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峄城乡镇:哪个好心人能告诉我福楼拜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2 12:54:33

有一次,福楼拜的朋友来看望他,见门虚掩着,可是,敲了几次门,却没人答应,仔细一听,里面仿佛有抽泣声。这位朋友以为出了什
  么不幸,猛一推门,直闯进工作室,只见福楼拜伏在案前痛哭流涕,连朋友进来也没觉察。朋友走上前去,摇着他的肩膀问:“什么事使你哭得这样伤心?”福楼拜悲痛万分地说:“包法利夫人死了!”他的朋友不解,问他:“哪一个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指着桌上一堆几寸厚的书稿说:“就是我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呀!”朋友这才明白他在为自己的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的死而伤心。因而劝他说:“你既然不愿让她死去,就写她活过来嘛!”福楼拜无可奈何地说:“写到这里,生活的逻辑让她非死不可,没有办法呀!”这里可以看出福楼拜对他作品中的人物的深厚的情感和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忠诚。

  福楼拜,1821年12月12日,出生于法国卢昂的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青年时在巴黎攻读过法律,因病辍学。1845年父亲死后,他迁到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居住,靠丰裕的遗产过活,专心埋头于文学创作,直至1880年死去。1856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著名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描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女儿爱玛悲惨的一生。描写她怎样受到上流社会社会的糜烂生活的庸俗卑劣的环境氛围的腐蚀,终于走上堕落的道路,最后因借债而破产,不得已服毒自杀。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现存社会的忿怒和控诉,因而激怒了政府当局,福楼拜受到“有伤风化”的控告。后来,福楼拜转为写历史题材,1862年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萨朗波》。但不久,他又开始写现实题材的小说,1869年发表了政治性很强的长篇《情感教育》。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于小说创作有很深的造诣,在全世界享有盛名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把握作者所写的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对四个作家都进行了肖像描写,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左拉,其次是都德,这两位作家的肖像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语言描写方面,四位作家的具体谈话内容,都没有具体铺开来写,只是由作者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但对他们谈话的声调仪态,作了不少描绘;对他们的口才,也作了一些评论。在动作描写方面,有详有略,福楼拜是全文的中心人物,对他的动作的描写,当然详细一些;左拉的坐相比较特殊,也有较多的笔墨描写;对屠格涅夫的动作描写,只有一句。写四位作家的肖像、行动和语言,又往往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

  二、问题研究

  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间,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有什么作用?

  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例如,对屠格涅夫与福楼拜的会面,作者议论说:“……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这里的议论告诉读者,由于屠格涅夫同福楼拜有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因此早就超出了“相互理解的愉快”,而是“心灵内在的欢乐”,使读者对两位大作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练习说明

  一熟读课文,分别概括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语言、行动和性格的特点,并用表格说明。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练习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

  肖像
  语言
  行动
  性格

  福楼拜 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子,蓝色的大眼睛。 他的声音特别洪亮,仿佛吹响一把军号。有时雄辩过人。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他的思想一下子飞跃过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迸发出启蒙的火花。 门铃一响,立刻把红纱毯盖在办公桌上。亲自去开门。像亲兄弟一样拥抱屠格涅夫。从这个人面前走到那个人面前。把客人一个个地送到前厅,谈话、握手、拍肩。 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
  屠格涅夫 白皙的脸。 用一种轻轻的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讲无论什么事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谈话很少涉及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仰坐在一个沙发上。 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
  都德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 一来就谈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 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颅不漂亮,但表现出聪慧和坚强的性格。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带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和戏谑。 很少讲话。发出几声:“可是……可是……”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又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爬六层楼,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个沙发上。开始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温和,寡言,坚毅,聪慧。

  二、短短的一篇文章,写了四位作家,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语言上有什么标志?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以及表明行文顺序的语言。

  参考答案:

  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人物:以福楼拜为核心人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逐个登场。主要内容:每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人物之间的交流。全文结构好像是舞台剧的结构。

  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先写屠格涅夫。“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再写都德。“接着来的是左拉”,再写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下边重点写福楼拜。“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渐渐地”,都是语言标志,阅读中要格外注意。

  三、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试从课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了解福楼拜关于文学语言运用的名言,并体味莫泊桑在本文中所运用的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由于翻译的关系,莫泊桑运用语言的高明之处在译成中文后可能已经失去不少,但还可以看出一些。

  参考答案:

  例如,“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应该说,“迸发”一词用得准确而生动。两块石头撞击在一起,发出了火花,用“迸发”最好。

  又如,“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勾画”与“轮廓”,搭配得好。“只用几句话”与“勾画”也前后一致。

  教学建议

  一、不妨从这篇文章中主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几个人物不同的写法。

  二、可以把本文作为作文例文,让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例如行文顺序、材料剪裁、人物配置等,都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启发。

