,平均寿命约5分钟。

在色球层中部,针状物数目约25万个;在离日面3000公里处,则减少到9.3万个;在离日面1.5万公里只剩下约200来个。针状物以约25公里每秒的速度从色球层喷出,有的匀速上升,有的跳跃上升,升到一定高度,受太阳引力影响,开始下降。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发现超针状物现象,宽度1.8万公里,高度4.3万公里,都比普通针状物大10来倍。超针状物能上升到3.5万公里的高度,窜到日冕区游荡一阵后,再落回色球层,存在时间长达40分钟

菲尼克斯太阳
Phoenix Suns
球队英文官方站

主场所在城市:亚利桑纳州 菲尼克斯市
主体育馆:美西球馆(America West Arena)
可容纳人数:18422人 加入NBA时间:1968年
获总冠军次数:0
现任主教练:麦克-安东尼(Mike D'Antoni)

现役球员

号码 姓名 位置 生日
10 林德罗-巴博萨 后卫 11/28/82
2 蒂姆-托马斯 前锋 2/26/77
11 帕特-伯克
后卫-前锋 12/14/73
3 博伊斯-迪奥 后卫 04/16/82
31 肖恩-马里昂
前锋 05/07/78
13 史蒂夫-纳什 后卫 02/07/74
55 布莱恩-格兰特 前锋-中锋 03/05/72
19 拉加-贝尔
后卫 09/19/76
50 埃迪-豪斯
后卫 05/14/78
32 阿玛雷-斯塔德迈尔
前锋 11/16/82
22 詹姆斯-琼斯 前锋 10/04/80
40 柯特-托马斯 前锋 10/04/72
1 迪琼-汤普森
后卫 02/23/83
15 尼克洛兹-斯基蒂什维利 前锋 04/14/83
球队简介&历史

球队简介:

1968年太阳队进入NBA,28岁的杰里-科朗洛格成为他们的总经理,琼尼-科尔(JOhnny Kerr)成为第一任主教练。第一个赛季太阳队很不成功,只取得16胜66负。更糟的是他们在在选秀时错过了后来名垂NBA的“天钩”贾巴尔。他们与东部最差的雄鹿队用硬币决赛,结果太阳队选“人头”输了,雄鹿队选中了贾巴尔。后者两年后就带雄鹿获得总冠军。但太阳队后来选中了科涅-霍金斯(Connie Hokins)也不无小补。霍金斯是后来的名人堂成员,他带太阳队在第二个赛季就杀入了季后赛。在1969-1970年的季后赛,他们打进了第二轮,并与湖人大战7场,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太阳队已经浮出了水面。

1973年约翰-马克列德(John Macleod)成为太阳队的主教练,也改变了太阳队的历史。两个赛季后他就将太阳队带进了总决赛。1975-1976赛季,在“最佳新秀”阿尔凡-阿丹姆(Alvan Adam)和保罗-韦斯特法尔(Paul Westphal)的带领下,太阳队常规赛40胜42负。季后赛太阳队表现神勇,以4比2淘汰了超音速后,又以4比3将上届冠军勇士队拉下马,闯进了总决赛与凯尔特人对阵。太阳队先输两场,但回到主场后连胜两局。第五场比赛两队打了三个加时,被称为“最伟大的比赛”。赫德(Heard)在最后一秒的不可思议的高抛跳投将太阳队带入第三个加时赛,但最后太阳队以126比128失利,并且最后以2比4的大比分输了总冠军,但太阳队却一战成名。

从80年代开始,太阳队不断上升。1988-1989赛季,太阳队成为联盟中进入最犀利的球队,他们取得55胜27负的成绩,并成为第一支取得四个奖项的球队:最佳教练、最佳第六人、进步最大球员和最佳管理。

