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缘定三生怎么样:关于郑和渡美洲的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0 08:34:45
就是各家的说法,帮我总结一下谢谢!

(之一)郑和发现美洲新证据 加拿大发现郑和航海基地

  2005年06月16日<人民网 >

  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考古工作有最新进展

  昨晚,《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作者、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抵京出席该书中文版发行仪式。孟席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600年前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考古工作有了最新的进展,他们在加拿大临北大西洋的一处半岛上发现了郑和船队曾驻扎的基地。英国作家孟席斯到京,披露郑和发现美洲最新证据

  遗址坟墓中有汉字 遗址居民曾有黄种人特征

  昨天晚上刚刚抵京的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向记者表示,600年前郑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考古工作有了最新的进展,他们在加拿大临北大西洋的一处半岛上发现了郑和船队曾驻扎的基地。

  遗址内留有佛教徒坟墓

  孟席斯介绍说,这一处称为新斯科舍的地区,在西经60度26分、北纬46度19分附近,在约面积5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存在一个曾经繁荣海港的遗迹。半岛上绵延着修筑的城墙遗址,并且有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同时发现了大量佛教徒与回民的坟墓,坟墓中留存有中国的汉字。

  遗址居民戴中国式耳环

  这处区域几百年来人迹罕至,离此地最近的居民也对这处遗迹的存在一无所知。孟席斯介绍说,1497年后最早一批到达这里的欧洲人曾描述说,这一地区是一个繁荣美丽的海港,部分土著居民具有东方黄种人的特征,一些人使用奇特的象形文字,并且穿着带有东方金丝花纹的服装,带着中国式的耳环。当地印第安人声称这些异族人是从海上乘着巨大的船只而来,后来这些神秘的异族人又“回到了大洋的对岸”。

  (之二)郑和发现美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侯杨方 2006-2-2
  最近,一张购自上海古玩市场的地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公布了这张地图,BBC等数十家权威英文媒体也先后发布了该消息。这张地图已于今年1月16日在北京展出,网上也公布了照片,使得更多人有幸能够目睹。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因为它不仅绘制了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甚至还有南极洲和美洲。根据这张地图上的说明,此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一张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地图左上角有注文写道:“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即图上有红圈者皆是原《天下诸番识贡图》上的标注。
  如果这张地图的原本真是绘制于1418年,不言而喻,它将产生颠覆性的后果:好望角是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澳洲是由荷兰人于17世纪发现,南极大陆由美国人和英国人于1820年发现,美洲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当然这些公认的发现反映的只是西方世界对其文明之外的探险与发现,由于真正第一个发现这些地方的人类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更由于是西方人发现这些地区后,这些地区才开始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因此这些西方人的第一次发现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现在这张地图的出现可能改变了一切,表明这些地区有可能在1418年之前就已被中国人发现,并记录下来。
  此前不久,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出版了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年》,并成为畅销书,他用3个证据“航海图”、“历史遗迹”、“当地人的DNA”证明中国人郑和早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美洲。而这张地图中有红圈标注“一于永乐十三年随正使太监马三宝等往榜葛剌诸番,直抵忽鲁谟(此处有一字模糊)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郑和原名正是马三宝,号称“三宝太监”。这张地图的出现像是一个奇迹,成为对孟席斯理论最有力的支持——而他的理论此前已获得不少中国学者认同。这张地图表明,中国人不仅首先发现了好望角、美洲、澳洲甚至南极洲,而且也明确知道地球是球形,并且掌握了投影制图方法——这种方法以前公认由16世纪末的欧洲传教士传入中国。

  (之三)郑和发现了美洲?

