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蛇百科:八荣八耻的论文,要四至五千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5:26:57

看看这一篇吧,比较有的放矢
  知耻辨荣辱
  ——从八荣八耻看以德治国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言简意赅地阐明了21世纪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精神风尚。
  所谓“八荣八耻”,其中的关键字就是在这个“耻”上,耻感不在,何以为荣?人不可以无耻——知耻是做人的标准。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的传统美德主要内容。“耻”字位列其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道德标准已经把“知耻”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方面了。战国的亚圣孟轲说过:“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宋朝的时候朱老夫子也说:“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也有名言:“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无不说明一个道理:知耻是做人的硬道理,只有知耻才能有所为荣,推广到整个社会来说,如果社会成员缺乏羞耻心,社会风气将不堪设想。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项羽无颜愧见江东父老,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华传统美德曾经被错误的批判,使得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中华美德的失落与偏见。并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冲击,使人民失去了信仰根源,精神空虚。逐渐地中华文化传统的荣辱观念变得模糊了,人们心中的道德天平变得倾斜,热爱祖国与危害祖国之间,服务人民与背离人民之间,崇尚科学与愚昧无知之间,辛勤劳动与好逸恶劳之间……人们迷失了方向,混淆了是非。于是有的学者大声疾呼,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风尚如今蔚然成风。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依法治国,在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然而对于有着悠久儒家道德传统的中国而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以德治国之举,更将为正在进行的改革攻坚夯实政治道德的基础。法治还是德治,自古以来学者专家们争论不休,其实,无论是在儒家思想还是法家精髓中,都不难找到古代圣贤对于德与法辩证关系的精妙阐释。《孟子·离娄上》有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又怎么脱离道德标准的轨道呢?种种的社会现象浮现于世,无不说明仅仅依靠法律的强制手段是不够的:个别国家干部收送钱物、跑官要官、挪用贪污公款,境外豪赌,一旦被追究责任,有的干部竟认为就是自己运气不佳。随便到一个网上去看,情色、性、二奶等字眼可是随时可见,社会上的黄赌毒,更是像各种“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肤”;纵观当下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无不与道德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部分公职人员吃拿卡要甚至公然索贿丧失为官根本准则,医生收红包、开大处方导致医德蒙羞,学者学术腐败、为利益集团鼓呼玷污学者清誉,小到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奢靡淫逸之风盛行。对于逾越社会道德底线的行为,政府当然可以出台法律法规加以刚性规范。但是,对于一些法律盲点灰色地带或者纯道德范畴问题,还需要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公民的自我行为。
  知耻辨荣辱,耻感不在,何以为荣?一个民族的伟大繁荣, 不仅仅需要经济的富足,更需要“彰善瘅恶”的民族精神。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只要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做到德治与法治兼备,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出更为独特的迷人魅力。

八荣八耻的论文

“八荣八耻”对“第三次改革论争”重要意义

胡锦涛同志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为茫然的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对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和道上的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是对“第三次改革论争”结果的最坚定,最明确的指示。
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论争,被媒体认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的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论争”。从起初的经济学界内部在关于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扩大到教育、房产、医疗、法律等各个层面的全民参与的大论争,论争的关键性认知差异,出现在,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必须全面后转;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在继续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有所偏差所致,必须全面加速推进改革,调整方向。

我个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悬殊、房价不停飙升、医疗体制改革偏失、教育产业等改革不彻底和改革方向偏差导致的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正是引起公众广泛参与“第三次大论争”的动因。

随着经济学界郎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商企业界人士参与到论争中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由百姓“仇富”情绪和行为所致的暴力事件;房地产界出现了任志强关于“富人区”和“穷人区”、“我们只给富人盖房子”的大炮式的言论;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化的关注空前的高涨;“看不起病,去不起医院”等百姓生活中切实的问题,摆在了这次论争的显著位置。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的已经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了。“贫富差距”即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的成果,也遗留下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的GDP连续七年飞速增长,也使得中国在改革的重要拐点上,前所未有的迷茫。人们也在对利益和金钱的追逐中,逐渐丧失了自我而不自知,文化和道德上的缺失使得人们在论争中,摸索、迷茫。

而此时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一混乱的论争中对公民道德和文化缺失的一次深刻弥补。“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析明了“第三次改革论争”中种种言论和人格的是是非非,切实的从道德上和文化上,对公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在中国改革的关键时期,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会时刻伴随着中国改革之路,鉴证中国腾飞。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到我市的高仁林、陈先岩、朱快乐、“二妹子”民兵班、吴杰,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树立新时期的道德观,必须将“八荣八耻”走进内心,融化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最近,市委倡导要大力开展城市文明建设工程活动,广大公民要积极参加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城市文明建设活动,主动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春蕾计划”、“扶困助残”等公益活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尽职尽力。

http://www.zblw.com/wenxian/xdth/200603/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