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交警穿着的句子:有谁发现了<施琅大将军>这部电视剧的重大历史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6:43:06
在这部反对国家分裂的电视剧中有多处重大历史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慕名看了10分钟央视黄金时段的〈施琅大将军〉,笑着换了台。
不能不笑啊,一会的时间就出现了三个女扮男装的角色,有大将军的干女儿,姚启圣的女儿,还有个延平王的公主……反正个个都撒娇卖乖像还珠格格,然后看见年轻英俊的康熙皇帝从办公室出来(办公室里挂着大清朝的地图,居然画得相当规范!连虚线都有!台湾赫然在列),在湖边坐下问身旁太监:你见过大海没?回答:没有。又说:朕也没见过。又问太监:你知道台湾有多大?太监说了两句不得体的话挨了骂,但是康熙紧跟着也叹气说,到底啥样我也搞不清。
那你挂地图是干什么吃的??
千万不要小看了央视在历史问题上戏说的巨大影响力!有了〈雍正王朝〉,满世界里突然间‘王朝’这样的字眼就到处都是了,好些名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雍正做过那么多好事!原来雍正把国家财政储备提高了那么多!又播了还想再活500年的康熙,许多的人就此把“大帝”“大帝”的就挂嘴边了,好象以前还有点自卑,因为德国有大帝,希腊有大帝,俄国有大帝,终于我们自己也有大帝了,长吁口气先。
播施琅的故事是什么意图不难理解,本来就是让大家理解的,但是有个问题就在于:这个人,不合适作为高大全人物摆放在高处。
首先,站在汉民族角度,施琅是不折不扣的满清鹰犬,说他是汉奸一点也不为过。
比如康熙六年他上〈边患宜靖疏〉,其中写到:“堂堂天朝,万国宾服,岂容此余灰以滋蔓患日。”
谁是余灰啊?是谁的余灰呢?谁是天朝啊,是谁的天朝呢?
1651年7月这个家伙就叛投满清了,那时候南明还在,郑成功还在,台湾还在荷兰的手里,满清还远没有征服整个中国。
清朝文献里,说这位施琅先生是因为看不惯郑成功的军队到处强抢民女而与之发生矛盾的,后来郑成功又为了亲兵事件杀害了施琅父兄,总之,在那个汉族阵营里,充满了丑恶,大清啊,我来了----师琅同志毅然决然地弃明投清了。
这条恶狗紧跟着就参加了对南中国的大举征伐,六年后就升任同安总兵,再过一年又升任福建水师提督,他的刀下,应该没少流同族人的鲜血吧?!
施琅对于武力攻伐,有一种狂热。
满清内部对于攻灭郑氏甚至都没有统一思想,康熙也还一直持有谈判的意思,惟独这位施琅,一心兴兵,康熙三年升官到靖海将军后如同打了鸡血,5个月的时间里两度起兵,都因气候原因无功而返。
康熙七年,满寤骋烧庑┖杭橥ǖ校?铝畈贸犯=ㄋ?γ??姓酱?宦煞倩伲?庑┙到?宦晒槠旎蛘叻⒌礁魇⊥吞铩?
施琅先生看到自己唯一可以为新朝廷尽力的事情就要歇菜,着急上火,赶紧上了一道《尽陈所见疏》,指出:“伏思天下一统,胡为一郑经残蘖盘踞绝岛,而拆五省边海之地方,画为界外,以避其患?自古帝王致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台湾平,则边疆宁靖。防兵可减,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沿边文武将吏得安心供职,可无意外罪累。”
总之就是,不行啊不行啊,必须要打,一定要打!而且都是为康熙您的大业着想,帝王之侧怎容他人鼾睡呢??
结果朝议都倾向和议,康熙也觉时机不成熟,但是甚至被康熙召回北京封了个从一品的大官(以表示暂不考虑动武)后施琅也信心不减,十三年中精心准备,苦读气象海洋学,就盼着凭借武力一战成名。
郑氏占据台湾不是可以拿来和现在的状况做类比的!虽然我们可以认定郑氏实在不代表什么先进的生产力和历史融合统一的大趋势,但是郑氏没有自立王朝,他们秉承的还是南明王朝赐给的官衔官印,岛内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口号,他们所反对的,只是满清的异族统治。
后来在谈判过程中,郑经提出,投降可以,但至少要答应一个条件:照朝鲜事例,不剃(同剃)发。
康熙愤怒地否定!谈判顿时破裂!