  南方周末 2005-08-04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钟宏杰

  你相信这样的说法吗?———“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并绘制了世界海图;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中国人已经完成了环游地球的壮举,郑和是世界环球第一人;比库克船长早350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澳洲和南极洲,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
  在一本描写郑和下西洋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书里,英国海军退休军官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根据自己十几年对郑和船队的研究考证,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上海,孟席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孟席斯首次公布自己的研究发现———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郑和是世界环球航行第一人。 孟席斯所有的猜想起缘于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张航海地图。“这张地图绘制于1424年,上面有威尼斯制图学家祖阿尼·匹兹加诺(Zuane Pizzigano)的签名。地图描绘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奇特的是除了画出大陆,地图上还画了处于西大西洋深处的四个岛屿,标出的名称分别是Satanazes、Antilia、Saya和Ymana。我的兴趣被完全激发起来了。地图上标识了一些当时欧洲人没到过的地方,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历史知识,欧洲人在70年后才去那儿探险。我在地图收藏室和档案馆中查了几个月的海图和文献之后,我确信Satanazes和Antilia事实上就是加勒比群岛中的波多黎各和瓜德鲁普岛。”
  孟席斯称,这份地图的年代是无可怀疑的。他认为,这暗示了在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前大约70年有人精确地考察过了这些岛屿。
  除了匹兹加诺地图外,孟席斯还发现,1459年的法莫拉地图上已经明确地标出了好望角,澳洲出现在1452年让·罗茨绘制的海图上。“当哥伦布从欧洲出发,寻找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时,他在出发前就已经看过标有美洲大陆的地图。他知道他能够‘发现’新大陆。”
  接着,孟席斯又在威尼斯见到绘制于1459年的一幅显示印度洋和南部非洲的平面球形地图。这张地图上已经标明了南部非洲的好望角,而好望角直到1497年才被达·伽马“发现”。在那张平面图上还用中世纪腓尼基语标注说,1420年曾有人绕过好望角航行至贝尔德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大帆船。
  接下来,孟席斯又在日本的龙谷大学里找到一幅《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这张地图印在丝绸上,内容除了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国家外,还涉及到非洲的东海岸、南海岸、西海岸。“这张地图如此精确,毫无疑问,它是曾绕过好望角航行过的人绘制的。因为欧洲人直至60年后才到达南部非洲。”
  在古代的地图上,孟席斯的发现越来越多。“我惊奇地发现,在欧洲人发现之前100年,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和安第斯山脉就已经被标识在地图上了;在欧洲人到达那儿之前大约400年,南极洲就已经准确地画在地图上了;另一幅海图标识了非洲东海岸地区,而且还非常准确地标着经度,此后3个世纪欧洲人尚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技术;还有一幅地图标明了澳大利亚,早于库克船长的发现有300年;另外一些海图标明了加勒比海、格陵兰岛、北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岸线。远在欧洲人到达之前,这些地方就以惊人的准确度绘在海图上了。”
  是谁去过了这些地方,把它们描绘在海图里的?孟席斯为了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自费走访了120多个国家,参观了90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寻访古代的纪念碑、城堡和海港,深入海岬、珊瑚礁、偏僻的海滩和海岛……
  “我的结论是中国人在1421年到1423年间就绘制了世界地图,完成了全球航行(编者按:郑和船队于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他们到达了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几十年后他们的大部分记录被毁掉,并且放弃了全球远洋航行。但是中国人的知识通过葡萄牙人,通过参加了中国人远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尼可洛·达·孔蒂传播给了西方早期的地图制作者。”

