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收纳箱:成语解释(急电,长征最后1小时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1:35:53
守株待兔的喻意是?
滥竽充数的喻意是?

谢谢帮忙!

成语词条: 守株待兔 (浏览数:28)
成语发音: shǒu zhū dài tù
成语释疑: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成语示例: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词条:守株待兔)
成语故事: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 很大的乐队。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 谁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却不喜欢 合奏,而爱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 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 溜走了。

文章内容选自小鲁语文堡「看故事,学成语」。

⊙小小交流道

看完这个故事,或许你的心里有个疑问:「充数」你懂,「竽」是一种乐器,那「滥」呢?是不是很「 烂」的意思?其实,正确地说,「滥」是不加限制、选择,也就是「名不副实」的意思。那位不会吹竽的南 郭先生,因为装作很会吹竽,所以就叫「滥竽」。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 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解释: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的兔子。原是韩非对墨守成规的讽 刺。后常用来不主动努力,妄想不劳而获,或不知变通。

述源:语本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战国时期,宋国国王去世,新国王继位,继位后新王奉行前朝 历制,见国力不增,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新王忙碌之余,不得甚解, 便请教贤臣,贤臣就将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古时有个种田的人, 每日劳累,生活却总是不见改善。一日农民在田里劳作,忽然见到 一只野兔从田里窜出,农民跟进,野兔惊慌逃之,不慎撞到一棵树 上,倒地不动,农民到树旁捡起野兔,已颈断而亡。农人大喜,就 放下农具等在树旁,想着等在树下就能捡到野兔,这比终日劳作要 轻松得多了。于是农人天天守在树旁,等候兔子再次撞到树上,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到,而地里的庄稼却无人管理,杂草丛生,毫无 收成。旁人都笑他是个懒汉,不劳而获。

先王的历制,已不能满足 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人心思变,大王却是墨守陈规,望想其成, 不知变革,这与农民终日守株待兔有什么区别呢?新王听罢,就明 白了,便纳谏用贤,励精图治,颁布新政,受到百姓拥戴,宋国也 逐渐强盛起来。

题名: 滥竽充数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解释
解释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相关例句
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邹韬奋《抗战以来》)

相关人物: 齐宣王 齐闵王
相关作品: 韩非子
战国时期,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惟妙惟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没有露出一丝破绽。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闵王继位,闵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昕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闵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