太阳成为西部强队之一。1992年太阳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球队进入一个新时代。太阳队1992年从76人队引进了查尔斯-巴克利,聘用了新教练韦斯特法尔,还将主场搬到了新球馆。当赛季巴克利成为常规赛MVP,太阳队取阳和62胜20负的球队历史最佳成绩,并且闯进了总决赛。在首轮太阳队先输两场,但最后连下三城淘汰了湖人队;第二轮和第三 轮太阳队分别以6场和7场淘汰了马刺队和超音速队,与公牛队相遇于总决赛。太阳队又是先输两场,但到了公牛主场后却连扳两盘。在第三场比赛中两队打了三个加时,最后太阳队以129比121胜出。但此后公牛队又连胜两场,在第6场比赛中,帕克森在终场前3.9秒投中三分,为公牛队赢得第一个“三连冠”。

1994和1995赛季,太阳队都是夺冠热门,但都在第二轮被后来的冠军火箭队淘汰。此后太阳队变化不断,球队也处于动荡之中。1996年巴克利被交换到火箭队,然后太阳队又从小牛队得到基德。当赛季太阳队以0胜13负开局,但是最后却闯入季后赛,创下NBA纪录。1999年太阳队大换水,将基德送走,迎来马布里并且选中了新秀马里恩。2003年太阳队选中高中生阿马尔-斯塔德迈尔,球队重建工程初见成效。

退休球衣号码:
(5) 范-阿斯戴尔(Dick Van Arsdale)
(6) 沃尔特-戴维斯(Walter Davis)
(7) 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
(24) 汤姆-张博斯(Tom Chambers)
(33) 阿尔凡-阿丹姆(Alvan Adam)
(42) 科涅-霍金斯(Connie Hokins)
(44) 保罗-韦斯特法尔(Paul Westphal)

历史:
1968-今 菲尼克斯太阳队 (Phoenix Suns)

未获总冠军

主场所在城市:亚利桑纳州凤凰城
主体育馆:美西球馆
可容纳人数:19023人
加入NBA时间:1968年
主教练:迈克-丹东尼

现役球员
球员号码 姓名 位置 身高 体重 出生日期 NBA效力年数
10 理恩德罗-巴伯萨 后卫 1.91 85.3 11/28/1982

19 拉贾-贝尔 后卫 1.96 95.3 09/19/1976

11 帕特-布鲁克 前锋&中锋 2.11 113.4 12/14/1973

3 玻里斯-德鲁 后卫 2.03 97.5 04/16/1982

55 布莱恩-格兰特 前锋 2.06 115.2 03/05/1972

50 艾迪-豪斯 后卫 1.85 79.4 05/14/1978

21 吉姆-杰克逊 锋卫摇摆人 1.98 99.8 10/14/1970

22 詹姆斯-琼斯 前锋 2.03 97.5 10/04/1980

31 肖恩-马里昂 前锋 2.01 103.4 05/07/1978

13 斯蒂夫-纳什 后卫 1.91 88.5 02/07/1974

32 阿马尔-斯塔德迈尔 中锋 2.08 111.1 11/16/1982

40 库特-托马斯 前锋 2.06 106.6 10/04/1972

球队简介
太阳队坐落于凤凰城。1968年加入NBA的太阳队有着光辉历史,曾经于93年杀入总决赛,但无缘染指冠军戒指。目前,太阳队主教练为迈克-丹东尼,教练班子由马克-伊瓦隆尼、特德-克文特、菲尔-韦伯、埃尔文-格伦特里、丹-丹东尼组成。

退休球衣号码
5号:蒂克-范-埃尔斯戴;6号:沃尔特-戴维斯;7号:凯文-约翰逊;9号:丹-马尔利;24号:汤姆-钱伯斯;33号:埃尔万-阿达姆斯;34号:查尔斯-巴克利;42号:汤尼-霍金斯;44号:保罗-韦斯特法尔