  三、课文词语丰富,让学生注意积累。

  有关资料

  一、关于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医师家庭。早期作品《狂人回忆录》《十一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忧郁情调。1857年发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暴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1862年写出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古代非洲奴隶国家雇佣军队起义为背景,描写起义军首领马多和迦太基姑娘萨朗波的恋爱。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情感教育》(副题《青年人的故事》),描写一个丧失理想、自私自利的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1874年发表《圣安东尼的诱惑》,取材宗教传说,反映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绝望。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布法尔和白居谢》,描写两个找不到生活理想的人物的一生,充满浓厚的悲观情绪。他的作品,文字精练,是法国近世散文的典范。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发表《猎人日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以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描写贵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好发议论而缺少斗争精神的性格。在长篇小说《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的形象。后来发表长篇小说《父与子》,刻画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长篇小说《烟》(1867年)和《处女地》(1877年),否定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观情绪。此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诗等。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出生于工程师家庭。当过职员。早期作品受浪漫主义影响,后来信奉实证论哲学,写出长篇小说《台莱斯·拉甘》,用生理原因解释主人公的行为。第二帝国的崩溃和巴黎公社起义促使他注意社会问题。1871~1893年间,创作了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其中重要的有《小酒店》《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内容主要通过一个家族中各个成员的不同遭遇,以自然主义笔法反映拿破仑三世时代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还发表《实验小说论》,提出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1894年后陆续写出《三个城市》(《卢尔德》《罗马》《巴黎》)一套长篇小说,揭露罗马教会的卑鄙勾当,也反映了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德雷福斯案发生后,1898年发表《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因此被判徒刑,后来逃亡英国。最后一套长篇小说《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多产》《劳动》《真理》),继续发挥乌托邦的改良主义思想。

  二、作者介绍(张英伦)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迪耶普小城附近一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刚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召入伍,亲身经历了法军的惨败。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做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从此开始了作家生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在1880至1890年之间写成,有中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关于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文章。

  莫泊桑生在法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只有在下层人民中,他才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都有独到之处。文字简洁、质朴。

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福楼拜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被怀疑患癫痫病而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 1857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他的代表作。随后他又创作了《萨朗宝》(1862)、《情感教育》(1869)和《三故事》(1877)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对人性剖析得丝丝入扣的小说,这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但福楼拜也曾让朋友在听他读自己的小说时感到“痛苦不已”。

1849年9月,福楼拜完成了他的一部长达531页的著作《圣安松尼的诱惑》。当时,他非常兴奋,立刻邀请了两位密友到自己家里先“读”为快。

可惜,福楼拜的这两位密友当时并没有发觉福楼拜的文学天分,相反,这对于他们简直是一场灾难。福楼拜大声地朗读着自己的作品,而他们两个则如坐针毡,惟一能做的就是偶尔交换一下眼神。福楼拜并没有发现朋友们的“痛苦”,仍然自我陶醉地读着。

这场诵读会前后整整持续了32小时。最后,福楼拜的这两位听众再也撑不住了,他们决定拉下面子,坦率地告诉福楼拜,这样的作品该扔进火坑,烧个精光。这样的评价就像一瓢凉水,给福楼拜来了个透心儿凉,自信心一下子全都消失了。

过了不到10年,福楼拜完成了《包法利夫人》,成了名扬世界的大作家,当然,《圣安松尼的诱惑》也顺利出版了。所以,任何初次写作就遭到别人否定和批评,甚至让朋友也感到痛苦的人并没有理由泄气。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生于法国西北部鲁昂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他的童年是在父亲的医院里度过的。因此,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明显带有医生的细致观察与剖析的痕迹。福楼拜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他就读于巴黎法学院,22岁时因被怀疑患癫痫病而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于 1857年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成为他的代表作。随后他又创作了《萨朗宝》(1862)、《情感教育》(1869)和《三故事》(1877)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1840年,他赴巴黎求学,攻读法律,期间结识雨果。1843年放弃法律,专心文学。1846年,回卢昂,结识女诗人路易丝·柯莱,随后有近十年的交往。定居卢昂期间,他埋头写作,偶尔拜会文艺界朋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晚年,他曾悉心指导莫泊桑写作。
1857年,福楼拜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轰动文坛。但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此后,他一度转入古代题材创作,于1862年发表长篇小说《萨朗波》。但18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情感教育》,仍然是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在揭露个人悲剧的社会因素方面,与《包法利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还写有《圣·安东的诱惑》(1874)、未完稿的《布瓦尔和佩居谢》、剧本《竞选人》(1874)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1877)等。小说集中的《一颗简单的心》,出色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是他短篇中的杰作。
福楼拜主张小说家应像科学家那样实事求是,要通过实地考察进行准确地描写。同时,他还提倡“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反对小说家在作品中表现自己。在艺术风格上,福楼拜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还是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他认为:“思想越是美好,词句就越是铿锵,思想的准确会造成语言的准确。”又说:“表达愈是接近思想,用词就愈是贴切,就愈是美。”因此,他经常苦心磨练,惨淡经营,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他的作品语言精练、准确、铿锵有力,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模范散文”之作