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商城假奶粉风波:关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4 09:51:20
急需类似文章!

我不把你打的满头苞,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记舍己救人的少年英雄余波

张天国 李有林

近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授予为抢救落水同学而英勇牺牲的14岁少年余波“舍己救人的好公民”、“舍己救人的少年英雄”荣誉称号。消息传到余波父亲余洪权所在单位中铁十七局四处,广大职工为拥有这样的下一代引以自豪。

今年5月1日,在江阳区泰安中学初一(1)班就读的余波征得母亲同意,与同学结伴来到位于长江岸边的张坝桂园林风景区游玩。他们捡卵石、拾贝壳、堆沙人、打沙仗,尽情放飞着紧张学习后轻松的快乐心情。就在这时,同学黄健踩滑了脚下的鹅卵石落入水中,很快滑进深水区。“黄健落水了,快救人啊!”此刻,正在不远处玩耍的余波听到呼救声迅速奔向出事地点,顾不上脱下衣服就跳进水中……余波在深水中终于找到了黄健,他双手猛地将黄健托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看到了目标,奋力相助,把被水呛昏了的黄健拖上了岸。待人们再去拉余波时,一个浪头把筋疲力尽的余波推向了江中……

黄健得救了,余波却永远地走了。

小余波的壮举不是偶然的,他是从父辈崇高的品格中立起了理想支点。

1986年9月,余波出生在一个筑路工的家庭。他的父亲余洪权是中铁十七局四处一名工人,是多年的老先进。母亲带他去工地看望父亲的次数多了,余波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亲。他渐渐知道,父亲曾先后参加了青藏、大秦、侯月、南昆、渝怀等铁路建设,参加了徽杭、合徐和三峡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等建设,先后当过线路工、架子起重工、泥瓦工、机械司机。余波感到,父亲的工作平凡而高尚。

每次去工地,余波都要拿出一摞摞父亲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翻了又翻,数了又数,看了又看。他在日记中写道:“爸爸的确了不起,我真为有这样的好爸爸而高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像爸爸那样有出息的人。”

1995年春节,余洪权回乡探亲时,正逢邻居盖房子,余洪权便放弃休息,主动去帮忙,拌砂浆、抹墙、抬石头……一干就是好几天。不满10岁的余波看在眼里,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忙前跑后。

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余波找准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他是年级团支部书记,学习成绩在年级数一数二。他还是全区的“三好学生”,获得过区教委“优秀团干部”称号。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余波不仅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好哥哥。今年4月的一天放学时,天突降大雨,余波把母亲送来的雨伞让给了离家较远的同学,自己却被淋湿了全身。

余波不仅在学校乐于助人,在社会上对遇有困难的人更是热情相助。去年10月,余波在镇医院门口看到一个断腿老人在乞讨,便毫不犹豫地把身上仅有的1元午饭钱给了残疾人。余波牺牲的那天上午,在去风景区乘车途中,还主动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大爷。

在余波牺牲的地方,老师去了,同学们去了,沙滩上留下了他们用手指写下的余波的名字,江面上飘浮着他们采撷的一束束火红的鲜花,正如小余波无私的品格……

品格的接力(有感而发)

士 心

14岁的花季少年,短暂的壮丽人生。余波关键时刻的壮举,无疑是品格升华的结果。没有这些平时的点滴养成,就没有长江边那勇敢的一“跳”。

余波的崇高品格来自诸多方面,但其父辈的影响和熏陶不可忽视。余波和父亲余洪权父子相守的日子虽然不多,但每一次的短暂相聚,余洪权的言行都给余波留下深刻印象。从父亲身上,余波看到了勤奋工作、勇于争先的品格,看到了刻苦学习、钻研技术的品格,学到了无私奉献、甘愿吃亏的品格,学到了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品格。这些品格的不断渗透和潜移默化,是余波成长、成熟的关键所在。