官方史学家怎么解释,我也不相信不剃头留辫子,就是要搞独立,要脱离中国。
至于有人说,郑氏打算勾结日本,自立乾坤……呵呵,这让人有何话说?有何话说!!
最终施琅如愿以偿,他成功了。
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攻取台湾之后,满清却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台湾是该治理呢还是该放弃,从李光地到康熙都对台湾表示不屑,觉得弹丸之地守起来有难度,不如荒废掉也不错,“迁其人,弃其地”,“任夷人居之”。“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贺(荷)兰所有亦听之。”廷议大多倾向“弃台”,认为:“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甚至连康熙帝也一度错误地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
这下真相大白啦,满清攻取台湾不过是因为那里的汉族政权和明朝遗留!哪里是为什么国土统一,不可分割?!
成功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施琅先生的的 show time了,他祭祀了郑成功的牌位,表示自己决不是为了私仇,他把郑经送到北京,激动的康熙“即解所御龙袍驰赐,亲制褒章嘉许,封施琅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令其永镇福建水师”,还准许在澎湖大山屿妈宫城内及台南城内样仔林街建生祠,称为“施将军祠”,并把一大块台湾的耕地称为“施侯租田园”、“施侯大租”的收取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
从此在我们的历史上,又站立起一位顶天立地的高大全的伟大形象,据说现在还有不少暂时还没生锈的新铜像面海而立,按着剑柄气宇轩昂地傲视着海峡的那一端。
我想等到海峡两岸同胞和平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有兴高采烈的民众把这像推倒,敲锣打鼓地抬着送去废品回收的冶炼炉,而施琅这个名字也就会和这部〈施琅大将军〉一道,重新回到历史的尘堆中,继续湮没无名了。
慕名看了10分钟央视黄金时段的〈施琅大将军〉,笑着换了台。
不能不笑啊,一会的时间就出现了三个女扮男装的角色,有大将军的干女儿,姚启圣的女儿,还有个延平王的公主……反正个个都撒娇卖乖像还珠格格,然后看见年轻英俊的康熙皇帝从办公室出来(办公室里挂着大清朝的地图,居然画得相当规范!连虚线都有!台湾赫然在列),在湖边坐下问身旁太监:你见过大海没?回答:没有。又说:朕也没见过。又问太监:你知道台湾有多大?太监说了两句不得体的话挨了骂,但是康熙紧跟着也叹气说,到底啥样我也搞不清。
那你挂地图是干什么吃的??
千万不要小看了央视在历史问题上戏说的巨大影响力!有了〈雍正王朝〉,满世界里突然间‘王朝’这样的字眼就到处都是了,好些名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雍正做过那么多好事!原来雍正把国家财政储备提高了那么多!又播了还想再活500年的康熙,许多的人就此把“大帝”“大帝”的就挂嘴边了,好象以前还有点自卑,因为德国有大帝,希腊有大帝,俄国有大帝,终于我们自己也有大帝了,长吁口气先。
播施琅的故事是什么意图不难理解,本来就是让大家理解的,但是有个问题就在于:这个人,不合适作为高大全人物摆放在高处。
首先,站在汉民族角度,施琅是不折不扣的满清鹰犬,说他是汉奸一点也不为过。
比如康熙六年他上〈边患宜靖疏〉,其中写到:“堂堂天朝,万国宾服,岂容此余灰以滋蔓患日。”
谁是余灰啊?是谁的余灰呢?谁是天朝啊,是谁的天朝呢?