  证据:公鸡和玉米
  对自己的研究发现,孟席斯非常自信。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里说,完成这次环球航行并发现美洲、澳洲、非洲及南极的,是郑和下属的洪保船队、周满船队、周闻船队和杨庆船队,而非郑和本人。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孟席斯在书里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和证据。除地图外,他的证据还包括沉船、植物、动物。
  孟席斯以小说化的笔法描写他的发现过程。在秘鲁停留的某一个早晨,一阵鸡鸣打破了孟席斯的睡梦。“我马上意识到,这些鸡不是欧洲鸡。欧洲的鸡叫起来是‘咕-咕-咕’的声音,而这种鸡的叫声是‘咯-咯-咯’。”孟席斯在马来西亚生活过一段时间,他回想起当地的鸡叫声是“咯-咯-咯”,和秘鲁的鸡一样。
  亚洲鸡和欧洲鸡的鸡冠、羽毛、脚爪和叫声都不一样,下的蛋也不一样。公元1500年,美洲大陆上已经满地可见亚洲鸡。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是哥伦布的船队将它们带到那里。孟席斯却认为,郑和的船队早在1421年到1423年间就到过美洲,是他们把亚洲鸡带到了新大陆。
  “这些鸡不是欧洲人带去美洲的,因为第一批欧洲人在抵达新大陆的时候发现了它们。”麦哲伦也曾经记述他在美洲得到了很多鸡,“用一个鱼钩或一把小刀就换了当地人6只鸡,甚至担心当地人是在骗我。”这些鸡与欧洲鸡明显不同。在一本出版于1430年的中国书籍《异域图志》上,记载了一些中国人在他们的航行中见到的一些奇怪的动物。比如印度的大象、非洲长颈鹿,以及美洲的豹子。比如有一种长着狗头的动物与在皮里·雷斯图上画着的大树獭很相似,并有文字说明,说他们是在从中国往西航行了两年才发现这种动物的。大树獭是南美洲独一无二的动物,在300年前灭绝。
  玉米也被认为是郑和发现美洲的一个证据。“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在郑和航海之前一直不为中国所知。中国的记载说,郑和将军带回了一些‘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中国人习惯于吃一种穗的大小和大麦相似的稻米。这种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只能是玉米。葡萄牙人在印尼、菲律宾和中国都发现了玉米,在菲律宾西南的海底发现的一艘建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的平底船上,还发现了一种南美洲特有的用来磨玉米的工具。”
  在书里,孟席斯列出了一串“跟随郑和漂洋过海在异地扎根”的动植物,包括猪、狗、马、香蕉、大米、棉花、山药、椰子等等。同样作为证据的还有人类的疾病。“美洲印第安人的DNA和他们的疾病同中国人以及东亚人十分一致。”在巴西马托·格罗索(Mato Grosso)发现的印第安人的一种皮肤病,巴拉圭伦瓜(Lengua)的印第安人的十二指肠病,秘鲁和墨西哥的蛔虫,据说都和中国人的疾病近似。“不少资料显示,印度洋、非洲、北美洲和大西洋海岸、澳大利亚等地,第一批欧洲探险者都记述了中国人或亚洲人存在的情况;而且,我对不少人和物进行了DNA分析,发现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人同中国人有特殊的关联。”
  考察了120多个国家,几乎耗尽毕生积蓄的孟席斯,最后得出了一个令他自己也吃惊的结论:“当时只有一个国家具备这样的财力、科学知识、船只和航海经验,能够开展如此宏伟壮丽的发现之旅———那就是中国。许多文献都表明,中国人绘制了最早的航海图,中国人对当时的世界似乎更了解。”

  孟席斯是骗子?
  在2004年7月美国公共广播电视台(PBS)的特别节目中,孟席斯曾经在专家的“围攻”中数次承认自己可能存在“误读”,但是他坚持认为自己的结论是对的。
  “一个退役的潜水艇船长,怎么能够发现许多伟大的学者都没有发现的秘密呢?虽然我只是一个业余的历史研究者,但我也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我在皇家海军掌握了天文导航术和航海方面的系统知识,我对古代的地图、航海图非常了解,我有丰富的航海经验,我不仅去图书馆,还实地探察。另外,我不墨守成规,没有权威压着我的思路。这些成了我打开这个秘密的钥匙。”
  孟席斯嘲笑那些批评他的人,包括中国的学者,只会查书,不会看地图。“一个航海的外行,不管他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他在看一幅地图或是海图的时候,只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轮廓线。一位有经验的航海家,在看同样的地图时,可以推理出更多线索:第一次绘制此图的制图学家航行到了哪儿,是以什么方向航行的,航速是快还是慢,距离陆地有多远,他掌握经纬度知识的情况如何,甚至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看出来。地图包含的重要信息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从许多杰出的中国历史学家眼前溜掉。他们并不缺乏作为历史学家的勤奋,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天文导航术和世界海洋的知识。”
  在近3年的时间里,孟席斯曾几度来华,搜集郑和的历史资料,并实地考察郑和的印迹。在与中国历史学者对话时,面对中国学者们的质疑和不信任的眼光,孟席斯感到了深深的痛苦。在孟席斯的预料中,中国的学者对待他的态度应该与西方学者有所不同。
  “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已经公布了几千个证据和发现。和其他的版本不同,为了和中国读者进行沟通,在中国大陆出版的书里,我特别增加了近100页的内容。我希望这些新发现的材料能够为中国的研究者所用,一起来参与研究郑和下西洋这段伟大的历史。”
  目前,孟席斯的研究发现还在继续。今年5月,孟席斯在北京公布,加拿大最北部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建筑物遗址,在离岸边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孟席斯去了现场,他认为这是郑和营地的遗址。

