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云笔刷:日语的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23:54:06
有人说日文是从中文中盗来的, 日文究竟来源哪里?

一、日本开始“使用汉字记载其语言”的历史及假名的产生

  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公元九世纪,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具体做法是:将中文的草书衍生成平假名,把中文楷书的偏旁改成片假名。例如平假名的『あ』乃由汉字的『安』简化而来的;而片假名的『ア』则是汉字『阿』的一部分。

  早期,日本正式的文章都是汉文,而片假名则是佛教僧侣们读经典时用来做标音的,平假名则是女性所用的文字。目前日文中常用的汉字约有二千字左右,片假名大多用来表示外来语,其余的多用平假名。现代日语中,假名共有71个,最基本的有46个,排列成“五十音图”(字母表)。

  二、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及读法

  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两大类。

  音读,即日本人引入中国汉字时模仿该字汉语发音的读法。由于中国汉字进入日本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不同朝代的“普通话”有所差异,这在日语中的汉字的读音上也留下了不同的痕迹。因此,在现代日语中一个汉字的普通读音通常有两种,称为“吴音”和“汉音”。如日语中的汉字“人”的音读,“汉音”为“じん”, “吴音”为“にん”。 关于这些,大家可以听动画片《EVA》中的部分词比如“暴走”、“再启动”等等是不是感觉跟我们的汉语发音极其相似?

  “训读”是利用汉字表达日语固有词语意义的读法,也可以说是汉字的日译。如日语中的汉字“人”的训读为“ひと”。

  关于“训读”我再讲个小故事。我们来看一段引文:“余能奈可波 牟奈之伎母乃等 志流等伎子 伊与余麻须万须加奈之可利家理”。大家猜这是什么东西呢?当时我一眼看过去以为是文言文,信口就说可以用文言的语法解释。闹了个大笑话^0^。下面说说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万叶集·第793首 作者:大伴旅人

        余能奈可波 牟奈之伎母乃等 志流等伎子 伊与余麻须万须加奈之可利家理

        汉译:尘世之中,诸凡皆空;悟知之时,愈益悲痛。
        现代日文记法:世の中は,空しきものと,知ゐ时しぃよよ益益,悲しかりけり

  训读万叶集全是这样的诗歌。这个是没有假名之前,日本人发明的汉字训读。也就是用汉字充当音标。唐代的时候,还没有假名这种东西呢。呵呵,这训读果真是好玩的东西。

  日语书写时一般体言(名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的词干部分多使用汉字来写,而用言词尾有变化的部分及助词、助动词则以平假名书写。格式上横写、竖写均可。

  注意一点: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曾经企图以假名全面取代汉字,以便全盘西化,但结果因为重义过多等各种客观因素失败了。

  三、日字的汉字本源属性

  在日文中出现大量汉字,导致好多看动画的人以为真有日文汉字一说。因此,这里澄清一下,以免我们的孩子们和不了解的人们混淆。我们要明确知道:所谓的日文汉字并不存在,它就是中国汉字。

  再详细解说下:“钨、钼、锗、锂、镧、铀”是我们近代造的表示各种稀有金属的字,那么是不是说现代汉字就不再是汉字了?日本人造了几个字,弄了几个文字马甲,比如“働”和“凪”字。就可以说“日文中的汉字”不是“汉文中的汉字”了吗?就可以改名“汉字”为“日字”了吗?武则天还专门给自己造了个“曌”呢,难道说因此汉字就改名叫“武则天字”了吗?显然这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佛教,也可以说印度的佛教,但无论如何称呼,如何发展,均不能改变佛教这个本源属性而把这些教说成道教。所以,我们只能说中国的佛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故此我们也只能说日字是汉字的一个分支。

  汉字不够用了,所以造几个字。这是汉字的继承和发展。但不能说从此就没有了汉字的本源属性。

  日语(日文)中由汉字组成的词,在意义上有一部分与现代汉语(现代汉文)中的词有少许差异。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文)和古汉语(古汉文)中的词的差异。古汉语(古汉文)多是单字成词,现代汉语(现代汉文)多是双字成词;二是古汉语(古汉文)的词传到日本后的词义在日本发生部分演变造成的差异。总的来说,越是不常用的词,那么这种所谓的日语(日文)中的词越可以直接按照古汉语(古汉文)理解及拼读。因为这些词都是由汉字组成的。

  四、现代汉语的外来词翻译任重道远

  当前正处于中国和世界急剧交流的时代。有大量的外来词涌入现代汉语,这对我们的翻译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比如著名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中的赛先生“赛因斯”,这个词是目前“科学”的音译翻法,但很显然,这样的生造法不符合汉字组词习惯。难以记忆,生命力低。一般富有生气的翻法是首先参考那些词在外来词中的意义,然后在汉字中找寻具有可以联想或者引申等意义的字然后组词。比如“细胞”,这个词中的“细”是当时浙江的一方言里的,意思是“小”,用来翻译西方“cell”这一术语。很显然这样就本土化且形象多了。