主场所在城市:亚利桑纳州凤凰城
主体育馆:美西球馆
可容纳人数:19023人
加入NBA时间:1968年
主教练:迈克-丹东尼

现役球员
球员号码 姓名 位置 身高 体重 出生日期 NBA效力年数
10 理恩德罗-巴伯萨 后卫 1.91 85.3 11/28/1982

19 拉贾-贝尔 后卫 1.96 95.3 09/19/1976

11 帕特-布鲁克 前锋&中锋 2.11 113.4 12/14/1973

3 玻里斯-德鲁 后卫 2.03 97.5 04/16/1982

55 布莱恩-格兰特 前锋 2.06 115.2 03/05/1972

50 艾迪-豪斯 后卫 1.85 79.4 05/14/1978

21 吉姆-杰克逊 锋卫摇摆人 1.98 99.8 10/14/1970

22 詹姆斯-琼斯 前锋 2.03 97.5 10/04/1980

31 肖恩-马里昂 前锋 2.01 103.4 05/07/1978

13 斯蒂夫-纳什 后卫 1.91 88.5 02/07/1974

32 阿马尔-斯塔德迈尔 中锋 2.08 111.1 11/16/1982

40 库特-托马斯 前锋 2.06 106.6 10/04/1972

球队简介
太阳队坐落于凤凰城。1968年加入NBA的太阳队有着光辉历史,曾经于93年杀入总决赛,但无缘染指冠军戒指。目前,太阳队主教练为迈克-丹东尼,教练班子由马克-伊瓦隆尼、特德-克文特、菲尔-韦伯、埃尔文-格伦特里、丹-丹东尼组成。

退休球衣号码
5号:蒂克-范-埃尔斯戴;6号:沃尔特-戴维斯;7号:凯文-约翰逊;9号:丹-马尔利;24号:汤姆-钱伯斯;33号:埃尔万-阿达姆斯;34号:查尔斯-巴克利;42号:汤尼-霍金斯;44号:保罗-韦斯特法尔

太阳的年龄和寿命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能量是由四个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而释放出来的。我们知道,一个氢原子核的原子量是1.00728,一个氦原子核的原子量是4.0015,4个氢原子核的质量应为4.0292。当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核时,就要亏损0.0276个单位的质量,其中,1克氢核聚变成氦核时要亏损0.0069克的质量。这就是说,太阳能的产生是以消耗质量为代价的,而且这些质量转化成太阳辐射就不再属于太阳了。太阳每秒钟要损失大约400万吨的质量,对于巨大的太阳质量来说简直太微不足道了。从太阳诞生到目前的50亿年中,太阳仅消耗了0.03%的质量,即使再过50亿年也仅消耗太阳质量的0.06%。可问题是,太阳质量再大,总还是有限的,到底太阳的寿命还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对地球又有什么影响呢?

太阳的一生是从星云开始的,最后一直到红巨星、白矮星,成为太阳的死骸,这一过程大约要经过100亿年,也就是说再过50亿年将是太阳的死期,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将在太阳变成膨胀的红巨星时被其吞掉。如果我们人类能生存到那个时代的话,就只能飞到其他星球上去生活了。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太阳系和星座。
宇宙间的天体在不断运动,并形成各级天体系统。如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等天体都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银河系中极小的一部分,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亿多颗。
在银河系以外,现在观察到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约有10亿个,我们把它们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组成总星系。总星系是目前人们所能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为了便于认识星空,人们把宇宙假想为一个半径无限大的球体,称为天球。
为了便于认识恒星,人们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如北斗七星就是大熊座的主要部分。按国际上规定,全球分为88个星座。每个恒星都归属一定的星座,如北极星就是小熊座中的一颗恒星。
所以说太阳系和星座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因为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一个小儿说,太阳早上凉快,中午热,从身体对温度的感受来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也不正确。因为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这个温度的凉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后来科学家终于算出来了,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14 960万公里

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而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

还有,中午较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较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里唯一的一颗恒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的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直径为139.2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33万倍。它集中了太阳系99.865%的质量,是个绝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然而,在宇宙中,它还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没有固体的星体或核心。太阳从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其能量的99%是由中心的核反应区的热核反应产生的。太阳中心的密度和温度极高。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质量约占71%)与氦(质量约占27%)。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的内部结构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3.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

辐射区包在核心区外面.
这一层的气体也处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但低于核心区),粒子间的频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区产生的能量经过很久(几百万年)才能穿过这一层到达对流区.

辐射区的外面是对流区
能量在对流区的传递要比辐射区快的多.这一层中的大量气体以对流的方式向外输送能量.(有点像烧开水,被加热的部分向上升,冷却了的部分向下降.)对流产生的气泡一样的结构就是我们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中看到的"米粒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