余洪权奉献给儿子的是品格,余波从父亲身上得到的是品格。这种成功的品格的接力,使前辈称职,后辈伟大。

愿全社会兴起优秀品格的接力赛。

(《人民日报》2001年09月18日)
http://www.cycnet.com/zuzhi/youth_elegance/2001/q20010918a.htm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花木产业见闻

段卉
十六年前,花木在田块上零星点缀,而搞花木的人不仅要承受来自市场、家庭等多方的压力,甚至有时还被人讥讽为“傻瓜”。
十六年后,花木在田野中郁郁葱葱,搞花木的人受到各方赞誉,成为众人羡慕的致富典型。
也许,当初谁也未曾料到,位于嵊西盆地的石璜镇,就靠着一枝花而走出嵊州,闻名省内外。石璜的花木产业由市场经济调节、民间自行发展而逐步形成,期间不乏政府的领导、技术部门的指导及花木大户的带动,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含外地承租4000亩),占到全镇水田总面积的63%,全镇花木从业人员达到1.1万余人,花木产业已成为石璜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甘霖镇出发往石璜方向,公路两边田块上是一望无际的花木,整个石璜镇被绿色环绕,这里就是当地百姓称誉的嵊西“花木长廊”,追溯石璜花木的发展历史,首先提到的是该镇的花木专业村———新沃,它是全镇花木生产发展历史的典型和缩影。
新沃村花木种植历史悠久,村民当时以零星果苗繁殖和培育为主。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转向花木的种植,新沃村花木生产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期。当时,新沃村在村东面率先创办了占地20多亩的集体苗圃,一些村民也开始利用自家口粮田、自留地种植玉兰、茶花、茶梅等苗木,当时全村苗木总面积不足50亩。尽管在当时基本上属于小打小闹,也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但却为日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大户奠定了基础。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绿化大形势的逆转,绝大部分苗木户纷纷毁苗种田,新沃花木生产进入了低谷。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期前后,苗木市场开始复苏。1994年,新沃村20多亩的集体苗圃以招标形式分包到村民手中,原先几经波折后,靠收集零碎苗木种植的村民开始扩大苗木种植面积。从1996年开始,周国贤等几位大户陆续向周边的下方山、前白竹、新塘等村租田种花木,到了1997年,全村已有60%左右的村民到外村租田种苗木,苗木面积迅速发展到数百亩。新沃人吸取八十年代初期市场低潮的教训后,在苗木品种上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局面,转向种植了桂花、杜英以及玉兰科为主的石璜特色品种。这一时期,新沃村花木生产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高潮,与前一个高潮期明显不同的是,花木户已经能理性面对市场的波动,并善于利用市场需求来及时调整花木品种结构,引进新品种。与此同时,以新沃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花木种植业在这一阶段已具雏形。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国家对绿化行业的日益重视,预示着花木生产的春天已经到来。经历了十多年市场风雨洗礼的新沃人,已更加理性和成熟,他们大胆向外扩张,一些大户纷纷到周边村,邻近乡镇,甚至到省内外建立基地。可以这么说,田租到哪里,花木生产就带动扩张到哪里,花木生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薛有能、张鸣华、吕南老等一些大户已不再满足现状,纷纷走出该市,到北京、南京、上海、常州、湖州等地建立根据地,在当地设立了窗口,进一步拉近了基地和市场之间的距离。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也最能说明问题。1999年,新沃村花木种植总面积达到1000亩,其中向外承租面积700亩,全村人均花木净收入7800元。紧接着,这些数字迅速递增。到今年上半年,新沃村花木种植总面积达到4500亩,其中向外承租面积已达到4100多亩,全村人均花木净收入超过2万元。据不完统计,到今年6月底,全镇已有85%以上的行政村种植花木,73%以上的劳动力从事花木生产,全镇花木总面积达到1.6万亩(含向外承租面积4000亩),占全镇水田总面积的63%,全镇实现花木总收入达7500万元,人均花木收入达2800元。■

《信息导刊》(2004年第二十八期)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836/12513/1125222.html

问题错了耶,花儿还有别的颜色呢!(笨,换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