  不过,也不是一定需要这么做,比如***斯基,我们一听就知道是“俄罗斯”的人名。这也是一种好的翻译法。既保持了外国风味,又具有足够多的字来对应音译法的复杂。

  对待交流一定要这样:“一手拿大棒,一手拿口袋;好东西装进来,坏东西打出去”,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和语---日本传统的语言。日本长期生活在海中的岛屿上,与大陆的来往比较困难,所以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个时期形成和使用 的语言称之谓“和语”。在5世纪前后,开始有汉字由中国传入。初期把日语全用汉字记录,但由于实在不方便,就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把原有的和语与汉字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和语文字”。
如把“海水”、“河水”的“水”叫作「みず」,就把“水”字读 作「みず」,意思就是水。汉字的这样的读法叫「训読み(くんよみ)」。一般情况下,当 见到单个汉字时都读训读。如「间ーーあいだ」、「类ーーたぐい」、「女ーーおんな」等等。在两个以上汉字组合在一起时,情况就很复杂,以后再谈这个问题。
汉语---从中国传去的语言。在上述情况的同时,由于中国话把水”读作“shui”,也在日语中新组织的词汇中读作「すい」,如「水蒸気(すいじょうき)」、 「断水(だんすい)」等等。
从中国传去了文字后,日本的词汇就极为丰富起来,现在汉语词汇在日语中是基础词汇。后来也有一些又传回了中国。借用中国读音和意思形成的词汇,其读法叫 作「音読み(おんよみ)」,我们听起来又像又不像,有的让我们联想到广东话或者福建话。和中国话最像的是“图书馆”,日语说成「としょかん」(toshokan)。当然还有差别比较大的, 如“学校”日语说成「がっこう」;“文化”日语说成「ぶんか」。但是总有点相近的地方。
外来语---从西方传去的语言。在日本的封建社会的后半期,西方文化也开始传入日本。初期,他们把每个词汇都翻译成日语,但由于数量很多,就渐渐感到来不及翻 译了。于是直接把其声音用日本人能接受的声音改变后,用片假名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外来语。如“绿色”这个词,英语是“green”,日语外来语说成「グリーン」。因此,很多情况下,一个 意思可用多种词汇表示,就“绿色”来说,和语--「みどり」,汉语--「りょくしょく」,外来语--「グリーン」。特别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在日本的渗透,以及世界科学的飞速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占领了日本的语言世界。
现在如果不懂日本外来语,可以说在日本听不懂、看不懂, 寸步难行。在学习日语时,外来语词典成为必备的工具书;如果从事某些专业,那么该专业的外 来语工具书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中国话中有一部分食品名称,是以外来语形式传到日本的。如: “饺子--ギョウザ”、“烧卖--シューマイ”、“馄饨--ワンタン”、“叉烧--チャーシュー”、 “皮蛋--ピータン”等等,从声音上还保留着中国话的特点。当然入乡随俗,有的食品和中国传统的有了些变化,如他们说的「ギョウザ」,就单指“煎饺子--锅贴”,中国人一般吃的水饺就很难 看到的。
创造语--外来的词汇经加工后的语言。首先创造了一些中国没有的汉字,这是和他们的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如:“田”字在中国是指农作物生长的地块。由于在日本主 要是种植稻米,在日本“田”就代表了水田。于是为了表示区别于水田的旱田,创造了「畠」和?畑?, 读作「はたけ」。再则,日本丘陵地带很多,除了海边以外,到什么地方都得翻越山岭。于是把山路 上最高的地方叫作「とうげ」,创造了汉字?峠?。看这个字,有“山”、“上”、“下”。把翻一道山岭的辛苦全表现在字上了。其他还有「辻(つじ)」是“十字路口”的意思,「込む(こむ)」是“拥挤”的意思。
在应用外来语方面也有很大发展。首先简化词汇。如“高楼”英语是“building”,日语 称「ビルディング」,但一般只称「ビル」,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其次,在简化后再组合。如:“文字处理机”英语是“word processor”,日语一般称为「ワープロ」,是把两个单词的前2 个音组合在一起了。这样的例子还有“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称作「パソコン」, “空调”(air conditioner)称作「エアコン」等等。再次,在外来语的后面加「する、る」构成动词, 加上「だ、な」构成形容动词等,也丰富了词汇。如:「サボる」是“怠工、偷懒”之意,是由法语“sabotage”(怠工)「サボタージュ」变化而来。「ユニーク」是英语“unique”(独特)变化而 ,但在使用时经常是「ユニークな」「ユニークだ」用来表示有个性的东西。

网页链接

现代日语分为四大类,包括和语、汉语、西洋语(外来语)、混种语,这篇文章从四个语言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解读,可以一看~

有上述几个观点
1.在郑和下西洋时到东方去文化交流是一些中国文字传入了中国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一些日本军官把中国文字传入日本

日语属于日本语系,起源地和南亚语系、壮侗语系和南岛语系挨在一块,后来迁徙到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上。五世纪起,古代日本人从中国这里借了很多汉语词汇,其实不只是汉语词汇,在这之前还吸收了藏缅语(Tibeto-Burman languages)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