  (之四)孟席斯被指认错地名 郑和版世界地图遭质疑http://tech.163.com 2006-03-29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上周四,北京律师刘钢公布了其收藏的《天下全舆总图》样本纸片碳-14年代检测结果,并与英美相关研究者一起,答复了部分来自学界的疑问。里斯本中葡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国平昨天致电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强调,该检测并不能论证“郑和发现世界”说,而一些媒体过于草率的报道可能影响中国的学术形象。
  金国平认为,直接使用“郑和地图”的称谓是对公众的误导,因为该鉴定报告只对送检的纸片负责,并不说明纸片来自刘钢所藏《天下全舆总图》,更不能证明其是至今尚未发现的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本,或与郑和有关。

  汤普森演讲有逻辑漏洞

  在检测结果发布当天的演讲中,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博士贡纳·汤普森比较了中西方地图,认为《天下诸番识贡图》当时已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相当的权威性,甚至成为欧洲地图的参考。他说,1500年之前,欧洲绘制的地图将非洲描绘得很扭曲,到了1502年葡萄牙的“密用标注图(Padrao)”中,非洲就有了大致正确的形象,它很接近《天下全舆总图》,而且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长脖子”。而当后来的西方资料早已修正这一错误,这份中国绘制于18世纪的地图继续犯错的唯一理由就是,它的确是更早的《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本。

  我国海图研究专家、原海军测绘研究所制图室主任朱鉴秋指出了该推断中的逻辑错误———首先预设《天下诸番识贡图》存在的真实性。他说,可以确证的事实是:利玛窦来华之前,西方地图中对中国海岸线的描绘都是不准确的。而直到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中国刊出的世界地图中对非洲的描绘依然没有《天下全舆总图》中的进步。

  据金国平介绍,在郑和航海之前的三个世纪,阿拉伯人已画出了从利比里亚半岛大西洋沿岸到中国大陆沿岸的几乎全部航线情况,所谓的“长脖子”非洲早在1154和1351年的阿拉伯地图上就已出现。认为只有郑和的船队才有能力进行远洋航行,并绘制最早的世界地图,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孟席斯学术能力遭质疑

  金国平进一步质疑了孟席斯过于“业余”的中国古代地图鉴别能力。据他介绍,自己曾于2004年在里斯本科技大学与孟席斯就相关论题正面交锋。当时孟席斯指着《西南海夷图》幻灯中的一些汉字说,这是中国史料中关于南极的详细记载。但事实上它们都是南洋的地名。孟席斯解释说信息来自翻译。

  金国平认为,孟席斯这次借用伦敦海洋博物馆发布刘钢地图的新闻和其2003年自费租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礼堂发布“找到郑和船队最早发现美洲的证据”的信息,同属给公众制造信息权威性错觉的“炒作”。从贡纳·汤普森已经在网上预售以该地图为题材的新书———《秘密的1418年地图》来看,汤普森支持刘钢的立场更多出于商业考虑,而孟席斯则不仅仅出于商业动机。现有报道披露,他在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潜艇艇长期间,因1969年撞坏美国核潜艇的责任而被解职,1996年又因与人的商业纠纷被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判定“诬告”罪,这可能使他在心底对自己的国家和整个西方文明抱有不满。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发现世界历史上贡献的主观想象,既支持了这一心理动机,也有助于其作品《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销售。

  朱鉴秋表示,目前最理想的揭示真相的办法是:刘钢向该研究领域专家公开出示地图,避免因为暗箱操作引起的猜疑。

  (之五)云南支持英国“业余学者”学说: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

  07/14/2005/10:15 华夏经纬网

  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2001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加文.孟席斯此言一出,举世皆惊。最近,云南特地召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再次对孟席斯的理论予以支持,孟席斯也在这次大会拿出了新证据。