1651年7月这个家伙就叛投满清了,那时候南明还在,郑成功还在,台湾还在荷兰的手里,满清还远没有征服整个中国。
清朝文献里,说这位施琅先生是因为看不惯郑成功的军队到处强抢民女而与之发生矛盾的,后来郑成功又为了亲兵事件杀害了施琅父兄,总之,在那个汉族阵营里,充满了丑恶,大清啊,我来了----师琅同志毅然决然地弃明投清了。
这条恶狗紧跟着就参加了对南中国的大举征伐,六年后就升任同安总兵,再过一年又升任福建水师提督,他的刀下,应该没少流同族人的鲜血吧?!
施琅对于武力攻伐,有一种狂热。
满清内部对于攻灭郑氏甚至都没有统一思想,康熙也还一直持有谈判的意思,惟独这位施琅,一心兴兵,康熙三年升官到靖海将军后如同打了鸡血,5个月的时间里两度起兵,都因气候原因无功而返。
康熙七年,满寤骋烧庑┖杭橥ǖ校?铝畈贸犯=ㄋ?γ??姓酱?宦煞倩伲?庑┙到?宦晒槠旎蛘叻⒌礁魇⊥吞铩?
施琅先生看到自己唯一可以为新朝廷尽力的事情就要歇菜,着急上火,赶紧上了一道《尽陈所见疏》,指出:“伏思天下一统,胡为一郑经残蘖盘踞绝岛,而拆五省边海之地方,画为界外,以避其患?自古帝王致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台湾平,则边疆宁靖。防兵可减,百姓得享升平,国家获增饷税,沿边文武将吏得安心供职,可无意外罪累。”
总之就是,不行啊不行啊,必须要打,一定要打!而且都是为康熙您的大业着想,帝王之侧怎容他人鼾睡呢??
结果朝议都倾向和议,康熙也觉时机不成熟,但是甚至被康熙召回北京封了个从一品的大官(以表示暂不考虑动武)后施琅也信心不减,十三年中精心准备,苦读气象海洋学,就盼着凭借武力一战成名。
郑氏占据台湾不是可以拿来和现在的状况做类比的!虽然我们可以认定郑氏实在不代表什么先进的生产力和历史融合统一的大趋势,但是郑氏没有自立王朝,他们秉承的还是南明王朝赐给的官衔官印,岛内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口号,他们所反对的,只是满清的异族统治。
后来在谈判过程中,郑经提出,投降可以,但至少要答应一个条件:照朝鲜事例,不剃(同剃)发。
康熙愤怒地否定!谈判顿时破裂!
官方史学家怎么解释,我也不相信不剃头留辫子,就是要搞独立,要脱离中国。
至于有人说,郑氏打算勾结日本,自立乾坤……呵呵,这让人有何话说?有何话说!!
最终施琅如愿以偿,他成功了。
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攻取台湾之后,满清却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台湾是该治理呢还是该放弃,从李光地到康熙都对台湾表示不屑,觉得弹丸之地守起来有难度,不如荒废掉也不错,“迁其人,弃其地”,“任夷人居之”。“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贺(荷)兰所有亦听之。”廷议大多倾向“弃台”,认为:“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甚至连康熙帝也一度错误地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
这下真相大白啦,满清攻取台湾不过是因为那里的汉族政权和明朝遗留!哪里是为什么国土统一,不可分割?!
成功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施琅先生的的 show time了,他祭祀了郑成功的牌位,表示自己决不是为了私仇,他把郑经送到北京,激动的康熙“即解所御龙袍驰赐,亲制褒章嘉许,封施琅为靖海侯,世袭罔替,令其永镇福建水师”,还准许在澎湖大山屿妈宫城内及台南城内样仔林街建生祠,称为“施将军祠”,并把一大块台湾的耕地称为“施侯租田园”、“施侯大租”的收取归清朝在台衙门代行,并保送至北京转交施琅世袭业主。
从此在我们的历史上,又站立起一位顶天立地的高大全的伟大形象,据说现在还有不少暂时还没生锈的新铜像面海而立,按着剑柄气宇轩昂地傲视着海峡的那一端。
我想等到海峡两岸同胞和平统一的那一天,一定会有兴高采烈的民众把这像推倒,敲锣打鼓地抬着送去废品回收的冶炼炉,而施琅这个名字也就会和这部〈施琅大将军〉一道,重新回到历史的尘堆中,继续湮没无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