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气筒外表颜色:郑和的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17:46:23
快越多越好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1382年因为家乡发生战乱,被掳进明军阉割,后进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一名侍卫。当时印度洋沿岸国家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伊斯兰教,懂航海,又担任内宫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船队出海。

  郑和下西洋,比其他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公元1371—1433年)原姓马,小字三保,亦称三宝,人称三宝太监,云南昆阳人,回族。

  郑和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到圣地麦加称朝拜过。三保在他们的影响下,也知道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后来入宫作了宦官,成为燕王朱棣的贴身近侍。在一位高僧的影响下,他皈依佛门,法名福善。1404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了惠帝朱允炆,夺取了帝位,是为成祖。三保因在此役中立有战功,升任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易名和。

  1405年,明成祖任命郑和以钦差总兵太监的身份为正使,出使西洋。从此拉开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生涯序幕。到1433年,郑和前后共做了七次航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的蒙巴萨及红海东海岸。在第七次的航行归途中,郑和病世于古里。

  郑和七下西洋,意义非凡。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是最空前的。郑和的远航,大大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他的船队,有效的清除了洪武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的海盗之患,完全的打通了由中国至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的航海活动,使亚非各国领略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进步的辉煌成就,对其经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浏家港(今太仓市浏河镇),地处浏河与长江交汇处,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郑和船队在浏家港集结出海之前,每次必到镇上天妃宫进香朝拜,祭祀天妃,祁保出入平安。宣德六年(1431年)曾刻石立“浏家港天妃宫石颗番事迹碑”,因此,此处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