  孟席斯之前并非没有理论提出郑和可能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但孟的理论比那些没有根据的猜想前进了一大步。最近在云南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孟席斯的助手代表因病缺席的孟席斯再次重申了“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第一人”的观点,同时,他展示了“证据”:3个月前刚刚发现的世界航海总图很可能出自郑和之手。这份世界航海总图出版远在欧洲人到达新大陆之前,其描述范围海区面积达到2亿多平方海里,所涉及海岸线长达100万英里……从北到南,由厄瓜多尔到南极半岛的范围,需要整个庞大舰队才能胜任,当时世界上有此能力者只有中国――15世纪中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有能力到达美洲、绘制航海图,而郑和遗留的航海图中就有类似记录。

  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来自DNA,许多当时郑和所经之处的美洲当地居民都有中国人的DNA,并有一些中国人的聚居地。

  “第一批达到新大陆的欧洲人已经发现中国聚居区,因此,第一个到达新大陆的不可能是欧洲人,而是中国人。”孟席斯断言。

  云南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何明认为,孟席斯的理论尽管尚待考订,但他是第一个否定欧洲中心说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方式不像中国学者重在探询典籍故纸,而是重视实地的踏勘、考察,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经验和手段。“在我们不能证伪的前提下,首先应该支持这样的苦心研究和大胆论断,它对郑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何明说。

  2001年,英国海军退役军官孟席斯以“票友”身份自费开始郑和研究,他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布了惊人观点:郑和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比哥伦布早87年。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昆明曾经召开第二届郑和研究国际会议,邀请孟席斯做专题报告,对其理论予以支持;孟席斯理论的提出建立在令人震惊和叹服的广泛调查基础之上,多年来寻访120个国家,查阅了900多个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收集了大量资料,运用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遗传学等众多学科对郑和航海进行了深入研究。(新华社)

我这里有全部的资料和讨论

简单说一下:
1。郑和渡美洲完全是瞎扯,起源是《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其作者是英国作家加文孟席斯。此人先是找其他洋人发现美洲的证据,觉得不足,才来找郑和。他的证据毛病很多,比如,他引用的地图的名字,有的在那个时代根本不存在。
2。孟席斯说的郑和渡美洲,是指郑和第四次下海中的一个支队,但是,中国有史料,那个支队早在郑和回来前就回国了。
3。郑和第四次下海整个都是半途而费的,起因是当时的皇帝迷信。朱元章有祖训,不许后代下海的,而朱隶违反了这个祖训,正在这时,明朝的宫殿起火,原因不明,朱隶认为是违反了这个祖训,朱元章惩罚他了,所以,郑和第四次下海被匆忙招回,第四次下海的其他支队也被早早招回了,谈什么发现美洲啊。而且,这次宫殿起火事件,让郑和在皇帝面前失崇,甚至受到排挤和打击。

4。朱元章自己是回族,郑和是回族。
郑和七下西洋: 经常有人问这个问题,郑和与哥伦布,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而哥伦布却比郑和有名?类似问题一直在争论,其实,这个争论可以结束了,因为明朝
的皇帝是回族穆斯林,郑和七下西洋,是和伊斯兰教的圣地联系,当然不会发现什么美洲了,美洲哪个方向没有伊斯兰教的圣地,而元朝的时候,中国人已经知道伊斯兰教的圣地在那里了。不仅如此,郑和七下南洋途中, 在东南亚的传播伊斯兰教,东南亚本来是佛教为主的,但因为明朝而变成了今天的伊斯兰教基地,在世界人口中信徒人数最多。试问:明朝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如果没有皇帝批准,郑和敢在东南亚传播伊斯兰教么?中国的历,,,,,, 而元朝时期,中外交往频繁,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生动描述了大都、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哥伦布深受此影响,哥伦布是做发财的梦。
郑和七下南洋不是去经商和搞殖民地的,而是去追寻其回回阿拉伯老祖宗的迁移史,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的肖宪论证. 郑和七下南洋途中在东南亚的传播伊斯兰
教。郑和航海之前的中国,伊斯兰已有很大的发展。中国穆斯林严格遵守信仰,建立了经常教育制度,发展了中国穆斯林的文化教育,并在各地建起了许多宏伟、体现中阿艺术融合的清真寺。而同时期的东南亚,由于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还流行印度教和佛教,伊斯兰在大多地区仍无影响,只有极少数地区的人信仰伊斯兰。 当郑和远航经过东南亚诸国时,每到一地都要与其随从穆斯林马欢、郭崇礼、哈三等举行仪式并宣传伊斯兰教义,并建立华人穆斯林社会区以传播伊斯兰。随着郑和在东南亚对伊斯兰的宣传,使得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迅速地发展起来。 之后,郑和七下南洋的资料被明朝自己销毁。明朝为什么自己销毁?

