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妃传 夏日小轩:狼图腾讲的是什么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2:19:50

四五月,《狼图腾》大热。“面世短短5天,迅速攀升至各大书店排行榜首位”、“半月销完5万首印数”、“5天之内被盗版”、“地坛书市销售冠军”、“读者一进地坛大门就问:您知道《狼图腾》在哪儿卖吗?”“前些日听说各媒体都在讨论并推荐《狼图腾》,且很多政要、商界领导人手一本”……如此辨不清消息源的消息虚虚实实但却是扑面而来。再看新浪网上的连载,引网友跟帖滔滔,掌声、骂声渐次响亮,再到后来各持己见营垒鲜明地吵作一团。

争议也来自学界。对其作为小说的部分,精神气质、宏大叙事、言语功力,大家一致赞旗高举,甚至那行间议论不绝、篇尾索性直接贴上四万字论文的不合常规的结构都被人原宥,只是引发“小说其实是没有边界的”如此的感叹。

但作者显然志不止此,“他在其中还阐述了某种宏大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诸如“中国汉族是农耕民族,食草民族,从骨子里就怕狼恨狼,怎么会崇拜狼图腾呢?中国汉人崇拜的是主管农业命脉的龙王爷———龙图腾,只能顶礼膜拜,诚惶诚恐,逆来顺受。哪敢像蒙古人那样学狼、护狼、拜狼又杀狼。人家的图腾才真能对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直接产生龙腾狼跃的振奋作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民族性格,差别太大了”,这样刺激的话比比皆是。就是这一点,正引出越来越多人说“不能苟同”,甚至都有了这样的话:“这种说法也许只是满足了大众对简单通俗的历史观的需求,可以说是一种慷慨激昂的媚俗。”

私下里认定,这样的乱局其实才是自己最后得见姜戎一面的最根本原因,尽管上周一在四环边上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会客室里,他很让人舒服地把“为什么把唯一一个面见记者的机会给你”解释为“十七八年坚持订《北京青年报》的交情”,而且语气并不失真诚。

在此之前,那个“绝不接受记者采访、绝不参加发行中的宣传活动”、连作品讨论会都缺席的隐身作者一直是《狼图腾》的一大神秘,只是影影绰绰知道他是一个学者,在内蒙古草原当过11年知青。“不拍照、不谈身世、一本《狼图腾》外绝无资料提供”是见面前的“约法三章”,然后把用GOOGLE和“百度”搜索出来的几百条“姜戎”关键词资料看到最后,才反应过来连“姜戎”都根本是一个笔名。

究竟怎样一个人写了《狼图腾》?

5月17日上午10点,站在记者面前的姜戎是一个身高1米78、给人特别洁净感的58岁男士,尽管他在谈话的时候需要吸烟。印象里他的头发、面色和身上的薄牛仔布背心都泛着一种白。戴眼镜,镜片后面有一双细的、眼尾略斜向上的眼睛。盯住它们看了两个小时,总是克制不住联想起《狼图腾》封面上那双绿色的眼睛———

那是狼的眼睛。

■我在草原上的经历,是别人没有过的,以后也再不可能有了

记者:为什么一本书写了这么久,从初稿到定稿就用了6年,之前还有腹稿25年?特别难还是什么?

姜戎:主要是我这种经历,是别人没有过的,以后也再不可能有了。1967年我们这批知青下到额仑草原,可以说是第一批成规模的汉人到达那个地方。那时基本还是保持着原始风貌的草原,太漂亮了,地方相当大,什么风景、什么地貌都有,也是狼群最多、最厉害的时候。我比别人都更早地关注狼,我掏狼崽养小狼的故事,那一批知青都知道。到后来别人也开始关注狼的时候,狼已经很少了。因为真正原始风貌的草原和生态被破坏,也就是几年间的事情。

此外,付诗一首
念奴娇·狼赞
一代天骄,曾记否?当年天下逐鹿。游牧民族,千百年,与狼同生共舞。草原残酷,弱者无助,何方是归途?草原圣母,腾格力长生父!
茫茫天际策马,任狂风长啸,犬狼厮杀。群狼骁悍,电掣般,驰骋烈烈云霄。古老崇拜,永恒狼图腾,草原精灵。狼吼风叫,腾格利在微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205141.html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与冲击?
一部关于狼的史诗性著作,一部对中国历史进行独特解读的小说,一部可以给包括商界、文化界、学术界带来重大震撼的原创性作品。书中通过狼群的荣衰最终描摹了蒙古草原慢慢消失的最后片断。

讲了一个故事!

说的是一个知青养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