海内外数位学者证明:明朝的朱元璋是“回回”人(附:朱元璋的菜单)

1。先纠正一个概念,回纥不完全等于回族,其中少部份成了后来的回族。有人把回纥(Huihe)当成唐朝(618-907)的一个郡,这是错误的,回纥是和唐朝并列的一个国家,回纥,吐番和突厥并不属于唐朝,只是通过和亲等,曾经和唐朝有过友好关系,但那也是暂时的,后来吐番还攻入唐朝的首都长安。
2。和唐朝(618-907)并列的回纥不完全等于回族,回纥或者又叫作回鹘,其中少部份成了后来的回族。除了回纥外,回族还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北“大食”。回族是因信奉伊斯兰教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不像其他民族之间那样在着血缘基因上的区别。 公元651年伊斯兰教才正式传入中国的,当时信奉此教的人不多,所以,回纥人不都是回回,信奉伊斯兰教的才是回回。
3。唐宋时期,我国只是有了回回之称呼,回族主要来源是在元朝(1206-1368)的13世纪初叶,大量被迫迁来中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后来不断同汉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融合,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在元朝(1206-1368),回回人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在农、工、商、学、兵等各阶层都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力量。他们不仅在经济、政治上,而且在学术上都有了立足的基础和自下而上的条件,这就是形成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他们虽然社会地位、职业身份、成就影响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伊斯兰教徒。
4。现在已经由多位学者证明,明朝(1368-1644)的皇帝是回族穆斯林。明朝是回族穆斯林发展最快速的时期。
5。回族称呼的来源:从651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批穆斯林商人陆续由海路来华,在广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筑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礼拜寺,当时他们被称为蕃客或土生蕃客,至元代被称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词初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中,主要指葱岭东、西处于喀喇汗朝统治下的回纥人。元代回回是对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通称。明代称伊斯兰教为回教,称其教徒为回回人。清至民国年间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统称回或回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民族确定了自己的族称,回回成为回族的通俗称呼。

一。民间的传说,正史,野史
朱元璋手下回民将领之多,是其他开国领袖不能比的。而元末时,政治空气是很敏感的,为什么一个回民集团会团结在他周围呢?朱元璋的夫人姓马,不曾缠足,这几乎说明了一切,十个回民九个姓马,回民女性皆不缠足,那时回民不大可能与外族通婚。安徽地区有大量的色目人,民间又有十回保一朱的说法,分指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人。被朱棣篡位后枭首的兵部尚书铁铉就是色目人。 在民间文学《大明英烈传》中宣扬他们的武功业绩,形容他们为“刚烈之回民”。这样一个回教色彩浓厚的集团在战乱的情况下有可能拱卫一个汉人登基么? 自明清以来,中国民间,尤其回族聚居区流传着明朝开国大帝朱元璋、马皇后及扶助朱元璋开创明朝天下的文臣武将多为回族,在起义前不但彼此相识,而且是拜把为兄弟的回族. 近年来,穆斯林史学家从他们的出身、思想言论和行为以及他们的后裔中考证出他们的族属和宗教信仰,确定他们是元代来自西域,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其中多数为回回。

1。朱元璋十七岁时的“特殊”葬亲仪式:
《明史》载:“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 《明史》没有说明是如何克葬的。海外著名史学家黎东方博士所着的细说中国历史系列中《细说明朝》记载:“他是贫农家庭的安分守己的子弟,在他十七岁的一年,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旱灾,蝗虫与瘟疫先后降临到他的家乡,濠州钟离县(安徽凤阳),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大哥朱兴隆,在几天内相继去世,家里的现款极少,买不起三口棺材,更买不起坟地,幸亏有邻居刘家心好,准他和二哥朱兴盛把父母和大哥三人的尸首用白布裹起,埋在刘家坟地的一个角落。” 按汉族的传统习惯,富户人家所用棺材一般以杉木制成;中等家庭则使用普通木材制成;贫户人家庭则使用薄皮棺材;赤贫者则使用芦苇包卷,抬往旷野埋葬。朱氏一家如是汉族,为何一反汉族的传统习惯而改用白布呢?况且白布的价格比薄板、芦苇昂贵,朱氏一家属赤贫,为何舍弃廉价之物不买而去买昂贵的白布呢? 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亡者须穿“克凡”(白布殓衣)后土葬。由此可以推断朱家并非穷得买不起最简单的棺材才用白布,而是按伊斯兰教的规定处理丧事。

2。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
《明史》卷一载:“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黎东方的《细说明朝》记载:“就这样,从阴历四月挨到九月,九月里他进了皇觉寺,受戒当和尚。” 但是,皇觉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佛道教的寺庙,而是一座清真寺,朱元璋出家为“僧”实际上是在清真寺里做“海里凡”(经堂学生,西北地区称“满拉”),皇觉寺这一名称则是朱元璋登基称帝后所赐的名称,意为皇帝在此寺中觉醒。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寺院。根据中国传统,凡儒、佛、道教的寺庙、观均坐北向南,而中国的清真寺一律坐西朝东,因为中国穆斯林做礼拜时,须朝向位于中国西方的麦加天房,皇觉寺正好坐西朝东,且其建筑形式与我国清真寺建筑形式雷同。

朱元璋称帝后,对“僧”、“光”、“秃”等的同音字非常忌讳。尉氏(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在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但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于是许无被处斩。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的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等语,朱元璋牵强附会,说文中的“光”指光头,“生”是“僧”的谐音,徐是在借进呈表文骂他当过和尚。德安府训导吴宪的表文中有“望拜青门”之语,朱认为,“青门”是指和尚庙。这些犯了忌讳的,都被“诛其身而没其家”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丧了命。 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的忌讳和尚? 原因很明显拉。

朱元璋对待佛教的态度。 按常理说朱元璋的"和尚"经历应该让他对佛教有种特别的好感,但是明朝的法律却极力限制佛教的发展:废除大量的佛教寺院,每县最多保留一座大观寺;逼迫大量的僧尼还俗,并规定男40岁以下,女50岁以下不得出家。 而对于当时势力并不太强大的伊斯兰教和回族却采取怀柔政策,敕建了很多清真寺。

朱元璋登基后敕建清真寺于南京、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南京清真寺赐名“净觉寺”落成后频临幸,并御制至圣《百字赞》赐清真寺,《百字赞》赞颂了真主和穆圣,并褒扬了伊斯兰,如果对伊斯兰没有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写不出如此杰作。《百字赞》收录于清代刘智著作《天方至圣实录》内,其全文如下:“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另外还依据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在位)对各宗教的评论和《御制尊真主事诗》。武宗评论各宗教日:“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尊真主事诗》日:“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

3。朱元璋的出身和出生地考证
明太祖洪武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原名兴宗,生于安徽凤阳县,古称濠州,其周围各县,如定远、寿县、怀远、临淮等为历史上回回聚居区。父名朱世珍,母陈氏,生兄弟四人,元璋排行第四,长兄兴隆,次兄兴盛,三兄兴祖,全家务农,地仅数亩,颇贫寒。凤阳城为一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小城,西门直对东门,两门之间为一长街,将风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称南城与北城,北城居民几乎全部都是汉民;而南城居民全部为回民,其中绝大多数姓朱,有清真寺一所,位于南城中央偏西。朱元璋生于南城朱姓群内,按常理推,朱元璋应为回回。1935年,马明道先生随其兄马宏道先生(1899一1968)到凤阳考察访问,当时所见所闻和当地回民父老所说与上述情况相符。

4。明朝还有刻有伊斯兰教教义经文的宫廷御用瓷器散落于民间, 在CCTV的鉴宝节目里出现过, 这件珍品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鉴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